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香菊颗粒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张雷

关键词:复方香菊颗粒, 制备,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复方香菊颗粒的研制及用于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复方香菊颗粒采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有效成分,浓缩制成颗粒,随机设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试验采用双盲法进行,对退热时间、起效时间、痊愈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治疗组病例39例,总有效率为94.87%,平均退热时间1.50 d,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制剂工艺简单,性能稳定,质量易于控制,临床疗效确切.
中成药杂志相关文献
  • 红景天苷对缺氧诱导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中药红景天苷对缺氧诱导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以N2饱和缺氧培养基制备心肌细胞缺氧损伤模型,分别用红景天苷10 mg/L、50mg/L、100mg/L进行治疗后检测心肌细胞丙二醛(MDA)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细胞内[Ca2+],肌浆网钙泵(SERCA)活性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模型组心肌细胞MDA水平增高,SOD活力下降,SERCA活性下降,细胞内[Ca2+]增加;红景天苷治疗后MDA水平下降(P<0.05),SOD活力增高(P <0.05),SERCA活性增强(P<0.05),细胞内[Ca2+],减少(P<0.01),并呈一定剂量依赖趋势.结论 红景天苷对缺氧诱导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减轻氧自由基损伤,有可提高SERCA活性减轻钙超载有关.

    作者:朱宁;张喆;刘莉;陈彦红;邸雪琴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杜香黄酮提取纯化工艺及其抗炎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杜香黄酮的提取纯化方法及其抗炎活性.方法 以芦丁为标准品定量分析杜香黄酬提取物,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含乙醇量、提取温度、溶液体积、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杜香粗黄酮浸提效果的影响.进一步以大孔树脂吸附纯化粗黄酮,探究吸附纯化的佳工艺条件;并研究其对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小鼠气囊炎的抑制作用.结果 在提取4次,每次1h,溶剂体积40倍,提取温度80℃,含乙醇量60%的条件下所得的提取液浓缩后,用HPD600树脂过柱纯化;纯化的技术条件为:洗脱含乙醇量60%,洗脱体积/柱体积比3:1,吸附时间4h,加样量/大孔树脂投量比1∶20,体积流量7 mL/min.终获得的晶体得率为1.7 g/100 g生药,晶体中黄酮纯度达88.0%.杜香黄酮在体外实验中可显著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小鼠耳廓肿胀,并降低气囊炎内灌洗液总蛋白数及血清中NO水平.结论杜香黄酮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

    作者:赵頔;张敏;武文斌;瞿伟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三黄散瘀巴布剂中大黄与黄芩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优化三黄散瘀巴布剂中大黄与黄芩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和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提取溶剂、提取方法,溶剂用量、含乙醇量、提取次数及提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以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黄芩苷的转移率为评价指标,结合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黄芩苷转移率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12:0.12:0.12:0.12:0.12∶0.4)优化大黄与黄芩的提取工艺.结果 优选的工艺为用10倍饮片量的60%乙醇溶液,回流提取3次,每次1.5h.结论 该提取工艺方法科学、稳定、可行,可用于制剂生产.

    作者:尹华;章建华;许丛辉;刘云飞;王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益气化瘀化痰养阴方剂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1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气化瘀化痰养阴方剂对主要以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肝组织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单剂与合剂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评价.方法 将1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肝纤维化模型组、益气组、化瘀组、化痰组、养阴组、合剂组各20 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各实验组采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低蛋白高脂饮食+酒精饮料的方法制备肝纤维化模型.模型成功后,根据组别分别灌服生理盐水、益气的黄芪白术饮、化瘀的川芎姜黄饮、化痰的半夏海藻饮、养阴的鳖甲白芍饮和上述8药合煎的具有益气化瘀化痰养阴作用的合剂.于12周末,进行心脏灌注.通过Masson三色胶原染色和电镜以观察肝组织结构的变化,采用RT-PCR及Westem Blot方法观察各组TGF-β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与肝纤维化模型组相比,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单剂均有效降低肝组织内纤维化程度也可以降低大鼠肝组织TGF-β1基因和蛋白表达(P<0.05).在单剂治疗中,与其它3组相比,益气组疗效差(P<0.05),养阴组疗效好(P<0.01),化瘀与化痰两组差异不大(P>0.05).与单剂相比,合剂更能有效降低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降低TGF-N基因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 单剂治疗都可以降低肝组织内纤维化程度,但也有程度差异;合剂更能够明显降低肝组织内纤维化程度,说明益气化瘀化痰养阴法对肝纤维化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作者:李艳;曹文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蟾灰胶囊质量标准的初步研究

    目的 建立蟾灰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HPLC,以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0.5%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50:50)(用磷酸调pH值3.2)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 mL/min,检测波长296 nm,柱温40℃,对制剂中脂蟾毒配基和华蟾酥毒基进行定量分析;TLC法对制剂中的蟾皮、人参进行鉴别.结果 脂蟾酥毒配基在0.0032~0.32 mg/mL、华蟾酥毒基在0.0032 ~0.32 mg/mL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8.98%和99.08%;供试品薄层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步,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可靠,重现性好,能较好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张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千柏鼻炎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研究修订千柏鼻炎胶囊(千里光、卷柏、决明子、麻黄、羌活等)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千里光、决明子、麻黄和羌活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千里光中金丝桃苷和对羟基桂皮酸,色谱柱为Kromasil C18(250 mm ×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 2%冰醋酸(15∶85);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310 nm (0~20 min),360nm(20~30 min)结果 薄层鉴别专属性强;对羟基桂皮酸在0.03575~0.89375μg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1),平均回收率为99.0%,RSD为1.6%(n=6);金丝桃苷在0.03286~0.8215μg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3.7%,RSD为1.7%(n=6).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完善了千柏鼻炎胶囊的质量标准,可作为千柏鼻炎胶囊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王秀芹;林彤;顾利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乳香-没药配伍前后汤液理化参数变化与化学成分的关联分析

    目的 探讨乳香-没药水提液(汤液)理化性质与化学成分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汤液的理化参数(电导率、盐度、浊度、黏度、pH值);采用UPLC-MS/MS分析汤液中的化学成分组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汤液的理化参数与化学成分的柏关性进行分析,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 汤液中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其含有量变化影响着汤液的浊度、黏度等理化参数;其中五环三萜酸酯类化合物与汤液的浊度呈显著正相关,倍半萜类化合物与汤液的黏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为深入研究乳香-没药配伍协同增效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作者:陈婷;宿树兰;钱叶飞;尚尔鑫;朱华旭;段金廒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怀山药药用“去皮与否”的合理性研究

    目的 研究怀山药去皮与否的合理性.方法 首先对怀山药药材组织中的多种有效成分进行染色,即用重铬酸钾、固蓝B和香草醛-盐酸对多酚类,用三氯化锑-浓盐酸溶液对皂苷类,用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乙醇-浓盐酸溶液对尿囊素等进行染色,然后于显微镜下观察、定位.采用DPPH ·法对带皮怀山药与去皮怀山药的抗氧化生物活性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 镜下观察怀山药中的多酚(包括黄酮类)、皂苷、尿囊素在中柱与皮层均有较多分布,尤其是多酚类成分在皮层分布多于中柱;去皮药材抗氧化活性ED50是带皮者的2~5倍.结论 怀山药入药以不去皮为宜.

    作者:李寒冰;刘孟奇;齐向云;鄢丹;王常海;肖小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银翘散原方改剂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通过对14个银翘散原方改剂品种的调研、分析比较,分别就处方、功能主治与剂型设计、工艺、用法用量、患者顺应性、临床疗效6个方面分析改剂现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建义,以期为类同经典古方的现代化剂型改革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杨明;张婧;宋民宪;赵海平;罗云;廖正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瑶药定心藤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及其GC-MS分析

    目的 研究超临界CO2萃取定心藤挥发油的佳条件,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定心藤挥发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条件,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的收率为评价指标,研究其佳萃取工艺条件,并利用GC/MS分析对其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超临界CO2萃取挥发油的佳条件:萃取压力45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4h,萃取流量30 L/h,在此条件下挥发性成分的收率能达到1.217%.所得萃取物经甲酯化处理后,共鉴定了 32种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肪烃、酯类、脂肪酸等类型化合物,已鉴定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55.04%,其中相对含有量较高的组分是棕榈酸甲酯(8.386%),亚油酸甲酯(5.784%),油酸甲酯( 10.244%),角鲨烯(7.359%)等.结论 改实验结果为定心藤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曾立;向荣;尹文清;欧阳恩鸿;曾燕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龙胆苦苷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 对龙胆苦苷脂质体的处方和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方法 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龙胆苦苷脂质体,并对工艺条件进行正交设计以及单因素考察.结果 确定龙胆苦苷脂质体工艺条件为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用量比2∶1;大豆卵磷脂与龙胆苦苷用量比25:1;磷酸缓冲液pH7.0,超声时间10 min,温度40 ℃;3批样品的平均包封率为69.78%,平均粒径为183 nm.结论 逆相蒸发法制备龙胆苦苷脂质体工艺稳定,重复性好.

    作者:白兰;尹蓉莉;李东芬;赵明琴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胡桃楸茎枝、叶和果实中总鞣质的动态变化

    目的 考察不同时间采收的胡桃楸茎枝、叶和果实中总鞣质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胡桃楸茎枝、叶和果实中总鞣质.结果 不同时间采收的胡桃楸茎枝、叶和果实中总鞣质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5.68、57.24、38.91 mg/g.胡桃楸茎枝中总鞣质的动态变化无一定的规律,而胡桃楸叶和果实中总鞣质的量分别随叶和果实的生长而增加.结论 胡桃楸叶中总鞣质的质量分数高,茎枝中总鞣质的质量分数低.胡桃楸叶和果实中总鞣质质量分数的动态变化与各自的生长周期吻合.

    作者:王添敏;徐士钊;张慧;陈虎彪;康廷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中药产品质量过程控制的重要性

    保证中药产品质量,首先应重视中药产品质量过程控制,尽可能地保证有效成分在生产过程中不损失、不坏.本文综述了中药资源、产品研发、生产工艺等方面对中药质量有重大影响的过程控制点,以期通过引入新方法新技术来加强中药产品质量过程控制,推动传统中药向现代中药的过渡,确保现代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张贻昌;王明耿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璇机化积膏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璇机化积膏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木香、香附、牵牛子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HPLC法测定香附中α-香附酮.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香附酮在0.01098~0.439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1.0000),平均回收率为99.02%,RSD为2.88%.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好,可用于璇机化积膏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姣;常增荣;傅欣彤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不同产地加工与贮藏方法对淫羊藿药材中淫羊藿苷及总黄酮的影响

    目的 考察几种产地加工和贮藏疗法对淫羊萤药材中淫羊藿苷及总黄酮的影响.以寻找出淫羊藿药材的适产地加工和贮藏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阴干、晒干、低温干燥法及高温快速干燥法加工处理淫羊藿药材,对加工后的药材分别采用常温贮藏、常温避光贮藏及冷藏(温度4~6℃,相对湿度45%~ 55%)方法,分别贮藏0、1、2、4、69、12、15、18、21、24个月,采用HPLC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其中淫羊藿苷和总黄酮.结果 淫羊藿药材的产地加工方法应以140 ~ 180℃快速鼓风于燥法为宜,淫羊藿苷含有量较传统的阴于或晒于法提高2~15倍.结论 从活性成分的含有量损失、药材外观色泽变化及节约生产成本综合考虑,淫羊藿药材以常温避光贮藏不超过18个月为宜.

    作者:徐文芬;何顺志;王悦云;王晓春;周宁;杨相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复方香菊颗粒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复方香菊颗粒的研制及用于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复方香菊颗粒采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有效成分,浓缩制成颗粒,随机设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试验采用双盲法进行,对退热时间、起效时间、痊愈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治疗组病例39例,总有效率为94.87%,平均退热时间1.50 d,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制剂工艺简单,性能稳定,质量易于控制,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张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β-环糊精包合桂枝、当归混合挥发油的工艺研究

    目的 优选桂枝、当归混合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方法 以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指标,对饱和水溶液法与研磨法进行了比较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了饱和水溶液法的佳包合工艺条件,并采用TLC法对包合物进行了分析.结果 饱和水溶液法用于包合桂枝、当归混合挥发油优于研磨法,其佳包合工艺条件是:油与β-环糊精的投料比为1∶8 (mL∶g),包合温度为40℃,搅拌时间为3h,所形成的包合物得到了TLC试验证实.结论 本实验为确定桂枝、当归混合挥发油的合理包合工艺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杜帆;夏新华;赵碧清;兰星;朱青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夏桑菊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夏桑菊颗粒(夏枯草、桑叶、野菊花)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夏桑菊颗粒中的迷迭香酸和蒙花苷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迷迭香酸和蒙花苷分别进行定量测定,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 μ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进样体积10μL,检测波长329 nm,流动相分别为20%乙腈-80%水(含1.0%醋酸)和25%乙腈-75%水(0.5%磷酸)等度洗脱.结果 薄层鉴别均斑点清晰,阴性对照元干扰;定量测定中迷选香酸进样在0.22 ~8.8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08%,RSD为1.75%.蒙花苷在0.101~2.0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2.01%,RSD为0.48%.结论 所建立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和重复性良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林丽美;许招懂;姚江雄;刘菊妍;李春;王智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巴豆中佛波醇酯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佛波醇酯类化合物为巴豆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能够引起炎症、诱发肿瘤,同时还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对巴豆中佛波醇酯的分离和分析方法、衍生物的合成以及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巴豆的合理利用以及佛波醇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王磊;刘振;高文远;张静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HPLC法同时测定香连片中两种内酯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香连片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4.6 mm ×250 mm,5μm),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225 nm,柱温30 ℃.结果 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线性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7584~3.792 μg(r=0.9999),0.7488~3.744 μg (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98%(RSD为1.62%,n=6),95.04%(RSD为2.66%,n=6).结论 本法简单、准确、专属性强,可作为香连片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谢友良;刘常青;童玉林;李生梅;蒋东旭;赖小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中成药杂志

中成药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