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党参炔苷解吸-减压内部沸腾提取工艺的优化

杨军宣;郭振宇;张毅;吕姗珊;周年华;周滢

关键词:党参炔苷, 解吸-减压内部沸腾提取, 单因素试验
摘要:目的 优化党参炔苷解吸-减压内部沸腾提取工艺.方法 以党参炔苷得量为评价指标,药材粒度、解吸液浓度、提取溶剂、压力、时间、温度、次数为影响因素,单因素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 佳条件为药材粗粉加入3倍量80%乙醇解吸30 min后,再加入10倍量40%乙醇,50℃下减压(真空度-0.03 MPa)提取2次,每次15 min,该方法下党参炔苷得量显著高于水煎煮、乙醇回流、渗滤提取.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提取温度低,乙醇用量少,可用于提取党参炔苷.
中成药杂志相关文献
  • 柳杉枝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 研究柳杉Cryptomeriafortunei Hooibrenk ex Otto et Dietr.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柳杉枝叶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中压液相(MCI)、Sephadex LH-20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海松酸(1)、山达海松酸(2)、乙酰基异柏酸(3)、复瓦杉酸(4)、异柏酸(5)、松叶酸(6)、13-表柏油酸(7)、19-acetylagathadiol (8)、agatadiol(9)、植醇(10)、榄香醇(11).结论 化合物1 ~ 10为二萜,化合物11为倍半萜;化合物2、3、6~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丁林芬;谢章巧;晏通;程彬;郭亚东;宋流东;吴兴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头花蓼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抗菌活性

    目的 优化头花蓼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菌活性.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然后,通过测定抑菌圈直径考察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结果 佳条件为料液比25∶1,乙醇体积分数79%,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1.5h,提取率12.7%.在质量浓度为20 mg/mL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3 mm;在50 mg/mL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1.5 mm.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提取头花蓼,并且该药材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作者:云成悦;顾曼琦;穆仕峰;周清娣;廖莉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扭肚藤UPLC指纹图谱建立及2种成分测定

    目的 建立扭肚藤Jasminum elongatum (Bergium) Wild.U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异绿原酸B和咖啡酸甲酯的含有量.方法 扭肚藤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Agilent Ecplise XDB-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5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60 nm.结果 10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18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85.异绿原酸B和咖啡酸甲酯分别在7.67 ~ 38.35μg/mL(R2=0.999 4)和9.60~96.0 μg/mL(R2 =0.999 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61%、99.09%,RSD分别为0.84%、1.25%.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扭肚藤的质量控制.

    作者:胥爱丽;毕晓黎;刘布鸣;江洁怡;陈昭;丁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山楂核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虽然山楂核在我国资源较为丰富,但其应用存在一定局限.目前,从山楂核中分离鉴定出130多个化合物,其中木脂素类81个,药理活性主要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本文对山楂核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较系统的综述,可为山楂核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许洪波;唐志书;刘澳昕;何欣悦;宋梦亚;宋忠兴;雷智安;吴明斌;陆世海;任振丽;苏晓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血栓性疾病方面已被证明是有效的.多项研究表明,多种中药、中药制剂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显著抗血小板作用,并且能够通过抗血小板来进一步干预血栓的形成,但其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明确.本文就近年来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机制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治疗血栓相关疾病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周尹轶凡;李益萍;高俊杰;王肖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珍黄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的研究

    目的 建立珍黄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要求,对珍黄胶囊需氧菌总数、霉菌及酵母菌总数的计数方法以及控制菌的检查方法进行适用性试验研究.结果 采用供试品溶液稀释法(1∶100,1 mL/皿)进行需氧菌总数的测定,采用供试品溶液稀释与培养基稀释结合的方法(1∶20,1 mL分注2皿)进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测定,采用常规法进行大肠埃希菌、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查,采用培养液稀释法(200 mL TSB)进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查.结论 所采用的方法经过验证,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的有关规定.

    作者:庞云娟;樊文研;刘康连;周晓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黄芩苷-小檗碱复合物的形成规律

    目的 研究黄芩苷-小檗碱复合物的形成规律.方法 在不同黄芩苷和小檗碱比例、加热方法、介质(pH、离子强度)的条件下,HPLC法测定共煎沉淀的产量和组成.结果 当黄芩苷、小檗碱用量分别为0.5、1g时,沉淀量高.加热温度升高、pH近中性(6.8)、葡萄糖加入均有利于沉淀生成,而NaCl加入则恰好相反.结论 黄芩苷-小檗碱复合物的产量和组成主要受加热温度、添加剂的影响.

    作者:雷艳丽;孙磊;隋宏;王文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二氢杨梅素保护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HM)对高脂诱导的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对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取健康雄性ApoE-/-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组、二氢杨梅素组[50 mg/(kg· d)]和阿托伐他汀组[5 mg/(kg·d)],每组10只;另取10只C57BL/6 J小鼠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与模型组小鼠予以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药物组小鼠灌以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配制的药物混悬液,灌胃容积均为0.2 mL/10 g.同时所有小鼠均给予高脂饲料(0.3%胆固醇,20%脂肪)饲养.10周后,眼眶取血,分离血清,生化仪检测血脂4项水平,试剂盒检测血清氧化酶活性.取心脏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根部脂质沉积;免疫荧光检测斑块处巨噬细胞的堆积以及Caspase-3的表达;TUNEL试验检测主动脉瓣膜处巨噬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连续灌胃10周后,与模型组相比,DHM组小鼠血清TC、TG和LDL-C水平显著下降,主动脉瓣膜处粥样硬化斑块显著减少;DHM组血清MDA水平明显降低,CAT、GSH-Px和SOD活性明显提高;主动脉根部细胞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巨噬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的堆积减少,TUNEL实验结果显示DHM组斑块处巨噬细胞的凋亡明显降低.结论 二氢杨梅素能够改善高脂饲料诱导的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脂质堆积,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巨噬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王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丛枝蓼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丛枝蓼Polygonum posumbu的化学成分.方法 丛枝蓼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六烷醇(1)、正十四烷酸(2)、β-谷甾醇(3)、胡萝卜苷(4)、没食子酸(5)、槲皮素-3-O-(2″-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8)、o-phthalic acid bis-(2-ethyl decyl)-ester (9)、肌醇(10)、蔗糖(11)、丁二酸(12)、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13)、α-D-葡萄糖(14).结论 化合物1、2、9、10、14为首次从蓼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薛灵爱;马养民;曹晓晖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麻黄-五味子药对提取物制备工艺的优化

    目的 优化麻黄-五味子药对提取物制备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麻黄碱、伪麻黄碱总转移率,五味子醇甲转移率为指标,加醇量、回流次数、回流时间为影响因素,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 佳条件为8、6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h,提取液减压浓缩干燥(真空度≤-0.07 MPa),麻黄碱、伪麻黄碱总转移率71.03%,五味子醇甲转移率74.81%.结论 该制备工艺有效成分转移率高,稳定可行.麻黄-五味子药对采用70%乙醇提取时,既有利于提取五味子木脂素,又可减少麻黄生物碱在浓缩干燥过程中的损失.

    作者:王小花;张建军;李伟;王玉杰;汤如莹;王林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我院2015年一季度门诊中成药处方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中成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规范和合理使用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一季度门诊中成药处方4 350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抽取处方中,41~65岁的患者使用多;儿科门诊中成药处方数居首位;66.32%的处方只含有1种中成药;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分别占不合理处方数的86.63%、13.37%.结论 我院门诊中成药使用存在不合理应用现象,临床医师应规范化书写处方,加强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严格参照说明书用药,并重视中成药联合应用的合理性.

    作者:罗毅;郭咸希;雷嘉川;宋金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的制备

    目的 制备桂枝茯苓透皮贴剂.方法 以压敏胶和促渗剂种类、溶剂种类和用量、载药量为影响因素,贴剂外观、成型性、黏附性、提取物分散性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再考察芍药苷、肉桂酸、丹皮酚在大鼠皮肤上的稳态渗透速率.结果 佳条件为Duro-Tak 87-2677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基质),提取物与丙二醇(溶剂)比例1:0.5,促渗剂3%氮酮,载药量为20%,所得透皮贴剂具有理想的初黏力和持黏力.3种成分平均透皮速率分别为34.32、1.684、72.90 μg/(cm2·h),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为26.81、1.523、111.8 μg/(cm2·h),其体外经皮渗透曲线均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 桂枝茯苓透皮贴剂制备工艺简便稳定,体外经皮渗透性能良好.

    作者:吴素香;闫冉;石森林;葛卫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余甘子化学成分及其抗炎作用的研究进展

    余甘子是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富含多酚、黄酮、多糖、维生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作为药食两用的植物之一,它在改善炎症性疾病方面表现出较好的疗效.本文综述了余甘子果实、枝叶、根茎化学成分及其抗炎作用,为研究与开发该植物提供参考.

    作者:朱华伟;李伟;陈运娇;彭勃;侯韬;曹庸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苍术麸炒前后苍术苷A的药动学行为

    目的 考察苍术麸炒前后苍术苷A的药动学行为.方法 SD大鼠灌胃给予生、麸炒苍术提取液(3.75 g/kg),采用U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苍术苷A的含有量,应用DAS 3.2.8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苍术苷A在3.2~43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给药生苍术后,苍术苷A的tmax为(0.95±0.11)h,Cmax为(57.80±21.65) ng/mL,t1/2为(3.95±2.22)h,AUC0-t为(138.41±60.13) μg·h/L;给药麸炒苍术后,苍术苷A的tmax为1.50 h,Cmax为(69.38 ±8.29) ng/mL,t1/2为(2.55±0.98)h,AUC0-t为(306.91 ±73.75) μg·h/L.结论 麸炒可提高苍术中苍术苷A的体内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可能是其炮制后健脾作用增强的机制.

    作者:戚晓杰;刘玉强;刘育含;吕新;孙建之;才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康复新液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6种成分测定

    目的 建立康复新液(美洲大蠊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6种成分含有量.方法 该药物的分析采用TOSOH TSK-GEL ODS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含0.07%乙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结果 10批样品(Ⅰ~Ⅹ)指纹图谱中有24个共有峰,相似度0.932 ~0.993(除样品Ⅰ).尿嘧啶、次黄嘌呤、黄嘌呤、肌苷、原儿茶酸、环(甘氨酰-酪氨酸)分别在3.460~ 173.0、3.960~198.0、3.596 ~179.8、1.338 ~66.9、3.672 ~183.6、3.552 ~177.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RSD)分别为99.8% (2.65%)、98.0% (2.55%)、99.7% (1.59%)、100.7% (2.80%)、102.0%(2.09%)、99.6%(1.88%).结论 该方法准确、稳定、简单,可用于康复新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吕娜;王钧篪;陈丽华;沈连刚;李广志;斯建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独一味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 研究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 (Benth.) Kudo的化学成分.方法 独一味的50%乙醇提取液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去咖啡酰基类叶升麻苷(1)、markhamioside A(2)、gentioside (3)、6-O-乙酰山栀苷甲酯(4)、phloyoside Ⅰ(5)、7,8-dehydropenstemoside (6)、phlorigidoside C(7)、β-胡萝卜苷(8)、咖啡酸(9)、棕榈酸(10).结论 化合物1~3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潘正;向浏欣;刘圣蓉;高运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附子-白术药对对乳腺癌骨转移裸鼠生存时间及血清中TGF-β1、PTHrP的影响

    目的 观察附子-白术药对对乳腺癌骨转移裸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抑制骨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左心室注射乳腺癌细胞MDA-MB-231BO法建立骨转移模型;裸鼠随机分为A大组和B大组;A大组分为模型组、唑来膦酸组、附子-白术药对组;B大组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唑来膦酸组、附子-白术药对组;并进行相应干预.观察A大组裸鼠生存时间及体质量变化情况;观察B组裸鼠骨转移程度,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法(tartrate resistantacid phosphatase,TRAP)观察骨转移灶中破骨细胞数量,ELISA法法检测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的含有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药对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5),造模后6周时体质量下降率减小(P<0.05),骨转移程度明显降低(P<0.01)、TRAP(+)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P<0.05),血清中TGF-β1和PHTrP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附子-白术药对可改善乳腺癌骨转移裸鼠体质量下降,延长生存时间,减轻骨转移溶骨性损伤,其机理可能与其调控TGFβ信号通路,减少PTHrP的表达相关.

    作者:程旭锋;张新峰;刘琦;乔翠霞;赵慧朵;王蓓蓓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四磨汤口服液在大鼠体内的吸收代谢过程

    目的 研究四磨汤口服液在大鼠体内的吸收代谢过程.方法 采用序贯代谢方法,通过在体封闭肠环结合GCMS对四磨汤口服液的吸收代谢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四磨汤口服液中鉴定出22种成分,其中15种以原型吸收入血,3种会被肠壁酶或肝代谢,其余不吸收或者在进入肝门静脉血前就已经被代谢.结论 该研究对阐明四磨汤口服液的药效物质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豪;罗志强;李梦薇;刘傲雪;马晓云;刘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HPLC-ELSD法同时测定参麦止嗽糖浆中8种成分

    目的 建立HPLC-ELSD法同时测定参麦止嗽糖浆(枇杷叶、麦冬、北沙参等)中蔷薇酸、委陵菜酸、马斯里酸、科罗索酸、麦冬皂苷D、麦冬皂苷D'、麦冬甲基黄烷酮A、麦冬甲基黄烷酮B的含有量.方法 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lltima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甲醇)-0.5%醋酸铵,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7 mL/min;柱温35℃.结果 8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96.85%~99.43%,RSD 0.57%~1.33%.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参麦止嗽糖浆的质量控制.

    作者:谭雄斯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熟三七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目的 优化熟三七多糖提取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为影响因素,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 佳条件为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5h,料液比1∶33,提取2次,多糖得率8.82%.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提取熟三七多糖.

    作者:黎江华;祝磊;黄永亮;刘玉杰;吴纯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中成药杂志

中成药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