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脾论治单纯性肥胖初探

廖威;葛书翰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 以脾论治, 中医药疗法
摘要:单纯性肥胖多责之于肝、脾、肾三脏.然而究其本质,脾虚不化津液为其发病之根本.多食肥甘,好逸少动是肥胖形成的基本病因,痰湿内聚是基本病机,病之根本在脾胃功能失调,饮食精微不能化气生血,水液不能转化为津液,变为痰湿浊物滞留体内,渐成肥胖.故改善痰浊肥胖体质,健脾和胃、利湿化痰是中医防治单纯性肥胖的基本原则.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鼻炎康液的制备及内服外用临床观察

    目的:制备鼻炎康液,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鼻窦炎.方法:建立鼻炎康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等方法,并对临床观察进行观察.结果:鼻炎康液治疗急、慢性鼻窦炎疗效确切,总有效率94.6%.结论:鼻炎康液治疗急、慢性鼻窦炎疗效显著.

    作者:苏永林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中药益肝汤保留灌肠对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作用

    目的:论证益肝汤保留灌肠对抗痨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以住院初治的肺结核患者100例为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在抗结核治疗前均抽血检测肝功能,实验组在接受抗痨治疗的同时,取益肝汤保留灌肠,对照组在接受抗痨治疗的同时,用肝泰乐加维生素C口服,2周为1个疗程,连续应用2个疗程.两组在实验结束后,分别检测肝功能.结果:两组在实验结束后,肝功能指标的组间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的组问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中药益肝汤保留灌肠,能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预防抗痨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

    作者:魏高文;宋海鹏;裴异;罗艳芳;杨晓云;赵静;何丽萍;罗美庄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急诊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及应对

    目的:深入了解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寻求解决对策.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6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100%的护士存在职业倦怠.主要原因为心理压力过大造成.包括:工作性质与强度,管理与人际关系,继续教育与职业需求,以及职业防护等原因造成.结论:帮助急诊护理人员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程度,保持身心健康,对消除职业倦怠,促进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非常必要.

    作者:韩瑞林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化痰祛瘀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

    目的:观察导师王松龄教授白拟化痰祛瘀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口服化痰祛瘀通络方,对照组60例静脉点滴丹参注射液.疗程均为15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为88.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化痰祛瘀通络方对急性脑梗死有明显疗效.

    作者:刘志勇;王松龄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从升降理论谈李东垣的脾胃思想

    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学从动态角度出发,对脏腑特性、气化功能以及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深入探讨气机升降学说,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并有助干提高临床疗效.历代医家都很重视升降理论,并由此理论,结合脏腑辨证、临床经验创立了独特的脏腑升降思想,在临床中多有发挥.其中,运用此学说推陈出新的当推金元时期李东垣的脾胃思想.

    作者:李华;李丽;张长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卵巢颗粒细胞瘤及卵泡膜细胞瘤20例临床病理分析

    卵巢颗粒细胞瘤及卵泡膜细胞瘤属于性腺间质肿瘤,亦属内分泌功能性肿瘤,其生物学待征不同,前者低质或潜在性属恶性肿瘤,后者则大多数为良性.本文着重总结分析临床病理特证.

    作者:靳久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重症肝病合并肝昏迷的病机探讨与治疗思路

    从呕吐、呃逆、便意频或便闭等方面探讨重症肝病合并肝昏迷的中医病机,认为湿、毒、瘀久聚在肝,累及五脏,弥漫三焦,蒙蔽清窍,使气机逆乱,传导失司,是肝昏迷的基本病机.故治疗思路提出:①通腑泄浊解毒;②凉血利水解毒;③开窍醒神解毒;④补气益神解毒.

    作者:赵文研;陈荣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浅述健康教育在社区卫生工作中的特点

    社区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健康教育进入社区,对所辖居民进行整体的卫生教育服务,使具有慢性病的高危人群,早期在社区进行健康干预,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降低或减缓慢性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梁校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中西结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关节镜清理术并中药熏洗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40例(42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选择性、有限性关节镜清理术,术后中药熏洗等.结果:40例平均随访10个月,按膝关节综合评分表进行评分,优15例,良17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80%.结论:关节镜下微创清理术加中药熏洗治疗骨性关节炎,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郝阳泉;楚向东;袁普卫;屈强;朱超;李智斌;昝强;刘德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肝硬化腹水治验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的臌胀范畴,病机复杂,病程较长,治疗棘手.近年来,笔者依据中医辨证治疗肝硬化腹水,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张华荣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应用对比法及病例导人法教学提高内科教学质量

    内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课,本文从多年临床内科学教学实践出发,浅谈对比法及病例导入法教学在内科教学中作用.

    作者:郭富成;高功臣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10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成为中老年人常见病,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负担.我院自2005年2月~2008年11月间应用中药、针灸、西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10例,获得较好的疗效,现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48例

    目的:探讨采取抗生素治疗、α1受体阻滞剂、前列腺按摩、中医中药以及心理行为综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CP患者通过综合治疗4~6周,于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表(NIH-CPSI)进行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愈37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3%.治疗后NIH-CPSI总评分、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多种疗法综合治疗CP临床效果满意,主张对CP采取综合治疗.

    作者:王志平;王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要求的病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将病例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的总效率为93.55%,与西药组(85.48%)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且在治疗1周、2周后两组的治疗效果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在西药常规的治疗上,加上中药的止咳平喘、扶正固本,其疗效更为明显.

    作者:杨辉;林定增;肖翔林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针刺治疗脑出血介入时机的研究进展

    通过综述近年来针剌治疗脑出血在不同分期的作用,来探讨针剌治疗脑出血介入时机的问题.

    作者:陆瑶;郑健刚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针刺、药物穴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4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较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的致残因素之一,约有2/3长期糖尿病患者将出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临床表现为四肢尤其是双下肢麻木、疼痛,伴膝反射减弱,严重者可伴发肢体远端肌肉萎缩等.笔者应用针刺加药物穴贴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较为满意效果.

    作者:赵长凤;王轶岩;李岩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辨证与辨病结合治疗盆腔炎

    盆腔炎是指盆腔脏器的炎性病变,包括子宫、输卵管、盆腔腹膜,以及盆腔结缔组织的炎性病变.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或几个部位同时发病,临床根据其发病过程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大类.急性盆腔炎多数发生在分娩、流产后,或妇科手术后,或月经后,此时机体免疫力低下,易受致病细菌感染而发病.

    作者:王彩丽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心电图改变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60例,采取西医常规治疗(常规应用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制剂等)观察患者心绞痛发作频数、持续时间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心电图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杨俊;张广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黄体功能不全(luteal phase defect,LPD)是妇科临床常见病、疑难病,可导致月经失调、流产、不孕症等疾病.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有独到的治疗方法及疗效,现就LPD性不孕症的中西医治疗概况作一综述.

    作者:何晶;施艳秋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机理探讨

    稳心颗粒是纯天然中药组方,对心肌细胞具有多种离子通道抑制作用,能广谱、有效地治疗多种心律失常,安全可靠,副作用少,适合老年患者、儿童心肌炎伴心律失常患者的应用,对有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患者的功能性心律失常有良好的兼治作用.

    作者:路永平;郭继鸿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