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治疗老年性口干症临床研究近况

王宜健

关键词:口干症, 老年人, 中医药疗法, 临床研究
摘要:口干症是一种口腔症状,其发病有生理、病理、心理、神经、药物等因素.据统计,30%~50%的中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口干症,其中以40~70岁人群发病率高,女性更年期患者为多见[1].中医认为老年性口干症是全身各脏器阴阳气血失调在口腔中的表现,它往往伴有舌苔和脉搏的异常,以及大便干燥、腰膝酸软、饮食欠佳、消瘦等全身症状,中医药治疗老年性口干症的特色是辨证论治,现将中医药治疗老年性口干症的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30~50岁抑郁症患者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厦门地区抑郁障碍患者就诊年龄在30~50岁人群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来就诊的符合CCMD-3抑郁障碍患者,让其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CES-D表;与健康体检者一般情况调查表、CES-D评分比较,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对63例抑郁障碍患者与健康体检者31例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患抑郁障碍与工作性质、行为类型、有否抑郁症的家族史、家族中是否有人自杀及自杀倾向、活动参与度这五种因素关系密切.将上述因素再进行多因素分析,纳入回归方程,发现行为类型及活动参与度相关性较强.结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抑郁障碍与工作性质、行为类型、抑郁症的家族史、家族中是否有人自杀及自杀倾向、活动参与度这五个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陈少玫;张小丽;林安基;冯桂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景岳全书》的医学心理学思想探索

    通过对明代医家张景岳所著<景岳全书>的学习研究,认为张景岳的学术思想和临床实践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医心理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对心理因素--情志双重性的认识;对中医心理病机的发展和完善;对心身疾病的治疗;注重中医心理卫生保健.

    作者:潘锐焕;李洁旋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念珠菌阴道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索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的方法,治疗组50例采用西药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对照组45例单用西药口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0%和71.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阴道炎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的疗效.

    作者:张幸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100例

    目的:观察运用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把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为外邪袭肺和内邪干肺两类,前者用疏表宣肺法,后者用养阴润肺法治疗.结果:临床治愈70例,好转30例.结论: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可靠.

    作者:于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浅谈痉证的辨证施护

    本文浅谈痉证的辨证施护,即辨外感与内伤、辨虚证与实证、辨病证三个方面,并提出中药调护、饮食调护、针灸调护和其它调护方法.对痉证的防治与康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盈;闫凌;张官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辨证与辨病结合治疗盆腔炎

    盆腔炎是指盆腔脏器的炎性病变,包括子宫、输卵管、盆腔腹膜,以及盆腔结缔组织的炎性病变.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或几个部位同时发病,临床根据其发病过程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大类.急性盆腔炎多数发生在分娩、流产后,或妇科手术后,或月经后,此时机体免疫力低下,易受致病细菌感染而发病.

    作者:王彩丽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中西结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关节镜清理术并中药熏洗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40例(42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选择性、有限性关节镜清理术,术后中药熏洗等.结果:40例平均随访10个月,按膝关节综合评分表进行评分,优15例,良17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80%.结论:关节镜下微创清理术加中药熏洗治疗骨性关节炎,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郝阳泉;楚向东;袁普卫;屈强;朱超;李智斌;昝强;刘德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皮肤病主症之痒

    痒为皮肤病之常见症状,中医对其病因病机有着丰富的论述和认识,在治疗方面也针对其病机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治疗方法.

    作者:雷小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医药治疗的探讨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甚高,乙肝病毒携带者1亿多人,约占全世界携带者的1,3以上,除部分患者处于发病状态外,无临床症状与体征、各项检测指标均无异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ASC)为数尤众,已作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引起世人关注.

    作者:韩其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颈椎项韧带钙化的X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项韧带的影像学表现,评价X线检查方法.回顾性阅读颈椎侧位片554份发现76例项韧带钙化.观察分析钙化的长度、厚度及形状.结果:骨化块形状有条拄状、圆点状和不规则形.并对各年龄段项韧带钙化的发生率结合临床进行了分析.

    作者:张建华;张其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化痰祛瘀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

    目的:观察导师王松龄教授白拟化痰祛瘀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口服化痰祛瘀通络方,对照组60例静脉点滴丹参注射液.疗程均为15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为88.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化痰祛瘀通络方对急性脑梗死有明显疗效.

    作者:刘志勇;王松龄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丹茜胃乐汤缓解慢性浅表性胃炎症状观察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及上腹部疼痛.中西药治疗皆有一定疗效.近几年来笔者用自拟丹茜胃乐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就其缓解改善慢性浅表性胃炎症状的疗效与多潘立酮(吗丁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联合法莫替丁(信法丁,上海信宜制药厂)进行观察比较.

    作者:李志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其病因多与胃肠功能障碍、内脏感觉过敏、精神因素等有关,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德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鼻炎康液的制备及内服外用临床观察

    目的:制备鼻炎康液,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鼻窦炎.方法:建立鼻炎康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等方法,并对临床观察进行观察.结果:鼻炎康液治疗急、慢性鼻窦炎疗效确切,总有效率94.6%.结论:鼻炎康液治疗急、慢性鼻窦炎疗效显著.

    作者:苏永林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痛泻要方加减联合氟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联合氟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痛泻要方联合抗抑郁剂氟西汀,对照组采用痛泻要方均治疗4周,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和54.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其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痛泻要方联合氟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好,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明显,依从性好.

    作者:黄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按摩、牵引、理疗治疗颈肩腰腿痛临床观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力劳动的减少,长期伏案工作和长期维持一种姿势的工作却越来越多了,所以人们的颈、肩、腰、背部位的肌肉、韧带、软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劳损,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临床上很难彻底治愈.所以如何提高对这些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就成了一项应认真研究的课题.

    作者:郝兴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胃痛论治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临床以寒邪,食积,气滞,热郁,血瘀为多见,乃属实证.治宜祛邪为主,胃阴亏虚,脾胃虚寒乃属虚证,治宜养正为先.

    作者:徐九思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通络亢痿汤治疗功能性勃起功能障碍230例

    目的:探讨理气活血、通络益肾类中药治疗功能性勃起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采用通络亢痿汤(九香虫、川牛膝、大蚂蚁、仙灵脾、柴胡、蜈蚣、白芍、僵蚕、炒刺蒺藜等)治疗本病230例.结果:总有效率79.6%.提示:本方法具有疏肝理气、活血通络、益肾通阳等作用.

    作者:孙成军;曹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寿世保元》中治疗消渴经验

    <寿世保元>是为明代太医院医官、著名医学家龚廷贤所撰的一部综合性医药著作.该书大量论述医学问题,对很多疾病从理论上分析,其中包括对消渴病的机理、症状和治法、预后与转归、预防及调摄等,都给出了独到的见解.尤其是治疗方药,书中给出了丸、汤、膏、代茶饮等不同剂型之12首不同方剂,并对不同剂型的选择做出了说明.

    作者:赵海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从五脏相关理论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辨治思路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本文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阐述了慢性心衰非独心病的理论观点,并运用五脏相关的理论提出了慢性心衰的辨证论治应根据其不同的临床证候分别采用从肺论治、从肾论治、从肝论治、从脾论治的辨治思路.

    作者:付月箫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