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娥;郭浩
2001-01~2005-03,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52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大65岁,小19岁,19~30岁19例,30~40岁24例,40~65岁9例;胃溃疡18例,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29例,复合性溃疡5例;病程长30年,短6个月.
作者:林俊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眩晕指患者自觉头昏眼花,视物旋转而言,常伴有恶心、呕吐.多见于现代医学的高血压病、低血压病、梅尼埃病、脑动脉硬化、贫血、神经衰弱、颈椎病等.2003-06~2005-06,我科对眩晕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辨证施护,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水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小柴胡汤方出《伤寒论》,是治疗少阳病的主要方剂.由柴胡、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调理升降,攻补兼施,疏利气机,宣通内外,畅达气血,双解多经发病之功效.我们应用小柴胡汤化裁治疗疑难杂病,疗效较好,现举例如下.
作者:周堂恒;侯全忠;刘瑛;柏飞;邓祖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巨大肾结石指结石横径>2.5 cm者,保守治疗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一般主张手术治疗.韩臣子是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从医60余年,擅长治疗疑难杂症,尤其擅长泌尿系结石的治疗.韩老将现代碎石技术与中医药独特方法有机结合,非手术治疗巨大肾结石每获佳效,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隗合坤;韩丽霞;王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0~2005年,我们运用纳气息喘汤治疗虚喘30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大71岁,小36岁,平均45~65岁;病程<5年4例,5~10年11例,≥10年15例.全部病例均有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伴神倦自汗,气怯声低之症.
作者:朱先炎;赵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视物旋转或模糊,恶心、呕吐等.2002~2004年,我们采用电针结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并与单纯电针治疗4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汤建文;左海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4-06~2005-09,我们运用瑶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47例,并与甘利欣治疗38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继敏;刘国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益气回阳注射液对心脏骤停大鼠心肺复苏后血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将5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肾上腺素组、益气回阳组和中西药合用组,每组10只.复制心脏骤停模型,在自主循环恢复30 min后测定血MDA、SOD.结果模型组MDA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OD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肾上腺素组、益气回阳组治疗后血SOD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DA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中西药合用组改善程度优于其它各组(P<0.01).结论益气回阳注射液能减轻心脏骤停后血中MDA的生成,增加SOD活性,对心肺复苏后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尹克春;陈力;刘淑娟;周文斌;兰丽红;黄羽;孙景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外伤性前房出血是眼球钝挫伤的常见病,虽然临床中有一系列的治疗方法,但早期如何快速止血、促进吸收、防止继发出血、避免角膜血染、减少青光眼等并发症,仍是临床医生始终关心的问题.2001~2005年,笔者采用生蒲黄汤加减治疗外伤性前房出血6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跃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眼病致盲的主要因素.2002-01~2004-01,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2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期病因复杂、发病率高、并发症严重的疾病,至今尚无特效疗法.2003~2005年,笔者采用烧伤湿润膏外涂配合按摩治疗新生儿硬肿症7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秀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0-01~2002-06,笔者采用益精汤治疗男性不育症50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年龄大46岁,小22岁;婚龄1~4年28例,4~7年10例,7~10年8例,≥10年4例;病程短1年,长13年,平均4年;合并前列腺炎10例,抗精子抗体阳性14例,支原体感染4例,精索静脉曲张20例,慢性附睾炎2例.
作者:宋家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状态,如果处理不及时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2001~2004年,我们在常规治疗心绞痛的基础上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0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5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珍先;宋小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胆囊炎属中医学胁痛范畴,多因热毒蕴结、肝胆疏泄不利所致.2003~2005年,我们采用柴胡利胆汤加减治疗胆囊炎32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男19例,女13例;年龄35~77岁,平均50岁;病程2日~5年.
作者:王莹;周忠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张国伦教授是全国第3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多年致力于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理论功底深厚,尤其对心血管疾病有深入研究,造诣颇深.现将张国伦教授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王劲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是治疗正气亏虚、脉络瘀阻而致中风偏瘫的代表方.1981~2005-05,我们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以下简称肩周炎)5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孟林;华刚;管爱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0~2005年,笔者采用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治疗外伤性头痛36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小13岁,大64岁,平均37.5岁;病程短1日,长20日.全部病例均有明确的外伤史,其中轻度脑震荡6例,头皮下血肿18例,面部损伤5例,X线摄片提示颅骨骨折9例.临床表现为头部胀、昏、痛或阵发性刺痛,头部压痛,夜寐不安.
作者:贾世复;杨世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及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存期延长,各种慢性并发症发病率也相应升高.2004-12~2007-07,我们采用中药治疗糖尿病伴神经衰弱3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亓翠玲;亓立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予复方丹参滴丸,每日3次,每次15粒口服;对照组30例予多贝斯片,每日3次,每次500 mg口服.2组均6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视网膜微血管瘤及出血点、出血斑、黄白色渗出、黄斑水肿变化情况,血液流变学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微血管瘤及小出血点、出血斑好转率为32.43%、38.89%,对照组分别为23.33%、31.5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黄白色渗出、黄斑水肿好转率为0、22.22%,对照组分别为0、0,2组改善情况均不理想.治疗组治疗后红细胞聚集指数为2.77±1.2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全血黏度低切变率、高切变率及红细胞刚性指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有提高视力及改善眼底状况作用.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方面优于多贝斯.
作者:鲍领芝;杨光;王海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药物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应用甘利欣、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2组均30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63.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TBiL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中医临床症状消失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性肝炎能够显著降低TBiL和ALT、AST水平,临床症状消失快,疗程短.
作者:罗婷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