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增英
目的观察止咳定喘汤与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应用对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3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对照组60例,2组每日均服止咳定喘汤1剂,治疗组加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隔日1次,20日为1个疗程.根椐治疗前后症状变化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72例,显效率69.4%,总有效率97.2%;对照组60例,显效率43.3%,总有效率80.0%.2组比较,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止咳定喘汤与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联合应用对慢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马惠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中医药以其独有的理论和临床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缘中药多取材于绿色植物,许多人认为其纯天然、无污染,毒副作用小,甚至无毒副作用.因此许多老年慢性病患者长期服用中药,有些健康人也长期服用中药来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然近年来临床中药毒副作用的病例时有报道.中药的毒副作用渐受人们关注.为了让人们更客观地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笔者就中药毒副作用做肤浅论述.
作者:曾永春;李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que syndrome,CFS)是本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被人们认识的一个新的病种,是以慢性持久或反复发作的脑力和体力疲劳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随着当代社会竞争意识的增强,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临床上以精神紧张、慢性疲劳为主诉的患者日趋增多,因而慢性疲劳综合征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预测,CFS将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本病目前西医尚缺乏特殊的治疗手段.脑肾康胶囊是孙光周主任医师在继承家传秘方的基础上经过多年临床研究,采用现代高科技工艺研制成的新型纯中药制剂.我们应用脑肾康胶囊治疗CFS 354例,并与应用安神补脑液治疗177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立峰;郝琳;李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法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以下简称慢支急发)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57例慢支急发(痰湿壅肺兼湿热蕴脾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7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甘露消毒丹汤剂.治疗14日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主要症状、体征、血气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控显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咳嗽、咯痰、纳呆、腹胀、恶心等症状的改善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化湿法与西药联合治疗慢支急发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房莉萍;冯璐;丛鹏;廖蔚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2001-07~2004-11,我科对于40例扁桃体摘除术后患者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给予肿节风含漱液含漱,并与西药含漱液组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燕;李利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2000~2004-07,根据本地区人群饮食多偏辛辣、油腻的生活习惯和气候偏寒湿的特点,运用中医脾胃与肾相关学说,参照前人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经验,对11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长义;王佐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祛瘀化痰明目汤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6例用祛瘀化痰明目汤治疗,对照组40例用西医常规治疗,2个月后对比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检查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祛瘀化痰明目汤能促进视网膜出血、水肿及渗出的吸收,明显提高患者视力.
作者:孔祥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新生儿脐炎主要发生在出生后,断脐残端受到感染而引起的一种炎症改变.以脐部红赤、肿胀、溃烂、出血等为主要特征,是新生儿期的特有疾病.2001-07~2002-12,我科采用冰硼散治疗新生儿脐炎5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淑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西晋丹阳句容人(今江苏句容县).生卒于公元261~341年,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医药学家.他所撰著的<肘后救卒方>,约成书于公元326~341年之间,共86篇,后经梁代陶弘景于公元500年增补为101篇,定名为<肘后百一方>.而今本<肘后备急方>仅存70篇,已残缺不全,且所载内容已有很多亡佚.考之相去葛洪不远的<外台秘要>、<备急千金要方>、<证类本草>及<医心方>等典籍,均辑录有不少<肘后救卒方>的内容.葛洪在医药学上的贡献是巨大的,尤其在骨伤科领域,他有着较深的造诣和创新.笔者拟从以上几部著作所收录的<肘后救卒方>佚文,探讨葛洪的创伤外科学术思想和贡献.
作者:王文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配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局部与全身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将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147例154只眼分为肝郁气滞、肝阳上亢、阴虚瘀热、痰瘀郁滞4型采用中药治疗,待眼底出血大部分吸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有视网膜无灌注区、新生血管或严重黄斑囊样水肿者配合视网膜光凝治疗.结果154只眼治愈47例,好转57.8例,未愈18例,总有效率88.3%.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可促进视网膜出血、水肿吸收,减轻静脉怒张,改善血循环,减轻光凝引起的副作用,促进视网膜功能恢复,保护视功能.
作者:石慧君;张铭连;解世朋;史向军;李彬;刘志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单纯西医治疗(抗痨、胸穿抽液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82例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抗痨、胸穿抽液及糖皮质激素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完成后观察疗效.结果短期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6.3%,对照组总有效率82.5%,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长期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总有效率76%,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比单纯西药治疗作用快,疗效好.
作者:陈子昂;刘东文;黄美娥;冯文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测七厘失笑棱莪汤保留灌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动脉血流阻力的影响.方法用七厘失笑棱莪汤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9例,应用阴道彩超分别观测治疗前后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的变化.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的患者治疗后黄体中期RI变化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七厘失笑棱莪汤能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黄体中期子宫动脉血流量,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不孕有治疗作用.
作者:孟海萍;方亚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和压迫其周围的神经、血管及邻近组织,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的一种常见病.2003~2004-12,我们采用电针颈夹脊穴配合推按运经仪治疗颈椎病6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月芹;杨立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受自然界变化的影响,中医骨伤科的患者伤处虽属局部,但与整体关系密切,在肢体遭受损伤的同时,气血、脏腑、经络的功能随之紊乱,一系列临床症状接踵而来.在辨证施护中如何从整体出发,找出致病的原因,提出准确的护理问题,制订出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将在整个疾病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兰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功能减低),常有肠上皮化生及炎性反应.属临床常见病,以反复上腹部胀痛不适、纳差、食后痛甚为主要临床特征.该病病程较长,治疗颇为棘手,严重者有癌变的可能.因此本病必须在早期坚持长期治疗,方能控制病情的发展,乃至痊愈.笔者采用化肝煎加减治疗50例,现报告下.
作者:桂文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灯盏素花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17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给予美洛昔康和改善病情药物外,辅以灯盏花素静脉滴注治疗,而对照组仅服美洛昔康和改善病情药物,观察2组治疗前后相关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经过20日治疗,2组患者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时间、双手握力、患者疼痛评估(VAS)、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健康评估(HAQ)和红细胞沉降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双手握力、VAS、HAQ和血小板治疗前后差值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灯盏花素对缓解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效果,无毒副作用,是值得推荐的辅助用药.
作者:陶杰梅;张风肖;孙丽君;宁晓然;闫永龙;李风云;王峥嵘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肠痈是肠内发生痈肿的急性腹部外科疾患.患者常因腹痛而急诊入院.临床上应在辨证施治的同时采用正确的中医护理方法.2001-01~2003-12辨证护理120例肠痈的患者,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体会如下.
作者:洪娇玉;林跃勤;戴惠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2002-01~2004-08,我们应用苍苓止泻口服液治疗小儿腹泻60例,并与口服思密达治疗6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君平;乔波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常见病理表现类型,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虽无严重病痛,但病程多缠绵难愈,困扰着许多妇女的身心健康.笔者用波姆光加局部中药喷敷治疗宫颈糜烂9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宏;卢丽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清毒退热散(Qingdutuire powder)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0例流行性感冒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0例服用清毒退热散,对照组120例服用银黄口服液.采用单盲法,观察2组治疗前、中、后体温等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95%,愈显率85.42%;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愈显率41.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清毒退热散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杰;薛玉凤;赵聚宾;王美春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