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迎风;余雪琴;张姝英
笔者自2000年以来,用中医辨证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8例病例来源于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患者除心悸、胸闷、头晕、气短、乏力等症状外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阿托品试验阳性.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大65岁,年龄小35岁;病程长5年,病程短1个月.
作者:李永善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内分泌功能失调、遗传、饮食、胃肠功能障碍、月经、机械性刺激、化妆品等均可诱发本病.近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学习节奏的加快以及空气环境的污染,患痤疮的病人日益增多,其发病年龄不仅局限于青春期,许多过早发育的少年儿童和青春期过后的中年男女患痤疮的也越来越多,如不能及时有效治疗.会给颜面皮肤造成暂时伤痕甚至永久性伤痕(瘢痕),给青少年患者造成很大的思想压力和精神负担.笔者自2005~2007年,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痤疮89例,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现将具体方法和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康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中风以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或失语为主证.在中风发病之前,必有先兆症状,表现为久患眩晕、手脚麻木、健忘、记忆力减退、语言謇涩,头重脚轻,时欲眩仆.中风先兆期分为三种证型,即:肝肾阴虚,肝阳上扰;气虚痰阻;气血亏虚.临床上必须辨证施治,以达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即治未病之目的,以防止中风病的发生.
作者:张德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厥阴病的本质即厥的形成,而厥的形成又是阴阳气不相顺接,气血逆乱.本文通过厥的论述初步探讨了厥阴病本质,并对其产生的主症及鉴别诊断、转归、治疗、治禁进行了概括的探讨.其实际意义,能正确认识<伤寒论>厥阴病篇厥,对进一步揭示厥阴病本质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
作者:郭贵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46例眩晕病人运用中医整体综合护理,观察此方法的临床效应及可行性;方法:应用护理程序,结合现代医学检查诊断和中医辨证施治,通过评估、诊断,制定整体护理措施,进行个体化整体综合护理;结果:46例患者中,治愈9例,好转37例,有效率100%;结论:眩晕病人通过现代中医整体综合护理,明显提高疗效,促进康复,且能明显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实为一项有效的护理措施.
作者:倪素华;林韶冰;吴金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外敷蛋黄油预防治疗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易发硬肿部位如双大腿外侧、面颊部、双肩部、臀部等部位涂抹蛋黄油.双下肢涂后用塑料薄膜包裹,面颊部裸露,一日24小时持续涂擦.结果:应用蛋黄油外敷的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寒冷损伤的发生率及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蛋黄油外敷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发生,有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作者:陆雅萍;程中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临床资料,分析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40例血瘀型银屑病患者,经过桃红四物汤加减处方治疗1个疗程,痊愈17例,显效6例,好转10例,无效7例,痊愈率为42.5%,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40例血瘀型银屑病患者,经过阿维A胶囊治疗1个疗程,痊愈12例,显效8例,好转5例,无效15例,痊愈率为30.0%,总有效率为62.5%.结论:应用活血化瘀方法治疗银屑病祛邪而不伤正,益气而不留邪,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漏芦甘草汤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患者均采用漏芦甘草汤治疗.结果:治愈13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100%.结论:漏芦甘草汤治疗痤疮效果良好.
作者:徐九思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熏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疗效满意.
作者:杨勇;赵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毛天东,男,生于1935年,河南宜阳县人,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主任中医师.1964年毕业于河南平乐正骨学院,平乐郭氏正骨第五代传人高云峰到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工作,1984年任洛阳正骨医院第六病区主任,1999年退休后医院返聘在专家门诊坐诊.曾任中国传统手法研究会河南分会常务理事,洛阳市中医学会理事.2003年被定为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带徒老师.
作者:鲁嵬;徐江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观察黄连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人按随机分配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黄连汤加味煎剂150ml,日2次,口服;对照组予丽珠得乐冲剂(珠海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1g,每日3次,口服.疗程1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缓解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意义.结论:黄连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体现了中医脾胃气机升降理论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中的运用及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讨其中的中医病机.
作者:李建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从生育期向老年期过渡时期,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妇女进入更年期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导致下丘脑和垂体功能退化;以及雌激素分泌减少.雌激素受体分布于全身各重要组织器官.当雌激素水平下降后,这些组织和器官就会发生退行性变及代谢上的变化,出现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失调的症状,临床上可见:月经紊乱,潮热,出汗,激动易怒,焦虑不安,抑郁寡欢,不能自我控制,记忆力减退,性交困难,心悸,胸闷,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
作者:刘永胜;郝秀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或其他原因造成卵巢功能能衰退、神经内分泌失调,所出现的生殖系统变化和一系列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症候群.我科2006年10月至2008年11月运使用归脾汤加减配合热敏穴贴敷治疗本病87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莫绍强;马桂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红皮病型银屑病又名银屑病性剥脱性皮炎,是一种严重的银屑病,西医治疗本病常以糖皮质激素来控制临床症状,因其存在易复发、反跳快、减药难等副作用,笔者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1例,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世勇;刘瑛琦;赵书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扶正祛邪理论源干<内经>,形成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是始于张仲景.辨证论治是临证灵活选用经方,驾驭扶正祛邪治则的关键,在运用这一原则时,仲景通过组方的攻补相辅,强调了正气和邪气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转变,揭示了处理补虚、留邪,祛邪、伤正两组矛盾的辨证思路.
作者:王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比较毫针静留针法与毫针动留针法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6例面肌痉挛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76例采用毫针静留针法治疗,穴取:百会、四神聪、风池、地仓、颧(骨翏)、阿是穴(起搏点)、合谷、太冲;对照组50例采用毫针动留针法治疗,取穴与治疗组相同.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5.8%,有效率93.4%;对照组治愈率48%,有效率88%;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毫针静留针法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且疗效优于毫针动留针法.
作者:李培芳;杨强强;杨霞;王民集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运用互动式带教,促进消毒供应室带教质量的提高.方法:对护生实行互动式带教,出区域和出科时进行实习和带教效果的双向考核评价.结果:通过师生间的互动,积极有效的提高了带教质量.结论:在消毒供应室实施互动式带教可取得满意的实习效果.
作者:赵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荨麻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因复杂,常反复发作,缠绵数月或数年不愈.一般把发病急、病程在6周以内的称为急性荨麻疹,风团反复发作,病程在6周以上的称为慢性荨麻疹.
作者:王桂如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对引起糖尿病足的可能诱因进行分析,寻求可能的预防措施及糖尿病足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自2005年8月1日-2008年5月1日共收治符合WHO诊断标准的糖尿病足患者34例进行临床诱因分析,并对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大部分糖尿病足的患者可以通过预防及有效的内科治疗痊愈,仅有部分病人需要外科治疗.结论:糖尿病足诱因的预防是关键,局部的清疮、换药治疗直接影响糖尿病足愈合时间.
作者:赵迎风;余雪琴;张姝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介绍一种早期水疱性压疮的护理措施.方法:冰块局部冷敷.结果:限制了水疱的继续扩大并很快被吸收,保证了皮肤的完整性.结论:冷敷可以治疗早期水疱性压疮.
作者:安继奋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