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桂附理中汤治疗慢性盆腔炎45例

宋亚飞

关键词:慢性病, 盆腔炎性疾病, 桂附理中汤, 汤剂
摘要: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称为盆腔炎.按其发病过程分为急性与慢性2种.慢性盆腔炎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给患者造成痛苦.2002-03-2006-05,笔者应用桂附理中汤治疗慢性盆腔炎45例,现报告如下.
河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全身多处重度褥疮中西医治疗护理体会

    褥疮多见于瘫痪、长期卧床患者及老年危重患者.2002-2006年,我们采用中西医治疗护理全身多处重度褥疮1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狄海冰;杜萍;张莎;刘红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西医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也越来越多.我们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情志、饮食、起居、基础护理、社会支持系统以及并发症进行中西医综合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时间.

    作者:刘玉静;冯霞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补中益气汤治疗肛肠病术后并发症验案3则

    补中益气汤是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所创名方,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等功效.现举其治疗肛肠病术后并发症验案3则如下.

    作者:刘瑾;吕金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桑菊饮加味治疗儿童慢性鼻炎85例

    慢性鼻炎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往往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而诱发咽喉炎、鼻窦炎、鼻息肉等继发病,治疗比较困难.2001-2005年,我们运用桑菊饮加味治疗慢性鼻炎8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冬华;吴林鹏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针刺华佗夹脊和督脉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血清反应阴性、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也可累及内脏及其他组织的慢性进展性风湿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腰骶部疼痛伴僵硬,活动后可缓解,晚期可并发脊柱强直、畸形,造成严重的功能障碍.

    作者:张俊英;张海龙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金蛭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脑梗死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为探讨治疗脑梗死的佳方法,2006-01-2006-12,我们采用金蛭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36例,并与银杏达莫治疗30例对照,观察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小菊;裴俊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水肿的中医辨证施护

    水肿是因感受外邪、劳倦内伤,或饮食失调使气化不利,津液输布失常,导致体内水湿运行障碍、潴留、泛溢肌肤,以头面、眼睑、四肢、全身水肿等临床表现为特征.现所论之水肿,与现代医学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内分泌失调以及营养障碍等疾病所出现的水肿较为相似[1,2],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进行辨证施护,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艳丽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针刺治疗顽固性眼肌痉挛验案2则

    例1 患者女,36岁,2005-06-18就诊.右下眼睑跳动2个月余.开始以为因受风或睡眠不足所致,未予治疗,后来服用谷维素、维生素B1、安定等,并做局部按摩、热敷等无效,故前来就诊.

    作者:王淑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改良七宝美髯丹胶囊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2003-2005年,我们采用改良后的七宝美髯丹胶囊治疗斑秃136例,并与养血生发胶囊治疗133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根会;冯兰珍;刘焕强;赵云夕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生大黄治疗产科危重症所致胃肠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2003-07-2006-06,笔者应用生大黄治疗产科危重症所致胃肠功能障碍患者5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俊峰;徐晓义;王桂荣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不同剂型止嗽散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2006-11-2007-03,我们应用中药免煎颗粒止嗽散治疗急性支管炎32例,与传统中药汤剂止嗽散治疗32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冬梅;刘安龙;肖洪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萘普生栓塞肛合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产后尿潴留疗效观察

    产后尿潴留是产褥期常见的不适病症,会给产妇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诸多困扰.产后尿潴留包括完全性和部分性2种,前者是自己完全不能排尿,后者是指仅能排出部分尿液.它不仅影响子宫收缩,导致阴道出血量增多,也是造成产后泌尿系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采用萘普生栓塞肛合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产后尿潴留48例,并与单纯应用新斯的明三阴交穴位注射治疗48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常雅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5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COPD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2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肺益肾中药(人参、蛤蚧、金荞麦根、地龙、川贝母、杏仁),水煎服,日1剂.2组均14日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于入组当日及治疗结束当日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及6 min步行距离,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4%,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痰量、气喘、肺部体征积分及6 min步行距离改善情况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缓解期疗效确切,且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

    作者:张凤宇;郭文新;刘亚辉;王超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天麦消渴片对糖尿病大鼠降血糖作用机理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天麦消渴片对糖尿病大鼠降血糖的作用机理.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采用链脲佐霉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天麦消渴片小剂量组和天麦消渴片大剂量组各8只,对照组(正常健康大鼠)8只.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每日灌胃0.9%氯化钠注射液0.4 mL,天麦消渴片小剂量组和天麦消渴片大剂量组大鼠每日分别灌胃天麦消渴片混悬液0.12 g/kg和0.24 g/kg.均连续4周.测定各组大鼠血糖、胰岛素、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观察大鼠体质量以及24 h进水量和进食量.结果 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天麦消渴片小、大剂量组在实验结束后饮水量和进食量比模型组减少;天麦消渴片小、大剂量组糖尿病大鼠血糖、血清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麦消渴片通过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对糖尿病大鼠产生降血糖作用.

    作者:刘红;牛凯;王树松;刘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桂附理中汤治疗慢性盆腔炎45例

    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称为盆腔炎.按其发病过程分为急性与慢性2种.慢性盆腔炎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给患者造成痛苦.2002-03-2006-05,笔者应用桂附理中汤治疗慢性盆腔炎4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亚飞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观察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以干咳为主的特殊类型哮喘,是常见慢性咳嗽的原因.2004-05-2006-08,我们采用司徒树长柔肝降逆汤[1]加减联合布地奈德粉剂吸入治疗CVA 40例,并与单纯布地奈德粉剂治疗4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玉;魏文周;杨会双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浅谈《黄帝内经》阴阳的辩证关系和阴阳的主导问题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早的一部医学理论著作,它注重整体观念,既强调人体本身是一整体,又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生理、病理现象,指导诊断与治疗.

    作者:徐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更年降脂饮加味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更年降脂饮加味治疗妇女围绝经期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妇女围绝经期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50例予更年降脂饮,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对照1组50例予力平脂胶囊,0.1 g,每日3次饭前服.对照2组予丹田降脂丸,2 g,每日2次饭前服.3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疗效,治疗前后TC、TG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1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76%,治疗组、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更年降脂饮加味对围绝经期高脂血症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邹小玲;林清志;黄流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扶正化浊汤治疗肾病48例疗效观察

    1994-01-2004-12,我们应用扶正化浊汤治疗肾病48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专题座谈会纪要》[1]拟定的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肾病的辨证标准,证属肺、脾、肾气虚而兼有湿浊.符合以上西医诊断及中医辨证的肺、脾、肾气虚而兼有湿浊者均纳入本观察.

    作者:刘强;高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逐瘀汤内外合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6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仍无确切有效的治疗药物.2004-08-2006-08,笔者采用逐瘀汤内服、外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志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河北中医杂志

河北中医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河北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