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30例疗效观察

姚福军;杨丽霞;牛小莉;李双成

关键词:胰腺炎, 川芎嗪, C反应蛋白质, 淀粉酶类
摘要:0.05),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腹痛、腹胀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表明治疗组取效迅速.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可以改善病情,提高临床疗效,促进SAP的恢复.
河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教学查房在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生护理查房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 以护生为查房的主体,带教老师指导,通过不同的查房形式,培养护生的能力.结果 通过2年实践, 护生将医学和护理学的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护理操作技能相结合,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方法、综合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结论 组织护生教学查房, 提高了护生的综合能力,使护生实现了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学习过程的一个飞跃,同时促进了带教老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也是评价带教老师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措施.

    作者:朱红;刘彩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肛肠疾病的心理护理

    相关资料表明,我国肛肠疾病发病率达59.1%[1],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给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障碍.2007-01-2009-01,针对患者入院后及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需求,我们对109例肛肠疾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心理护理,并与常规护理102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石玉兰;张喜锐;冯江雪;武玉娟;任秀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于志强治疗脂肪肝的经验

    于志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系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30多年来,勤于临床,研究经典,善取各家之长,勇于创新,尤其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及中医内科疑难杂症,疗效显著.

    作者:周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风恢复期的护理体会

    助患者摆脱残疾的痛苦,恢复自信,提高生活质量是当前脑中风护理的重要问题之一.

    作者:高晓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三七心血通胶囊对糖尿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2000-05-2008-12,笔者采用三七心血通胶囊治疗糖尿病38例,并与常规治疗36例对照,观察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如下.

    作者:刘静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许彭龄和化法治疗慢性胃炎120例临床观察

    许彭龄教授为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临床辨证精确,善组方配伍,法于古而不泥于古,治疗慢性胃炎从理论到临床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辨证思维方法和完整的治疗体系.许彭龄教授临证应用和化法治疗慢性胃炎120例,结果如下.

    作者:张其慧;王丽平;周炜;李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证治探讨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为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是以视网膜血管闭塞性循环障碍为主要病理改变特征的致盲性眼病.本病多发生于患糖尿病5年以上的患者,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发病率明显升高.其病变分为单纯型和增殖型,单纯型DR眼底病变表现为微血管瘤、出血、渗出,进入增殖期则可见新生血管、纤维增殖膜,并发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而导致失明.有效的治疗成为延缓病变发展、降低致盲率的重要措施.兹对DR的中医证治探讨如下.

    作者:戎曙欣;陈小华;肖汇颖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半夏秫米汤加味治疗眩晕120例疗效观察

    2007-05-2008-12,我们应用半夏秫米汤加味治疗眩晕120例,结果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20例均为本院内科门诊患者,梅尼埃病60例,脑血管性眩晕10例,颈源性眩晕20例,神经官能性眩晕30例;男58例,女62例;年龄34~72岁,平均(52±4.5岁);病程<1年30例,1~3年30例,3~5年60例,>5年10例.

    作者:李金环;吕炳禄;赵建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蚕蚀性角膜溃疡疗效观察

    蚕蚀性角膜溃疡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疼痛性周边角膜溃疡,初发于角膜周边部,前缘呈潜掘状,沿角膜周边部延伸,再向中央葡行发展,后累及全角膜;向深发展可穿孔、瘢痕化及血管化[1],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2006-06-2008-07,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加雾化辅以贝复舒凝胶治疗蚕蚀性角膜溃疡10例(12眼),结果如下.

    作者:刘亚男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我们运用针灸治疗PHN42例,并与常规药物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杜艳;吴海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平跳汤联合梅花针治疗胞轮振跳38例临床观察

    2008-05-2009-03,我们运用平跳汤联合梅花针治疗胞轮振跳38例,结果如下.

    作者:陈春丽;张文斌;夏广坦;倪书钦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疗效观察

    不孕症一般占育龄夫妇的5%~15%,其中女方因素占不孕症的60%,而阻塞性输卵管性不孕约占女性不孕的1/3,而输卵管阻塞的原因多为慢性输卵管炎引起的伞端闭锁或输卵管黏膜破坏时输卵管闭塞导致不孕[1].2001-01-2006-12,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60例,并与单纯采用输卵管通液术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杨占桃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12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常规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组7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穴位按摩和隔药灸法等中医疗法.2组均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年龄与总有效率的相关性.结果 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且2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与患儿年龄呈负相关(P<0.01),患儿年龄越小,疗效越好.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疗效确切,患儿年龄越小,疗效越好,应及早治疗.

    作者:朱慧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止汗散加味治疗盗汗51例临床观察

    盗汗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症.2000-08-2008-12,笔者采用<傅青主女科>止汗散辨证治疗盗汗51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49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王树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特点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贯穿于对老年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的全程.指导、合作或参与新型护患关系的建立是适应整体护理模式转变的产物.因此,健康教育实施的好坏是影响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们采用各种方法加强对老年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在评价健康教育效果中,我们发现老年人接受教育能力差,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他们的康复.我们针对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进行健康教育,收到佳效.

    作者:杨春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止悸汤治疗室性期前收缩50例

    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高,可见于正常健康人群及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临床症状轻重不一,治疗多选用Ⅰ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但由于毒副作用限制了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2006-04-2008-05,笔者运用止悸汤治疗室性期前收缩50例,并与心律平治疗46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王根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

    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1 胃镜诊断标准①黏膜颜色改变正常为橘红色,萎缩时呈灰白、灰黄或灰色;同一部位的黏膜深浅不一致,红色强的地方也带灰白色,一般灰黄或灰白的地方可有略隆起的小红点或红斑存在;萎缩黏膜的范围或是弥漫或是局部的,甚至是小灶性的,黏膜变薄而凹陷,境界常不明显.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23例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主要表现为慢性结肠、直肠黏膜炎症和溃疡性病变.其原因可能与免疫、感染、遗传及精神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本病发病率上升且病情易反复.2007-07-2009-01,我们运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23例,结果如下.

    作者:路娣;顾洁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杨学信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经验

    杨学信(1953-),回族,宁夏医科大学附属银川市中医医院内一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内科心血管及脾胃病学科带头人, 第一批宁夏回族自治区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近30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学术见解.临证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肾病综合征,现总结其经验如下.

    作者:李志明;朱思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减免及注意事项

    近年来,通过对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分析得出:现有的化疗药物大多选择性不强,在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尤其是增殖旺盛的细胞(如骨髓、头发毛囊)也有抑制杀伤作用.因此,化疗药物在一般治疗剂量时就可使机体产生不良反应.

    作者:王力明;王书民;梁彩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河北中医杂志

河北中医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河北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