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洁;伊春锦
目的 观察三花化浊散结饮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三花化浊散结饮口服,3疗程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主要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均为90%以上,其中胃纳欠佳、脘腹胀的总有效率分别达97.6%、97.4%.治疗后肝功能主要指标(ALT、AST、TBIL)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HBsAg转阴率、HBeAg转阴率分别为38.5%、42.9%o 结论 湿浊邪气是岭南水乡地区常见的致病因素,浊毒深伏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病机之一.用三花化浊散结饮治疗本病,将化浊解毒始终贯穿于全过程,配以疏肝扶正等,有较好的改善肝功能的作用,能抗乙型肝炎病毒,尤具整体治疗意义.
作者:黄雄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药单体与含药血清干预氧化损伤的LECs凋亡作用的异同.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的变化,阐明内障丸加减方预防或延缓SC发生发展的作用机理.方法 经24小时孵育的SD大鼠晶状体,每组6例,共30例,取囊膜铺片.以TUNEL-AP试剂盒检测LECs的凋亡,光镜下观察凋亡细胞与非凋亡细胞的分布情况,并随机选取10个视野拍摄相片,在光镜下分视野统计各组上皮细胞的凋亡数,计算LECs凋亡率.结果 光镜下显示空白组凋亡细胞数量极少,紫红色非凋亡细胞的排列紧密;氧化损伤各组的细胞排列较疏松,细胞间距离增宽.模型组及空白血清组的凋亡细胞较多;槲皮素组及含药血清组的凋亡细胞数量介于空白组与模型组之间,细胞密度亦优于模型组.结论 以内障丸加减方制备的含药血清具有对抗LEC氧化损伤、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其作用优于槲皮素.
作者:詹敏;李志英;余杨桂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医学对气的论述颇为丰富,可追溯到《内经》时代,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气的各类含义,尤其是气的概念、来源、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可进一步揭示气的实质内涵,为拓展中医气的研究方向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作者:刘晨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笔者自2001年2月到2010年6月用真武汤合五皮饮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水肿5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54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例.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小39岁,大80岁,病程6个月~20年,所有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阳虚水泛水肿诊断:全身高度浮肿,腹大胸满,卧则喘促,畏寒神倦,面色萎黄或苍白,纳少,尿短少,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脉沉细或结代.
作者:郭慧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本文从桃仁的毒性记载和报道、毒性成分和机理、减毒方法三个方面对桃仁的毒性做综述,并结合临床经验,得出应用有毒中药的相关注意事项,以期为此类中药的临床应用做出提示.
作者:秦克力;杨金丹;孙淑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我院肿瘤内科于2009年3月~2010年12月间,采用中药汤剂、中成药配合放疗、化疗治疗了116例恶性肿瘤患者,并观察其疗效以及毒副反应.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2008年3月~2010年12月间我院肿瘤内科收治的,经CT、病理等检查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其中,胃肠道肿瘤45例,肺部肿瘤32例,卵巢、乳腺肿瘤27例,其它恶性肿瘤12例,共计116例;男51例,女65例;年龄39岁~53岁,平均年龄(46.2±7.8)岁.
作者:郭玉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三叉神经即第V对脑神经,属感觉运动混合神经,感觉神经在穿出脑膜后汇成一个大的半月神经节.分成视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三叉.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支范围内反复出现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常伴有同侧面部肌肉抽搐,无感觉缺失等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其痛如刀割、锥刺、火烧、电击,中医学归之于头痛、头风、面痛范畴,我科用川芎茶调散治疗,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石先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麝香保心丸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丹参川芎嗪、麝香保心丸治疗,观察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缺血时间、室性早搏次数及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疗效更佳(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麝香保心丸可有效地缓解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绞痛症状,疗效可靠.
作者:丁伟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干预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1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通心络胶囊.疗程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心电图、冠脉造影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心电图心肌缺血疗效有增高趋势(P<0.05),临床疗效较好(P<0.05),冠脉造影治疗组再狭窄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通心络胶囊干预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明显提高了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代国方;杨素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药混淆是造成中药房应付药物错误的大问题,为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中药工作者一定要学会鉴定识别技术.
作者:田顺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癥瘕一病,现代医家多与积聚相提并论,且认为癥瘕与积聚同病异名.癥与积,有形之症,坚硬不移,痛有定处,属血病;瘕与聚,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属气病.但验之于文献记载,均非此论.现笔者就上述问题,辨析如下.1 癥瘕积聚异病异名癥瘕与积聚,均指腹内结块,但积聚以中焦病变为多见,癥瘕以下焦病变为多发.
作者:王春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运气学是中国古代研究自然界气候变化规律,以及气候变化对生物体,尤其是对人体生理、发病等影响的学说.以自然界气候变化,以及生物体对这些变化所产生的各种反应作为基础,把自然界气候现象和生物生命现象统一起来,把自然界气候变化和人体发病规律统一起来,从宇宙间的节律上来探讨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与疾病发生的影响. 气象因素是影响人类健康重要的环境因素,运气学基于“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在古气象学背景下全面构建了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的系统医学理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气象学思想.突出表现在:其一,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生理活动与气象变化密切相关,具有与四时气候相适应的变化规律;其二,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受气象变化的影响;其三,疾病防治着重强调“因时制宜”的基本原则.
作者:贺子瑶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乳腺癌居我国全部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40岁~49岁是乳腺癌的高发年龄,而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手术是根治乳腺癌的第一首选疗法,而化疗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本病是实体瘤中应用化疗有效的肿瘤病之一,大部分患者需要接受化疗.如何做好乳腺癌的护理,是使患者能够顺利渡过化疗关,减轻化疗并发症,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的关键.
作者:闫秋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通脉降脂丸对2型糖尿病患者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通脉降脂丸合二甲双胍,对照组单纯用二甲双胍,治疗12周,以HOMA-IR公式、HOMA-B公式检测胰岛素抵抗程度、胰岛B细胞功能.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FPG、FPI均有下降,HOMA-IR、HOMA-B治疗后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说明通脉降脂丸合二甲双胍较单纯用二甲双胍更有利于保护B细胞功能.
作者:刘学兰;付文杰;柳尧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总结乔保钧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经验.论其病机,强调辨证论治,益气健脾为其本,采用疏肝、温阳、利湿、活血辨证论治,灵活用药,防治结合.并举验案说明之.
作者:王伟;孙宏普;乔艳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逍遥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调和肝脾的代表方,功能:舒肝解郁,养血健脾.广泛用于内科、妇科、外科、眼科等科疾病.在临床运用中通过辨证论治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叶某,女,25岁.2009年8月初诊.阵发性腹痛腹泻半年余,为攻窜性下腹痛,痛后腹泻,泻后痛缓,每日2~4次,大便夹有白色黏液,腹胀,乏力,纳差,喜叹息,紧张、生气后发作次数明显增加,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细.大便常规、结肠镜检查均无器质性病变.西医诊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作者:范海军;白东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何若苹主任系浙江省名中医,硕士生导师,临床上注重辨证施治,擅长运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之经方辨治内科杂症.本文整理其运用经方治疗不寐、喘证、心悸等不同疾病的临床经验,以示审证求因、精确辨证的重要性.
作者:赵建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联合降压是近年来大力倡导的高血压病药物治疗方案,大量有效的随机试验和临床指导也证明了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的优势.但众多抗高血压药物怎样联合好,至今还没有明确的结论.本文对近一些确凿有效的联合降压方案的循证依据、选用方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也希望为今后的药物降压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李申;李丽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介绍清燥救肺汤的源流,方证,并结合兼证分析药物常用加减,后通过举例介绍清燥救肺汤的临床扩展运用.
作者:岳滢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的护理措施.方法 总结分析120例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 本组1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5年.术前的临床症状如静息痛、运动痛、肿胀、压痛等90%以上明显缓解;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行走及上下楼梯无困难.结论 关节镜下行膝关节清理术的手术治疗效果,一方面取决于医生的精细治疗,另一方面取决于术后的康复护理,早期实施康复护理是保证术后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赵建梅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