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薇
目的:探讨中医药在高脂血症中临床应用疗效分析.方法:213例高脂血症患者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30日为一疗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各项血脂指标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性.临床疗效:213例患者中临床控制93例,显效69例,有效31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90.6%.结论:通过本组病例观察总有效率为90.6%.无明显毒副作用,临床疗效确切,应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发挥祖国传统医学的精髓.
作者:翟丽丽;郭清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建立栀子不同炮制品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用HPLC测定,以甲醇超声提取样品,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8nm,柱温35℃,流速1ml/min.结果:建立了栀子不同炮制品的指纹图谱,确定了12个共有峰,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均良好.结论:该方法准确、可操作,适用于栀子饮片的分析、鉴别和质量控制.
作者:陈红;程再兴;肖永庆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毛天东,男,生于1935年,河南宜阳县人,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主任中医师.1964年毕业于河南平乐正骨学院,平乐郭氏正骨第五代传人高云峰到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工作,1984年任洛阳正骨医院第六病区主任,1999年退休后医院返聘在专家门诊坐诊.曾任中国传统手法研究会河南分会常务理事,洛阳市中医学会理事.2003年被定为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带徒老师.
作者:鲁嵬;徐江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临床资料,分析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40例血瘀型银屑病患者,经过桃红四物汤加减处方治疗1个疗程,痊愈17例,显效6例,好转10例,无效7例,痊愈率为42.5%,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40例血瘀型银屑病患者,经过阿维A胶囊治疗1个疗程,痊愈12例,显效8例,好转5例,无效15例,痊愈率为30.0%,总有效率为62.5%.结论:应用活血化瘀方法治疗银屑病祛邪而不伤正,益气而不留邪,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孙子兵法>是兵学圣典,中医学是传统医学瑰宝,两者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互为通融,互相启发.本文从两者的哲学思想内涵来看,探讨孙子兵法的辩证思想在中医学治则治法原理中的类比运用.
作者:雷媛;刘紫凝;黄家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清暑化湿解表法治疗夏季感冒(暑湿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0例,口服清暑化湿解表汤,对照组400例,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口服.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98.3%,对照组为77.2%.疗程3天,治愈率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清暑化湿解表法治疗夏季暑湿感冒疗效显著.
作者:王云川;刘学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一项.肘正中静脉是采取血样的常用部位,通过本人多年的临床实践,将传统穿刺方法进行了改进,既提高了一次成功率,又减轻了病人的疼痛感,且不易引起皮下淤血.
作者:张玉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结合病例,探讨了肝、脾二脏在儿童湿疹发病中的重要性,指出脾胃湿热浸淫肌肤;肝血不足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是儿童湿疹发病的中医病理基础,从而提出儿童湿疹病的治疗思路及有效方剂.
作者:李牧;曹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中医的发展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在近现代,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福州中医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冲击,在曲折中前行.近30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福州中医取得一定进展,但也面临很大挑战.本文对福州中医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并对福州中医目前状况略陈管见,以求正同道.
作者:李君君;肖诏玮;黄秋云;林端宜;原丹;马榕花;黄绥心;施志强;程保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芪桂强心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桂强心汤,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00%,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LVDd均有缩小,LVEF均有提高,经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桂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作者:郭清华;翟丽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中医认为疲劳的主要病因是劳累过度、情志不舒、外感时邪和饮食所伤,主要病机是气血失常和脏腑功能失调.
作者:洪燕珠;周昌乐;张志枫;许家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GH)是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Ⅱ(HSVⅡ)引起的性传播病.其发病率仅次于淋病和非淋菌性尿道炎,为常见性传播病之一.本病发病率高,可通过胎盘及产道感染新生儿,导致流产及新生儿死亡,与宫颈癌的发生也有关,危害较大,又无特效疗法,已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以来,我们在护理工作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生殖器疱疹10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德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笔者分别从新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三个方面,运用中医治未病、已病思想,重点论述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应当重视的守护正气、攻击毒邪两个方面问题辩证统一的问题,得出生物疗法不令人满意,心理疗法是不容忽视的,而体现中医治未病思想,以预防为主的社会守护则是HIV/AIDS防治的重中之重,如果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治工作中没有中医的参与是不可思议的重要结论.
作者:周立华;彭银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观察黄连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人按随机分配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黄连汤加味煎剂150ml,日2次,口服;对照组予丽珠得乐冲剂(珠海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1g,每日3次,口服.疗程1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缓解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意义.结论:黄连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体现了中医脾胃气机升降理论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中的运用及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讨其中的中医病机.
作者:李建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普米克令舒和中药雾化吸入对儿童哮喘的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对诊断明确的急性发作期的65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普米克令舒和中药雾化吸入,治疗7天,并给予相应护理,观察大呼气蜂流速(PEF)值及临床疗效,并测定治疗前后IgE变化.结果:在PEF值升高及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IgE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普米克令舒和中药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效果好,且安全经济.
作者:程广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患者QT离散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具有完整心电图和冠脉造影检查的132例胸痹心痛患者资料分析.结果:心血瘀阻型的QTd、QTcd大,其次为痰浊闭阻型,心血瘀阻型与其它证型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气滞心胸型、气阴两虚型、心肾阴虚型、心肾阳虚型与痰浊闭阻型、寒凝心脉型对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心血瘀阻型、痰浊内阻证的Qrd、QTcd显著延长,易发生心律失常,是胸痹心痛的高危证型.
作者:耿黎明;杨振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谢兆丰主任医师,系江苏省名中医,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医60载,学验俱丰.兹将谢老治疗老年排便异常的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作者:黄晨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石景亮教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医四十余年,著述颇丰,对妇科病、脾胃病、肾病的治疗颇有造诣,临床辨证准确,用药精当,疗效显著.现介绍石景亮老中医对ABO血型拮抗性不育症的病因病机分析认识,及其分期治疗的经验.
作者:马鸿祥;许敬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扶正祛邪中药对化疗毒副反应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86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两组病人主要症状分值差异情况.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化疗毒副症状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多项数据P<0.05或P<0.01).中药组能更有效地缓解肿瘤所造成的临床症状,有效改善患者机体状态.结论:扶正祛邪中药可明显减轻化疗期间常见毒副反应的严重程度,改善生活质量,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永强;张凌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药大承气汤灌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采用大承气汤灌肠的治疗组,及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排气、排便、进食时问及腹部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排气、排便和进食时问均明显早干对照组(P<0.01),腹部体征改善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承气汤灌肠能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作者:毛江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