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寸口脉诊之思考

邹学武;黄志敬;李笔锋;梁永豪;袁文凯;何振兴

关键词:寸口脉诊, 优越性, 机制, 血压计
摘要:寸口脉诊发展至今,因其模糊性,强烈的主观性而在中医界中面临着信任危机,故而需要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正确的看待寸口脉诊,提高信任度.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脓毒症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与研究进展

    脓毒症(sepsis)是严重创伤、烧伤、休克、大手术和感染后常见并发症,其本质为不同感染性因素所致失控性炎性反应,如细菌、真菌、病毒及其毒性产物等均可诱发脓毒症.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脓毒症是危重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现已成为进一步提高危重症救治成功率的大障碍.

    作者:刘英杰;王勇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补髓生血颗粒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4例临床疗效观察

    传统观念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AA)是由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所致骨髓干/祖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以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综合病症.近年来,英国血液病学标准委员会界定AA是指骨髓增生低下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状态,但不伴骨髓异常浸润和骨髓网膜硬蛋白增多,主要指特质性获得性从.

    作者:王金环;柳思佳;赵伟;王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药饮片标本在医疗单位的建立与应用探讨

    目的:解决中药饮片质量不稳定问题,探索中药临床药学新思路.方法:通过建立中药饮片标本平台收集图片,整合资源,完成中药饮片鉴定基本操作.结果与结论:基本控制了中药饮片质量,提高了人员素质,到目前为止建立中药饮片临床标本800余份(包括真、伪),拍摄数码图片1000余张,对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如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痛风病的中医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近年来,由于我国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痛风的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痛风在我国将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号代谢病,成为临床难治性疾病之一.给社会及个人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痛风已日益成为一个社会医学问题,受到广大医学工作者的重视.痛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近年来的研究也较多,现仅将其中医发病机制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韦少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大面积脑梗塞术后针刺治疗43例临床观察

    大面积脑梗塞发病急,单纯内科治疗临床病死率、致残率很高,在开展外科治疗后,死亡率已有下降,但致残率仍很高,尝试针灸治疗,在神经功能恢复上取得一定疗效.

    作者:魏国威;田桂杰;李涛;王茂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升阳除湿汤治疗慢性结肠炎40例临床观察

    升阳除湿汤出自李东垣的<兰室秘藏>,笔者近年来用其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80例慢性结肠炎病例均来自我院中医科门诊,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治疗组年龄21~68岁,平均36.4岁,病程0.5~9年,平均(4.8±3.3)年;对照组年龄20~71岁,平均34.4岁,病程0.6~8年,平均(4.5±2.6)年,两组资料在年龄、病程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林研研;陈云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整体观念对中医临床的一点启示

    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基本内容揭示出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人体和周围环境之间存在着统一性,疾病的过程和人体周围环境之间存在有密切的联系.基于这一事实分析了病人的就诊需求和医生的医疗职责,认为作为中医的临床医生应该在治疗现有疾病的同时,密切关注与疾病产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外部原因,在必要的时候帮助病人调整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失调.

    作者:刘银伟;陈丽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郑钦安阴阳思想探微

    本文论述了郑钦安以阴阳为治病总纲、以阳气为主导的理论体系;阐明了郑氏辨证用药,特别是治疗阳虚病善用热药扶阳潜阳但也兼顾交通阴阳、培补中土的突出特色,道出了郑氏之学的精髓所在.

    作者:任彬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早中期5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早中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用常规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护肾汤中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显效率48%;对照组总有效率62%,显效率26%.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肾衰竭早中期加用护肾汤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廖杏琴;袁国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蛋黄油外敷防治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527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外敷蛋黄油预防治疗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易发硬肿部位如双大腿外侧、面颊部、双肩部、臀部等部位涂抹蛋黄油.双下肢涂后用塑料薄膜包裹,面颊部裸露,一日24小时持续涂擦.结果:应用蛋黄油外敷的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寒冷损伤的发生率及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蛋黄油外敷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发生,有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作者:陆雅萍;程中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654-2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

    654-2为人工合成的消旋品,系M-胆碱受体阻断药.在许多危、重、急症患者综合抢救、治疗的同时,佐用654-2能使病情迅速好转,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现将654-2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体会分享如下:

    作者:邱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1例冷敷治疗早期水疱性压疮的护理

    目的:介绍一种早期水疱性压疮的护理措施.方法:冰块局部冷敷.结果:限制了水疱的继续扩大并很快被吸收,保证了皮肤的完整性.结论:冷敷可以治疗早期水疱性压疮.

    作者:安继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无止血带静脉穿刺临床应用探讨

    静脉穿刺输液是临床治疗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也是护理工作中作为救死扶伤治疗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稳、准、快高质量建立好静脉通路,达到快捷的治疗目的,一直是我们护理工作者研究的重要技术操作内容.近3年来,我们通过对部分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采取免用止血带方法进行静脉穿刺,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艳荣;孙鹏;张林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西医护理

    冠心病心绞痛是指冠状动脉硬化或痉挛导致管腔狭窄,使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导致的以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作者:王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育嗣灵胶囊制剂工艺研究

    目的:探讨育嗣灵胶囊的佳制备工艺.方法:以淫羊藿苷的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L9(34),优选育嗣灵胶囊的佳制备工艺.结果:优提取工艺为A2 B2 C3 D3,即加8倍量80%乙醇提取3次,每次2.0小时,淫羊藿苷浸出率高.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简单,稳定,淫羊藿苷提取率高.

    作者:赵永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医与老母鸡

    由养鸡的方式及喂养内容的演变,联想到当前中医的现状,赞许不足,担忧有加.然通过案例,目睹中医大有作为,担忧之中又不失对中医未来充满信心.

    作者:占永久;占业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谢兆丰老中医治疗老年排便异常的经验

    谢兆丰主任医师,系江苏省名中医,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医60载,学验俱丰.兹将谢老治疗老年排便异常的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作者:黄晨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消萎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消萎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12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以消萎饮治疗;对照组60例用维酶素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4.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萎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易献春;刘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柴平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之我见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

    作者:李承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肘正中静脉采血穿刺方法的改进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一项.肘正中静脉是采取血样的常用部位,通过本人多年的临床实践,将传统穿刺方法进行了改进,既提高了一次成功率,又减轻了病人的疼痛感,且不易引起皮下淤血.

    作者:张玉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