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右心衰竭的一种心脏病.急性发作以冬、春季多见,呼吸道感染常为本病发作的诱因.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2004-01~2005-09,笔者运用消肿祛瘀散外敷治疗眶周软组织淤血30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大56岁,小15岁;病程3~7日.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以眩晕、头颈疼痛为主的一类颈椎病,临床较为常见.2002~2005年,笔者采用独取人中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中药天麻定痫胶囊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34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78例应用天麻定痫胶囊治疗,对照组156例应用苯妥英钠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为69.2%,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风痰闭窍、痰火扰神、瘀阻脑络、肝肾阴虚证候,治疗组总有效率依次是97.5%、92.6%、96.4%、86.7%,对照组依次是72.4%、66.00%、69.60%、60.00%,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患者大发作、小发作、简单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治疗组总有效率依次为97.8%、93.5%、94.1%、86.4%,对照组依次为74.4%、57.5%、73.9%、63.6%,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 中药天麻定痫胶囊治疗癫痫有较好疗效.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慢性皮肤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如静脉性溃疡、烧伤性溃疡、压迫性溃疡、糖尿病性溃疡等,常迁延不愈或愈后极易复发.2001~2005年,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皮肤溃疡30例,并与西医治疗3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活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6例予口服降糖药和复合维生素B片治疗,治疗组56例在此基础上加服活血通痹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糖、血液流变学、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5.7%,对照组总有效率33.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改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增快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活血通痹汤不仅能有效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还能提高其神经传导速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第4、5腰椎,第5腰椎~第1骶椎间隙发病多.其主要症状是一侧或两侧腰部、髋关节疼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及麻木,严重者出现下肢感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1999-03~2005-03,我们应用补肾通络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中医学认为黄疸的产生与湿热交蒸,瘀阻中焦,肝脾功能失调有关.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淤胆型病毒性肝炎除了肝功能受损、肝内淤积表现之外,甲襞微循环观察有明显淤滞表现,据报告重用活血化瘀药赤芍药治疗重度黄疸型肝炎取得明显效果[1].1998~2005年,我们运用活血利湿法治疗急、慢性淤胆型病毒性肝炎3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肝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水煎服,日1剂.对照组30例予气滞胃痛冲剂,每次1袋,每日3次.2组均30日为1个疗程,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60例,痊愈30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对照组30例,痊愈11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0%.2组总有效率比较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柴胡疏肝散加减对肝胃不和证疗效肯定,优于气滞胃痛冲剂.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龟版、鳖甲均为补阴药,均能滋阴潜阳.但龟版滋阴力较强,兼能健骨补血养心.鳖甲又能退虚热治骨蒸,软坚散结.两药对脾胃虚寒者均属忌用药品.笔者临床对其禁忌感触颇多,现举验案2则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顽固性咳嗽是指无明显肺部疾病证据,病程持续超过3周之咳嗽.引起顽固性咳嗽的主要病因有: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GER)、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等[1].因引起顽固性咳嗽的病因诸多,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故其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而中医药对其治疗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一些用抗生素久治不愈的久咳、顽咳,往往能收奇效.现将近年来顽固性咳嗽的中医药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2002~2004年,我们采用益肾丹治疗糖尿病阳萎116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16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年龄30~40岁46例,40~50岁50例,50~60岁20例; 病程长15年,短2个月,平均5.2年.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马艳东系河北省衡水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第2批中医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科技成果鉴定专家,河北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河北中医>杂志常务编委.马老师治疗糖尿病不拘泥于经方、时方之说,主张对证处方,灵活化裁,笔者常随诊于旁,受益匪浅,现将马老师诊治糖尿病经验总结于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西黄消瘤胶囊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12例采用口服西黄消瘤胶囊治疗,对照组88例采用口服西黄丸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1%、77.2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西黄消瘤胶囊治疗食管癌效果良好.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2002~2005年,笔者运用秘通煎治疗慢性便秘60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参照1999-09国际RomeⅡ协作委员会制定的罗马Ⅱ对慢性便秘的诊断标准[1].排除肠道本身和全身器质性病因以及其他因素导致的便秘,并符合以下标准:在过去的12个月中持续或至少12周有以下2个或2个以上症状:①1/4时间排便费力;②1/4时间粪便呈团块状或坚硬;③1/4时间有排便不尽感;④1/4时间肛门有阻塞感或排出困难;⑤1/4时间排便时需用手协助;⑥每周排便3次.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越鞠丸出自朱丹溪<丹溪心法>,由苍术、香附、川芎、神曲、栀子5味药组成.具有行气解郁,治诸郁之功效.笔者认为越鞠丸在临床应用中作用远非于此,通过正确的辨证论治,随症加减用以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咽神经官能症、慢性胆囊炎、围绝经期综合征等每能收到满意疗效.现举验案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后果导致心、脑、肾等器官功能严重受损.2003-06~2004-08,笔者应用降压舒口服液治疗高血压病69例,并与维压静片治疗35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的病症之一[1],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由于光疗疗效肯定,已为人们普遍采用.虽然临床上大多数高胆红素血症,以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但部分患儿同时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也明显高于正常值,增加了光疗的风险,造成治疗困难和矛盾.2004-03~2005-09,我们采用黄疸茵陈颗粒辅助光疗治疗高结合胆红素血症1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2000~2005年,我们运用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盗汗8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方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内服益气活血方汤剂,每日2次,外敷白玉膏每日1次;对照组仅应用白玉膏每日外敷创面1次.用药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在术后3、7、10日的疼痛、出血、排便、水肿等情况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创面均趋于愈合,但治疗组在疼痛、出血、排便、水肿、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益气活血方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疗效良好.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