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萍
2000-01~2002-06,笔者采用益精汤治疗男性不育症50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年龄大46岁,小22岁;婚龄1~4年28例,4~7年10例,7~10年8例,≥10年4例;病程短1年,长13年,平均4年;合并前列腺炎10例,抗精子抗体阳性14例,支原体感染4例,精索静脉曲张20例,慢性附睾炎2例.
作者:宋家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及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存期延长,各种慢性并发症发病率也相应升高.2004-12~2007-07,我们采用中药治疗糖尿病伴神经衰弱3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亓翠玲;亓立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现在全世界约有2亿多糖尿病患者,其中约1%需截肢,而在低位截肢中85%是由足部溃疡引起的.在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的糖尿病足病防治原则中专业护理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下面将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卫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裴正学主任医师是甘肃省肿瘤医院院长,业医40余载,学验俱丰,199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为全国500名名老中医之一,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硕士研究生导师.笔者有幸随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其治疗过敏性紫癜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白丽君;梁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视物旋转或模糊,恶心、呕吐等.2002~2004年,我们采用电针结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并与单纯电针治疗4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汤建文;左海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药物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应用甘利欣、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2组均30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63.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TBiL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中医临床症状消失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性肝炎能够显著降低TBiL和ALT、AST水平,临床症状消失快,疗程短.
作者:罗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0~2005年,我们运用纳气息喘汤治疗虚喘30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大71岁,小36岁,平均45~65岁;病程<5年4例,5~10年11例,≥10年15例.全部病例均有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伴神倦自汗,气怯声低之症.
作者:朱先炎;赵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抗感清热胶囊治疗风热型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风热型感冒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用抗感清热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用三九感冒灵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3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感清热胶囊治疗风热型感冒疗效显著.
作者:张晓震;徐东宁;刘克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是指甲状腺功能增高,分泌激素增加或因甲状腺激素在血循环中水平增高导致的一组内分泌疾病.临床呈高代谢症候群,以神经、心血管系统功能失常及甲状腺肿大等为特征.
作者:卢雨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慢性腹泻是临床常见病,病情缠绵,治疗棘手.2000~2005年,笔者采用自拟六子固肠煎加减治疗慢性腹泻11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娥;郭浩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发病率很高,严重影响儿童健康.2004-01~2005-10,我们应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急性肺炎46例,并与西药治疗3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斌;孙轶秋;朱先康;韩新民;李江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眼病致盲的主要因素.2002-01~2004-01,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2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生肌散的安全性.方法健康家兔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进行皮肤急性毒性实验;健康豚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进行皮肤过敏实验.结果生肌散对家兔完整皮肤、破损皮肤均无急性吸收毒性;对豚鼠皮肤不产生致敏作用.结论生肌散用于伤口是比较安全的药物.
作者:王海;王锐;闫琳;金少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4-06~2005-09,我们运用瑶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47例,并与甘利欣治疗38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继敏;刘国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外伤性前房出血是眼球钝挫伤的常见病,虽然临床中有一系列的治疗方法,但早期如何快速止血、促进吸收、防止继发出血、避免角膜血染、减少青光眼等并发症,仍是临床医生始终关心的问题.2001~2005年,笔者采用生蒲黄汤加减治疗外伤性前房出血6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跃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状态,如果处理不及时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2001~2004年,我们在常规治疗心绞痛的基础上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0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5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珍先;宋小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合黄芪注射液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寻求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围手术期安全性的方法.方法选择经内科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拟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围手术期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合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予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围手术期不同时点心率(HR)和心率变异(HRV)、心率变异总功率(TP)、低频(LF)、高频(HF)、LF/HF、uHF(HF/TP)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围手术期各时点HR明显降低,TP、LF、HF、uHF(HF/TP)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LF/HF变化不明显.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合黄芪注射液后心肌缺血状况改善,迷走神经功能恢复,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达到了良好的平衡,提高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
作者:孙许宝;刘铭柏;方坚;胡发枝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巨大肾结石指结石横径>2.5 cm者,保守治疗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一般主张手术治疗.韩臣子是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从医60余年,擅长治疗疑难杂症,尤其擅长泌尿系结石的治疗.韩老将现代碎石技术与中医药独特方法有机结合,非手术治疗巨大肾结石每获佳效,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隗合坤;韩丽霞;王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0~2005年,笔者采用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治疗外伤性头痛36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小13岁,大64岁,平均37.5岁;病程短1日,长20日.全部病例均有明确的外伤史,其中轻度脑震荡6例,头皮下血肿18例,面部损伤5例,X线摄片提示颅骨骨折9例.临床表现为头部胀、昏、痛或阵发性刺痛,头部压痛,夜寐不安.
作者:贾世复;杨世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予复方丹参滴丸,每日3次,每次15粒口服;对照组30例予多贝斯片,每日3次,每次500 mg口服.2组均6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视网膜微血管瘤及出血点、出血斑、黄白色渗出、黄斑水肿变化情况,血液流变学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微血管瘤及小出血点、出血斑好转率为32.43%、38.89%,对照组分别为23.33%、31.5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黄白色渗出、黄斑水肿好转率为0、22.22%,对照组分别为0、0,2组改善情况均不理想.治疗组治疗后红细胞聚集指数为2.77±1.2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全血黏度低切变率、高切变率及红细胞刚性指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有提高视力及改善眼底状况作用.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方面优于多贝斯.
作者:鲍领芝;杨光;王海彬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