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生燕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疗效.方法 将96例RN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激素与环磷酰胺、潘生丁、盐酸贝那普利四联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疗程为1年,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RNS疗效确切,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宋卫国;曾玉群;皮持衡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对胆石症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施护的经验.方法 根据胆石症的证候实施与辨证施治同步的护理措施.采用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的方法进行护理.结论 对胆石症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施护效果显著.
作者:董素琴;孙景利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对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寻找对肩周炎恢复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方法 探讨性别、年龄、病程,初诊时前屈、后伸、内后旋角度,三家医院各自常规治疗方案、季节和病因对治愈所需时间的影响.对临床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结论 不同治疗方案治疗本病,其作用具有显著性差异,值得深入研究;患者应在发病之后尽快就诊,拖延会使本病恢复变得困难;患者发病后上肢内后旋的角度与预后呈正相关;性别因素与本病的恢复无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春夏可能预后好,秋冬可能预后差;那些受凉或者没有明确诱因的肩周炎患者常常能获得较快的恢复,而外伤导致的本病患者往往预后较差.在设计关于本病的临床实验时,做随机分组应充分考虑到病程、初诊内后旋角度、发病季节和病因因素,尽大可能减少设计误差.
作者:高华伟;李志宏;吕美珍;曲生健;史玲;吴长岩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血栓通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玻璃体积血的疗效.方法 60例玻璃体积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用血栓通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中药汤剂口服;对照组30例,用血栓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仅为63.33%;治疗组治疗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注射用血栓通静脉滴注联合辨证选用中药汤剂口服,可加快积血的吸收和视力的恢复.
作者:黄春娟;于金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论治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6例,应用辨证论治及前列地尔治疗前后主观症状、踝肱指数(ABI)、大跛行距离的变化.结果 经中医辨证论治与前列地尔联合应用间歇性跛行、疼痛感及麻木感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ABI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间歇性跛行距离有显著改善,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辨证论治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效而且安全.
作者:高辉煜;王平东;马立人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味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观察8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口服半夏泻心汤加味及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对照组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疗程为8周.结果 治疗组治愈10例,显效22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8.57%.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半夏泻心汤加味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李天罡;李天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支原体性肺炎旧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冷凝集阳性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基本病理呈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性改变,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剧烈咳嗽,是儿童时期肺炎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目前病机有多种观点,治疗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首选药物,其中阿奇霉素为主要的临床用药.中西医结合也是现在治疗支原体肺炎的另一思路,中西医结合治疗主要还是中西药的联合使用,经过临床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付蕊琴;程燕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盆腔炎后遗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因目前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导致该病迁延反复,甚至引起不孕症,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我科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采用中医干预治疗相结合,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有关心得总结如下.
作者:任先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压疮,中医称之为席疮,临床护理工作中,压疮对于病人而言往往是多发性的,护士对伤口和压疮护理知识的认知,对伤口、压疮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将直接影响伤口及压疮的护理质量[1].2011年12月25日,我院收治一例高龄多发性大面积深度压疮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期换药治疗多发性压疮,效果满意,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唐贝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急救和护理体会.方法 通过我们现场急救后转运的50例病人总结和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48例安全转入医院,继续治疗后出院,2例死亡.结论 完善车载装备是院前急救的前提.准确评估、仔细观察、快速用药、有效给氧、心理护理是抢救患者的基本措施.
作者:金丛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脏腑分证认识疾病是<黄帝内经>的特点之一,有关脏腑分证的记载分散在多篇,本文选取了有代表性的病篇,以系统阐明该书如何从不同角度和病证根据脏腑分证论治疾病的思想.
作者:刘含;王洪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介绍加味金黄散外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急性期的疗效观察.方法 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运用加味金黄散外敷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加味金黄散外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急性期,缓解膝关节急性发作期局部炎性症状疗效良好.
作者:涂杨茂;李层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呼吸道感染(包括上、下呼吸道)年发病在一定次数以上,并排除肺、气管及心脏先天畸形、胃食管反流等疾病者.本病多见于6个月~6岁的小儿,1~3岁婴幼儿为常见.
作者:杨菊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为比较两种方法治疗肛门瘙痒症的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 将100例肛门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长效麻醉剂封闭,治疗组采用消风散配合针灸治疗.结果 治疗2周后,对照组总显效率为48%(24∕50),治疗组总显效率为98%(49∕50),治疗组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随访,对照组复发32例(64%),治疗组复发3例(6%),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风散配合针灸治疗肛门瘙痒症疗效肯定,且复发率低.在常规封闭疗法无效的情况下,可行消风散配合针灸治疗.
作者:贺佳蓓;杨向东;余滕江;辛华;骆春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在现代医院的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着多种职业危险因素,手术室护士长期处于有害因子环境下,使得他们成了一个高危的群体.目前多数医院将医院感染的管理、监测以及防控措施等主要用来保护患者,以防止其发生医院感染.而对于经常接触患者及其污染物的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未予以足够重视,结合实际情况,现就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的防护以及对策讨论如下.
作者:刘树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参芪降糖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130例DN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口服参芪降糖颗粒4g 3次/日口服及甲钴胺胶囊0.5mg,3次/日口服.对照组64例,口服甲钴胺胶囊0.5mg,3次/日口服,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体征、感觉、跟腱反射及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芪降糖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学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运用无痛点压刮痧疗法治疗积滞化热证引起的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方法 将240例积滞内热所致复感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无痛刮痧疗法,对照组给予口服匹多莫德.观察临床疗效、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均升高.结论 说明点压刮痧疗法治疗积滞内热所致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具有较好疗效,且疗效优于口服匹多莫德.
作者:李香玉;原晓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针刺配合足底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针刺配合足底注射利多卡因及维生素B12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加口服卡马西平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刺联合足底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缓解疼痛快,镇痛作用强,且方法简单,安全可靠等优点.
作者:姚爱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诊断学基础中实验诊断进行PBL教学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方法 将2009级中西医结合本科2班随机选取分成PBL教学实验组(30人)和传统教学对照组(68人),实验组实验诊断采用PBL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结果 PBL教学实验组学生的形成性考核成绩与传统教学组的学生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终结性考核成绩中知识记忆性内容的题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问答题分数无明显差异﹙P>0.05﹚,但综合分析和应用所学知识的内容即病例分析题PBL教学实验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BL教学模式并不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知识要点和难点的掌握,在临床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作者:孙士玲;刘岷;卢依平;王宏天 刊期: 2012年第12期
针对糖尿病性胃轻瘫发病过程中的不同情况,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根据同病异治法则,因人制宜选择治疗方案,方能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余孟兰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