刘国良;李本岗
近年来,药物治疗异位妊娠有很大进展,常用的药物是氨甲喋呤(MTX),单独使用氨甲喋呤副作用大,成功率88.9%[1]。我院妇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1995年5月-1999年10月我院收治异位妊娠患者88例。诊断标准根据病史、妇科检查、血β-hCG及B超检查,必要时刮宫除外宫内妊娠。患者年龄21岁~40岁。治疗条件:①生命体征平稳,无腹腔内活跃出血的表现。②B超检测异位妊娠包块≤5cm。③停径≤60d。④估计子宫直肠陷凹液体<100ml。⑤肝肾功能正常,外周血白细胞>4×109/L,血小板>10×109/L。1.2 88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成3组,即单纯用中药组22例,MTX组21例,中药+MTX组45例。1.3 方法:①中药治疗。方剂:蒲公英50g、元柏10g、夏桔草25g、 甲10g、丹参10g、桃仁7.5g、赤芍7.5g、白芍15g、甘草5g、元胡20g,1剂/d,水煎服,3剂为1疗程,忌辛辣、忌茶、忌凉食。②MTX治疗:采用单次MTX肌内注射,剂量50mg/m2,不用甲酰四氢叶酸解毒。治疗期间禁饮酒、性生活及禁服含叶酸类的维生素制剂。③中药及MTX组:方法同上,中药少3付,多12付。用药后每周2次测定血β-hCG水平。用药后血β-hCG若连续2次下降≥15%,则每周1次,至正常。若下降≤15%则进行下1疗程,2个疗程间隔中药为3d。1.4 监测指标 治疗期间观察血压、脉搏、腹痛和阴道出血情况及药物的副反应。治疗前抽血查常规、肝肾功能和血β-hCG。治疗期间每2~3d复查血β-hCG水平,观察其下降情况。每周复查1次B超。治疗失败行剖腹探查的指征:出现剧烈腹痛伴血压下降,血红蛋白过低等内出血征象。1.5 疗效评价 治愈:血β-hCG降至正常,盆腔包块缩小或消失,生命体征正常。无效:血β-hCG水平不降或上升,盆腔包块增大,B超见存活胚胎,治疗过程中内出血增多,即行手术治疗。
作者:盂祥红;随秀娟;张金梅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精神疾病的患病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职业可能有不同的发病特点,本文对矿工人群的住院精神患者进行调查,探索各精神疾病的发病规律,给矿区精神疾病的防治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1]。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1981年6月-1999年6月我院矿工患者931例,其中男719例,女212例,男女之比为1:0.29,年龄18~78岁,平均(37.46±12.70)岁。1.2 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矿区住院患者情况调查表。通过病例查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遗传情况、发病原因、住院诊断、发病次数、复发原因及治疗情况等。按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CCMD-Ⅱ-R)作出诊断[2],以1990年6月1日为界分为两组(1组、2组)。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作者:包广亮;王世方;自孝海;石伯龙;闫社因;胡乐营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羊水栓塞虽然发病率低,但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危害母婴安全,因此应重视羊水栓塞的诱因和前驱症状,为抢救羊水栓塞争得宝贵时间,降低羊水栓塞病死率。现将3例羊水栓塞抢救经过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例1,28岁,孕2产0,主因停经8个月,双胎妊娠,双下肢水肿5个月,血压增高1d,于1998年9月25日入院。入院查体:血压18.7/12.0kPa,双胎头位。入院后给予硫酸镁镇痛,心痛定降压,血压波动在20.0~18.7/13.3~12.0kPa,至妊娠37周,决定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术中见子宫下段血管充盈,予以钳夹切断,羊水色清,量约800ml,胎盘部分粘连而行钳刮术,证实副叶胎盘,手术操作尚顺利,术中失血约200ml。术毕回房1h,出现气憋、烦燥,血压9.33/6.67kPa,子宫轮廓清,阴道出血量不多。考虑可能存在羊水栓塞,即刻入壶静滴地塞米松20mg,氨茶碱0.25g,高频呼吸机给氧,检查DIC,1h后阴道持续出血约400ml,尿管引出200ml肉眼血尿,此时DIC检查回报:TT延长,3P(+)、XDP增高,血小板89×109/L,羊水栓塞诊断成立,产后3h,阴道持续出血,累计约1 000ml,给予纤维蛋白原3g,凝血因子8U,血水板4U,阴道出血仍持续不断,故决定行全子宫切除术。术中见:两侧阔韧带呈紫兰色,子宫水肿。剖宫产子宫切口渗血。术后无明显阴道出血,7d伤口拆线,痊愈出院。术后病理:子宫肌壁、宫旁血管内见胎儿产物。
作者:刘艳君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尤其是婴幼儿发病率高,主要为小儿的呼吸系统生理解剖的特点,如咽淋巴组织发育不全,支气管管腔狭窄,粘膜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的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易于充血,间质发育旺盛,肺泡、肺含气量少,易为粘液所堵塞因素有关。本病是小儿的主要死亡原因。 临床特点:起病急骤或迟缓,发热、呕吐、烦躁不安及喘憋等。胸部体征常不明显或仅有呼吸音粗或听到中、小水泡音、捻发音,如病灶融合扩大可听到管状呼吸音。轻度无明显的循环系统症状,稍重者可有心率增快,心音低钝,重者可并发心力衰竭。 重症支气管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主要是呼吸功能严重障碍所致。小儿肺呼吸衰竭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变化大,酸碱平衡紊乱多为急性过程,程度重,往往失代偿。重症肺炎患者一旦发生呼吸衰竭,婴幼儿有32%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新生儿更易发生。其原因很多,血乳酸盐升高所致乳酸中毒为其主要原因。 肺炎呼吸衰竭患儿,一旦有高乳酸盐血症存在,病死率高达70%,而无高乳酸盐血症者病死率仅20%左右,所以高乳酸盐血症和乳酸中毒为呼吸衰竭的重要死亡原因。 因此,在临床上除了抗感染和对症治疗外,还应注意维持有效循环血量,改善心功能,扩充血容量和改善微循环,同时合理的给氧及纠正酸中毒。
作者:赵桂芝;董兴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激光是本世纪60年代重大的科学技术成就之一,以其高亮度、高方向性、高单色性等突出特点,广泛运用于农业、通讯、医疗、军事等各个方而,并在科学技术的许多重大领域里,引起了革命性的变化。 激光荧光光谱技术用于诊断疾病具有灵敏、快速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所以近年来国内外应用荧光光谱诊断肿瘤的研究相当活跃,特别是早期诊断肿瘤方面已获得了一定进展,成为医学应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荧光分为原子荧光、分子荧光、自发荧光、外源性荧光。1 激光荧光光谱在诊断上的应用1.1 激光荧光光谱仪 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氙离子激光、氮分子激光、氪离子激光、可调染料激光等均作为激励光源,可观察并记录肿瘤组织的特征荧光,激光荧光光谱仪由激励光源、专输光纤及荧光检测记录系统三部分组成。1.2 使用荧光药物诊断肿瘤 用激光荧光谱技术诊断肿瘤的方法早在70年代初期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近年来获得新发展,肿瘤荧光辐射有两种类型:是由肿瘤组织本身经紫外光激发的,称自体荧光;另一种是聚集在肿瘤组织上荧光物质作光敏剂经激发后发出,然后根据荧光光谱对肿瘤进行鉴别诊断。使用荧光药物诊断肿瘤为其中的一种,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常用的荧光物质主要有荧光素钠盐,血卟啉衍生物,即HPD(Hematoporphy rin Dirivative)。
作者:翟力平;李世荣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 病历报告 患者,女,46岁,因下腹痛2d于1999年5月18日入院。18年前因诊先天无阴道、无宫颈、无子宫,婚前行阴道成形术。临床初步诊断:左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子宫畸形,先天无阴道,无宫颈。 入院后择期手术,术中见:双子宫,左侧单角子宫约7cm×4cm×3cm,左卵巢呈多囊性增大约13cm×10cm×6cm,表面紫褐色,为同侧子宫、输卵管、直肠侧盆壁粘连。右侧始基角子宫,右卵巢略小于正常,右输卵管长12cm,两子宫由一束肌纤维相连。未见宫颈,行左子宫+左附件切除,送病检。术后7d痊愈出院,病理诊断:子宫腺肌病,分泌期子宫内膜,一侧卵巢巧克力囊肿。临床确定诊断:先天无阴道、无宫颈、双子宫并发子宫腺肌病及左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 讨论 先天无阴道、无宫颈、双子宫为罕见子宫畸形,本例术中发现双子宫,左子宫内膜有分泌功能,子宫肌层有散在微形囊腔,内含有陈旧血液,同时有巧克力囊肿存在。其原因可能①患者婚前有严重生殖器畸形,激素水平低,卵巢发育差,易致误诊。②青春期机体发育,宫腔有周期性积血,经输卵管溢于腹腔,卵巢为好发部位,因此,一旦出现本例情况应宜及时手术。
作者:张彩霞;杨树清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科1997年-1998年共收治蜂蛰伤中毒患者12例,经抢救,痊愈11例,死亡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12例中,男11例,女1例,年龄18~58岁,蛰伤后就诊时间,1周1例,72h 2例,48h 2例,24h 1例,8h 2例,2h以内4例。其中死亡1例,系在1周后就诊,死于多器官衰竭。6例为山区农民,因上山砍柴,种地被蛰伤。4例为城区干部因救山林火灾被蛰伤,另2例为工人,在靠近山坡的厂房建筑被屋顶筑巢的毒蜂蛰伤。1.2 毒蜂类别及临床表现 见表1。
作者:刘克英;刘勇 刊期: 2000年第10期
腮腺肿瘤大部分发生于浅叶,有关报道较多,而腮腺深叶因其解剖部位的特殊性给腮腺深叶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收集了53例腮腺深叶瘤病例,就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做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 1985年7月-1999年3月,我科共收治腮腺肿瘤患者365例,其中53例发生于深叶,占腮腺肿瘤的14.5%,男性38例,女性15例,年龄23~74岁,平均45岁。大多数患者就诊时为无症状的耳垂后下方或口内肿块,少数伴有其他症状。25例患者术前做了针吸活检,40例患者做了局部灰阶超声检查,49例做了CT扫描检查,5例做了术中冷冻检查,28例做了局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上述5项诊断技术中,接受2项(含2项)以上检查的患者43例,1项10例。全部患者均做了肿瘤切除手术,其中,腮腺全切除+肿瘤切除术46例,经下颌骨入路腮腺扩大切除术7例,腮腺扩大切除术后二期行选择性颈清扫术1例,腮腺扩大切除术+治疗性颈清扫术1例,7例患者术后做了放疗。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对全部患者进行了随诊,时间6个月~6年。
作者:吕昌惠;缪爱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科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典型病例有皮肤、粘膜出血点、外周血小板计数及骨髓细胞学检查特点即可诊断,但对无皮肤出血点,而以牙龈出血、鼻衄、青春期女性以月经过多为首发症状ITP患者易被误诊。我们总结了1990年1月-1999年12月年间我院收治的156例ITP患者,其中误诊13例,现将误诊原因及教训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误诊的13例ITP患者发病早期均无皮肤针尖样出血点,男性5例,年龄8~14岁,1例以鼻衄为首症状,1例牙龈出血,3例黑便;女性8例,年龄12~14岁,均以月经过多,淋漓不尽为首发症状。所有患儿诊断按1987年第二届全国血液病学术会议所定的ITP诊断标准[1]诊断,并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以及妇科疾病,其中急性11例,慢性2例;轻度8例,中度5例,被误诊的疾病有VC缺乏性坏血症2例,过敏性紫癜2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功能性子宫出血8例。
作者:齐娅贤;王广吉;张健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院自1990年3月-1999年12月开展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治疗鼾症34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4例中男30例,女4例。年龄18~64岁,平均48岁。主要症状有睡眠鼾声扰人,有憋气现象,白天嗜睡。查体见体型肥胖34例,颈短而粗24例;扁桃体已摘除1例,I度肿大10例,Ⅱ度肿大9例,Ⅲ度肿大14例;悬雍垂粗大34例,其中过长14例;咽腭弓肥厚宽阔34例,软腭松弛偏低34例;小下颌8例,后缩颌1例;舌体肥厚8例;鼻中隔偏曲6例。心电图提示房性早搏2例,心肌缺血4例,心动过速1例。高血压病8例,高血压心脏病2例,冠心病3例。1.2 麻醉方法 1例经鼻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33例局麻。1%~2%地卡因口咽喷雾,1%~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1.3 手术方法与步骤1.3.1 先切除扁挑体,舌腭弓粘膜仅保留0.5cm。1.3.2 切除咽腭弓,使其与咽后壁成一平面。注意尽量保留粘膜,切缘向前拉与舌腭弓对缝3针。要多缝一些组织,并保持一定的张力。如果前后弓缝合有困难,也可以把后弓与扁桃体窝前方缝合。1.3.3 切除悬雍垂及其周围软腭组织。中线处在悬雍垂根部之上约1.5em,也可以触诊在腭肌突起增厚的前方。软腭应保留约2cm,或切口在腭凹之前。注意:①软腭的鼻咽面粘膜留下的要比口腔面较宽长,使两面粘膜缝合处在口腔面,防止与咽后壁粘连。一般每侧缝合3~5针,防止术后出血。②切除悬雍垂时,尽量不要损伤腭帆提肌,防止出现软腭闭合不全,饮水反流。 手术时对有心血管病、精神紧张患者应做心电图、血压、呼吸、氧分压综合监测。对并发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应先行鼻中隔矫正术,术后3周再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作者:刘桂洁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997年6月-1998年6月我院门诊与病房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男75例,女25例,年龄8~50岁,病程2~30年,作为观察组,应用阿期特拉产普米克气雾剂,每支200喷,3/d,每次2喷,另选同类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应用上海第一制药厂产舒喘灵气雾剂每支200喷,3/d,每次2喷,疗程为1年6个月。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气道反应及肺功能测定值比较,用药前各项指标基础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药后1年观察组FEV1由(1.82±0.48)L增至(2.50±0.45)L,PEFR由(3.40±1.31)L/S增至(4.54±1.21)L/S,气道反应性PD20FEV1(0.48±0.16)μmol/L增至(6.94±1.02)μmol/L,相差有高度显著性(P<0.01),而对照组须由(1.90±0.32)L增至(2.20±0.40)L,PEF由(5.30±0.68)L/S增至(4.00±1.39)L/S,相差有显著性,而PD20FEV1无明显变化。 应用普米克进行雾化吸入有较强的抑制介质释放的功效,吸入后气道反应明显降低,从而可使喘哮得以明显缓解。本法使用方便,用量小,易被患者接受,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王淑珍;余亮科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原发性高血压(EH)不仅是血流动力学异常性疾病,而且也是代谢性疾病,常伴有糖、脂类代谢紊乱,电解质紊乱及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伤(TOD),由于动态血压(ABPM)的节律性波动,促使治疗观念发生改变[1]。本文就其时间治疗学的有关问题,报告如下。1 血压波动模式1.1 季节差异性 ABPM显示,壮年组平均血压(MBP)春、秋高于冬、夏季;老年组则冬季高于夏季,而春、秋居中。就MBP波动而言,前者以舒张压(DBP)为主,后者以收缩压(SBP)为主。原因为:老年组由于气温改变,壮年组由于情志所伤。1.2 昼夜节律性 美国JNCIV报道ABPM参考值白天<18.0/11.3kPa,夜间<16.0/10.0kPa,该标准适于国内EH患者[2]。常人ABPM呈双峰一谷或一峰一谷即8:00~9:00主峰,17:00~18:00次峰,2:00~3:00低谷。1、2级EH与此变化相似,但血压较高,波辐较大22.1~14.8/15.2~9 3kPa,并双峰顺延1~2h(分别为11:00、19:00)[3],3级、老年EH及伴TOD则昼夜波幅减小甚至消失[4,5]。昼夜变异机制迄今未明,可能由于神经内分泌、自主神经、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心钠素及血管扩张因子(ProANF31~67)等的节律性综合因素所致。昼夜节律异常特别是SBP异常[6]与自主神经病变、血压严重程度及TOD有关,并以自主神经病变为主要原因。1.2.1 夜间血压变化 当夜间血压(SBP或MBP)均值比白天下降>1.33kPa(10%)时,属生理性波动,称为杓型(dipper),反之则称为非杓型(non-dipper)[2,4,5,7 ]。EH患者血压夜间下降减少,随年龄增长而呈非杓型增多[7]。有报道认为在盐负荷下夜间交感神经抑制性降低,致EH呈非杓型。对杓型似乎与交感张力、外周阻力及心输出量的夜降有关。1.2.2 晨间血压变化 晨间血压高峰(晨峰)分为起床后随活动而急剧上升型(70%)和醒前已上升型(30%),前者以老年EH居多,而后者以年轻者为主。前者因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随增龄和TOD进展而减弱、血管顺应性减小及反应性亢进等所致,且TOD愈重晨峰愈著[7],后者则因自主神经节律所致。
作者:庞相云;张星亮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科应用由重组DNA技术生产的干扰素α-2b,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2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8年10月-2000年3月,我科按毛支的诊断及分类标准[1],共收治毛支患儿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64d~20个月。轻型24例,重型34例。随机将58例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轻型11例,重型17例)。对照组30例(轻型12例,重型18例)。入院前病程均≤4d。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型及入院前病程等方面均有可比性(P>0.05)。1.2 方法 观察组用美国先灵葆雅(Schering-Plough)公司生产的重组DNA干扰素α-2b,5~7万IU/(kg·d),加到0.9%盐水中静滴,浓度1.5~2万IU/ml,用药前、后分别静滴0.9%盐水10min,速度200ml/h,1/d。剩余干扰素α-2b分两次(10万IU/次)加到蒸溜水与0.9%盐水各10ml液中,2/d雾化吸人,每次20min。对照组予鱼腥草10~20ml+5%葡萄糖液100~150ml静滴,1/d。其他应用抗生素、激素、吸氧及对症治疗相同。
作者:崔振玲;刘凤梅 刊期: 2000年第10期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病情危重,认真、耐心的护理对其康复程度密切相关。1 临床资料 近2年来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8例,男23例,女5例,平均年龄45岁。广泛脑挫裂伤14例,颅内血肿10例,脑干损伤4例。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平均3~7分。2 护理体会2.1 严密观察伤情演变 重型颅脑损伤的病理变化复杂,症状与体征随之演变。如观察病情不仔细,容易造成病情延误,产生严重不良后果。在就诊后24~72h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脉搏、血压等,有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处理。2.2 体位及呼吸系统的护理重 型颅脑外伤患者常取头高足低平卧位,以减少头部出血及减轻颅内压增高,对呕吐不止的患者采用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止窒息或引起吸入性肺炎,对呼吸不畅者应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窒息。昏迷超过24h的患者应及早行气管切开。呼吸中枢障碍所致呼吸减弱者,在应用呼吸兴奋剂的同时,可用呼吸机辅助呼吸。2.3 消化系统的护理 本组患者并发胃肠道应激性溃疡者占总数的75%。胃肠减压管的留置有利于观察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必要时应给予冰盐水或云南白药止血。如出血得以控制,可经胃管注入饮食,以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2.4 泌尿系统的护理 长期留置导尿管可引起逆行性泌尿系感染。每d应冲洗膀胱1~2次,每周更换1次导尿管。3~4h间歇放尿可预防膀胱挛缩。2.5 高热的护理 除输液反应、感染等,应考虑中枢性高热。其特点,体温高达到41℃以上,持续时间长。处理应以物理降温为主。
作者:范亚霞;安立红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发热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内伤发热历来多指虚热,如阴虚、阳虚、血虚、气虚发热等。近年来普遍增加了对肝郁发热和瘀血发热的认识。特别是对瘀血发热的认识为临床诊治内伤发热开一蹊径。1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39岁。以反复低热1年余,久治不愈而就诊。症见:热势起伏,以下午为甚(上午37,4℃,下午37.6℃),面色黯黑,肌肤粗糙,口唇色暗、舌有紫斑、脉弦细涩,询知胁肋胀满,时痛如刺,自觉腹满、口渴,不欲饮。体检:心肺(-),肝肋下一横指,脾未触及,腹部扣诊并不膨胀,实验室及B超检查排除结核、风湿及肝胆疾患等。病史:一年前曾患肝炎已治愈;胁肋处受轻度外伤,现X线检查未示异常。治疗:一年中曾以疏肝利胆、滋阴清热、益气和营、解毒泻火诸多方治,肝炎、外伤渐愈,但低热终未蠲除。
作者:周奇轩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常见危急情况,是新生儿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1997年1月-1999年9月经剖宫产娩出有窒息的新生儿38例,现将抢救复苏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 出生1min Apgar评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1]。1.2 剖宫产儿窒息的发生率 1997年1月-1999年9月我院共行剖宫产612例,发生窒息38例(男22例,女16例),发生率6.2%,其中轻度窒息24例(63.16%),重度窒息14例(36.84%)。1.3 剖宫产指征 胎儿宫内窘迫12例,脐绕颈10例,过期妊娠5例,妊高征4例,前置胎盘2例,其他5例。1.4 麻醉选择 所有病例均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5ml,确认有麻醉平面无脊髓麻醉现象后追加麻药至麻醉效果满意。所有病例从决定手术至胎儿娩出前均不用具有呼吸抑制的药物如安定等。1.5 抢救复苏步骤 ①剖宫产术前均备好新生儿喉镜、吸痰管、面罩正压呼吸器、氧气及常用药物。②娩出儿头后不急于娩肩,术者用手在鼻根和下颌间相对挤压,将鼻咽部的大部分羊水挤出,断脐后用吸痰管进一步吸净上呼吸道羊水和粘液。如羊水粘稠或混有胎粪时,应经气管插管吸净咽部和气管内的羊水,必要时应用生理盐水冲洗气管,并将其清理干净。本组共有20例经气管插管清理呼吸道。③经上述处理后仍未建立有效呼吸者,应立即用面罩气囊呼吸器进行正压给氧人工呼吸,如效果仍不好时,改用气管插管下人工呼吸。本组中有6例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④本组中还有25例辅以5%碳酸氢钠8ml加等量的10%葡萄糖脐静脉注射,30例辅以纳洛酮0.2mg脐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
作者:卢占斌;邓艳萍;齐虹;李利萍;卢静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巨细胞病毒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用PCR的方法检查巨细胞病毒在颈内动脉、冠状动脉和血中的分布情况,并与健康人作对照。结果83.3%~86.7%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动脉壁中存在巨细胞病毒,而非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动脉壁中只有6.7%的标本中见巨细胞病毒,两者相差有高度显著性(P<0.01);在42.4%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中查见巨细胞病毒,而对熙组中只有3%查到巨细胞病毒。两者相差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巨细胞病毒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胡文立;刘敬忠;牛世芹;刘民;石怀银 刊期: 2000年第10期
肺心病心衰临床治疗比较棘手,常规的洋地黄和利尿剂效果不佳。我们采用酚妥拉明和尿激酶治疗42例肺心病心衰患者取得了明显疗效,并与对照组36例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观察对象 观察组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龄48~~78岁。平均62岁;对照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51~76,平均60岁。两组年龄无显著差异。病例均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心衰Ⅲ度患者。
作者:韩松岩;赵立志;滕玉峰;张云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 对我院1990-1998年12月收治的4例患者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小47岁,大62岁,平均52岁,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例患者术后行放疗。结果:1例存活2年5个月,死于肺部转移。2例存活11个月,1例失访。2 讨论 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主要发生在皮肤,原发于鼻腔粘膜者少见,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在粘膜的发病率仅为1.3%。临床易疏忽,早期不易诊断,容易误诊。对于鼻腔恶性黑色瘤,完整彻底地手术切除可作为局限性原发病变的首选治疗。如病变位于鼻甲而未侵犯上颌窦,则应行鼻腔外侧壁广泛切除;已累及上颌窦,则同时行上颌骨切除。肿瘤位于鼻中隔,如鼻中隔软骨未受累,可切除部分软骨,保留对侧粘膜;软骨已受累,则应行鼻中隔切除。对于放疗或化疗,可作为术后补充治疗或年老患者及晚期不适手术者。
作者:陈国强;陈全生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宫颈妊娠很少见,但它是异位妊娠中的一种严重类型,孕卵在子宫颈内着床和发育。早期诊断较困难,常易误诊。如能早期确诊,则可为保留生育功能提供机会。本文对16例宫颈妊娠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0年3月-2000年3月共收治宫颈妊娠16例,年龄18~49岁;初产妇3例,经产妇13例。术前确诊9例,误诊7例,其中误诊为先兆流产2例,难免流产5例。停经时间40~86d,均有阴道流血或血性分泌物,其中大量出血4例,少量淋漓出血,血性分泌物12例;有组织排出4例,伴下腹隐痛3例。妇科检查均发现宫颈软、着色、水肿、与子宫体不成比例的增大,可大于或等于宫体的大小,子宫体正常大小或稍饱满。超声检查:宫颈管内可见胎囊无胎芽5例,不规则回声团块9例,有胎芽并有搏动2例。血β-hCG 589.1~5 232.5mIU/ml。1.2 治疗方法 ①先行MTX、5-FU治疗9例。其中4例局部注射MTX 20mg1~2次,加5-FU 500mg静滴,1/d,共7d;5例MTX 30mg肌注,共4次,隔d1次,治疗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记录阴道出血、组织脱落情况,隔日超声监测。化疗后7~8周来月经,超声监测胎囊明显萎缩。宫颈局部轻度充血,正常大小,外口无明显扩张。②4例化疗后8周行刮宫术,术中少许出血,刮出物为少许灰白或灰红色组织,个别可见少许绒毛样组织,并送病检。药物治疗中无明显副反应。误诊7例行清宫术,其中2例因大出血行宫颈碘仿纱布填塞止血,2例经阴道行双侧子宫动脉下行支缝扎术。③3例因出血无法控制而行子宫全切术。4例化疗后刮出物病检均有变性的绒毛组织及少许的宫颈腺体。误诊的7例中,4例刮出物病检均有完整绒毛或胚胎,3例全切的子宫腔内无绒毛组织。
作者:黄菊英;黄伟华 刊期: 200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