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献春;刘平
目的:观察中成药桂枝茯苓浓缩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2月~2008年2月就诊我院妇科门诊并确诊的慢性盆腔炎病例58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80例均服用桂枝茯苓浓缩丸,每日2次.每次6丸,经期停服改为静滴新型广谱抗生素及替硝唑7天,3个月为一疗程.对照组:280例盆腔炎患者均采用于月经期静滴新型广谱抗生素及替硝唑7天.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93%,两组相比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桂枝茯苓浓缩丸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理想中成药,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较单一用抗生素治疗方法效果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沈荣;唐小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临床上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为特征,并伴有思维迟缓和精神运动性抑制等改变,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中医虽无此病名,类似描述多见于”郁证”、”百合病”、“脏躁”、”梅核气”等病证中.中医传统多认为抑郁症乃情志不遂所致,辨证以肝气郁结为病机核心.笔者参阅古今文献,结合临床观察,提出抑郁症当以相火不足论治,病机为相火不足,心神无以振奋.阐述管见如下,请同道指正.
作者:马书玖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介绍一种早期水疱性压疮的护理措施.方法:冰块局部冷敷.结果:限制了水疱的继续扩大并很快被吸收,保证了皮肤的完整性.结论:冷敷可以治疗早期水疱性压疮.
作者:安继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扶正祛邪理论源干<内经>,形成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是始于张仲景.辨证论治是临证灵活选用经方,驾驭扶正祛邪治则的关键,在运用这一原则时,仲景通过组方的攻补相辅,强调了正气和邪气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转变,揭示了处理补虚、留邪,祛邪、伤正两组矛盾的辨证思路.
作者:王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本文论述了郑钦安以阴阳为治病总纲、以阳气为主导的理论体系;阐明了郑氏辨证用药,特别是治疗阳虚病善用热药扶阳潜阳但也兼顾交通阴阳、培补中土的突出特色,道出了郑氏之学的精髓所在.
作者:任彬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654-2为人工合成的消旋品,系M-胆碱受体阻断药.在许多危、重、急症患者综合抢救、治疗的同时,佐用654-2能使病情迅速好转,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现将654-2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体会分享如下:
作者:邱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运用互动式带教,促进消毒供应室带教质量的提高.方法:对护生实行互动式带教,出区域和出科时进行实习和带教效果的双向考核评价.结果:通过师生间的互动,积极有效的提高了带教质量.结论:在消毒供应室实施互动式带教可取得满意的实习效果.
作者:赵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扶正祛邪中药对化疗毒副反应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86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两组病人主要症状分值差异情况.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化疗毒副症状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多项数据P<0.05或P<0.01).中药组能更有效地缓解肿瘤所造成的临床症状,有效改善患者机体状态.结论:扶正祛邪中药可明显减轻化疗期间常见毒副反应的严重程度,改善生活质量,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永强;张凌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呕吐是中医内科的一种常见病证,历代医家对其论述颇为详实.<伤寒论>作为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的临床著作,也记载了很多有关呕吐的证治,包括治则治法、分证论治等多个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笔者在此进行总结,以期对目前的临床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作者:李佳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和治疗三十例偏瘫患者,总结出四步疗法在偏瘫患者治疗和康复中的优点.方法: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心理治疗;功能训练.结果:应用四步疗法三十例患者痊愈5例,显效15例,有效率66.6%,70%偏瘫患者症状得到改善,病人死亡率降低10%,致残率降低30%.
作者:杜凤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及服药时问是中药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煎煮方法及服药时间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药物疗效的发挥及治疗效果.
作者:万凤琼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笔者从事老年疾病多年,认为老年男性与老年女性的诊治模式和处方用药存在差异.本文试对老年女性疾病的辨证与用药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朱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寸口脉诊发展至今,因其模糊性,强烈的主观性而在中医界中面临着信任危机,故而需要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正确的看待寸口脉诊,提高信任度.
作者:邹学武;黄志敬;李笔锋;梁永豪;袁文凯;何振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络病学说是中医学术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是研究络病发生、发展与诊断治疗规律的应用理论.络病是以络脉损伤为基础,以气血瘀阻为特征,以脏腑功能障碍为临床表现的一系列病症,其内涵包括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致病因素伤及络脉导致的络脉功能障碍及结构损伤的自身病变,外延包括络脉病变的致病因素及络脉病变引起的继发性脏腑组织病理改变[1.2].
作者:赵鑫;郭兆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痛风(gout)为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及关节周围和皮下组织,关节炎反复发作,特征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肾尿酸结石形成.本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作者:张秀华;任树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建立研究久泻宁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选择山药做显微鉴别,对荷叶、砂仁、防风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用HPLC法测定芍药苷的含量,流动相为甲醇-水溶液(34:66),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含量测定芍药苷在0.055~0.550mg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3).结论:该法操作简便,方法稳定,专属性强,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阮时宝;马少丹;李宗;吴符火;苑述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升阳除湿汤出自李东垣的<兰室秘藏>,笔者近年来用其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80例慢性结肠炎病例均来自我院中医科门诊,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治疗组年龄21~68岁,平均36.4岁,病程0.5~9年,平均(4.8±3.3)年;对照组年龄20~71岁,平均34.4岁,病程0.6~8年,平均(4.5±2.6)年,两组资料在年龄、病程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林研研;陈云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对引起糖尿病足的可能诱因进行分析,寻求可能的预防措施及糖尿病足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自2005年8月1日-2008年5月1日共收治符合WHO诊断标准的糖尿病足患者34例进行临床诱因分析,并对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大部分糖尿病足的患者可以通过预防及有效的内科治疗痊愈,仅有部分病人需要外科治疗.结论:糖尿病足诱因的预防是关键,局部的清疮、换药治疗直接影响糖尿病足愈合时间.
作者:赵迎风;余雪琴;张姝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孙子兵法>是兵学圣典,中医学是传统医学瑰宝,两者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互为通融,互相启发.本文从两者的哲学思想内涵来看,探讨孙子兵法的辩证思想在中医学治则治法原理中的类比运用.
作者:雷媛;刘紫凝;黄家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大面积脑梗塞发病急,单纯内科治疗临床病死率、致残率很高,在开展外科治疗后,死亡率已有下降,但致残率仍很高,尝试针灸治疗,在神经功能恢复上取得一定疗效.
作者:魏国威;田桂杰;李涛;王茂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