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蟾灰胶囊质量标准的初步研究

张华

关键词:蟾灰胶囊, 质量标准, 脂蟾毒配基, 华蟾酥毒基
摘要:目的 建立蟾灰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HPLC,以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0.5%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50:50)(用磷酸调pH值3.2)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 mL/min,检测波长296 nm,柱温40℃,对制剂中脂蟾毒配基和华蟾酥毒基进行定量分析;TLC法对制剂中的蟾皮、人参进行鉴别.结果 脂蟾酥毒配基在0.0032~0.32 mg/mL、华蟾酥毒基在0.0032 ~0.32 mg/mL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8.98%和99.08%;供试品薄层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步,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可靠,重现性好,能较好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中成药杂志相关文献
  • 消风散与清燥救肺汤中胡麻品种的商榷

    通过查阅文献,考证消风散中的胡麻与清燥救肺汤中的胡麻仁.结果发现消风散中含胡麻的有3首同名异方;清燥救肺汤含胡麻仁有1方.并确认在消风散中应使用亚麻子、清燥救肺汤中应使用黑芝麻.

    作者:张志国;杨磊;吴萍;谭元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黄芪葛根汤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氧化应激和NF-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黄芪葛根汤(黄芪、葛根等)对糖尿病心肌氧化应激、核转录因子(NF-κB)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和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30 mg/kg)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病模型,连续给药8周,观察黄芪葛根汤对大鼠一般体征和血糖、血脂的影响,生化法检测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变化,RT-PCR方法检测NF-κB mRNA表达.结果 黄芪葛根汤可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多饮、多尿、多食的症状,明显降低大鼠空腹血糖、血脂,显著抑制MDA的产生,防止SOD、GSH-Px活性下降,明显抑制心肌NF-κB mRNA的过表达.结论 黄芪葛根汤可能通过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下调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中NF-κB的表达水平实现对糖尿病心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艳芬;王春怡;李卫民;高英;唐春萍;杨超燕;薛秀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红芪替代复芪止汗颗粒中的黄芪对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免疫作用的差异研究

    目的 比较复芪止汗颗粒中用红芪与用黄芪对免疫抑制小鼠的细胞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以相同剂量的红芪替换复芪止汗颗粒中的黄芪后,分别灌胃,通过测定各组的巨噬细胞体外吞噬中性红能力、脾淋巴细胞杀伤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血清IL-1β的质量浓度比较两者对环磷酰胺的拮抗作用.结果 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经复芪止汗颗粒和红芪替换黄芪后的复芪止汗颗粒作用后血清中IL-1β质量分数明显增加;含红芪和黄芪的复芪止汗颗粒通过不同程度地增加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杀伤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发挥拮抗作用.含红芪的复芪止汗颗粒在提高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的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血清IL-1β质量分数方面优于含黄芪的复芪止汗颗粒.结论 红芪与黄芪调节细胞免疫方面具有相似作用,且在恢复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方面略优于黄芪.

    作者:张李峰;卫东锋;赵春燕;程卫东;桂曼曼;李雪嫣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β-环糊精包合桂枝、当归混合挥发油的工艺研究

    目的 优选桂枝、当归混合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方法 以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指标,对饱和水溶液法与研磨法进行了比较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了饱和水溶液法的佳包合工艺条件,并采用TLC法对包合物进行了分析.结果 饱和水溶液法用于包合桂枝、当归混合挥发油优于研磨法,其佳包合工艺条件是:油与β-环糊精的投料比为1∶8 (mL∶g),包合温度为40℃,搅拌时间为3h,所形成的包合物得到了TLC试验证实.结论 本实验为确定桂枝、当归混合挥发油的合理包合工艺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杜帆;夏新华;赵碧清;兰星;朱青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复方夏天无片联合西药治疗雷诺氏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观察复方夏天无片联合西药治疗雷诺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夏天无片;对照组23例,口服尼群地平片、潘生丁片治疗;两组各自连续治疗一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60.9%,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极显著性临床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联合西药治疗雷诺氏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作者:焦江;居来提;王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蟾灰胶囊质量标准的初步研究

    目的 建立蟾灰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HPLC,以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0.5%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50:50)(用磷酸调pH值3.2)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 mL/min,检测波长296 nm,柱温40℃,对制剂中脂蟾毒配基和华蟾酥毒基进行定量分析;TLC法对制剂中的蟾皮、人参进行鉴别.结果 脂蟾酥毒配基在0.0032~0.32 mg/mL、华蟾酥毒基在0.0032 ~0.32 mg/mL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8.98%和99.08%;供试品薄层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步,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可靠,重现性好,能较好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张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怀山药药用“去皮与否”的合理性研究

    目的 研究怀山药去皮与否的合理性.方法 首先对怀山药药材组织中的多种有效成分进行染色,即用重铬酸钾、固蓝B和香草醛-盐酸对多酚类,用三氯化锑-浓盐酸溶液对皂苷类,用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乙醇-浓盐酸溶液对尿囊素等进行染色,然后于显微镜下观察、定位.采用DPPH ·法对带皮怀山药与去皮怀山药的抗氧化生物活性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 镜下观察怀山药中的多酚(包括黄酮类)、皂苷、尿囊素在中柱与皮层均有较多分布,尤其是多酚类成分在皮层分布多于中柱;去皮药材抗氧化活性ED50是带皮者的2~5倍.结论 怀山药入药以不去皮为宜.

    作者:李寒冰;刘孟奇;齐向云;鄢丹;王常海;肖小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乳香-没药配伍前后汤液理化参数变化与化学成分的关联分析

    目的 探讨乳香-没药水提液(汤液)理化性质与化学成分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汤液的理化参数(电导率、盐度、浊度、黏度、pH值);采用UPLC-MS/MS分析汤液中的化学成分组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汤液的理化参数与化学成分的柏关性进行分析,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 汤液中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其含有量变化影响着汤液的浊度、黏度等理化参数;其中五环三萜酸酯类化合物与汤液的浊度呈显著正相关,倍半萜类化合物与汤液的黏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为深入研究乳香-没药配伍协同增效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作者:陈婷;宿树兰;钱叶飞;尚尔鑫;朱华旭;段金廒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杜香黄酮提取纯化工艺及其抗炎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杜香黄酮的提取纯化方法及其抗炎活性.方法 以芦丁为标准品定量分析杜香黄酬提取物,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含乙醇量、提取温度、溶液体积、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杜香粗黄酮浸提效果的影响.进一步以大孔树脂吸附纯化粗黄酮,探究吸附纯化的佳工艺条件;并研究其对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小鼠气囊炎的抑制作用.结果 在提取4次,每次1h,溶剂体积40倍,提取温度80℃,含乙醇量60%的条件下所得的提取液浓缩后,用HPD600树脂过柱纯化;纯化的技术条件为:洗脱含乙醇量60%,洗脱体积/柱体积比3:1,吸附时间4h,加样量/大孔树脂投量比1∶20,体积流量7 mL/min.终获得的晶体得率为1.7 g/100 g生药,晶体中黄酮纯度达88.0%.杜香黄酮在体外实验中可显著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小鼠耳廓肿胀,并降低气囊炎内灌洗液总蛋白数及血清中NO水平.结论杜香黄酮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

    作者:赵頔;张敏;武文斌;瞿伟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BP神经网络模拟环维黄杨星D经皮渗透行为的研究

    目的 建立模拟环维黄杨星D透皮贴剂体外经皮渗透过程的BP神经网络模型.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个药物浓度环维黄杨星D透皮贴剂(分别为0.25 mg/cm2、0.50 mg/cm2、1.00mg/cm2、2.00mg/cm2)在9个不同时间点的大鼠腹部皮肤累积透过量作为输出神经元计算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神经网络分析工具建立模拟贴剂体外经皮渗透过程的神经网络模型.建模过程中训练样本与测试样本的比例根据模型的拟合精度进行调整.结果 根据训药样本与测试样品比例选择的结果,以80%数据作为训练样本,20%数据作为测试样本建立的模型拟合精度较高.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比较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结论 环维黄杨星D透皮贴剂BP神经网络模型较经典动力学方程拟合方法均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

    作者:刘新国;周莉玲;邹吉利;吴金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左归丸含药血清通过JNK信号通路诱导MC3T3成骨细胞分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JNK信号通路对左归丸(熟地、菟丝子、川牛膝、龟甲胶、鹿甲胶、山药、山茱萸、枸杞子)含药血清干预MC3T3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选用JNK特异抑制剂SP600125,制备大鼠含药血清,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SP600125组、左归丸组、左归丸加SP600125组、倍美力组、倍美力加SP600125组.孵育48 h后,采用PNPP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ALP蛋白表达水平;孵育7 d,采用改良钙钴染色法检测ALP活性;孵育14 d,采用茜素红染色法测定矿化沉积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左归丸组显著促进MC3T3成骨细胞分化,明显上调ALP蛋白表达水平(P<0.01);与左归丸组比较,左归丸加 SP600125组孵育48 h对ALP活性及蛋白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对抗左归丸含药血清对孵育7 d的ALP活性和孵育14d的矿化结节的促进作用(P<0.01).结论 左归丸含药血清可能部分通过JNK信号通路干预MC3T3成骨细胞分化,在分化末期尤其依赖JNK通路.

    作者:刘立萍;任艳玲;李然;王智民;蒿长英;宋囡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巴豆中佛波醇酯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佛波醇酯类化合物为巴豆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能够引起炎症、诱发肿瘤,同时还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对巴豆中佛波醇酯的分离和分析方法、衍生物的合成以及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巴豆的合理利用以及佛波醇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王磊;刘振;高文远;张静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中心复合设计优化玉竹多糖口含片制备工艺

    目的 选用二阶旋转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玉竹多糖口含片制备工艺.方法 以微晶纤维素(MCC)、甘露醇的用量以及矫味剂阿斯巴甜与柠檬酸的加入比例为因变量,以综合评分(Y)为自变量,分别用两因素相互作用模型和二次多项式模型描述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绘制等高线图,确定较化处方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 优化的处方为玉竹多糖粉末120.0 g,微晶纤维素60.8 g,甘露醇75.0 g,阿斯巴甜1.7 g,柠檬酸1.5g(以1000片计),玉竹多糖口含片的综合评分高,达到94 56.实际测得的平均综合评分为96.42,与理论预测值相比,其相对误差约为197% 结论 基于中心复合设计所得的优化制备玉竹多糖口含片工艺参数准确可靠,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彭潇波;刘佳佳;徐宽;刘雄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银翘散原方改剂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通过对14个银翘散原方改剂品种的调研、分析比较,分别就处方、功能主治与剂型设计、工艺、用法用量、患者顺应性、临床疗效6个方面分析改剂现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建义,以期为类同经典古方的现代化剂型改革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杨明;张婧;宋民宪;赵海平;罗云;廖正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瑶药定心藤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及其GC-MS分析

    目的 研究超临界CO2萃取定心藤挥发油的佳条件,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定心藤挥发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条件,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的收率为评价指标,研究其佳萃取工艺条件,并利用GC/MS分析对其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超临界CO2萃取挥发油的佳条件:萃取压力45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4h,萃取流量30 L/h,在此条件下挥发性成分的收率能达到1.217%.所得萃取物经甲酯化处理后,共鉴定了 32种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肪烃、酯类、脂肪酸等类型化合物,已鉴定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55.04%,其中相对含有量较高的组分是棕榈酸甲酯(8.386%),亚油酸甲酯(5.784%),油酸甲酯( 10.244%),角鲨烯(7.359%)等.结论 改实验结果为定心藤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曾立;向荣;尹文清;欧阳恩鸿;曾燕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HPLC法同时测定返魂草颗粒中6种活性成分

    目的 利用HPLC法同时测定返魂草颗粒中同型原儿茶酸、原儿茶酸、对羟基苯乙酸、绿原酸、咖啡酸和金丝桃苷.方法 以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乙腈-0.1%三氟乙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0 nm.结果 6种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同型原儿茶酸、原儿茶酸、对羟基苯乙酸、绿原酸、咖啡酸和金丝桃苷的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分别在1.14~114 μg/mL (r=0.9999)、0.74 ~186μg/mL(r =0.9992)、5.26~526 μg/mL(r =0.999 8)、2.88~288 μg/mL(r=0. 9998)、1.50~148 μg/mL(r=0.9999)、1.42~205 μg/mL(r=0.9999)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4%、99.4%、98.4%、99.5%、96.2%、97.6%; RSD分别为1.3%、2.2%、2.2%、3.6%、1.8%、3.4%.结论 该方法准确,简便,灵敏,为返魂草颗粒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

    作者:马鸿雁;杨莉;王长虹;王峥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龙胆苦苷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 对龙胆苦苷脂质体的处方和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方法 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龙胆苦苷脂质体,并对工艺条件进行正交设计以及单因素考察.结果 确定龙胆苦苷脂质体工艺条件为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用量比2∶1;大豆卵磷脂与龙胆苦苷用量比25:1;磷酸缓冲液pH7.0,超声时间10 min,温度40 ℃;3批样品的平均包封率为69.78%,平均粒径为183 nm.结论 逆相蒸发法制备龙胆苦苷脂质体工艺稳定,重复性好.

    作者:白兰;尹蓉莉;李东芬;赵明琴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超滤在痰热清注射液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选择适用于痰热清注射液(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制备的超滤膜及超滤参数.方法 通过超滤前后细菌内毒素检测,脱色效果、指标性成分(黄芩苷、熊去氧胆酸、氨基酸、总固体)透过率和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对超滤膜进行筛选;并以膜通量为指标,对超滤参数进行优选.结果 用灵敏度0.25 EU/mL的鲎试剂检查,饮用水通过10 kDa、8 kDa、5 kDa、3 kDa的膜后均符合注射用水内毒素标准要求,不同孔径超滤膜对药液色泽和黄芩苷、熊去氧胆酸、总固体透过率影响较大,对氨基酸透过率和指纹图谱相似度影响较小;泵转速250 r/min、操作压力193.06 kPa、药液温度40℃时膜通量大.结论 选择5 kDa超滤膜能有效去除细菌内毒素,改善痰热清注射液颜色,对注射液整体化学成分影响不大,指标性成分含量及指纹图谱相似度符合痰热清注射液质量标准.

    作者:薛东升;张小利;王国明;李霞;魏小平;陈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HPLC法测定新疆准噶尔乌头中双酯型生物碱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疆准噶尔乌头中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方法 采用X Bridge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甲醇-水-三氯甲烷(浓氨水调节pH为10.62)(70∶30∶2)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1.0 mL/min,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为235nm.结果 准噶尔乌头中含有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相对于已有法定药材标准的川乌药材而言,准噶尔乌头中乌头碱质量分数较高,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质量分数较低.结论 准噶尔乌头中乌头碱质量分数较高,具有抗炎镇痛等药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赵翡翠;何强;李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穿心莲总内酯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

    目的 优选穿心莲总内酯固体脂质纳米粒( TLA-SLN)的处方.方法 以穿心莲中4种内酯类成分包封率的满意度函数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冷却高压均质法制备穿心莲总内酯固体脂质纳米粒,考察药脂比、磷脂脂质比、Tween-80在水中质量分数对评价指标的影响,并运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和二项式拟合,优选佳的工艺条件.结果 从相关系数及各指标二项式拟合方程均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冷却压均质工艺能有效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优化的佳处方为药脂比为10%、磷脂脂质比1.25、Tween-80在水中的质量分数为4%,实测值与理论预测值偏差小于7%.结论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能有效优选穿心莲总内酯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

    作者:盛欢欢;邹小广;杨涛;李岩;程雪梅;王峥涛;王长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中成药杂志

中成药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