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的临床研究

陈浩深

关键词:老人冬痒症, 人参养荣汤, 中西医结合
摘要:老年性皮肤瘙痒好发于秋冬季节,西医抗过敏疗法停药后容易复发,而且并发症较多,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本人多年来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特别是以中药人参养荣汤为主进行加减的扶正驱邪治法,对患者机体进行本质治疗.从2007年1月至2009年2月采用中西医药合用的方法并与单用西药的疗法相对比,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胸痹心痛患者QT离散度与中医证型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患者QT离散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具有完整心电图和冠脉造影检查的132例胸痹心痛患者资料分析.结果:心血瘀阻型的QTd、QTcd大,其次为痰浊闭阻型,心血瘀阻型与其它证型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气滞心胸型、气阴两虚型、心肾阴虚型、心肾阳虚型与痰浊闭阻型、寒凝心脉型对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心血瘀阻型、痰浊内阻证的Qrd、QTcd显著延长,易发生心律失常,是胸痹心痛的高危证型.

    作者:耿黎明;杨振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水蛭三黄汤治疗冠心病

    目的:观察用水蛭三黄汤为主治疗冠心病见有热毒症状者69例.方法:治疗组口服水蛭三黄汤与对照组口服鲁南欣康对比,观察对心电图的产生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方药是能阻断贯穿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过程中的炎症反应.

    作者:蔡云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眩晕病人的现代中医整体综合护理

    目的:通过对46例眩晕病人运用中医整体综合护理,观察此方法的临床效应及可行性;方法:应用护理程序,结合现代医学检查诊断和中医辨证施治,通过评估、诊断,制定整体护理措施,进行个体化整体综合护理;结果:46例患者中,治愈9例,好转37例,有效率100%;结论:眩晕病人通过现代中医整体综合护理,明显提高疗效,促进康复,且能明显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实为一项有效的护理措施.

    作者:倪素华;林韶冰;吴金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老年女性疾病的辨证与用药体会

    笔者从事老年疾病多年,认为老年男性与老年女性的诊治模式和处方用药存在差异.本文试对老年女性疾病的辨证与用药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朱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医与老母鸡

    由养鸡的方式及喂养内容的演变,联想到当前中医的现状,赞许不足,担忧有加.然通过案例,目睹中医大有作为,担忧之中又不失对中医未来充满信心.

    作者:占永久;占业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运用八脉理论针刺治疗消渴病探讨

    奇经八脉理论源于明代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它与十二正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在循行、功能、主病等方面有独特之处.其理论用于针刺治疗消渴病在临床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作者:鲁红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清暑化湿解表法治疗夏季暑湿感冒41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清暑化湿解表法治疗夏季感冒(暑湿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0例,口服清暑化湿解表汤,对照组400例,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口服.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98.3%,对照组为77.2%.疗程3天,治愈率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清暑化湿解表法治疗夏季暑湿感冒疗效显著.

    作者:王云川;刘学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平肝清热法治疗偏头痛62例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采用平肝清热法治疗偏头痛62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0%.结果显示平肝清热法治疗偏头痛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赵来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30例观察

    糖尿病肾病(DN)为糖尿病并发的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致死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近年来,我们在常规治疗糖尿病基础上以滋补肝肾,化瘀通络法治疗DN,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蔡春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与护理

    目的: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一种慢性病,往往病程长,很适合于家庭治疗与护理.方法:我们通过10年的临床工作深入到肺心病患者家庭治疗与护理.结果:深深体会到肺心病家庭护理也是一门重要科学,结论:肺心病治疗与护理是很有效的.

    作者:武金旦;步爱榴;温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自拟七味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11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七味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标准选择乳腺增生病患者112例,用七味散结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15天1个疗程,经期停服,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112例中治愈69例,好转3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3.75%.结论:自拟七味散结汤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有效方药.

    作者:丁桂梅;闫晓华;李方方;范杰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痛风(gout)为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及关节周围和皮下组织,关节炎反复发作,特征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肾尿酸结石形成.本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作者:张秀华;任树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瘙痒病的中西医病因病机探讨

    瘙痒病是指无原发性皮肤损害,而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感觉异常的皮肤病,可分为全身性瘙痒病及局限性瘙痒病.其发病因素复杂,包括内因、外因或两者兼有.现就有关皮肤瘙痒病的中西医病因病机作一论述.

    作者:丁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大面积脑梗塞术后针刺治疗43例临床观察

    大面积脑梗塞发病急,单纯内科治疗临床病死率、致残率很高,在开展外科治疗后,死亡率已有下降,但致残率仍很高,尝试针灸治疗,在神经功能恢复上取得一定疗效.

    作者:魏国威;田桂杰;李涛;王茂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风先兆证治浅析

    中风以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或失语为主证.在中风发病之前,必有先兆症状,表现为久患眩晕、手脚麻木、健忘、记忆力减退、语言謇涩,头重脚轻,时欲眩仆.中风先兆期分为三种证型,即:肝肾阴虚,肝阳上扰;气虚痰阻;气血亏虚.临床上必须辨证施治,以达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即治未病之目的,以防止中风病的发生.

    作者:张德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生殖器疱疹108例护理体会

    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GH)是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Ⅱ(HSVⅡ)引起的性传播病.其发病率仅次于淋病和非淋菌性尿道炎,为常见性传播病之一.本病发病率高,可通过胎盘及产道感染新生儿,导致流产及新生儿死亡,与宫颈癌的发生也有关,危害较大,又无特效疗法,已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以来,我们在护理工作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生殖器疱疹10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德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研究概况

    高血压脑出血是内科急诊的常见病,其发病急、死亡率及致残率高,其病理生理改变是血肿本身及其周围组织继发性脑缺血、水肿致神经细胞组织损伤.中医活血化瘀对脑出血引起的血肿的吸收、减轻缺血性损害、保护神经组织细胞,有明显治疗作用,现将有关研究简单概述如下:

    作者:杨必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消癌平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中药抗癌药消癌平配合化疗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作用,提供临床应用参考.方法:我院收住经确诊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46例患者为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我科历年以ADM·PDD·5-Fu方案治疗的回顾资料,随机抽取43例,其条件均衡可比,资料处理中位生存期用Life-Table分析,其他应用精确概率法、卡方检验.结果:本组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30.43%(CR+PR)对照组为13.95%,二者无差异(P>0.05).中位生存期治疗组为18个月,对照组为8个月.甲胎蛋白(AFP)治疗组比对照组转为正常值或好转比对照组高.生活质量指征(腹胀、乏力、食减、腹水及肝痛)改善有效率,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肝、肾功能损伤,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治疗组相对比对照组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癌平具有抗癌作用,经联合应用可提高效果,其毒性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乃杰;吴丹红;赖义勤;陈云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育嗣灵胶囊制剂工艺研究

    目的:探讨育嗣灵胶囊的佳制备工艺.方法:以淫羊藿苷的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L9(34),优选育嗣灵胶囊的佳制备工艺.结果:优提取工艺为A2 B2 C3 D3,即加8倍量80%乙醇提取3次,每次2.0小时,淫羊藿苷浸出率高.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简单,稳定,淫羊藿苷提取率高.

    作者:赵永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健脾益肾方提高尿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方对尿毒症患者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5例中医辨证脾肾阳虚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28例,给予血透加健脾益肾方治疗;B组27例,给予血透加安慰剂治疗;C组32例,给予健脾益肾方治疗,不透析;D组28例,给予安慰剂治疗,不透析.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CD3+、CD4+、CD8+、CD4+/CD8+、IL-1、IL-2、IL-6等指标.结果:治疗后A组和C组CD3+、CD4+、CD4+/CD8+及IL-2均显著升高,CD8+、IL-6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健脾益肾方有提高尿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杨栋;潘晓东;戴小欣;林坚;易无庸;李顺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