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云海
脓毒症(sepsis)是严重创伤、烧伤、休克、大手术和感染后常见并发症,其本质为不同感染性因素所致失控性炎性反应,如细菌、真菌、病毒及其毒性产物等均可诱发脓毒症.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脓毒症是危重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现已成为进一步提高危重症救治成功率的大障碍.
作者:刘英杰;王勇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咳嗽一症是中医儿科常见疾病,病因主要为感受外邪,诸如风寒、风热、风燥、暑湿之类.笔者用桑菊饮加减治疗小儿风热咳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2005年1月-2008年4月所治小儿风热型咳嗽46例介绍如下.
作者:刘瑞珍;李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肾病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肾脏疾病,具有多种病因引起的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病和不同程度水肿为临床特征的症候群.
作者:郭伟杰;张琳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寸口脉诊发展至今,因其模糊性,强烈的主观性而在中医界中面临着信任危机,故而需要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正确的看待寸口脉诊,提高信任度.
作者:邹学武;黄志敬;李笔锋;梁永豪;袁文凯;何振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用水蛭三黄汤为主治疗冠心病见有热毒症状者69例.方法:治疗组口服水蛭三黄汤与对照组口服鲁南欣康对比,观察对心电图的产生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方药是能阻断贯穿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过程中的炎症反应.
作者:蔡云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比较炎症点针剌法与常规阿是穴针刺法对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的疗效差异,分析炎症点针剌法的特点和优势.方法:将200例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患者按先后顺序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单号为炎症点针刺组,双号为常规阿是穴针刺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炎症点针剌组有效率98%,常规阿是穴针刺组有效率88%,经统计学处理,x2=5.83,P<0.05,两组治疗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炎症点针刺法优于常规阿是穴针刺法,该法有明确的刺激点,明确的针刺深度,便于临床规范操作.
作者:王永红;张学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瘙痒病是指无原发性皮肤损害,而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感觉异常的皮肤病,可分为全身性瘙痒病及局限性瘙痒病.其发病因素复杂,包括内因、外因或两者兼有.现就有关皮肤瘙痒病的中西医病因病机作一论述.
作者:丁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厥阴病的本质即厥的形成,而厥的形成又是阴阳气不相顺接,气血逆乱.本文通过厥的论述初步探讨了厥阴病本质,并对其产生的主症及鉴别诊断、转归、治疗、治禁进行了概括的探讨.其实际意义,能正确认识<伤寒论>厥阴病篇厥,对进一步揭示厥阴病本质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
作者:郭贵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概述中药用于改善化疗所致消化道副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探讨其作用机制,并提出目前相关研究的不足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临床上大多数化疗药物均会引起癌症病人不同程度及不同类型的消化道副作用,终导致恶性营养不良及恶病质,直至死亡,而中药方剂在调理消化道功能紊乱方面明显优于西药.
作者:师林;李永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方对尿毒症患者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5例中医辨证脾肾阳虚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28例,给予血透加健脾益肾方治疗;B组27例,给予血透加安慰剂治疗;C组32例,给予健脾益肾方治疗,不透析;D组28例,给予安慰剂治疗,不透析.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CD3+、CD4+、CD8+、CD4+/CD8+、IL-1、IL-2、IL-6等指标.结果:治疗后A组和C组CD3+、CD4+、CD4+/CD8+及IL-2均显著升高,CD8+、IL-6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健脾益肾方有提高尿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杨栋;潘晓东;戴小欣;林坚;易无庸;李顺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自拟降脂汤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8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服用自拟降脂汤,对照组服脂必妥片、肌苷片,均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二项数据的变化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变化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降脂汤治疗脂肪肝疗效确切.
作者:范中有;赵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药大承气汤灌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采用大承气汤灌肠的治疗组,及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排气、排便、进食时问及腹部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排气、排便和进食时问均明显早干对照组(P<0.01),腹部体征改善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承气汤灌肠能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作者:毛江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消萎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12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以消萎饮治疗;对照组60例用维酶素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4.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萎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易献春;刘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中医认为疲劳的主要病因是劳累过度、情志不舒、外感时邪和饮食所伤,主要病机是气血失常和脏腑功能失调.
作者:洪燕珠;周昌乐;张志枫;许家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1 病情及治疗经过患儿,王某,男,六岁.1995年8月20日就诊.病史:着凉后咳嗽已二周,咽干痒,阵咳少痰,吸冷空气及夜里咳嗽加重,不发热.病后曾去市儿童医院,检查血白细胞5600、N 52、ST 3%、E 6%、L 39%,胸透两肺纹理增强.
作者:李维海;崔旭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皮肤病,多发于春秋季节.临床表现为患处皮肤灼热刺痛感或红斑,继而出现簇集成群的粟粒状至绿豆大小的疱疹,疱疹沿受累神经支配区呈束带状分布.现代医学常采用抗病毒、消炎止痛及免疫调节剂等方法治疗,但见效慢,费用高且易遗留神经痛后遗症.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中药内服加外敷法治疗带状疱疹9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桂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自拟七味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标准选择乳腺增生病患者112例,用七味散结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15天1个疗程,经期停服,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112例中治愈69例,好转3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3.75%.结论:自拟七味散结汤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有效方药.
作者:丁桂梅;闫晓华;李方方;范杰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由养鸡的方式及喂养内容的演变,联想到当前中医的现状,赞许不足,担忧有加.然通过案例,目睹中医大有作为,担忧之中又不失对中医未来充满信心.
作者:占永久;占业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在高脂血症中临床应用疗效分析.方法:213例高脂血症患者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30日为一疗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各项血脂指标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性.临床疗效:213例患者中临床控制93例,显效69例,有效31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90.6%.结论:通过本组病例观察总有效率为90.6%.无明显毒副作用,临床疗效确切,应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发挥祖国传统医学的精髓.
作者:翟丽丽;郭清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升阳除湿汤出自李东垣的<兰室秘藏>,笔者近年来用其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80例慢性结肠炎病例均来自我院中医科门诊,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治疗组年龄21~68岁,平均36.4岁,病程0.5~9年,平均(4.8±3.3)年;对照组年龄20~71岁,平均34.4岁,病程0.6~8年,平均(4.5±2.6)年,两组资料在年龄、病程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林研研;陈云龙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