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敏;李志英;余杨桂
管黄同胆黄一样均是名贵中药材天然牛黄,为牛科动物的干燥胆管内结石,又称竹节黄,空心黄.牛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中医常用中药.具有清心,豁痰,开窍,凉肝,熄风,解毒之功效.但是天然牛黄货源紧缺,而管黄在商品药材中又实为少见.笔者在实践工作中发现,有一种类似管黄的伪劣品牛肝管冒充管黄销售.现将其性状、经验鉴别,显微及理化鉴别实验结果报告如下.以供同仁们共同学习.
作者:常香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本研究把124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纳入标准纳入研究,将辨证分型分为:①脾虚湿毒;②脾肾两虚;③肝肾阴虚;④气血亏虚;⑤湿热瘀毒五型.治疗1疗程后,观察主要临床症状、生存质量、生存率等.研究显示治疗1疗程后临床症状改善结肠癌有效率为78.85%,直肠癌有效率为61.11%,总有效率为68.54%.其生活质量的改善和临床疗效的提高是成正比的.二者1年生存期达到了100%,2年生存期结肠癌为98.08%、直肠癌为90.27%,而3年生存期结肠癌为82.69%、直肠癌为70.83%.中医辨证论治对结直肠癌的疼痛总有效率为62.9%.随着临床症状的改善,其生存质量的提高和疼痛的缓解呈正相关,说明以扶正抑瘤为治则的中医药对于结直肠癌术后±放化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的提高、腹痛或其他疼痛的缓解是有效的.
作者:吴继萍;冯妮;李晓林;李斯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何若苹主任系浙江省名中医,硕士生导师,临床上注重辨证施治,擅长运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之经方辨治内科杂症.本文整理其运用经方治疗不寐、喘证、心悸等不同疾病的临床经验,以示审证求因、精确辨证的重要性.
作者:赵建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联合降压是近年来大力倡导的高血压病药物治疗方案,大量有效的随机试验和临床指导也证明了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的优势.但众多抗高血压药物怎样联合好,至今还没有明确的结论.本文对近一些确凿有效的联合降压方案的循证依据、选用方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也希望为今后的药物降压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李申;李丽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本文总结侯振民教授对老年便秘因、机、证、治的认识,分析其治疗该病的思辨规律,梳理出侯教授治疗便秘三法:其一,益气养血法.其二,补肾益精法.其三,养血活血润肠为主,泻下导滞为辅.对其经验方耄塞通方的制方原理进行分析,并总结运用体会.
作者:王世荣;侯振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麝香保心丸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丹参川芎嗪、麝香保心丸治疗,观察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缺血时间、室性早搏次数及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疗效更佳(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麝香保心丸可有效地缓解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绞痛症状,疗效可靠.
作者:丁伟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一经确诊,经临床观察分析,一般都有焦虑、否认、恐惧、依赖、自私、悲观失望等心理变化.只有在护理上针对各类心理变化,做好心理护理,给予临终关怀,才能减轻患者肉体上、精神上的痛苦,起到积极的作用.如何做好临终护理,让患者在有限的时光内安详、无憾地度过人生旅程的后一站,是现代护理学分支需要研究的新学科.
作者:陈玉桂 刊期: 2011年第09期
2009年1月~2010年5月,笔者采用自拟柴枳术芍汤治疗肝脾不和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并与西药常规治疗的30例进行了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参照《内科学》(第6版)中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选择以腹痛与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经B超、电子结肠镜、大便常规等相关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及细菌性痢疾、感染性结肠炎、肠结核、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明确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属肝脾不和型的患者为观察对象.
作者:于效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大众化趋势的上升和国民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愿望的增强,使职业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教育”.但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是通过普通高考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来招收,使高职学生类型呈现多样化的态势,形成了高职医学学生的以下主要特点:1 高职医学学生的特点1.1 学习动力不足任课教师普遍反映,高职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文化基础较差,教学组织相当困难.
作者:郭宝云;王淑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本文从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的变化、表面活性物质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作用、表面活性物质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作者:申琪;丁玲;严道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穴位注射核酪注射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生活质量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68例患者在治疗3个疗程前后,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测,观察其指标(FEV1、FEV1/预计值、FEV1/FVC)变化.结果 穴位注射治疗后患者FEV1、FEV1/预计值、FEV1/FVC的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穴位注射核酪注射液治疗能够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生活质量,可明显改善其肺的通气功能.
作者:袁玲;丁洁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要想提高药物的疗效,不仅要对证用药,适时服药也很关键.古代医家对此甚为重视.《汤液本草》说:“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中药汤剂一般每日一剂,煎二次分服.两次间隔时间为4小时~6小时左右.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胃肠的状况和病情需要以及药物的性质来确定.
作者:张丽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艾灸可以强身健体、祛病防病、益寿延年.不仅有大量的古代文献记载,而且也被现代实验研究所证实.艾灸在抗病防衰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疗效显著、作用明显、已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和接受,在具体应用中应掌握好施灸的方法及施灸量.
作者:宫菲;王淑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三花化浊散结饮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三花化浊散结饮口服,3疗程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主要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均为90%以上,其中胃纳欠佳、脘腹胀的总有效率分别达97.6%、97.4%.治疗后肝功能主要指标(ALT、AST、TBIL)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HBsAg转阴率、HBeAg转阴率分别为38.5%、42.9%o 结论 湿浊邪气是岭南水乡地区常见的致病因素,浊毒深伏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病机之一.用三花化浊散结饮治疗本病,将化浊解毒始终贯穿于全过程,配以疏肝扶正等,有较好的改善肝功能的作用,能抗乙型肝炎病毒,尤具整体治疗意义.
作者:黄雄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三叉神经即第V对脑神经,属感觉运动混合神经,感觉神经在穿出脑膜后汇成一个大的半月神经节.分成视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三叉.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支范围内反复出现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常伴有同侧面部肌肉抽搐,无感觉缺失等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其痛如刀割、锥刺、火烧、电击,中医学归之于头痛、头风、面痛范畴,我科用川芎茶调散治疗,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石先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电针疗法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LIDP)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0例LIDP患者采用电针结合推拿的方法进行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100例中,临床痊愈21例,显效56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愈显率77%,总有效率91%.结论 电针疗法结合推拿治疗LIDP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嘉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临床所遇大多是多重病机、多样病因、病情复杂之人,处方以寒温并用多见.本文针对寒温并用的配伍方法,从气味配伍理论和煎煮法作为切入点,论述了寒温并用的配伍机理,并突出了气味配伍理论在药物配伍中的重要性,以及煎煮法对药物疗效的影响,为煎煮法的推广使用作铺垫.
作者:叶伯鑫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组60例中,显效4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对照组60例中,显效3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4%.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本组治疗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武艳慧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金匮要略》一书专立“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关于痰饮的论述原文共41条,分痰饮、溢饮、悬饮、支饮四大类,治有四大法,二十方.其中以苓桂术甘汤作为治疗痰饮的代表方剂.仲景从水饮角度对“痰饮”的认识,为后人乃至现代人从广义范围对痰饮进行深入探讨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魏冬梅;尹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本文撷取介绍了日本针灸名家泽田健先生的部分学术思想精粹:尊崇东方医学及其经典的思想、适应病体取穴的思想、用太极疗法进行根本治疗的思想、重视脐下肾间活气的思想以及身心并治的思想,以供我国业医者借鉴.
作者:林存奇;李国臣;呼兴华;陈维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