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兆和
肾囊肿(以下简称本病)多为先天性疾病,其发病隐匿,生长缓慢,初起并无症状,常由健康体检发现或因囊内压力增加及感染后导致积液增多而使囊肿迅速增大而产生腰酸、腰痛及血尿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现代医学对本病治疗效果不理想.1974~1999年,我们采用中医温肾利水、行气活血之法,自拟补肾通瘀消积方治疗本病5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悟云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4例采用消黄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与对照组32例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比较.结果显效率治疗组(82.4%)与对照组(46.9%)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且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退黄迅速、缩短病程和减低住院费用等优点,适宜临床推广.
作者:舒全莲;郑洪岭 刊期: 2000年第09期
1998-07~1999-12,笔者采用胃乃安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68例,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68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人,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胃溃疡31例,十二指肠溃疡37例,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55例.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24~58岁,平均41岁;病程6个月~5年.
作者:江礼兴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治配合肝胆结石片、熊去氧胆酸片及维生素C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结石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4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84例常规服用维生素C、肝胆结石片和熊去氧胆酸片,同时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用药,湿热型用大柴胡汤加减,气滞型用柴胡疏肝散加减,痰浊阻滞型用二陈汤加减,瘀血积聚型用膈下逐瘀汤加减;对照组30例采用胆通片每次3片、消炎利胆片每次6片,均每日3次口服,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治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结石效果显著.
作者:吴秀毅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肾衰宁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CRF患者随机分为肾衰宁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加用西药对症治疗肾性高血压、纠正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肾衰宁治疗组给予低蛋白饮食和中药汤剂灌肠加口服;对照组则采用低蛋白饮食,口服包醛氧化淀粉、潘生丁.观察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变化及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变化.结果肾衰宁治疗组总有效率92.6%,对照组总有效率67.1%,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治疗后BUN、SCr均下降,且肾衰宁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BUN、SCr、CCr均无显著性差异.2组治疗前尿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尿量均有增加,肾衰宁治疗组治疗前后尿量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肾衰宁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作者:马刚;贾幼林 刊期: 2000年第09期
近年来,笔者采用保留齿线外切内扎术治疗混合痔12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中,男78例,平均年龄48岁;女42例,平均年龄40岁;疗程1~30年;曾手术1次10例,2次5例,未手术治疗105例;其中环状痔20例,混合痔以外痔为主30例,以内痔为主25例,内外痔相等45例;伴肛裂23例.
作者:韩凯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带状疱疹是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而引起的皮肤疾患,祖国医学称为缠腰火丹、蛇窜疮,多发生于成年及老年人.由于病毒直接损伤皮肤和神经,临床表现除皮肤疱疹易引起感染外,主要的症状是神经受损后导致的疼痛,其痛剧烈难忍,甚至可因痛而致休克.1997~1999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45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戴月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我们应用复方丹参滴丸(DSP)治疗高脂血症60例,观察DSP对血脂的影响.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60例,均符合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即血清总胆固醇(TC)>6.0 mmol/L或甘油三酯(TG)>2.26 mmol/L,除外肝肾和甲状腺等疾患;未经治疗,或曾用其他药物治疗,在停用其它药物4周后查血脂仍高于上述指标.60例中男47例,女13例,年龄(56±10)岁.伴高血压38例,冠心病14例,另8例为单纯血脂增高.2.治疗方法DSP每次10粒口服,3次/日,疗程1个月.治疗前后测定TC、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服药期间患者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基本不变.伴有高血压或冠心病患者继续服用不影响脂代谢的药物.3.疗效观察
作者:武晓云;郭秀兰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又称过敏性咳嗽或隐匿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种类型.1998-04~2000-04,笔者应用陈学达主任中医师自拟止咳方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68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68例,均为我院中医门诊病人,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1~12岁,平均4岁;病程短1个月,长2年,平均65日.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清晰者46例,呼吸音粗糙者21例,1例偶可闻及哮鸣音.血白细胞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胸片或胸透68例均未见器质性病变.其中有个人过敏史者49例,有家族过敏史者19例.68例在就诊前曾接受过西医药治疗,而无明显疗效.
作者:余胜利 刊期: 2000年第09期
骨质疏松是指体内骨组织绝对减少,使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腰腿痛、骨痛、脊椎压痛、易于骨折等,是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尤以女性为多.笔者以补肾健脾法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疼痛症21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1.一般情况 21例绝经妇女年龄48~68岁,病程1~13年,均经X线摄片、骨密度测定等明确诊断,以颈、肩、腰、腿、肘等部位疼痛为主,伴有不同程度功能活动受限,局部或多处骨压痛,有的无明显诱因或轻微外伤后发生骨折.
作者:万晓春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病,治疗多以手术为主.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泌尿系结石3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37例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大61岁,小18岁;病程长12年,短1年.其中肾结石4例,输尿管结石10例,膀胱结石11例,尿道结石12例.37例患者均有泌尿系结石临床症状、体征,并经X线腹部平片及B超确诊.
作者:姚亚南 刊期: 2000年第09期
1996~1999年,笔者运用自拟清肝肃肺宣窍汤治疗鼻窦炎84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1.一般情况 84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48例,女36例;年龄10~20岁49例,20~30岁21例,30~40岁8例,>40岁6例;上颌窦炎72例,额窦炎12例;病程短15日,长4年.1.2.诊断临床以头痛头昏、鼻塞不通、流涕黄浊为主,或见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健忘乏力等症.全部病例均经X线拍片示有鼻窦腔模糊混浊,密度增高或有液平而确诊.
作者:甄丙社 刊期: 2000年第09期
近年来,我们用夹脊电针治疗泌尿系结石5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51例均系门诊病人,其中男33例,女18例;年龄25~45岁36例,<25岁9例,>45岁6例;病程<1年34例,1~2年11例,>2年6例;双肾结石9例,单肾结石27例,膀胱及输尿管结石15例;结石大约1.1 cm×0.7 cm,小约0.33 cm×0.2 cm.所有病人来诊前均经县级以上医院B超确诊.
作者:程俊杰;毕丛贤;王晓艳 刊期: 2000年第09期
1996年以来,笔者自拟调肝通经汤治疗月经期偏头痛32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32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年龄小25岁,大47岁,平均33岁;病程短6个月,长12年,平均2年7个月.均接受过中西药治疗,疗效不佳.临床表现以月经前颞部疼痛为主,疼痛呈胀痛或跳痛,伴头晕、头胀、困倦乏力、恶心、心烦易怒、经期延后.经检查排除实质性病变.
作者:李云慧;吴彩霞 刊期: 2000年第09期
1997~1999年,笔者采用三藤汤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4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42例均为我院中医外科门诊患者,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31~40岁8例,40~50岁16例,50~60岁11例,60~70岁4例,≥70岁3例.病变部位: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周围型)10例;髂一股静脉血栓形成(中央型)19例;混合型13例.病程均>7日.均有西医治疗史.诊断标准依据文献[1].
作者:郭彩云 刊期: 2000年第09期
老年性阴道炎是绝经后老年妇女多发病,严重影响老年妇女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1994~1998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性阴道炎8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1.诊断标准(1)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淡黄色,甚至可呈血样脓性,外阴瘙痒或有灼热感.(2)妇科检查可见阴道皱襞消失,上皮菲薄,黏膜充血,有小出血点;或有表浅溃疡,造成阴道粘连,甚至闭锁;炎症分泌物分泌不畅,可形成阴道或宫腔积脓.(3)阴道分泌物检查均未检出滴虫、霉菌;阴道壁肉芽组织及溃疡做局部活检排除阴道癌;血性分泌物做宫颈涂片,必要时做局部活检或分段诊断性刮宫排除子宫恶性肿瘤.
作者:韩连玉;楚健子;张淑杰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养阴化瘀中药对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血及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胆固醇饮食饲喂大鼠造成高脂血症模型,予以养阴化瘀中药灌胃,实验结束时取血及肝脏测试其脂质含量,并与基础饲料喂养及西药灌胃治疗对照观察.结果中药、西药治疗组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低于造模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及其亚型明显高于造模组(P<0.01),肝脏匀浆胆固醇含量亦明显低于造模组(P<0.01),且中药组高密度脂蛋白及其亚型亦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养阴化瘀中药可明显降低血及肝脏组织匀浆中胆固醇含量,提示养阴化瘀中药可调整脂蛋白代谢,防止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作者:刘向红;陆一竹;刘俊荣;周艳丽 刊期: 2000年第09期
近年来,由于营养失调等原因,幼童乳房性疾病呈上升趋势.1995~1999年,我们采取内外兼治的方法治疗幼童乳房肿块56例,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56例幼童中,男20例,女36例;年龄2~8岁15例,8~11岁41例.
作者:张翠月;高征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临床主要表现为周围对称性多关节慢性炎症,并可引起关节畸形而使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西医治疗副作用大,有些病人不能耐受.1990~1998年,我科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RA 38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潘宇政;陈业强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目前西医多采用磺胺类、糖皮质激素类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治疗,疗效多不稳定.我们采用纯中药制剂肠愈安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吉贺兴;刘继东 刊期: 2000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