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萍;蔡庆顺
目的:考察舒胸片不同组分在四种大孔树脂上的吸附性能随pH变化的规律.方法:以比吸附为指标,考察在不同pH条件下舒胸片混合提取液中6种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b_1、三七皂苷R_1、川芎嗪、阿魏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四种大孔树脂(LSA-7、LSA-30、D101A、HPD-100)上的静态吸附性能.结果:在三种非极性树脂(LSA-30、D101A、HPD-100)上,6种成分中以阿魏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受pH影响较大,pH越低,比吸附量越大;对于相同的成分,树脂不同,pH影响的趋势亦有差异,其中极性树脂LSA-7与三种非极性树脂有明显的不同.结论:pH是影响中药复方有效成分在大孔树脂上吸附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应用大孔树脂吸附分离复方多组分时,根据所选树脂的种类调节适宜的pH以满足多数成分的吸附分离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杨平;夏新华;李淑辉;彭买姣;邹婉婷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考察荆芥穗炭及其有效部位对大鼠凝血系统的影响,筛选荆芥穗炭的止血活性部位并初步探讨其止血作用的机理.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荆芥穗炭及其提取部位对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I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结果:荆芥穗炭品组、荆芥穗炭晶鞣质组均可缩短实验动物凝血酶原时问(PT)(P<0.01、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F)(P<0.05、P<0.05)、凝血酶时间(TT)(P<0.05、P0.05).结论:荆芥穗炭品及其鞣质部位通过影响实验动物的内、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共同发挥其止血作用,荆芥穗炭品乙酸乙酯提取物通过影响内源性凝血系统发挥止血作用.
作者:曹琳琳;李娴;张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制备连翘不同活性成分柔性纳米脂质体,并考察其透皮吸收规律.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连翘苷以及连翘挥发油与连翘苷相结合的柔性纳米脂质体,并对其形态及粒径大小进行分析;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以连翘苷为指标,用HPLC法测定其在接收池中的含量,进行连翘不同活性成分柔性纳米脂质体与连翘苷水溶液的体外透皮实验;计算累积渗透量、透皮渗透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制备的连翘苷柔性纳米脂质体(WN组)的平均粒径为(180.7±13.69)nm,Zata电位为-48.8 mV,对连翘苷的平均包封率为(82.53±2.68)%;连翘挥发油与连翘苷相结合的柔性纳米脂质体(OWN组)的平均粒径为(212.3±15.31)nm,Zata电位为-51.2 mV,对连翘苷的平均包封率为(70.49±1.06)%.OWN组8 h累积渗透量为(291.92±23.22)μg/cm~2,8 h透皮速率为36.49μg/(cm~2·h),分别为连翘苷水溶液(WS组)和WN组的6.10和1.9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柔性纳米脂质体显著加速了药物进入皮肤的能力,连翘挥发油的加入更是促进了这一过程.
作者:杨文婧;程昊;刘婷;李伟泽;郝保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大蒜生理活性物质对人胃癌细胞MGC-9和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B16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经大蒜素及其前体物质蒜氨酸、蒜氨酸酶和蒜氨酸+蒜氨酸酶处理后,MGC-9和B16细胞不同程度变圆,体积缩小,脱壁细胞增多;除蒜氨酸酶外,蒜氨酸、大蒜素和蒜氨酸+蒜氨酸酶都能诱导MGC-9和B16产生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中蒜氨酸+蒜氨酸酶的作用尤为显著.大蒜素和蒜氨酸+蒜氨酸酶阻滞B16细胞于G_0/G_1期.结论:本文由大蒜提取物处理后结果与已发表的临床研究相一致.
作者:王霞;苟萍;孙桂琳;孙素荣;索菲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益肾平肝方(熟地、杜仲、桑寄生、钩藤、罗布麻、葛根和川牛膝)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病人动态血压、肾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益肾平肝方),中西药结合组(益肾平肝方+贝那普利),西药组(贝那普利),用药3个月,观测治疗前后的24h动态血压、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血清内皮素(ET)及-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中药组治疗后动态血压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1~0.05),3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中药组能明显降低尿mALB及β_2-MG水平(P<0.01),且略优于西药组;治疗后ET、NO两指标中药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中药组、中西药结合组与西药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益肾平肝方可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的白昼和夜间血压,并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和逆转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能明显降低患者的微量蛋白尿,该药的降压及肾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实现的.
作者:朱喜英;梁贤栋;胡宗仁;常晓铁;刘龙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炮制对石榴皮中没食子酸、鞣花酸和鞣质含量的影响.方法:以没食子酸、鞣花酸和鞣质含量为指标,对石榴皮生品和炒炭品进行比较.用HPLC法测定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含量,用UV法测定鞣质含量.结果:石榴皮经炒炭后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含量较生品依次增加124.76%和122.22%,而鞣质含量较生品降低56.55%.结论:加热炮制对石榴皮中没食子酸、鞣花酸和鞣质含量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为石榴皮饮片的炮制和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崔翠翠;张学兰;李慧芬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小柴胡汤载于<伤寒论>,南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七味药物组成.本方为治疗伤寒少阳证的基础方,又是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以和解少阳、扶正祛邪、和胃降逆为其主治.近年人们对该方进行了大量的药效学实验研究,为指导临床拓展运用及传统古方开发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保国;李昌勤;刘庆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麝香滴眼液家兔点眼后的眼内组织分布及药代动力学.方法:27只家兔给药后0.083、0.167、0.5、1.0、2.0、4.0、8.0和12 h安乐处死取出眼球,分离出房水、玻璃体、角膜和虹膜睫状体,以气相色谱法测定眼内各组织中药物浓度,用3p97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泪液、角膜、房水、虹膜睫状体和玻璃体组织中高药物浓度分别为(107.52±67.07)、(2.15±1.49)、(O.034±0.007 6)、(2.87 ±1.50)和(0.013±0.004 5)μg/g或μg/mL;各组织中药物t_(1/2)分别为(8.08±3.08)、(2.87±2.24)、(3.37±0.68)、(4.69±1.32)和(8.37±2.70)h;AUC_((0→t))分别为(114.57±37.41)、(11.57±7.16)、(0.18±0.056)、(2.86±0.42)和(0.079±0.017)μg/(h·g)或μg(h·mL).结论:麝香滴兔眼后易于渗透到眼内各组织,且浓度较高.
作者:汤成泳;李卿;周远大;何海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考察超声波技术提取蚕蛹油工艺各因素对蛹油提取率的影响.方法: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超声波提取为佳提取方法,石油醚是佳溶剂.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固液比和超声波功率四个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佳的提取工艺.结论:采用超声波提取技术,石油醚为萃取溶剂,在55℃下提取6 h,固液比为1:7,功率100W,提取率为29.67%.
作者:史高峰;吕秋楠;陈学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单味药及复方中药的双频复合超声提取效果差异性.方法:通过利用统计学中的方差及平均值检验的方法对双频复合超声提取单味药丹参、单味药三七和复方丹参三七的效果显著性差异进行检验.结果:双频复合超声提取复方丹参三七和提取单味药丹参及单味药三七的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了双频复合超声提取的复方丹参三七的效果优于单独对单味药丹参和单味药三七的提取效果.结论:双频复合超声适合复方丹参三七有效成分的提取.
作者:贲永光;丘泰球;李康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考察当归、甘松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的影响因素并确定佳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包合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选工艺条件;采用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验证.结果:两种包合方法对比表明,饱和水溶液法优于超声波法;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佳工艺为每1 mL挥发油以4倍量乙醇溶解,加至10g β-环糊精饱和水溶液中,搅拌3 h,溶解挥发油的溶剂用量对包合效果有显著影响.结论:所选包合工艺包合率高,操作简便.
作者:钱平;刘志辉;钱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痰热清注射液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发热、咳嗽、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肺炎等症.使用时间不长,但应用较广,逐渐出现其不良反应的报告.目前发现该药可引起过敏性休克、药疹、心及肾功能异常、高热等不良反应.本文就该药已被报道的及发生在我院的不良反应作一综述并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依据,减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朱丽萍;蔡庆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对穿心莲超微粉体、常规粉体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溶出度进行比较,考察超微粉碎对其溶出量和溶出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SPE-HPLC法测定穿心莲常规粉体、超微粉体中体外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溶出量和溶出速度.结果:穿心莲超微粉体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溶出速度高于其常规粉体,但溶出40 min后溶出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穿心莲超微粉碎对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并不会造成损失,且可明显提高其溶出速度.
作者:刘开永;张敏;李道敏;郭金英;李松彪;侯玉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优选颈复康胶囊的提取工艺和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方法:以葛根素含量和干膏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水提工艺进行优选;以收油率为指标,对挥发油提取工艺进行优选;以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物含油率和包合物收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以饱和水溶液法制备β-环糊精包合物的工艺.结果:确定葛根等十六味药材的水提工艺为8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2 h;川芎等五味药材挥发油提取工艺为8倍量水,提取时间为4 h;β-环糊精包合物的工艺为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为1:6,30℃搅拌2 h.结论:确定的工艺合理,有效成分提取率高.
作者:买买提·吐尔逊;王怀松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建立蒙药小白篙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不同产地的小白蒿进行鉴别研究;用HPLC法测定其中7-羟基香豆素和5,3'-二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的含量.结果:TLC鉴别条件下斑点清晰,重现性好.7-羟基香豆素在1.0-40.0 P,g之间线性天系良好,r=0.999 3(n=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6%,RSD为0.73%;5,3;-二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在0.3-17 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6),平均加样同收率为98.79%,RSD为0.91%.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用来控制样品的质量.
作者:王青虎;特格喜巴雅尔;斯日棍其其格;王金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我院运用中医理论结合现代研究,经过多年实验和临床验证,研制出纯中药制剂一乙肝丸,它具有益气,疏肝,化湿,凉血解毒之功,临床验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且质量易于控制,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臻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玉郎伞多糖(yulangsan polysaccharide,YLSPS)抗抑郁的受体后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慢性应激小鼠前额皮层、下丘脑、海马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AC)的活性.结果:经慢件应激后,小鼠前额皮层、下丘脑和海马cAMP的量明湿降低,YLSPS(150-600 mg/kg)能显著提高慢性应激小鼠各脑区cAMP量,与模型组相比具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激活慢性应激小鼠前额皮层、下丘脑、海马AC可能是YLSPS抗抑郁活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梁霜;王乃平;付书婕;黄仁彬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采用分子系统学方法分析铁皮石斛及其近缘种的遗传多样性,为准确进行基源鉴定、阐明属内的种问关系提供分子证据.方法:采集25种40个石斛样品分离提取DNA,PCR扩增ITS区及5.8S rDNA完整序列并测序,用Mega 3.1软件进行分子遗传进化分析.采用邻接法和大简约法分析铁皮石斛亲缘关系构造系统树.结果:对25种石斛类植物的ITS区序列进行分析,两种方法得到的系统树基本一致.ITS序列在石斛种间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铁皮石斛与其它各种石斛均有各自特异性的序列位点.结论:ITS序列作为石斛属植物种间的分子鉴定标记是可行的.
作者:顾慧芬;庄意丽;马子建;梅其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采用大鼠颈椎病模型,观察参黄颈康片(丹参、黄芪、白术、姜黄、当归、煅牡蛎)对颈椎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并对相关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将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6组,造成试验动物的颈椎病模型,分别用不同剂量参黄颈康片(500 mg/kg、1000 ms/kg、2000 mg/kg)、生理盐水及颈复康作为阳性对照,观察各组试验动物给予药物4周后,对颈椎病大鼠的运动、感觉及形态学的影响,并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白介素-6(IL-6)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给予参黄颈康片后,与颈椎病模型组相比,运动功能明显改善,给药组平均功能角度明显提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能降低大鼠颈椎病模型中SOD、MDA及IL-6的表达.另外,对颈椎病理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参黄颈康片通过降低炎症介质及自由基,对颈椎病的运动、感觉及形态学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刘新宇;刘春娜;武红梅;张晓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优化中药丹参脂溶性成分的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总丹参酮、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_A为评价指标,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潜法进行分析测定,考察了不同的提取溶剂、提取方法对丹参脂溶性成分提取率的影响,优选出乙酸乙酯加热回流的提取方法,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液固比、提取时间、温度等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用8倍量的乙酸乙酯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0.5 h)的提取方法的提取率较高.结论:提取溶剂的种类和提取方法对丹参脂溶性成分的提取效率有较大影响.
作者:杨千才;柳仁民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