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痛风病的中医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韦少玲

关键词:痛风, 中医,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痛风的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痛风在我国将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号代谢病,成为临床难治性疾病之一.给社会及个人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痛风已日益成为一个社会医学问题,受到广大医学工作者的重视.痛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近年来的研究也较多,现仅将其中医发病机制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血清PCⅢ、HA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其与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同步检测HA、PCⅢ,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A水平肝肾阴虚证组高,肝气郁结证组低.PCⅢ水平肝肾阴虚证>湿热内蕴证>脾虚湿盛证>肝气郁结证.结论:肝炎肝硬化单纯血瘀证、脾肾阳虚证临床少见,大部分兼有血瘀证.HA、PCⅢ对于判断肝硬化病情及疾病进展有重要意义,可用于指导肝炎肝硬化的中医辨证分型.

    作者:冀爱英;张晓伟;杜明瑞;张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脓毒症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与研究进展

    脓毒症(sepsis)是严重创伤、烧伤、休克、大手术和感染后常见并发症,其本质为不同感染性因素所致失控性炎性反应,如细菌、真菌、病毒及其毒性产物等均可诱发脓毒症.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脓毒症是危重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现已成为进一步提高危重症救治成功率的大障碍.

    作者:刘英杰;王勇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药饮片标本在医疗单位的建立与应用探讨

    目的:解决中药饮片质量不稳定问题,探索中药临床药学新思路.方法:通过建立中药饮片标本平台收集图片,整合资源,完成中药饮片鉴定基本操作.结果与结论:基本控制了中药饮片质量,提高了人员素质,到目前为止建立中药饮片临床标本800余份(包括真、伪),拍摄数码图片1000余张,对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如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新九针治疗颈椎病252例疗效观察

    采用新九针中的锋钩针、毫针、火针、磁圆梅针、梅花针,针分主辅、辨证用针治疗颈椎病252例,其中颈型颈椎病有效率98.1%、椎动脉缺血型颈椎病有效率87.2%、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效率91.3%.结果说明,新九针疗法疗效突出、简便实用,疗程短、复发率低,是一种有效、安全、价廉、值得推广的疗法.

    作者:张琳;张天生;靳聪妮;赵晓晨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漏芦甘草汤治疗痤疮2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漏芦甘草汤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患者均采用漏芦甘草汤治疗.结果:治愈13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100%.结论:漏芦甘草汤治疗痤疮效果良好.

    作者:徐九思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生殖器疱疹108例护理体会

    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GH)是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Ⅱ(HSVⅡ)引起的性传播病.其发病率仅次于淋病和非淋菌性尿道炎,为常见性传播病之一.本病发病率高,可通过胎盘及产道感染新生儿,导致流产及新生儿死亡,与宫颈癌的发生也有关,危害较大,又无特效疗法,已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以来,我们在护理工作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生殖器疱疹10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德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与护理

    目的: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一种慢性病,往往病程长,很适合于家庭治疗与护理.方法:我们通过10年的临床工作深入到肺心病患者家庭治疗与护理.结果:深深体会到肺心病家庭护理也是一门重要科学,结论:肺心病治疗与护理是很有效的.

    作者:武金旦;步爱榴;温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慢性肾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肾炎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之简称,小部分病人是未治愈的急性肾炎演变而来,但多数则是未曾患过急性肾炎之病例.起病方式与链球菌感染后的肾炎不同,因此二者并非同一病因引起,引起慢性肾炎的病因虽未完全阐明,但仍认为是变态反应所致,然而病情持续不愈的原因目前尚为明了,可能与身体免疫因素有关,临床表现颇为多异,且病情冗长,以水肿、蛋白尿、高血压为主要表现.因病情反复发作,肾小球渐从炎性等变化进展为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狭窄及晚期纤维化或透明变性功能丧失,后导致肾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近年来采用辩证辨病相结合的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作者:邸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乌头碱中毒的诊断和治疗

    乌头碱类药物是民间常用的中草药,常用以泡酒饮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腰痛及其他关节疼痛等.若使用不当或误服常易发生中毒,甚至死亡.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几年收治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救治措施.

    作者:毕俏杰;程秀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升阳除湿汤治疗慢性结肠炎40例临床观察

    升阳除湿汤出自李东垣的<兰室秘藏>,笔者近年来用其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80例慢性结肠炎病例均来自我院中医科门诊,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治疗组年龄21~68岁,平均36.4岁,病程0.5~9年,平均(4.8±3.3)年;对照组年龄20~71岁,平均34.4岁,病程0.6~8年,平均(4.5±2.6)年,两组资料在年龄、病程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林研研;陈云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滋阴清热固冲止崩法治疗崩漏50例

    崩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崩漏之证,病因多端,发病率高.主要表现为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笔者采用滋阴清热固冲止崩法治疗崩漏5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爱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寸口脉诊之思考

    寸口脉诊发展至今,因其模糊性,强烈的主观性而在中医界中面临着信任危机,故而需要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正确的看待寸口脉诊,提高信任度.

    作者:邹学武;黄志敬;李笔锋;梁永豪;袁文凯;何振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自拟降脂汤治疗脂肪肝120例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降脂汤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8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服用自拟降脂汤,对照组服脂必妥片、肌苷片,均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二项数据的变化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变化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降脂汤治疗脂肪肝疗效确切.

    作者:范中有;赵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风先兆证治浅析

    中风以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或失语为主证.在中风发病之前,必有先兆症状,表现为久患眩晕、手脚麻木、健忘、记忆力减退、语言謇涩,头重脚轻,时欲眩仆.中风先兆期分为三种证型,即:肝肾阴虚,肝阳上扰;气虚痰阻;气血亏虚.临床上必须辨证施治,以达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即治未病之目的,以防止中风病的发生.

    作者:张德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消萎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消萎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12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以消萎饮治疗;对照组60例用维酶素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4.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萎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易献春;刘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水蛭三黄汤治疗冠心病

    目的:观察用水蛭三黄汤为主治疗冠心病见有热毒症状者69例.方法:治疗组口服水蛭三黄汤与对照组口服鲁南欣康对比,观察对心电图的产生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方药是能阻断贯穿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过程中的炎症反应.

    作者:蔡云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眩晕病人的现代中医整体综合护理

    目的:通过对46例眩晕病人运用中医整体综合护理,观察此方法的临床效应及可行性;方法:应用护理程序,结合现代医学检查诊断和中医辨证施治,通过评估、诊断,制定整体护理措施,进行个体化整体综合护理;结果:46例患者中,治愈9例,好转37例,有效率100%;结论:眩晕病人通过现代中医整体综合护理,明显提高疗效,促进康复,且能明显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实为一项有效的护理措施.

    作者:倪素华;林韶冰;吴金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大面积脑梗塞术后针刺治疗43例临床观察

    大面积脑梗塞发病急,单纯内科治疗临床病死率、致残率很高,在开展外科治疗后,死亡率已有下降,但致残率仍很高,尝试针灸治疗,在神经功能恢复上取得一定疗效.

    作者:魏国威;田桂杰;李涛;王茂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高职高专中医学专业培养农村医疗人才浅探

    高职高专中医学专业教育承担着主要为农村基层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中医人才的任务.高职高专中医学教育必须真正突出实用性、技术性的内涵特色,才能培养出符合农村基层市场需要的合格医疗人才,因此需要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中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作者:李勇华;杨德全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抑郁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值的临床研究

    目的:检测抑郁症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值,初步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本病的疗效.方法:①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抑郁症患者的Hcy值,并与健康体检者作对照.②将6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予中西药结合治疗,对照组28例给予西药治疗,疗程均为一个月.结果:①抑郁症组的血清Hcy值为20.16±5.29μmol/L,对照组的血清Hey值为9.65±2.82μmol/L,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中西药结合治疗组及西药组的血清Hcy值、HAMD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中西药结合治疗组降低血清Hcy值的疗效显著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血清Hcy值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中西药结合治疗降低抑郁症患者血清Hcy值的疗效显著优于西药治疗.

    作者:陈少玫;张小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