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冰;肖子曾;冷旺;梅君
目的:探索六味地黄丸大鼠含药血清对大鼠前脂肪细胞内cAMP的影响,阐明该方对cAMP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大鼠前脂肪细胞,在其生长旺盛时加入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培养液,或加入含有肾上腺素的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培养液,继续培养48 h,以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内cAMP的含量.结果: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各浓度对大鼠前脂肪细胞内cAMP水平有降低的作用;且该方能抑制肾上腺素升高该细胞内cAMP水平的作用.结论:六味地黄丸能降低大鼠前脂肪细胞内cAMP的含量,拮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大鼠前脂肪细胞内cAMP水平的升高,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断细胞膜表面β受体所致.
作者:戴冰;肖子曾;冷旺;梅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生脉拆方系列注射液人参皂苷Rb1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拉丁方实验设计和交叉试验,应用LC/MS/MS分析方法测定Beagle犬血浆中人参皂苷Rb1浓度,并用DAS ver 2.1软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人参皂苷Rb1线性范围为0.002 36~9.45 μg/L,方法回收率在73.31%~100.12%,日内、日间RSD值均小于15%.4种生脉拆方注射液(生脉、参麦、参味、红参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b1药代动力学参数t1/2如下:(45.63±11.85)、(40.48±11.76)、(32.31±12.60)和(28.37±8.87)h.结论:该法简便、灵敏、特异,适用于血浆中人参皂苷Rb1浓度测定;4种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b1在Beagle犬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均符合三房室模型;复方与单方注射液的人参皂苷Rb1的t1/2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复方配伍影响其在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显示了药物间相互作用.
作者:李国信;夏素霞;甘雨;唐思;张世良;张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建立测定苦参药材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薄层色谱法.方法:采用Waters XTerraTM RP18(250 mmx4.6 mm,5 μm)色谱柱,柱温:25℃;流动相为0.02 mol/mL乙酸-乙腈(60:4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0 nm.薄层色谱法:2%NaOH碱性硅胶板,展开剂氯仿-甲醇-H2O=7:2:1.结果:苦参碱在0.02~0.40ms/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RSD为1.7%(n=6);氧化苦参碱在0.01~0.20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RSD为2.6%(n=6).薄层展开显示相同斑点.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可适用苦参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毅;王飞;吴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建立SPE-HPLC法测定胃肠宁片(布渣叶,辣蓼,番石榴叶,火炭母,功劳木)中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3种生物碱的含量.方法:选用WCX弱阳离子交换柱用于固相萃取,HPLC采用Hvydro-RP 80A C18柱(250 mm ×4.6 mm,5μm),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磷酸调pH2.8)(27:73)为流动相,柱温为3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5 nm.结果: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分别在3.443 7~6.887 4 ng(r=1.000 0)、2.306~23.060 ng(r=1.000 0)和2.361 3~23.613 5 ng(r=0.999 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分别为99.71%(RSD为0.85%)、100.32%(RSD为0.98%)和100.32%(RSD为1.09%)(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性、重复性好,可用于胃肠宁片中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药根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丘明明;黄玉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金砂中没药烷吉酮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方法:采用色谱柱YMC-Pack AQ C18,150 mm x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40:60~70:30),流速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26 nm.结果:紫金砂中没药烷吉酮的平均含量为3.8%.没药烷吉酮在1~9 r/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异欧前胡素的平均含量为3.1%,r=0.999 9,在1~9 g/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金砂中没药烷吉酮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简便快速,结果可靠,可作为紫金砂的质量控制指标.
作者:王晓梅;汪鋆植;郭志勇;彭元莉;邹坤;但飞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为开发利用红松松塔多糖提供依据.方法:多糖含量测定采用硫酸-苯酚法;多糖提取采用传统水提醇沉法,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考察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多糖含量测定的线性回归方程为A=0.533 04×C-0.043 96,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2.70%,RSD=3.51%(n=6);各因素对红松松塔多糖得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多糖的优化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2,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4 h.结论:在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下,多糖得率达15.2 mg/g.
作者:杨鑫;王鑫淼;高星烨;王静;马莺;丁怡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采用挤出滚圆-流化床包衣法制备麦冬皂苷肠溶微丸,借鉴粉体学评价指标与体外释药性能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微丸质量.方法:采用国产球形微九造粒机制备麦冬皂苷微丸丸芯,采用L9(34)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工艺条件;用Mini Glatt 3型流化床包衣设备,将微丸包肠溶衣,考察微丸的各项粉体学评价指标及体外释药性能.结果:挤出滚圆的优工艺参数为挤出速度30 Hz,滚圆转速45 Hz,滚圆时间6 min,制得的丸芯粉体学评价指标(圆整度、粒径分布、堆密度、脆碎度、收率)优良;12%包衣增重的微丸体外释药理想,符合现行版药典肠溶制剂要求.结论:采用挤出滚圆-流化床包农法制备麦冬皂苷肠溶微丸,工艺简便,粉体学评价指标测定结果及体外释药性能评价表明成品符合质量要求,为中药缓控释制剂提供一种便捷可行的制备方法及评价手段.
作者:朱莉;沈岚;冯怡;林晓;胡蓉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糖肾一号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气阴两虚瘀血内阻型)血清MMP-9及THMP-1水平、尿微量白蛋白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糖肾一号胶囊(生黄芪30 g,熟地12 g,山药15 g,山萸肉12 g,泽泻15 g,茯苓15 g,丹皮12 g,丹参20 g,芡实15 g,金樱子15 g),疗程12周.结果:治疗后两组MMP-9水平均升高、TIMP-1水平均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二者比较(P<0.05);尿微量白蛋白,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肾一号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是通过影响血清MMP-9、THMP-1水平,减少尿中微量白蛋白而延缓肾脏纤维化.
作者:苏衍进;马居里;王郁金;王惠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通过检索查阅相关文献,对传统经方半夏泻心汤药效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概况进行了探讨,为该方深入研究和拓展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保国;刘庆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测定和比较一年期和二年期生长的人工种植唐古特大黄中游离和结合型蒽醌类成分的变化.方法:利用HPLC和UV法测定大黄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和总蒽醌含量,并与市售成品进行比较.结果:研究显示,生长期从一年增加到二年间,蒽醌类成分随着时间的增加有所增加;大黑沟种植的一年期大黄中游离大黄素甲醚含量已接近市售成品大黄的含量;大黑沟和群加种植的一年期大黄中结合大黄酸的含量均高于市售成品大黄的含量.结论:研究结果可为一年期人工种植唐吉特大黄资源开发,可望取代野生唐吉特大黄提供依据.
作者:周利;陈桂琛;史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参参康心胶囊对小鼠缺血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及Na+、Mg2+、Ca2+含量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Pit)造成小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测定心肌线粒体Na+、Mg2+、Ca2+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并进行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参参康心胶囊各组线粒体大小形态正常,线粒体嵴排列基本有序,结构清晰,体密度减少,面数密度、比表面均增大;参参康心胶囊各组Na+与Ca2+浓度均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Mg2+浓度则高于空白组.结论:参参康心胶囊可减轻缺血造成的心肌线粒体水肿,阻止缺血心肌膜损伤,维持膜结构的完整性,从而保护心肌超微结构,防治心肌缺血性损伤,其机理可能与参参康心胶囊提高心肌线粒体Mg2+含量,减少Na+、Ca2+含量,从而减轻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作者:刘喜平;李沛清;刘勍;吴红彦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中药肠溶制剂是指将中药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等包于肠溶材料内,使其在胃中不崩解,而在肠的特定部位完全释放的一种制剂.近年来随着肠溶材料的不断发展,中药肠溶制剂在中医药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也有了长足进展.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并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从肠溶制剂的生理学基础、肠溶材料种类和肠溶制剂分类等几个方面综述了中药肠溶制剂近几年的研究进展.
作者:尹进朝;李进;高永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提取纯化甘草总皂苷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以正交试验考察了甘草总皂苷的提取工艺;以甘草总皂苷质量浓度为指标,考察了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结果:甘草总皂苷佳提取工艺:加水量8倍,煎煮时间2 h,煎煮次数3次;HPD-300型树脂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和解吸效果,纯化工艺为上样液质量浓度为0.2 g生药/mL,上样量5 BV,50%乙醇洗脱6BV.结论:HPD-300树脂对甘草总皂苷的吸附量大,解吸容易,确定的吸附和洗脱条件易操作,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朱中佳;熊富良;张雪琼;冯井庆;高文天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为了解临床医生对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及其认知情况,本文调查了129名临床医生的看法,结果表明大多数临床医牛愿意接受并曾使用过中药配方颗粒,疗效不确定、品种不全、剂量规格单一和价格较高等是目前影响临床医生使用中药配方颗粒的主要问题.
作者:江丽杰;胡镜清;杨响光;陈伦举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梅花点舌丹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主治红肿疔痈初起.近年来,学者们对其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尤其是在其药理、毒理及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为了更好地运用这一名方,现就上述研究成果作一综述,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孙守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对不同地区栽培的三七中总砷及无机砷进行分析.方法:三七试样经湿法消解,加入硫脲.抗坏血酸使五价砷还原为三价砷,用硼氢化钾使其还原生成砷化氢,测其荧光强度,得总砷;三七试样在6 mol/L盐酸和水浴条件下,无机砷以氢化物形式被提取,同总砷原理在2 mol/L盐酸条件下测定.结果:通过测定分析,讨论了不同地区栽培的三七砷残留毒性,以及无机砷在总砷中所占含量的百分比.结论:三七外延区三七砷含量有超标现象,文山境内三七砷含量安全,建议七农种植三七前慎重选地,避免三七砷污染.
作者:张文斌;曾鸿超;冯光泉;王勇;高明菊;马妮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多指标正交实验法优选炒菟丝子的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表安排实验,以金丝桃苷和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指标,对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进行考察.结果:炒菟丝子的佳炮制工艺为170℃,炒制5min.结论:此法优选的炒菟丝子工艺合理可行.
作者:徐鑫;张学兰;唐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罗布麻叶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罗布麻叶的挥发油,毛细管色谱法进行分离,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鉴定出5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6.06%.结论:罗布麻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醇、酮、酯、酸等.
作者:周春玲;孔令锋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测定阿魏酸、川芎嗪的体外回收率,确定其校正方法,并进行体内稳定性考察.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微透析样品中阿魏酸、川芎嗪的浓度,并计算探针回收率;把探针植入大鼠颈静脉,考察探针在10 h内和5只大鼠之间体内回收率的稳定性.结果:1.在相同流速下,相对回收率与药物浓度无关,并且在相同条件下相对回收率与相对损失率近似相等.2.5只大鼠之间探针的回收率之间有差异性;3.探针在大鼠体内10 h内回收率能保持相对稳定.结论:当每次实验都进行反透析法回收率校正时,所建立的微透析取样技术可用于川芎嗪、阿魏酸的动物在体药动学研究.
作者:王利胜;石宗丰;郭琦;刘宏伟;赖宝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优选丹皮酚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以优选的方法制备脂质体,考察其性质,并进行体外释放研究.方法:以脂质体的包封率、圆整度、粒径分布等为考察指标,优选丹皮酚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对制备的脂质体进行质量研究及体外释放研究.结果:薄膜一超声法方法简便,包封率较高.丹皮酚脂质体与混悬液相比,其体外释放明显缓释.结论:薄膜-超声法适于制备丹皮酚脂质体,其脂质体的体外释放有明显缓释特征.
作者:贾献慧;唐文照;闫军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