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素
1995-06-2006-07,笔者针刺环枢穴治疗尿潴留47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7例均为本院门诊及外科、妇科住院患者,男10例,女37例;年龄小22岁,大76岁;病程短3 h,长1周.其中产后19例,前列腺疾病10例,腹部术后15例,保留导尿术后12例(包括产后导尿7例,腹部术后导尿5例),其它原因3例.
作者:刘万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面瘫是一种突发性的,以颜面部表情肌肉群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为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周围神经面瘫.多发于春夏天气多变季节.2003-01-2005-11,我科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护理,取得了很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桂芬;贾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是近年才发现的少见性病,1972年由日本学者报道,儿童发病,发病原因不明,属于免疫器官受累的变态反应性疾病[1].2006年,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坏死性增生淋巴结病30例,报告如下.
作者:崔淑范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脾胃学说与升降学说均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中医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学习、研究这2种学说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它们的内容及其形成发展过程有很多重叠和交叉之处,如果把它们汇成两条线,这两条线并不是平行的,而是时有交点甚至紧紧缠绕在一起,是不可分的.简而言之,升降之中见脾胃,脾胃之中寓升降.
作者:常爱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药物性肾损害已成为肾衰竭的病因之一,造成肾损害的药物包括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免疫抑制剂、生物毒素以及抗溃疡药物等.近年来由中草药制剂引起的肾损害已成为除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以外药物性肾损害的重要病因[1],特别是由含有马兜铃酸(AA)的中药及其制剂所致的马兜铃酸肾病(AAN)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2,3].
作者:段光堂;王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1-01-2005-10,我们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3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确定诊断标准.临床症状:下腹及腰痛,下腹坠胀,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排便时及月经前后加重,可伴有低热,月经量增多和白带增多.妇科检查:子宫常呈后倾后屈,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输卵管炎时在子宫一侧或两侧可触及条索状物,并有轻度压痛,盆腔结缔组织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在盆腔一侧或两侧摸到包块.盆腔B超检查:可有附件增厚、炎性包块、盆腔积液等.
作者:孙良秀;吴桂黔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确切的病因病理迄今仍未完全阐明,故目前对本病的治疗尚无切实有效的方法.1998-06-2005-06,笔者运用中医补肾活血法为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8例,并与西药治疗36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玉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成人斯蒂尔病(adult onset still's diseases,AOSD)是一种少见类型的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比较分散,没有特异性理化检查标准,临床容易误诊.笔者曾遇1例女性患者,经排除诊断确诊为 AOSD,经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收到良好效果.兹将治疗经过及体会叙述如下.
作者:杨玉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消痔灵注射液治疗单纯性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单纯性直肠前突患者,采用直肠前壁黏膜下注射消痔灵注射液的方法治疗.结果 手术总有效率97.62%,其中痊愈率76.19%,显效率14.29%,有效率7.14%,无效率2.38%.所有的病例均未发生术后黏膜感染、坏死、出血和直肠阴道瘘,12~18个月随访均未复发.结论 经直肠前壁黏膜下消痔灵注射液注射疗法治疗单纯性直肠前突操作简单、疗效确切.
作者:康健;代述东;张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4-2006年,笔者采用止痛消炎膏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40例,并与病毒唑治疗4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伯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6-04-2006-09,笔者运用茴香橘核丸加减治疗功能性腹痛27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7例均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患者,男10例,女17例;年龄小28岁,大67岁,平均47.2岁;病程短6个月,长6年,平均2.6年;有腹部手术史者6例.
作者:张海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小儿清热宁颗粒属纯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羚羊角粉、牛黄、金银花、黄芩、柴胡、板蓝根、水牛角粉、冰片等.
作者:闫凤云;张兴桥;庞凤英;齐宝芹;常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笔者在中医界工作多年,从临床到管理都有所经历.特别是近年来,因工作关系,曾陪同有关领导或专家到过我省部分市、县级中医院检查或了解情况.通过实地观察和了解,对中医院的现状和发展有所思考.下面仅就笔者所见所闻谈一些不成熟的思路和建议.
作者:董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复视是脑干血管病的症候.笔者在深入研讨其中、西医发病机制基础上,探索采用针刺治疗中风后复视,积累了一定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崔娅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2-02-2005-12,我们应用中医药与西医化疗相结合,根据化疗的不同时期,分别以健脾和胃、降逆止呕,健脾扶正、补益气血及健脾扶正、解毒抗癌等治法,治疗晚期胃癌3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亚标;涂佳雄;梅华;曾林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6-02-2006-09,我们运用五苓散加减治疗慢性腹泻56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均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患者,男32例,女24例;年龄19~77岁,平均43岁;病程2个月~30年,平均1年.
作者:潘海燕;吴荣华;焦艳;李庆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0-06-2006-05,我们采用自拟凉血败毒汤治疗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不孕15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弭阳;弭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3-2005年,我们采用自拟参芪酱柏汤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我院妇科门诊患者,年龄22~46岁,平均37岁;病程短5个月,长5年.平均2.3年.
作者:杨慧;田李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借飞沫可经眼、鼻、咽、口腔黏膜侵入.多在冬春季发病,90%发生于1~5岁的儿童.2002-01-10-2006-05-31,我们采用针刺与中药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3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麦绒;张鹏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风的临床特征是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类似于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血管痉挛等[1].中风常于急性期病情迅速变化,进而威胁生命.因此,及时采取救治措施,精心护理,密切观察病情,把握病情的轻重关系到抢救的成败.
作者:李梅素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