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李峰;卫东锋;赵春燕;程卫东;桂曼曼;李雪嫣
目的 评价祖师麻止痛喷雾剂(黄瑞香、丁香、肉桂、生姜、薄荷脑、樟脑)治疗急性软组织挫伤(气滞血瘀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的研究设计,将120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n=60)采用祖师麻止痛喷雾剂,对照组(n=60)采用五松肿痛酊外用.结果 主要评价指标VAS疼痛评分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疼痛开始缓解时间、VAS开始低于3分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ITT分析与PP分析的结论一致;次要评价指标中临床总有效率为98.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16%,对疗效的评价,结果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安全性评价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祖师麻止痛喷雾剂是治疗急性软组织挫伤的速效、安全的外用制剂.
作者:段华;母发旭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复芪止汗颗粒中用红芪与用黄芪对免疫抑制小鼠的细胞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以相同剂量的红芪替换复芪止汗颗粒中的黄芪后,分别灌胃,通过测定各组的巨噬细胞体外吞噬中性红能力、脾淋巴细胞杀伤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血清IL-1β的质量浓度比较两者对环磷酰胺的拮抗作用.结果 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经复芪止汗颗粒和红芪替换黄芪后的复芪止汗颗粒作用后血清中IL-1β质量分数明显增加;含红芪和黄芪的复芪止汗颗粒通过不同程度地增加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杀伤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发挥拮抗作用.含红芪的复芪止汗颗粒在提高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的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血清IL-1β质量分数方面优于含黄芪的复芪止汗颗粒.结论 红芪与黄芪调节细胞免疫方面具有相似作用,且在恢复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方面略优于黄芪.
作者:张李峰;卫东锋;赵春燕;程卫东;桂曼曼;李雪嫣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优化三黄散瘀巴布剂中大黄与黄芩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和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提取溶剂、提取方法,溶剂用量、含乙醇量、提取次数及提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以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黄芩苷的转移率为评价指标,结合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黄芩苷转移率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12:0.12:0.12:0.12:0.12∶0.4)优化大黄与黄芩的提取工艺.结果 优选的工艺为用10倍饮片量的60%乙醇溶液,回流提取3次,每次1.5h.结论 该提取工艺方法科学、稳定、可行,可用于制剂生产.
作者:尹华;章建华;许丛辉;刘云飞;王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苦参及山豆根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鹰爪豆碱、N-甲基金雀花碱、野靛碱等主要生物碱的镇痛及抗炎活性.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及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等实验动物模型,研究化合物抗炎镇痛的活性.结果 苦参碱、槐定碱镇痛作用相对较强;氧化苦参碱、槐果碱、鹰爪豆碱对耳肿胀抑制明显;苦参碱、槐杲碱、槐定碱能明显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结论 大部分苦参碱型生物碱具有一定程度的镇痛抗炎活性,而金雀花型及鹰爪豆型生物碱活性较弱,同时毒性较强.
作者:钱利武;戴五好;周国勤;王丽丽;汪海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地黄饮子(熟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等)对缺血缺氧损伤海马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机制.方法 将培养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药物保护组;其中,损伤组采用Na2S2O4 I mmol/L加低糖作用3h;药物保护组在加入损伤因素同时加入不同浓度含地黄饮子血清.通过比色法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含有量(LDH),采用MTT法测定脑海马神经细胞存活率,利用线粒体内琥珀酸脱氢酶(SDH)含有量来分析地黄饮子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的有效浓度;测定缺血缺氧损伤下海马神经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与丙二醛(MDA)含有量.结果 含地黄饮子血清与空白血清比例在1∶3~3∶1之间,均对缺氧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降低损伤细胞LDH释放,细胞膜损伤程度减轻.MTT值不同程度升高,提示细胞活力状态提高、细胞能量代谢过程有所改善;地黄饮子可以保护缺血缺氧环境中海马神经细胞内SOD的活力,降低MDA的含有量,而且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地黄饮子对缺氧损伤脑海马神经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作者:李子军;刘春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JNK信号通路对左归丸(熟地、菟丝子、川牛膝、龟甲胶、鹿甲胶、山药、山茱萸、枸杞子)含药血清干预MC3T3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选用JNK特异抑制剂SP600125,制备大鼠含药血清,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SP600125组、左归丸组、左归丸加SP600125组、倍美力组、倍美力加SP600125组.孵育48 h后,采用PNPP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ALP蛋白表达水平;孵育7 d,采用改良钙钴染色法检测ALP活性;孵育14 d,采用茜素红染色法测定矿化沉积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左归丸组显著促进MC3T3成骨细胞分化,明显上调ALP蛋白表达水平(P<0.01);与左归丸组比较,左归丸加 SP600125组孵育48 h对ALP活性及蛋白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对抗左归丸含药血清对孵育7 d的ALP活性和孵育14d的矿化结节的促进作用(P<0.01).结论 左归丸含药血清可能部分通过JNK信号通路干预MC3T3成骨细胞分化,在分化末期尤其依赖JNK通路.
作者:刘立萍;任艳玲;李然;王智民;蒿长英;宋囡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通过对14个银翘散原方改剂品种的调研、分析比较,分别就处方、功能主治与剂型设计、工艺、用法用量、患者顺应性、临床疗效6个方面分析改剂现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建义,以期为类同经典古方的现代化剂型改革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杨明;张婧;宋民宪;赵海平;罗云;廖正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通过查阅文献,考证消风散中的胡麻与清燥救肺汤中的胡麻仁.结果发现消风散中含胡麻的有3首同名异方;清燥救肺汤含胡麻仁有1方.并确认在消风散中应使用亚麻子、清燥救肺汤中应使用黑芝麻.
作者:张志国;杨磊;吴萍;谭元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怀山药去皮与否的合理性.方法 首先对怀山药药材组织中的多种有效成分进行染色,即用重铬酸钾、固蓝B和香草醛-盐酸对多酚类,用三氯化锑-浓盐酸溶液对皂苷类,用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乙醇-浓盐酸溶液对尿囊素等进行染色,然后于显微镜下观察、定位.采用DPPH ·法对带皮怀山药与去皮怀山药的抗氧化生物活性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 镜下观察怀山药中的多酚(包括黄酮类)、皂苷、尿囊素在中柱与皮层均有较多分布,尤其是多酚类成分在皮层分布多于中柱;去皮药材抗氧化活性ED50是带皮者的2~5倍.结论 怀山药入药以不去皮为宜.
作者:李寒冰;刘孟奇;齐向云;鄢丹;王常海;肖小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考察不同时间采收的胡桃楸茎枝、叶和果实中总鞣质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胡桃楸茎枝、叶和果实中总鞣质.结果 不同时间采收的胡桃楸茎枝、叶和果实中总鞣质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5.68、57.24、38.91 mg/g.胡桃楸茎枝中总鞣质的动态变化无一定的规律,而胡桃楸叶和果实中总鞣质的量分别随叶和果实的生长而增加.结论 胡桃楸叶中总鞣质的质量分数高,茎枝中总鞣质的质量分数低.胡桃楸叶和果实中总鞣质质量分数的动态变化与各自的生长周期吻合.
作者:王添敏;徐士钊;张慧;陈虎彪;康廷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复方香菊颗粒的研制及用于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复方香菊颗粒采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有效成分,浓缩制成颗粒,随机设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试验采用双盲法进行,对退热时间、起效时间、痊愈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治疗组病例39例,总有效率为94.87%,平均退热时间1.50 d,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制剂工艺简单,性能稳定,质量易于控制,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张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香连片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4.6 mm ×250 mm,5μm),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225 nm,柱温30 ℃.结果 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线性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7584~3.792 μg(r=0.9999),0.7488~3.744 μg (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98%(RSD为1.62%,n=6),95.04%(RSD为2.66%,n=6).结论 本法简单、准确、专属性强,可作为香连片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谢友良;刘常青;童玉林;李生梅;蒋东旭;赖小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蟾灰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HPLC,以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0.5%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50:50)(用磷酸调pH值3.2)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 mL/min,检测波长296 nm,柱温40℃,对制剂中脂蟾毒配基和华蟾酥毒基进行定量分析;TLC法对制剂中的蟾皮、人参进行鉴别.结果 脂蟾酥毒配基在0.0032~0.32 mg/mL、华蟾酥毒基在0.0032 ~0.32 mg/mL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8.98%和99.08%;供试品薄层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步,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可靠,重现性好,能较好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张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肾康片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微炎症状态及水通道蛋白2(AQP2 )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2、3期CRF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肾康片治疗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肾康片口服,疗程2 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6.11%优于对照组(71.87%),两组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BUN、CREA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HGB明显升高(P<0.05或P<0.01),但治疗组BUN、CREA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贫血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IL-6、NF-κB、AQP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但治疗组上述指标下降更显著(P<0.05或P<0.01).结论 肾康片对CRF患者有肯定疗效,其作用机理与改善CRF患者微炎症状态、纠正水液代谢紊乱有关.
作者:李小会;雷根平;潘冬辉;苏衍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探讨中成药贮藏标注规范,为提高中成药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顿、有效提供借鉴.以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制剂通则中贮藏项下的规定为标准,从制剂形态分类角度将现有收载的中成药贮藏标注与《中国药典》规定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现有中成药贮藏项下存在着未标注贮藏条件、“密闭”与“密封”混淆、“避光”替代“遮光”、贮藏标注不完整等现象.中成药贮藏项下的标注内容有待进一步规范.
作者:朱若凯;陈丽华;张威;管咏梅;杨明;宋民宪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模拟环维黄杨星D透皮贴剂体外经皮渗透过程的BP神经网络模型.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个药物浓度环维黄杨星D透皮贴剂(分别为0.25 mg/cm2、0.50 mg/cm2、1.00mg/cm2、2.00mg/cm2)在9个不同时间点的大鼠腹部皮肤累积透过量作为输出神经元计算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神经网络分析工具建立模拟贴剂体外经皮渗透过程的神经网络模型.建模过程中训练样本与测试样本的比例根据模型的拟合精度进行调整.结果 根据训药样本与测试样品比例选择的结果,以80%数据作为训练样本,20%数据作为测试样本建立的模型拟合精度较高.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比较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结论 环维黄杨星D透皮贴剂BP神经网络模型较经典动力学方程拟合方法均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
作者:刘新国;周莉玲;邹吉利;吴金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乳香-没药水提液(汤液)理化性质与化学成分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汤液的理化参数(电导率、盐度、浊度、黏度、pH值);采用UPLC-MS/MS分析汤液中的化学成分组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汤液的理化参数与化学成分的柏关性进行分析,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 汤液中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其含有量变化影响着汤液的浊度、黏度等理化参数;其中五环三萜酸酯类化合物与汤液的浊度呈显著正相关,倍半萜类化合物与汤液的黏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为深入研究乳香-没药配伍协同增效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作者:陈婷;宿树兰;钱叶飞;尚尔鑫;朱华旭;段金廒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夏桑菊颗粒(夏枯草、桑叶、野菊花)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夏桑菊颗粒中的迷迭香酸和蒙花苷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迷迭香酸和蒙花苷分别进行定量测定,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 μ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进样体积10μL,检测波长329 nm,流动相分别为20%乙腈-80%水(含1.0%醋酸)和25%乙腈-75%水(0.5%磷酸)等度洗脱.结果 薄层鉴别均斑点清晰,阴性对照元干扰;定量测定中迷选香酸进样在0.22 ~8.8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08%,RSD为1.75%.蒙花苷在0.101~2.0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2.01%,RSD为0.48%.结论 所建立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和重复性良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林丽美;许招懂;姚江雄;刘菊妍;李春;王智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小归芍化浊解毒方(当归、白芍、藤梨根、瓜蒌、茯苓等)对实验性胃癌前病变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把100只大鼠随机分成为A(空白)组、B(模型)组、C(中药大剂量)组、D(中药小剂量)组、E(阳性对照)组,每组2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配合饥饱失常诱导造模.造模后A组正常喂养;B组予蒸馏水灌胃;C组按30 g/kg予小归芍化浊解毒方大剂量混悬液灌胃;D组按20g/kg予小归芍化浊解毒方小剂量混悬液灌胃;E组将胃复春混悬液灌胃.测定胃组织PCNA及RegⅠ的表达量.结果 (1)PCNA的表达量:小归芍化浊解毒方大小剂量组与胃复春比较,能明显降低PCNA的表达水平(P<0.05).(2) RegⅠ的表达量:小归芍化浊解毒方大剂量组与胃复春组比较,能明显降低RegⅠ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小归芍化浊解毒方可能通过降低PCNA及RegⅠ的表达的影响,逆转胃癌前病变.
作者:王志坤;刘启泉;李博林;董林林;吴云楚;张晓利;苏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评估雷氏强力天麻杜仲胶囊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探讨强力天麻杜仲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方法 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40例,分为强力天麻杜仲联合甲钴胺治疗组(A组)35例、卡马西平联合甲钴胺治疗组(B组)35例、单用强力天麻杜仲组(C组)和单用甲钴胺治疗组(D组)各35例.用药8周后比较4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用药前后肌电图及下肢动脉超声改变、检测患者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血流变指标.结果 与D组比较,A、B组周围神经症状缓解率提高.A组感觉神经传导波幅改善更为明显,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缩短.下肢动脉超声显示A组和C组患者用药后下肢动脉多普勒流速曲线参数增加.A组和C组用药后血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血流变指标改善.结论 强力天麻杜仲胶囊联合甲钴胺能够明显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下肢动脉血流和神经传导速度及胫神经H反射、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作者:陈琳;喻明;曹玉莉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