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哮病辨证施护在临床中的运用

郑晓蕾;袁泉;王燕

关键词:哮病, 辩证施护, 临床运用
摘要: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病.是由宿痰伏肺,复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致气滞痰阻,气道挛急、狭窄而发病.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大多在12岁以前起病,男性多于女性,儿童多于成人.好发于秋冬季节及气候改变时,寒冷地区多于温暖地区.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加味金黄散外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急性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 介绍加味金黄散外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急性期的疗效观察.方法 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运用加味金黄散外敷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加味金黄散外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急性期,缓解膝关节急性发作期局部炎性症状疗效良好.

    作者:涂杨茂;李层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医辨证分期换药治疗一例特大多发性压疮的辨证施护

    压疮,中医称之为席疮,临床护理工作中,压疮对于病人而言往往是多发性的,护士对伤口和压疮护理知识的认知,对伤口、压疮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将直接影响伤口及压疮的护理质量[1].2011年12月25日,我院收治一例高龄多发性大面积深度压疮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期换药治疗多发性压疮,效果满意,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唐贝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电针配合温针灸治疗足跟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温针灸治疗足跟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科门诊就诊的足跟周围软组织病变所引发的足跟痛患者54例为治疗对象,采用电针配合温针灸治疗,15次后观察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为95.4%.结论 电针配合温针灸治疗足跟痛疗效较好,能消除或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林松青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肩周炎预后因素的临床数据挖掘分析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对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寻找对肩周炎恢复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方法 探讨性别、年龄、病程,初诊时前屈、后伸、内后旋角度,三家医院各自常规治疗方案、季节和病因对治愈所需时间的影响.对临床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结论 不同治疗方案治疗本病,其作用具有显著性差异,值得深入研究;患者应在发病之后尽快就诊,拖延会使本病恢复变得困难;患者发病后上肢内后旋的角度与预后呈正相关;性别因素与本病的恢复无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春夏可能预后好,秋冬可能预后差;那些受凉或者没有明确诱因的肩周炎患者常常能获得较快的恢复,而外伤导致的本病患者往往预后较差.在设计关于本病的临床实验时,做随机分组应充分考虑到病程、初诊内后旋角度、发病季节和病因因素,尽大可能减少设计误差.

    作者:高华伟;李志宏;吕美珍;曲生健;史玲;吴长岩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浅谈中医对早搏的辨证论治

    早搏症状可出现在中医多种证候之中,结合中医对早搏的认识、辨证分型,运用中医中药分别采用滋养心阴,培补心血,补益心气,温通心阳及活血祛瘀,宽胸理气,重镇定惊,宁心安神,化气行水等法,随诊加减治疗早搏.并对各型论治的效果以及诱发因素的控制作一浅述.

    作者:石卫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西医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的护理

    儿童髋关节滑膜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髋关节疾病,通常好发于18个月~12岁的儿童,平均发病年龄5~6岁,男孩多于女孩.本病起病急,患儿表现为髋部或膝部疼痛、跛行或拒绝行走,若治疗不及时或病程迁延时间较长,有可能发生股骨头骨软骨炎,甚至股骨头坏死[1].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儿童髋关节滑膜炎患儿83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在护理的有效配合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司马海娟;李小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头皮针配合中药治疗脑卒中所致偏侧舞蹈症31例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其中脑卒中所致偏侧舞蹈症发病率约为1%[1],主要表现为在脑卒中急性期出现单侧肢体和(或)面部的不自主、不规则的舞蹈样动作.我院自2009年以来共诊治31例,具体报道如下.

    作者:卫建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药饮片处方用药的临床探讨

    目的 分析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的临床用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门诊中药饮片的全部处方信息,对中药饮片用药情况、处方分布科室、单张处方出现的药味数、处方用于疾病类型、处方总剂量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①我院涉及的中药饮片共452种,其中排前10位的分别为当归、茯苓、白术、枳壳、柴胡、木香、丹参、黄芪、神曲、鸡内金,分别为补虚药、理气药、解表药、芳香化湿药、补血药、消食药,排在前10位的药品均有不同程度超剂量应用,其中以木香(52.23%)、丹参(46.97%)超剂量应用情况较多.②饮片主要处方科室为中医科(33.2%)及大内科(26.7%),其次为儿科(12.2%)、肿瘤科(8.51%)、其它科室(6.39%)、妇科(6.29%)、老干部科(4.91%)、外科(1.80%).③处方主要为16~20味占(33.19%),11~15味占(24.85%),其余依次为6~10味药(16.59%)、2~5味药(13.72%)、>21味药(11.47%)及1味药(0.02%).④饮片处方主要分布于外感风寒(16.4%),消化系统疾病(15.7%),肿瘤疾病(14.5%),呼吸系统疾病(12.4%),慢性肾病(12.3%),妇科疾病(10.6%),其次依次为糖尿病(8.2%)、心脑血管疾病(6.7%)、关节炎(3.2%).⑤处方总剂量主要分布250~299g(30.12%),200~249g(24.19%),300~349g(17.66%),150~199g(12.3%),350~399g(6.06%),100~149g(5.65%),>400g(1.93%),50~99g(1.85%),<50g(0.24%).结论 中药饮片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其处方用药情况进行临床探讨有助于更好地临床应用.

    作者:冯瑞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小儿支原体性肺炎病机与治疗研究进展

    支原体性肺炎旧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冷凝集阳性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基本病理呈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性改变,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剧烈咳嗽,是儿童时期肺炎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目前病机有多种观点,治疗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首选药物,其中阿奇霉素为主要的临床用药.中西医结合也是现在治疗支原体肺炎的另一思路,中西医结合治疗主要还是中西药的联合使用,经过临床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付蕊琴;程燕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糖尿病性胃轻瘫的同病异治验案举隅

    针对糖尿病性胃轻瘫发病过程中的不同情况,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根据同病异治法则,因人制宜选择治疗方案,方能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余孟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辨证护理结合循经推按治疗风阳上扰型眩晕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辨证护理结合循经推按治疗风阳上扰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风阳上扰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采用常规服用尼麦角林胶囊基础上加病室环境护理、情志护理、体位及安全护理、饮食护理等方法结合循经推按治疗,对照组39例单纯采用口服尼麦角林胶囊治疗,4周后评价临床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眩晕程度.结果 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9例,有效7例,无效5例;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12例,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眩晕的程度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辨证护理结合循经推按治疗风阳上扰型眩晕效果优于口服尼麦角林胶囊治疗.

    作者:邹生燕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64例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者,随机分治疗组40例,对照组24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病.治疗组加用益气活血法的中药制剂口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对照组加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肌肉注射每日1次,疗程均为2周.结果 治疗组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同时能明显改善血脂及神经传导速度.

    作者:李留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药内服外敷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96例

    目的 用中医的方法治疗96例痛风性关节炎取得较好疗效.方法 采用自拟方温经通络汤内服加中药外敷法.结果 采用内外兼治法使诸药达到相互补益,既可改善调节全身血中血尿酸的代谢障碍,又控制缓解了局部的疼痛症状,达到迅速消肿止痛收到良好效果,疗效稳定.

    作者:伍玲;牟建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西药交替灌肠对老年放射性肠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中西药交替灌肠对放射性肠炎的疗效.方法 将40例放射性肠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在放射性肠炎治疗中,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用中西药交替灌肠对放射性肠炎能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极大地减轻病人痛苦,此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邢占丽;宋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眼带状疱疹致眶尖综合征1例

    眼部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半月神经节或三叉神经第一支所引起的疾病,发生于三叉神经眼支的带状疱疹,同时引起第Ⅱ、Ⅲ、Ⅳ、Ⅵ和Ⅴ的第一支脑神经麻痹(眶尖综合征)者甚为少见,兹介绍眼带状疱疹致眶尖综合征验案1例.

    作者:周江霞;郭承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新任护士长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目的 探讨新任护士长管理过程中应具备的素质,帮助新时期护士长运用更好的管理技巧提高管理能力.方法 引进国内先进的护理管理理念,结合自己在临床工作中的实践经验,阐明护士长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结果 该研究的观点,在临床工作中经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 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护士长是科室护理管理的主体,提高新任护士长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管理技巧,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并应用到临床实践中非常必要.

    作者:张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椎间盘丸对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椎间盘组织内TNF-α的影响

    目的 观察椎间盘丸对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椎间盘组织内TNF-α的影响,探讨椎间盘丸防治椎间盘退变的可能机理.方法 从腹前路腰椎间盘纤维环穿刺建立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术后4周验证造模成功后应用椎间盘丸灌胃治疗4周,观察A组(正常对照组)、B组(模型对照组)、C组为椎间盘丸组(治疗组)椎间盘组织形态学改变,并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TNF-α的表达.结果 B组手术造模4周后椎间盘退变明显;手术造模8周后椎间盘组织内TNF-α的含量在B组表达高,C组经椎间盘丸治疗4周后椎间盘组织内TNF-α的含量较B组明显减少,但仍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前路腰椎间盘纤维环穿刺可以建立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椎间盘丸可以通过抑制椎间盘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合成或分泌,发挥抑制和延缓椎间盘的退变作用.

    作者:饶耀剑;张红星;朱文潇;郭建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老年功能性便秘的调护

    1 便秘的危害在临床工作中,老年人便秘的发生率较高,其中功能性便秘所占比例较大.许多老年患者因为长期便秘而感到焦虑,长期便秘的患者,因担心诱发和加重疾病而害怕排便,以至于造成恶性循环.便秘患者常因精神紧张,焦虑不安,排便费力加之排便时间延长,腹压增高,心率加快,致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很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或脑出血发生,严重时可出现排便时猝死.

    作者:李萍;宋志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强脉冲光联合中药治疗色素沉着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强脉冲光联合中药治疗继发性色素沉着的临床疗效.方法 设立治疗组为强脉冲光联合中药治疗热损伤后色素沉着患者45例,对照组为单纯强脉冲光治疗42例,进行对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80.9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强脉冲光联合中药有利于提高治疗热损伤后色素沉着的疗效.

    作者:程丽雪;黄宁;郭晶;阮爱星;罗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研究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组以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临床表现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作为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在治疗过程中常常是长期的、反复的,甚至是顽固的不易消除,即使在临床上及时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绝大多数病人疗效仍不理想,且不稳定.疗效较好者也大多在激素减量或停用时复发.笔者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对于蛋白尿的消除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玉昆;郭鹏丽;王卫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