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芪酱柏汤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

杨慧;田李军

关键词:慢性病, 盆腔炎性疾病, 汤剂, 投药, 直肠
摘要:2003-2005年,我们采用自拟参芪酱柏汤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我院妇科门诊患者,年龄22~46岁,平均37岁;病程短5个月,长5年.平均2.3年.
河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五苓散加减治疗慢性腹泻56例

    2006-02-2006-09,我们运用五苓散加减治疗慢性腹泻56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均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患者,男32例,女24例;年龄19~77岁,平均43岁;病程2个月~30年,平均1年.

    作者:潘海燕;吴荣华;焦艳;李庆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扶正降逆颗粒对中晚期肺癌生活质量及化疗毒副作用影响的临床观察

    2003-01-2006-10,我们采用扶正降逆颗粒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31例,并与单纯化疗治疗29例对照观察,观察对生活质量及化疗毒副作用的影响.

    作者:张广信;李崟;马秋波;辛雨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36例临床观察

    2002-02-2005-12,我们应用中医药与西医化疗相结合,根据化疗的不同时期,分别以健脾和胃、降逆止呕,健脾扶正、补益气血及健脾扶正、解毒抗癌等治法,治疗晚期胃癌3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亚标;涂佳雄;梅华;曾林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对成都高寒地区44例患者七情背景及生活事件的调查分析

    七情是中医古典医籍中提到的概念,是指喜、怒、忧、悲、思、恐、惊7种情绪变化及情绪体验.《内经》指出,喜、怒、忧(悲)、思、恐(惊)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一部分,在一般情况下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刺激的能动反映,属正常的心理活动范畴.

    作者:牟菁;洪威阳;邓琳雯;李世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小针刀配合超短波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30例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网球运动员、砖工、瓦工、木工、洗衣工.中医传统的针灸疗法、推拿疗法、中药外敷以及西医的局部封闭疗法,对该病都有一定的疗效,但疗程长,容易反复,而且某些顽固病例,很难用非手术方法见效.2004-03-2006-03,笔者采用小针刀配合超短波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3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爱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浅析IgA肾病病理的中医病机

    IgA肾病是我国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临床与病理表现复杂多样,中医药辨证治疗IgA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中医证候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气虚、阴虚是IgA肾病的主证,兼证中则以湿热和血瘀证为常见[1].并已证实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分级及病变程度显著相关,对推测肾脏病理改变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2].因此,分析肾脏病理改变对指导中医辨证,补充传统宏观辨证的不足,具有一定价值.故而,如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认识IgA肾病病理改变,对于辨证将有一定的益处.现从中医病机角度来探讨IgA肾病病理改变及对治疗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小庆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温补止泻汤治疗五更泻76例临床观察

    五更泻是指发生于黎明前的腹泻,又称晨泻、鸡鸣泻.是一种原因不明,而且与自身免疫有关的慢性泄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2000-03-2006-10,我们采用温补止泻汤治疗五更泻患者7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盛;高丽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30例疗效观察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是近年才发现的少见性病,1972年由日本学者报道,儿童发病,发病原因不明,属于免疫器官受累的变态反应性疾病[1].2006年,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坏死性增生淋巴结病30例,报告如下.

    作者:崔淑范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针刺治疗中风后复视经验

    中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复视是脑干血管病的症候.笔者在深入研讨其中、西医发病机制基础上,探索采用针刺治疗中风后复视,积累了一定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崔娅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凉血败毒汤治疗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不孕158例

    2000-06-2006-05,我们采用自拟凉血败毒汤治疗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不孕15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弭阳;弭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针刺环枢穴治疗尿潴留47例临床观察

    1995-06-2006-07,笔者针刺环枢穴治疗尿潴留47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7例均为本院门诊及外科、妇科住院患者,男10例,女37例;年龄小22岁,大76岁;病程短3 h,长1周.其中产后19例,前列腺疾病10例,腹部术后15例,保留导尿术后12例(包括产后导尿7例,腹部术后导尿5例),其它原因3例.

    作者:刘万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面瘫的护理

    面瘫是一种突发性的,以颜面部表情肌肉群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为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周围神经面瘫.多发于春夏天气多变季节.2003-01-2005-11,我科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护理,取得了很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桂芬;贾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斯蒂尔病验案1则

    成人斯蒂尔病(adult onset still's diseases,AOSD)是一种少见类型的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比较分散,没有特异性理化检查标准,临床容易误诊.笔者曾遇1例女性患者,经排除诊断确诊为 AOSD,经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收到良好效果.兹将治疗经过及体会叙述如下.

    作者:杨玉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知柏地黄汤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白细胞介素-6及内皮素的影响

    目的 探讨知柏地黄汤滋阴降火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9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5例单用他巴唑等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知柏地黄汤,水煎服,日1剂.共治疗12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率、体质量、甲状腺大小及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FT4)、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ET)水平.结果 知柏地黄汤能显著减慢患者心率,增加体质量,血清FT3降低至(4.37±1.04) pmol/L,FT4降低至(15.08±5.87) pmol/L,IL-6降低至(133.04±39.57) pg/mL,ET降低至(124.67±23.23) pg/mL水平, 治疗组的血浆FT3、FT4水平下降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血浆IL-6、ET水平下降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知柏地黄汤通过抑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细胞因子IL-6及ET从而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起到滋阴降火的作用.

    作者:陈发胜;郎江明;魏爱生;陈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性肾损害13例临床观察

    药物性肾损害已成为肾衰竭的病因之一,造成肾损害的药物包括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免疫抑制剂、生物毒素以及抗溃疡药物等.近年来由中草药制剂引起的肾损害已成为除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以外药物性肾损害的重要病因[1],特别是由含有马兜铃酸(AA)的中药及其制剂所致的马兜铃酸肾病(AAN)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2,3].

    作者:段光堂;王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补肾活血法为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8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确切的病因病理迄今仍未完全阐明,故目前对本病的治疗尚无切实有效的方法.1998-06-2005-06,笔者运用中医补肾活血法为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8例,并与西药治疗36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玉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风患者的中医护理

    中风的临床特征是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类似于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血管痉挛等[1].中风常于急性期病情迅速变化,进而威胁生命.因此,及时采取救治措施,精心护理,密切观察病情,把握病情的轻重关系到抢救的成败.

    作者:李梅素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小儿清热宁的临床应用

    小儿清热宁颗粒属纯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羚羊角粉、牛黄、金银花、黄芩、柴胡、板蓝根、水牛角粉、冰片等.

    作者:闫凤云;张兴桥;庞凤英;齐宝芹;常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活血排石汤配合胆肾排石仪治疗输尿管结石21例

    2003-04-2004-04,笔者采用活血排石汤配合胆肾排石仪治疗输尿管结石2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参芪酱柏汤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

    2003-2005年,我们采用自拟参芪酱柏汤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我院妇科门诊患者,年龄22~46岁,平均37岁;病程短5个月,长5年.平均2.3年.

    作者:杨慧;田李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河北中医杂志

河北中医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河北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