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幸花
目的:观察抚触加按摩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在传统抚触方法基础上加脊背穴位按摩方法.将800例婴儿随机分为两组,即抚触加按摩组和对照组.对抚触加按摩组400例婴儿生后进行抚触加按摩,每天2次,每次20min.对照组400例,按婴儿常规护理,不作任何抚触.30天均施行纯母乳喂养.评估指标两组相同,均为头围、身长、体重;可安慰性、前臂弹回、手握持.采用易思统计学软件对数据配对t检验进行处理.结果:接受抚触加按摩后的婴儿第30天神经行为可安慰性增强,双上肢前臂弹回活跃,手握持和重复抓握,反应良好,与对照组相比,P<0.01.30天两组婴儿头围、身长、体重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抚触加按摩可促进婴儿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作者:王淑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项韧带的影像学表现,评价X线检查方法.回顾性阅读颈椎侧位片554份发现76例项韧带钙化.观察分析钙化的长度、厚度及形状.结果:骨化块形状有条拄状、圆点状和不规则形.并对各年龄段项韧带钙化的发生率结合临床进行了分析.
作者:张建华;张其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黄体功能不全(luteal phase defect,LPD)是妇科临床常见病、疑难病,可导致月经失调、流产、不孕症等疾病.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有独到的治疗方法及疗效,现就LPD性不孕症的中西医治疗概况作一综述.
作者:何晶;施艳秋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按照中医辨证及分期采取不同的治疗原则及方剂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有效率73%.结论:中药辨证及分期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井芬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较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的致残因素之一,约有2/3长期糖尿病患者将出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临床表现为四肢尤其是双下肢麻木、疼痛,伴膝反射减弱,严重者可伴发肢体远端肌肉萎缩等.笔者应用针刺加药物穴贴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较为满意效果.
作者:赵长凤;王轶岩;李岩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加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丹栀逍遥散加味(丹皮、栀子、柴胡、茯苓、白术、当归、白芍、薄荷、菖蒲、郁金、远志、炮姜、甘草等)口服治疗45例,并予西药盐酸帕罗西汀片口服治疗的45例进行对照观察,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两组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应用丹栀逍遥散加味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桂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用经方治疗急重症,每获良效,现报告如下.1 麻杏石甘汤治疗急惊风案李某,男,3岁,2008年10月23日就诊.其母代述:一周前因外感引起发热,咳嗽,鼻流清涕.经用抗生素及止咳平喘药治疗,咳嗽、鼻流清涕有所缓解,但热势日增,并见呼吸困难,鼻翼扇动,烦躁不安,时而抽搐,昏睡,小溲色黄,大便正常.
作者:王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学从动态角度出发,对脏腑特性、气化功能以及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深入探讨气机升降学说,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并有助干提高临床疗效.历代医家都很重视升降理论,并由此理论,结合脏腑辨证、临床经验创立了独特的脏腑升降思想,在临床中多有发挥.其中,运用此学说推陈出新的当推金元时期李东垣的脾胃思想.
作者:李华;李丽;张长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先兆流产是妇产科常见疾病之一,大约占全部妊娠的15%.先兆流产的治疗,因关系胚胎形成、胎儿发育及母体健康,是临床诊治工作的难题.近年来,在西医保胎治疗的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关注中药保胎的疗效.
作者:杨丽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联合氟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痛泻要方联合抗抑郁剂氟西汀,对照组采用痛泻要方均治疗4周,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和54.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其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痛泻要方联合氟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好,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明显,依从性好.
作者:黄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埋线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①口服中药苍附导痰丸加味;②用00号羊肠线在关元、中极、归来、气冲、肾俞、大肠俞、膀胱俞埋藏.结果:通过对治疗资料完整的53例统计分析,治愈率为62.3%,好转率为11.3%.结论:中药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症效果满意.
作者:陈燕;刘春思;王宏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筛选出合适的成型工艺方法,辅料及其配比,确定痒宁颗粒的成型工艺.方法:以颗粒的成型性、溶化性及吸湿性为考察指标,优选合适的制粒方法、辅料及其配比,并测定比较干浸膏粉以及成型处方所制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并采用对颗粒进行薄膜包衣的生产工艺.结果:采用干法制粒不加辅料所制颗粒的成型性好,溶化性合格,成型处方所制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无明显改善,包衣后颗粒可明显降低其吸湿性.结论:本方法工艺简单,抗吸湿效果较好,适合工业化生产.
作者:王洛临;张建军;李智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单纯性肥胖多责之于肝、脾、肾三脏.然而究其本质,脾虚不化津液为其发病之根本.多食肥甘,好逸少动是肥胖形成的基本病因,痰湿内聚是基本病机,病之根本在脾胃功能失调,饮食精微不能化气生血,水液不能转化为津液,变为痰湿浊物滞留体内,渐成肥胖.故改善痰浊肥胖体质,健脾和胃、利湿化痰是中医防治单纯性肥胖的基本原则.
作者:廖威;葛书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卵巢颗粒细胞瘤及卵泡膜细胞瘤属于性腺间质肿瘤,亦属内分泌功能性肿瘤,其生物学待征不同,前者低质或潜在性属恶性肿瘤,后者则大多数为良性.本文着重总结分析临床病理特证.
作者:靳久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排毒活血汤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排毒活血汤,两组均治疗两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2.4%,对照组有效率53.5%,两组之间有明显疗效(P<0.05).治疗组在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尿β2微球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排毒活血汤治疗糖尿病肾病有明显疗效.
作者:薛连峰;孟学峰;范晔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采取抗生素治疗、α1受体阻滞剂、前列腺按摩、中医中药以及心理行为综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CP患者通过综合治疗4~6周,于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表(NIH-CPSI)进行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愈37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3%.治疗后NIH-CPSI总评分、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多种疗法综合治疗CP临床效果满意,主张对CP采取综合治疗.
作者:王志平;王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本文重点介绍各流派捻转补泻的操作方法及现代理论假说.以此供临床、科研、教学参考.针灸治疗的几大关键步骤为:辨病辨证、取穴定位、手法操作.三个步骤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其中捻转补泻为手法操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各家对其论述颇多,流派各异.各派之间常有相矛盾之处,笔者现将各派观点分述如下.
作者:归稚虹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心电图改变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60例,采取西医常规治疗(常规应用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制剂等)观察患者心绞痛发作频数、持续时间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心电图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杨俊;张广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寿世保元>是为明代太医院医官、著名医学家龚廷贤所撰的一部综合性医药著作.该书大量论述医学问题,对很多疾病从理论上分析,其中包括对消渴病的机理、症状和治法、预后与转归、预防及调摄等,都给出了独到的见解.尤其是治疗方药,书中给出了丸、汤、膏、代茶饮等不同剂型之12首不同方剂,并对不同剂型的选择做出了说明.
作者:赵海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女性多发良性肿瘤,发病率20%~40%,30~50岁多见.子宫肌瘤可出现月经过多或淋漓不净,严重者引起贫血,有1/3的患者可伴发不孕.佳治疗是寻找既能缓解症状,促使肌瘤消散,又能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华丽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