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曹魏
目的:探讨细辛脑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特点,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7月至今细辛脑注射液治疗呼吸道感染引起的不良反应16例进行分析.结果:细辛脑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性休克,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系统,消化系统等不良反应,年龄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与用药剂量无关.结论:应充分掌握细辛脑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特点,加强用药期间观察,避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门忠友;綦秀贞;张培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升阳除湿汤出自李东垣的<兰室秘藏>,笔者近年来用其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80例慢性结肠炎病例均来自我院中医科门诊,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治疗组年龄21~68岁,平均36.4岁,病程0.5~9年,平均(4.8±3.3)年;对照组年龄20~71岁,平均34.4岁,病程0.6~8年,平均(4.5±2.6)年,两组资料在年龄、病程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林研研;陈云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成药桂枝茯苓浓缩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2月~2008年2月就诊我院妇科门诊并确诊的慢性盆腔炎病例58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80例均服用桂枝茯苓浓缩丸,每日2次.每次6丸,经期停服改为静滴新型广谱抗生素及替硝唑7天,3个月为一疗程.对照组:280例盆腔炎患者均采用于月经期静滴新型广谱抗生素及替硝唑7天.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93%,两组相比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桂枝茯苓浓缩丸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理想中成药,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较单一用抗生素治疗方法效果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沈荣;唐小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笔者自2000年以来,用中医辨证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8例病例来源于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患者除心悸、胸闷、头晕、气短、乏力等症状外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阿托品试验阳性.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大65岁,年龄小35岁;病程长5年,病程短1个月.
作者:李永善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比较炎症点针剌法与常规阿是穴针刺法对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的疗效差异,分析炎症点针剌法的特点和优势.方法:将200例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患者按先后顺序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单号为炎症点针刺组,双号为常规阿是穴针刺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炎症点针剌组有效率98%,常规阿是穴针刺组有效率88%,经统计学处理,x2=5.83,P<0.05,两组治疗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炎症点针刺法优于常规阿是穴针刺法,该法有明确的刺激点,明确的针刺深度,便于临床规范操作.
作者:王永红;张学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及服药时问是中药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煎煮方法及服药时间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药物疗效的发挥及治疗效果.
作者:万凤琼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慢性肾炎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之简称,小部分病人是未治愈的急性肾炎演变而来,但多数则是未曾患过急性肾炎之病例.起病方式与链球菌感染后的肾炎不同,因此二者并非同一病因引起,引起慢性肾炎的病因虽未完全阐明,但仍认为是变态反应所致,然而病情持续不愈的原因目前尚为明了,可能与身体免疫因素有关,临床表现颇为多异,且病情冗长,以水肿、蛋白尿、高血压为主要表现.因病情反复发作,肾小球渐从炎性等变化进展为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狭窄及晚期纤维化或透明变性功能丧失,后导致肾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近年来采用辩证辨病相结合的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作者:邸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观察黄连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人按随机分配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黄连汤加味煎剂150ml,日2次,口服;对照组予丽珠得乐冲剂(珠海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1g,每日3次,口服.疗程1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缓解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意义.结论:黄连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体现了中医脾胃气机升降理论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中的运用及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讨其中的中医病机.
作者:李建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呕吐是中医内科的一种常见病证,历代医家对其论述颇为详实.<伤寒论>作为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的临床著作,也记载了很多有关呕吐的证治,包括治则治法、分证论治等多个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笔者在此进行总结,以期对目前的临床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作者:李佳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传统观念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AA)是由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所致骨髓干/祖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以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综合病症.近年来,英国血液病学标准委员会界定AA是指骨髓增生低下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状态,但不伴骨髓异常浸润和骨髓网膜硬蛋白增多,主要指特质性获得性从.
作者:王金环;柳思佳;赵伟;王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大面积脑梗塞发病急,单纯内科治疗临床病死率、致残率很高,在开展外科治疗后,死亡率已有下降,但致残率仍很高,尝试针灸治疗,在神经功能恢复上取得一定疗效.
作者:魏国威;田桂杰;李涛;王茂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自拟七味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标准选择乳腺增生病患者112例,用七味散结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15天1个疗程,经期停服,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112例中治愈69例,好转3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3.75%.结论:自拟七味散结汤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有效方药.
作者:丁桂梅;闫晓华;李方方;范杰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比较毫针静留针法与毫针动留针法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6例面肌痉挛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76例采用毫针静留针法治疗,穴取:百会、四神聪、风池、地仓、颧(骨翏)、阿是穴(起搏点)、合谷、太冲;对照组50例采用毫针动留针法治疗,取穴与治疗组相同.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5.8%,有效率93.4%;对照组治愈率48%,有效率88%;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毫针静留针法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且疗效优于毫针动留针法.
作者:李培芳;杨强强;杨霞;王民集 刊期: 2009年第06期
1 病情及治疗经过患儿,王某,男,六岁.1995年8月20日就诊.病史:着凉后咳嗽已二周,咽干痒,阵咳少痰,吸冷空气及夜里咳嗽加重,不发热.病后曾去市儿童医院,检查血白细胞5600、N 52、ST 3%、E 6%、L 39%,胸透两肺纹理增强.
作者:李维海;崔旭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分段齿形内扎外切加2:1消痔灵注射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特色方法,具有保护肛门肛管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优点,自2007年-2008年以来,我们临床治疗50例环状混合痔嵌顿患者,疗效满意.
作者:沙喜;张晟;闵丽;陈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采用新九针中的锋钩针、毫针、火针、磁圆梅针、梅花针,针分主辅、辨证用针治疗颈椎病252例,其中颈型颈椎病有效率98.1%、椎动脉缺血型颈椎病有效率87.2%、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效率91.3%.结果说明,新九针疗法疗效突出、简便实用,疗程短、复发率低,是一种有效、安全、价廉、值得推广的疗法.
作者:张琳;张天生;靳聪妮;赵晓晨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络病学说是中医学术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是研究络病发生、发展与诊断治疗规律的应用理论.络病是以络脉损伤为基础,以气血瘀阻为特征,以脏腑功能障碍为临床表现的一系列病症,其内涵包括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致病因素伤及络脉导致的络脉功能障碍及结构损伤的自身病变,外延包括络脉病变的致病因素及络脉病变引起的继发性脏腑组织病理改变[1.2].
作者:赵鑫;郭兆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中医认为疲劳的主要病因是劳累过度、情志不舒、外感时邪和饮食所伤,主要病机是气血失常和脏腑功能失调.
作者:洪燕珠;周昌乐;张志枫;许家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参蒲止痛胶囊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OSD-2 HYPERSIL C18色谱柱,甲醇-0.1%磷酸(用三乙胺调pH至6.0)(60:4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0nm.结果延胡索乙素在2.052~10.26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56%,RSD=0.84%(n=5).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用于参蒲止痛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肿瘤作为疾病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备受各界关注.肿瘤发病归于机体原有平衡被打破,机体的正常修复功能受到损伤而发病.肿瘤病因中医当属癌毒壅盛、正气不敌,终引起阴阳失调、正气衰微、包块结聚.本文分别从中医和西医角度对肿瘤的发病机理进行阐述,希望以指导临床、提高疗效、改善病人生存.
作者:张卜瑗;王路;黄如敬;李世杰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