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亚标;涂佳雄;梅华;曾林根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法很多,但效果不满意.我们采用钩针松解术配合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庚聪;毛德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网球运动员、砖工、瓦工、木工、洗衣工.中医传统的针灸疗法、推拿疗法、中药外敷以及西医的局部封闭疗法,对该病都有一定的疗效,但疗程长,容易反复,而且某些顽固病例,很难用非手术方法见效.2004-03-2006-03,笔者采用小针刀配合超短波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3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爱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2-01-2005-06,笔者运用胃复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8例,并与猴头健胃灵胶囊治疗66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郝中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七情是中医古典医籍中提到的概念,是指喜、怒、忧、悲、思、恐、惊7种情绪变化及情绪体验.《内经》指出,喜、怒、忧(悲)、思、恐(惊)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一部分,在一般情况下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刺激的能动反映,属正常的心理活动范畴.
作者:牟菁;洪威阳;邓琳雯;李世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和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维脑路通注射液24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疏血通注射液4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2组均15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统计疗效,并观察对脑血流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椎动脉(VA)血流速度、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药物,能提高VA、BA血流速度.
作者:周义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成人斯蒂尔病(adult onset still's diseases,AOSD)是一种少见类型的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比较分散,没有特异性理化检查标准,临床容易误诊.笔者曾遇1例女性患者,经排除诊断确诊为 AOSD,经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收到良好效果.兹将治疗经过及体会叙述如下.
作者:杨玉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药物性肾损害已成为肾衰竭的病因之一,造成肾损害的药物包括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免疫抑制剂、生物毒素以及抗溃疡药物等.近年来由中草药制剂引起的肾损害已成为除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以外药物性肾损害的重要病因[1],特别是由含有马兜铃酸(AA)的中药及其制剂所致的马兜铃酸肾病(AAN)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2,3].
作者:段光堂;王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确切的病因病理迄今仍未完全阐明,故目前对本病的治疗尚无切实有效的方法.1998-06-2005-06,笔者运用中医补肾活血法为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8例,并与西药治疗36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玉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 木瓜 Fructus Chaenomelis1.1 基源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 (Sweet)Nakai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作者:孔增科;胡双丰;潘嬿;徐晶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6-04-2006-09,笔者运用茴香橘核丸加减治疗功能性腹痛27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7例均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患者,男10例,女17例;年龄小28岁,大67岁,平均47.2岁;病程短6个月,长6年,平均2.6年;有腹部手术史者6例.
作者:张海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995-06-2006-07,笔者针刺环枢穴治疗尿潴留47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7例均为本院门诊及外科、妇科住院患者,男10例,女37例;年龄小22岁,大76岁;病程短3 h,长1周.其中产后19例,前列腺疾病10例,腹部术后15例,保留导尿术后12例(包括产后导尿7例,腹部术后导尿5例),其它原因3例.
作者:刘万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通腑清脑合剂灌肠治疗中枢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中枢性发热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用通腑清脑合剂保留灌肠,每日2次;对照组用羚羊角注射液、安痛定注射液及地塞米松注射液,每日2次肌肉注射.治疗3日及1周后观察体温变化.结果 用药3日及1周时,2组体温下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通腑清脑合剂灌肠能明显缩短发热时间及发热程度,是治疗中枢性发热的有效方法.
作者:魏勇军;张军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笔者在中医界工作多年,从临床到管理都有所经历.特别是近年来,因工作关系,曾陪同有关领导或专家到过我省部分市、县级中医院检查或了解情况.通过实地观察和了解,对中医院的现状和发展有所思考.下面仅就笔者所见所闻谈一些不成熟的思路和建议.
作者:董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3-01-2006-10,我们采用扶正降逆颗粒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31例,并与单纯化疗治疗29例对照观察,观察对生活质量及化疗毒副作用的影响.
作者:张广信;李崟;马秋波;辛雨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风的临床特征是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类似于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血管痉挛等[1].中风常于急性期病情迅速变化,进而威胁生命.因此,及时采取救治措施,精心护理,密切观察病情,把握病情的轻重关系到抢救的成败.
作者:李梅素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脾胃学说与升降学说均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中医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学习、研究这2种学说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它们的内容及其形成发展过程有很多重叠和交叉之处,如果把它们汇成两条线,这两条线并不是平行的,而是时有交点甚至紧紧缠绕在一起,是不可分的.简而言之,升降之中见脾胃,脾胃之中寓升降.
作者:常爱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3-2005年,我们采用自拟参芪酱柏汤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我院妇科门诊患者,年龄22~46岁,平均37岁;病程短5个月,长5年.平均2.3年.
作者:杨慧;田李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是近年才发现的少见性病,1972年由日本学者报道,儿童发病,发病原因不明,属于免疫器官受累的变态反应性疾病[1].2006年,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坏死性增生淋巴结病30例,报告如下.
作者:崔淑范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2-02-2005-12,我们应用中医药与西医化疗相结合,根据化疗的不同时期,分别以健脾和胃、降逆止呕,健脾扶正、补益气血及健脾扶正、解毒抗癌等治法,治疗晚期胃癌3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亚标;涂佳雄;梅华;曾林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马艳东(1958-),河北省衡水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河北省第二批中医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科技成果鉴定专家、医疗事故鉴定专家、《河北中医》杂志常务编委.马老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医术精湛.我们常随诊于旁,受益匪浅,现将老师诊治失眠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曹清慧;田红军;路志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