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性肾损害13例临床观察

段光堂;王巍

关键词:肾疾病, 化学诱导, 马兜铃酸肾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摘要:药物性肾损害已成为肾衰竭的病因之一,造成肾损害的药物包括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免疫抑制剂、生物毒素以及抗溃疡药物等.近年来由中草药制剂引起的肾损害已成为除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以外药物性肾损害的重要病因[1],特别是由含有马兜铃酸(AA)的中药及其制剂所致的马兜铃酸肾病(AAN)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2,3].
河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30例疗效观察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是近年才发现的少见性病,1972年由日本学者报道,儿童发病,发病原因不明,属于免疫器官受累的变态反应性疾病[1].2006年,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坏死性增生淋巴结病30例,报告如下.

    作者:崔淑范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针刺治疗不射精症116例

    不射精症是指性交时有正常的性兴奋和阴茎的勃起,但在性交中达不到性高潮,无精液射出者,又称为射精障碍和射精不能.1981-2005年,笔者采用针刺治疗不射精症11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止痛消炎膏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观察

    2004-2006年,笔者采用止痛消炎膏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40例,并与病毒唑治疗4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伯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面瘫的护理

    面瘫是一种突发性的,以颜面部表情肌肉群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为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周围神经面瘫.多发于春夏天气多变季节.2003-01-2005-11,我科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护理,取得了很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桂芬;贾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麻黄桃仁颗粒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小鼠血清性激素的影响

    目的 观察雌二醇、睾酮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的影响和麻黄桃仁颗粒对雌二醇、睾酮水平的干扰.方法 在建立小鼠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的基础上,将麻黄桃仁颗粒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并设立模型组、对照组和正常组等,经治疗后采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雌二醇、睾酮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模型组小鼠血清雌二醇水平高于正常组,而睾酮水平低于正常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麻黄桃仁颗粒高、中剂量组小鼠血清雌二醇水平低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桃仁颗粒3个剂量血清睾酮水平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雌二醇、睾酮对AIT有一定作用,而麻黄桃仁颗粒具有一定的降低EAT小鼠血清雌二醇水平作用.

    作者:高国宇;吴拥军;王晓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参芪酱柏汤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

    2003-2005年,我们采用自拟参芪酱柏汤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我院妇科门诊患者,年龄22~46岁,平均37岁;病程短5个月,长5年.平均2.3年.

    作者:杨慧;田李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木瓜与光皮木瓜、西藏木瓜及小木瓜的鉴别与合理应用

    1 木瓜 Fructus Chaenomelis1.1 基源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 (Sweet)Nakai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作者:孔增科;胡双丰;潘嬿;徐晶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斯蒂尔病验案1则

    成人斯蒂尔病(adult onset still's diseases,AOSD)是一种少见类型的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比较分散,没有特异性理化检查标准,临床容易误诊.笔者曾遇1例女性患者,经排除诊断确诊为 AOSD,经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收到良好效果.兹将治疗经过及体会叙述如下.

    作者:杨玉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62例

    2003-08-2006-05,笔者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62例,并与宁心宝治疗3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骨氏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骨氏葆胶囊治疗成年人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优势,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105例成年人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0例应用骨氏葆胶囊,每次6粒,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35例应用维生素D 10 000 U,每日1次,钙片500 mg,每日3次口服.2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采用双能X线即时成像骨密度(骨龄)测量仪测量治疗前后腰椎(L2~L4前后位)骨密度值,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骨氏葆胶囊治疗成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显著,宜于推广.

    作者:杨嘉萍;王金榜;丁晨光;霍素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性肾损害13例临床观察

    药物性肾损害已成为肾衰竭的病因之一,造成肾损害的药物包括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免疫抑制剂、生物毒素以及抗溃疡药物等.近年来由中草药制剂引起的肾损害已成为除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以外药物性肾损害的重要病因[1],特别是由含有马兜铃酸(AA)的中药及其制剂所致的马兜铃酸肾病(AAN)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2,3].

    作者:段光堂;王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补肾活血法为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8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确切的病因病理迄今仍未完全阐明,故目前对本病的治疗尚无切实有效的方法.1998-06-2005-06,笔者运用中医补肾活血法为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8例,并与西药治疗36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玉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滋阴明目丸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滋阴明目丸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6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8例用滋阴明目丸治疗,对照组68例用杞菊地黄丸治疗.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估治疗前后视力、晶状体混浊程度及肝肾不足症状.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6.8%,对照组总有效率6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肝肾不足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滋阴明目丸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喻京生;李传课;彭清华;张晓利;谭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对成都高寒地区44例患者七情背景及生活事件的调查分析

    七情是中医古典医籍中提到的概念,是指喜、怒、忧、悲、思、恐、惊7种情绪变化及情绪体验.《内经》指出,喜、怒、忧(悲)、思、恐(惊)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一部分,在一般情况下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刺激的能动反映,属正常的心理活动范畴.

    作者:牟菁;洪威阳;邓琳雯;李世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小儿清热宁的临床应用

    小儿清热宁颗粒属纯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羚羊角粉、牛黄、金银花、黄芩、柴胡、板蓝根、水牛角粉、冰片等.

    作者:闫凤云;张兴桥;庞凤英;齐宝芹;常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马艳东老师治疗失眠经验

    马艳东(1958-),河北省衡水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河北省第二批中医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科技成果鉴定专家、医疗事故鉴定专家、《河北中医》杂志常务编委.马老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医术精湛.我们常随诊于旁,受益匪浅,现将老师诊治失眠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曹清慧;田红军;路志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针药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38例临床观察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借飞沫可经眼、鼻、咽、口腔黏膜侵入.多在冬春季发病,90%发生于1~5岁的儿童.2002-01-10-2006-05-31,我们采用针刺与中药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3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麦绒;张鹏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温补止泻汤治疗五更泻76例临床观察

    五更泻是指发生于黎明前的腹泻,又称晨泻、鸡鸣泻.是一种原因不明,而且与自身免疫有关的慢性泄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2000-03-2006-10,我们采用温补止泻汤治疗五更泻患者7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盛;高丽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糖尿病足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管、神经病变引起下肢感觉障碍形成溃疡(坏疽)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足部疼痛、皮肤溃疡或肢端坏疽等[1].它是糖尿病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生率的逐年升高,糖尿病足患病人数也在逐年增多,据统计,在我国糖尿病足患病率为0.9%~14.5%[2],而被截肢者占了非外伤性下肢截肢患者的50%.我科对糖尿病足患者采取非手术疗法,并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芦志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通腑清脑合剂灌肠治疗中枢性发热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通腑清脑合剂灌肠治疗中枢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中枢性发热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用通腑清脑合剂保留灌肠,每日2次;对照组用羚羊角注射液、安痛定注射液及地塞米松注射液,每日2次肌肉注射.治疗3日及1周后观察体温变化.结果 用药3日及1周时,2组体温下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通腑清脑合剂灌肠能明显缩短发热时间及发热程度,是治疗中枢性发热的有效方法.

    作者:魏勇军;张军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河北中医杂志

河北中医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河北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