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运脾止泻膏外敷治疗小儿泄泻80例

赵燕娥;张力;陈秀荣

关键词:小儿泄泻, 运脾止泻膏, 神厥穴, 外敷
摘要:小儿泄泻是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2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高,四季皆可发生,尤以夏秋季多见.2000-02~2001-02,我们采用运脾止泻膏外敷治疗小儿泄泻8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河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高脂血症37例

    高脂血症是人体内脂质代谢失常,血浆内脂质浓度超过正常高限的病症,尤以中老年人多见.中医认为高脂血症与痰湿内阻有关,脾胃运化功能失常致痰湿内阻是发病关键.1996~2000年,我们用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高脂血症37例,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永祥;王晓玲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耳压治疗偏头痛61例

    1998~2000年,笔者运用耳穴贴压治疗偏头痛61例,并与常规针刺法治疗52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1一般情况11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1例,男23例,女38例;年龄15~65岁,平均31.23岁;病程<1年33例,1~5年19例,>5年9例.对照组52例,男22例,女30例;年龄16~64岁,平均33.02岁;病程<1年27例,1~5年20例,>5年5例.2组在性别、年龄、病位、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游昌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针灸配合药物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0例

    1998-05~2000-11,笔者采用针灸配合药物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0例,并与西药配合灌藻肠治疗4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世强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35例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常见的致盲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类似于中医视瞻昏渺、暴盲等.其眼底主要表现为视网膜静脉曲张、出血,网膜水肿、渗出等.病程长,可因视网膜增殖性病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而导致失明.1997~2000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3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平;王丽英;谭清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消脂愈肝胶囊治疗脂肪肝50例疗效观察

    1996~2000年,我们应用自拟消脂愈肝胶囊治疗脂肪肝50例,并与烟酸肌醇脂治疗脂肪肝3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80例,均经B超显示肝大,有明显衰减波确诊为脂肪肝.分为治疗组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大70岁,小21岁,平均42岁;甘油三酯增高者34例,胆固醇增高者23例,丙酮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者32例.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大62岁,小25岁,平均38岁;甘油三酯增高者15例,胆固醇增高者15例;丙酮酸氨基转移酶增高者16例.部分病例出现肝区胀痛或腹胀纳呆,恶心呕吐等症状.2组在年龄、性别及血脂检测指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徐湘江;何继红;杨洪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综合疗法治疗中老年肩关节周围炎234例

    肩关节周围炎(以下简称肩周炎)为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1999~2000年,笔者采用局部封闭、手法按摩、中药内服等综合治疗肩周炎234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龙炳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消肿止痛膏治疗痔疮65例

    1999~2000年,我们应用自拟消肿止痛膏外敷治疗痔疮65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65例,男42例,女23例;年龄小15岁,大73岁;炎性外痔23例,血栓外痔20例,混合痔合并感染13例;痔核及肛管脱出嵌顿9例;病程1~5日.

    作者:杨鸿培;黄国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不孕症382例

    1989~2000年,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不孕症38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1诊断标准根据<中医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评分细则与附件>[1]确定无排卵、输卵管不通、免疫性不孕等为不孕症疑难病.

    作者:伊琴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大棚有性繁殖天麻种植在山东获得成功

    作者:曹玄林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金黄膏外敷治疗妇产科手术腹部刀口乙级愈合50例报告

    1992-01~1998-12,我科应用金黄膏外敷治疗妇产科手术腹部刀口乙级愈合50例,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50例均为妇产科手术腹部刀口乙级愈合患者,年龄小23岁,大56岁;腹部横切口18例,纵切口32例.其中1例为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且为过敏体质,对酒精、胶布过敏;8例为腹部二次手术后;1例为宫外孕合并阑尾炎,行输卵管部分切除术同时行阑尾切除术.所有病例均在术后3~5日时出现腹部刀口红肿或刀口周围有硬结,触痛阳性,但表皮对合好,刀口无渗血.

    作者:丁英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耳压治疗盆底痉挛综合症28例

    1996-03~2001-08,笔者采用耳压治疗盆底痉挛综合症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28例,男10例,女18例;年龄24~36岁,平均30.5岁;发病因素:绝育术加重15例,肛裂10例,不明原因3例;病程6个月~10年,平均3年7个月.

    作者:董铁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我国传统中药和植物药引起全球更大关注

    作者:曹玄林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易黄汤加味治疗老年性阴道炎42例

    1998~2000年,笔者采用易黄汤加味治疗老年性阴道炎4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42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53~74岁,<60岁18例,60~70岁20例,>70岁4例;病程20日~2年,平均6个月.

    作者:郑红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治疗组42例采用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隔日1次;对照组18例采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肌肉注射,每日1次.2组均治疗60日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1%,对照组为55.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

    作者:李志君;信建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艾灸肾俞、足三里治疗瘀血腰痛38例

    瘀血腰痛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可由跌仆外伤,或久病气血运行不畅,或摒气闪挫等原因,导致经络气血阻滞不通而致.1996~2000年,笔者运用艾灸方法治疗瘀血腰痛3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晓红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益气维血颗粒治疗缺铁性贫血2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维血颗粒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采用单盲自身对照方法,予益气维血颗粒1包(10 g)口服,3次/d,连服30日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在正式治疗前、治疗第1周末及疗程结束时,分别测定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和运铁血蛋白饱和度以及中医症状疗效评分各1次,比较治疗前后贫血纠正情况和症状改善程度.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血清铁蛋白(SF)均升高(P<0.01),运铁白蛋白饱和度也升高(P<0.05),总铁结合力下降(P<0.01),中医症状评分显著下降(P<0.01),临床总有效率为90%.结论益气维血颗粒治疗缺铁性贫血效果较好,且价格便宜,无不良反应.

    作者:杨红;翁雪松;金炜;杨虎天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加味归脾汤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220例

    1991~2000年,我们用加味归脾汤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220例,收效甚佳,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220例中,年龄大66岁,小42岁;病程<1年59例,1~3年128例,>3年33例.

    作者:李秀娟;韩德元;于士才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运脾止泻膏外敷治疗小儿泄泻80例

    小儿泄泻是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2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高,四季皆可发生,尤以夏秋季多见.2000-02~2001-02,我们采用运脾止泻膏外敷治疗小儿泄泻8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燕娥;张力;陈秀荣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84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消毒利黄汤口服,对照组单纯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2组胆红素日平均下降值和降至正常所需要日数.结果治疗组胆红素日平均下降(50.15±25.24)μmol/L,降至正常所需日数(4.8±2.5)d;对照组分别为(37.94±21.56)μmol/L和(6.1±4.6)d.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

    作者:毕秀英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心瓣膜病经验

    风湿性心瓣膜病又称风湿性心脏病,是风湿性心瓣膜炎遗留的慢性瓣膜病,表现为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致心脏负荷加重,导致血液动力学改变,使心功能不全,后心功能失代偿,形成充血性心力衰竭.风湿性心瓣膜病在我国常见,多见于20~40岁,多发于女性,约1/3无风湿热史,二尖瓣病常见,出现率达95%~98%,次为主动脉瓣病,出现率为20%~35%,三尖瓣病为5%,肺动脉瓣病仅为1%,2个以上瓣膜同时累及者称联合性瓣膜病,约占20%~30%.现将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瓣膜病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王锋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河北中医杂志

河北中医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河北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