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自血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白癜风30例

陈瑞华

关键词:白癜风, 中医药疗法, 自血疗法
摘要:白癜风是临床常见的色素障碍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白癜”、“白驳”、“白驳风”等.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欠佳,笔者采用中药内服配合自血疗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0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小18岁,大65岁;病程20天~1年15例,1~5年10例,5~10年2例,10~30年3例;局限性22例,泛发性5例;进展期3例,稳定期23例.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要药分剂》之中药分类研究

    目的 探讨《要药分剂》对现代中药学分类的影响.方法 将二者中药分类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前者按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十剂分类,各剂都以后者1~2类中药为主.结论 前者是按中药功效归类的一种方法,为近代中药功效分类打下了基础.

    作者:曹臣;张志国;杨磊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关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在我国,发病率约为120~180/10万人.现幸存的脑卒中患者中有超过80%丧失劳动能力,15%存在,重度残疾.因此,脑卒中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而早期康复介入能大大改变脑卒中后遗症状况,可显著降低致残率.因此系统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法,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和降低致残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德莲;郑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清燥救肺汤的方源、方证及临床扩展应用探析

    介绍清燥救肺汤的源流,方证,并结合兼证分析药物常用加减,后通过举例介绍清燥救肺汤的临床扩展运用.

    作者:岳滢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中风病临床证候多元化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中风病的临床证候多元化与护理对策.方法 从中风病发病后3个观察期进行辨证量化诊断调查,对不同的观察期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 第1观察期以痰热腑实证、风火上扰证、风痰火亢证及阴虚风动证多见,阳类证为主及阴阳证并见;第2观察期以痰热腑实证、风痰瘀阻证为主;第3观察期以气虚血瘀证、风痰瘀阻证为主,阴类证居多,所占比例较大.结论 中风病临床证侯多元化,在不同的阶段采取针对性护理,可使中医护理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作者:王晓灵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涂福音治疗脾胃病经验

    涂福音教授,幼承家父涂乾照名老中医之家学,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对脾胃病的诊治经验丰富,并擅长运用中医脾胃学说理论治疗内科疑难杂症,逐渐形成了健脾和胃、调理气机、清化湿热、活血化瘀、注重养阴的学术思想.笔者有幸师从涂福音教授,现将其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陈一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仿野生中药材种植初探

    目的 通过丹参仿野生种植实验,为推广仿野生中药材的种植、提高中药材品质提供思路.方法 在药材生产中实施低限度的人为干预,充分利用药材的自然生长,生产高品质的近乎野生的药材.结果 与结论:丹参仿野生种植的品质远远超过了野生和一般种植的品种,有效地解决了当前中药材生产面临的药材质量差和资源、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三大难题,说明仿野生中药材种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翠兰;吴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真武汤合五皮饮治疗水肿疗效观察

    笔者自2001年2月到2010年6月用真武汤合五皮饮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水肿5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54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例.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小39岁,大80岁,病程6个月~20年,所有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阳虚水泛水肿诊断:全身高度浮肿,腹大胸满,卧则喘促,畏寒神倦,面色萎黄或苍白,纳少,尿短少,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脉沉细或结代.

    作者:郭慧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通脉降脂丸对2型糖尿病患者B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价通脉降脂丸对2型糖尿病患者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通脉降脂丸合二甲双胍,对照组单纯用二甲双胍,治疗12周,以HOMA-IR公式、HOMA-B公式检测胰岛素抵抗程度、胰岛B细胞功能.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FPG、FPI均有下降,HOMA-IR、HOMA-B治疗后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说明通脉降脂丸合二甲双胍较单纯用二甲双胍更有利于保护B细胞功能.

    作者:刘学兰;付文杰;柳尧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苓桂术甘汤病机新解

    苓桂术甘汤是《伤寒论》中苓桂剂的代表方,历版中医药院校统编教材均言其主治脾虚挟饮证,言其病机为脾虚水停,水气上冲.通过伤寒论的学习,笔者认为其病机不仅为脾虚水停,水气上冲,更有脾胃虚弱,肝气虚逆,克伐脾土,风气内盛,挟饮上犯之可能.笔者兹通过本文来探讨一二.以为更多伤寒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作者:李凤霞;刘燔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中医诠释“病梦”

    梦是人类在睡眠状态下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中医对梦的研究早见于《黄帝内经》,它主要是对于病梦的解释.本文通过深入探讨病梦的特征,可以初步了解自己身体状况,从而有目的地指导养生及疾病的早期治疗.

    作者:麦华超;胡财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探析

    中西医结合具体的说,也就是中西药联合应用进行防治疾病.目前,中西联合用药已遍及临床各科.实践证明,尽管中医与西医体系各异,但都各有优胜之处,在治疗疾病上,它们是可以互补的.若正确地应用中西药联合,则能取长补短,缩短病程,增加疗效,减少化学药物的用量及毒副作用.如果配伍不当,也可使药效降低或消失,毒副作用增加,或引起药源性疾病.

    作者:葛忭巧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49例产后出血的抢救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是产科常见并发症,是危及产妇安全造成其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寻找出血原因.预防出血极为重要.现将院产科2007年6月~2010年5月49例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抢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产科2007年6月~2010年5月共出现产后大出血病人49例,年龄20~40岁,平均28.9岁,产后出血量500ml~1500ml.初产妇45例,经产妇4例.自然产40例,占81.6%;剖官产9例,占18.4%.产后2小时内出血者45例,占91.8%;产后24小时内出血者4例,占8.2%.

    作者:粱艳卿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对照组60例中,治愈7例,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为56%;治疗组60例中,治愈18例,显效32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比单纯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海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浅论保健灸的抗衰老作用

    艾灸可以强身健体、祛病防病、益寿延年.不仅有大量的古代文献记载,而且也被现代实验研究所证实.艾灸在抗病防衰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疗效显著、作用明显、已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和接受,在具体应用中应掌握好施灸的方法及施灸量.

    作者:宫菲;王淑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中药调剂中几种易混淆中药的鉴别

    本文针对附子与白附子、黄芪与桔梗、秦皮与合欢皮、菟丝子与紫苏子、桃仁与苦杏仁、冰片与樟脑的来源、功效与主要鉴别特点分别进行了浅述.

    作者:孔燕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质量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基础与临床学科的桥梁课程,它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面对目前复杂的医疗形势,如何进一步搞好《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中医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在多年的《中医内科学》教学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本文现就《中医内科学》课堂的多元化教学提出几点建议,供同道指正.

    作者:张淑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牵正散加味配合马钱子外敷治疗面神经炎37例

    目的 观察牵正散加味配合马钱子外敷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37例患者均采用牵正散加减配合马钱子外敷治疗面神经炎.结果 37例中治愈26例,好转9例,无效2例,有效率94.5%.结论 用牵正散加味配合马钱子外敷治疗面神经炎效果显著.

    作者:陈江;朱黎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 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前列腺增生.方法 调中药贴敷于中极、关元穴,日一次.结果 临床控制占32%;显效占50%;无效占16%.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前列腺增生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樊小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胸痹之从虚论治

    胸痹,《金匮要略》论述颇详,其内容涵盖了现代中医临床所描述之胸满、胸痛.其病机《金匮要略》从脉象“阳微阴弦”探求,认为是上焦阳气不足,阴邪趁虚上乘,致胸中闭塞,阳气不通而成.故立诸方以通阳散结、豁痰下气.自《金匮要略》以阳虚邪痹立论,后世医家又发明了活血化瘀之法,更加充实、丰富了胸痹的治疗手段.现今中医临床,从痰瘀着手,创立了众多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剂及中成药,阻止了病势的进展,缓解了患者的病痛.

    作者:郑彦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中医护理糖尿病的体会

    目的 控制糖尿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方法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结果 通过实施护理,无并发症发生,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的知识的掌握有所提高.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全面有效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对控制糖尿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韩红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