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直肠盆骶经络揉推法治疗前列腺痛的临床研究

张敏建;史亚磊;程宛钧

关键词:经直肠盆骶经络揉推法, 前列腺痛, 中医推拿, 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经直肠盆骶经络揉推法治疗前列腺痛(prostatodynia,P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0例PD患者随机分成经直肠盆骶经络揉推法组100例(A组)、双氯芬酸钠栓组100例(B组),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和4周后测定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结果:治疗2周后A组在改善NIH-CPSI疼痛积分方面优于其B组(P<0.05);治疗4周后A组在改善NIH-CPSI总积分及疼痛积分、生活质量积分、尿路症状积分方面优于B组(P<0.05或P<0.01).A组未发生不良反应,而B组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经直肠盆骶经络揉推法治疗PD疗效好、起效快、安全性高,经直肠盆骶经络揉推法是治疗PD重要方法.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黄帝内经》养生学思想浅析

    养生,即保养生命之意,又称摄生、卫生等.<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早的一部经典著作.它创立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发展基础.作为一部奠基性著作,它不仅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诊法治法,还包含了丰富的养生学内容,它从形神统一、天人合一、未病先防、合理饮食、不妄作劳、调畅情志等几个方面告诉我们如何养生.本文试从这几方面简要分析<内经>中的养生学思想.

    作者:韩玉强;王国斌;戴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李素云教授治疗缓解期哮喘经验总结

    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疾病,临床多分为缓解期、慢性持续期和急性发作期.然而无论何期,脾肺肾虚是哮喘发病的根本原因,并持续存在于缓解期,因此,李素云教授在治疗哮喘缓解期时,采用补益脾肺肾三脏法以防止哮喘复发,疗效较佳.

    作者:侯聪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化痰祛瘀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

    目的:观察导师王松龄教授白拟化痰祛瘀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口服化痰祛瘀通络方,对照组60例静脉点滴丹参注射液.疗程均为15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为88.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化痰祛瘀通络方对急性脑梗死有明显疗效.

    作者:刘志勇;王松龄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100例

    目的:观察运用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把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为外邪袭肺和内邪干肺两类,前者用疏表宣肺法,后者用养阴润肺法治疗.结果:临床治愈70例,好转30例.结论: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可靠.

    作者:于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皮肤病主症之痒

    痒为皮肤病之常见症状,中医对其病因病机有着丰富的论述和认识,在治疗方面也针对其病机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治疗方法.

    作者:雷小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捻转补泻的起源及现状

    本文重点介绍各流派捻转补泻的操作方法及现代理论假说.以此供临床、科研、教学参考.针灸治疗的几大关键步骤为:辨病辨证、取穴定位、手法操作.三个步骤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其中捻转补泻为手法操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各家对其论述颇多,流派各异.各派之间常有相矛盾之处,笔者现将各派观点分述如下.

    作者:归稚虹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鼻炎康液的制备及内服外用临床观察

    目的:制备鼻炎康液,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鼻窦炎.方法:建立鼻炎康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等方法,并对临床观察进行观察.结果:鼻炎康液治疗急、慢性鼻窦炎疗效确切,总有效率94.6%.结论:鼻炎康液治疗急、慢性鼻窦炎疗效显著.

    作者:苏永林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放射性肠炎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放射性肠炎是放射治疗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所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可分别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1].在腹(盆)腔肿瘤接受放射治疗患者中发生率为0.6%~17%,平均6%.而以宫颈癌放射治疗后常见,其发病率可达10%~60%,原因之一为宫颈癌常见,亦与宫颈癌根治所需照射量较大有关,因此放射性肠炎以女性多见,男女之比约为1:9.

    作者:张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以脾论治单纯性肥胖初探

    单纯性肥胖多责之于肝、脾、肾三脏.然而究其本质,脾虚不化津液为其发病之根本.多食肥甘,好逸少动是肥胖形成的基本病因,痰湿内聚是基本病机,病之根本在脾胃功能失调,饮食精微不能化气生血,水液不能转化为津液,变为痰湿浊物滞留体内,渐成肥胖.故改善痰浊肥胖体质,健脾和胃、利湿化痰是中医防治单纯性肥胖的基本原则.

    作者:廖威;葛书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康艾注射液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Karnofsky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①治疗组(康艾+射频)42例,采用美国RITA 1500射频肿瘤消融系统,设置功率为150W,频率为460KHz.每周治疗1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第一次射频消融治疗后第二天加用康艾注射液,每次60ml加入5%GS 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用1~3周,第4周重复;②对照组(单纯射频)40例,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表达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AFP定量;检查肝脏B超、CT及血常规、肝肾功能;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主症的变化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CR、PR、NC、PD分别为5例、32例、4例、1例和3例、22例、11例、4例,治疗组有效率(CR+PR)88%显著优于对照组有效率62%(P<0.05);两组治疗后AFP比治疗前均有显著的下降(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AFP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除CD8+以外的各项免疫指标(CD3+、CD4+/CD4+/CD8+、NK)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病人的肝区疼痛、发热、乏力、厌食、黄疸等症状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但腹胀症状的改善不明显,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卡氏评分改善程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ALT、AST、ALB、TBIL)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外周血WBC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而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1年期间,在≤3cm的肿瘤中,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8.9%、11.9%,两组问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3cm的肿瘤中治疗组的复发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50.0%,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作为一种既有免疫调节作用又有抗肿瘤作用的新药,与射频消融治疗联合应用,可以改善肝癌患者的免疫抑制和提高射频消融治疗疗效;是对不宜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林建军;金昌男;曾金雄;戴西湖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肝复汤治疗早期肝硬化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肝复汤治疗早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早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一般支持疗法,治疗组同时口服肝复汤100ml,次,2次/d;对照组口服复方丹参片3片,次,3次/d.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A、LN、PCⅢ、Ⅳ-C及TGF-β1明显降低(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HA、LN、PCⅢ明显下降(P<0.05).结论:肝复汤能缓解肝硬化进程,对防治肝纤维化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王欢;李学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妇科出血病证的中药复方治疗

    将近年来我国学者应用中药复方治疗妇科出血病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进行概述,为我国妇科出血病证的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楼彩霞;庞宗然;崔箭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药保留灌肠的护理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目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性病变.临床主要症状为黏液或黏液血便,腹痛,里急后重,腹泻或便秘,内镜检查表现为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等.病情反复,迁延难愈,属中医泄泻,痢疾,腹痛等范畴.

    作者:王霞;邵晓琴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滋肾化瘀益气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滋肾化瘀益气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应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控制血压,加用滋肾化瘀益气汤.对照组只应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控制血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nALB),β2-微球蛋白(β2-MG),免疫球蛋白(IgG),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nALB),β2-微球蛋白(β2-MG),免疫球蛋白(IgG),血液流变学等相关指标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肾化瘀益气汤可明显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尿微量白蛋白(nALB),β2-微球蛋白(β2-MG),免疫球蛋白(IgG),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从五脏相关理论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辨治思路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本文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阐述了慢性心衰非独心病的理论观点,并运用五脏相关的理论提出了慢性心衰的辨证论治应根据其不同的临床证候分别采用从肺论治、从肾论治、从肝论治、从脾论治的辨治思路.

    作者:付月箫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中药益肝汤保留灌肠对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作用

    目的:论证益肝汤保留灌肠对抗痨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以住院初治的肺结核患者100例为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在抗结核治疗前均抽血检测肝功能,实验组在接受抗痨治疗的同时,取益肝汤保留灌肠,对照组在接受抗痨治疗的同时,用肝泰乐加维生素C口服,2周为1个疗程,连续应用2个疗程.两组在实验结束后,分别检测肝功能.结果:两组在实验结束后,肝功能指标的组间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的组问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中药益肝汤保留灌肠,能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预防抗痨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

    作者:魏高文;宋海鹏;裴异;罗艳芳;杨晓云;赵静;何丽萍;罗美庄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二陈汤合冠心Ⅱ号方对冠心病痰浊血瘀证患者血清CRP的影响

    目的:观察二陈汤合冠心Ⅱ号方对冠心病痰浊血瘀证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分为二陈汤合冠心Ⅱ号方(陈皮、半夏、茯苓、丹参、赤芍、川芎、红花、降香、甘草)加西药治疗组(A组)30例;西药对照组(B组)30例,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CRP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两组冠心病超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症状疗效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纽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优于单纯对照组,更能发挥抗炎作用,达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作者:张志国;程斌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免疫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本文简述免疫性肝损伤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中西医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治疗方案的异同,从而阐述中医在治疗该病方面的优势,以及中医对该病的治疗前景.

    作者:刘松灿;彭勃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急诊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及应对

    目的:深入了解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寻求解决对策.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6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100%的护士存在职业倦怠.主要原因为心理压力过大造成.包括:工作性质与强度,管理与人际关系,继续教育与职业需求,以及职业防护等原因造成.结论:帮助急诊护理人员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程度,保持身心健康,对消除职业倦怠,促进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非常必要.

    作者:韩瑞林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从《医界春秋》看民国时期中医发展的时代特征

    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影响深远的中医刊物<医界春秋>的分析,总结出中医在这一时期的特点,通过对中医存废斗争和中西汇通主张的论述,探讨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中医发展的特征和走向.

    作者:杜建杰;施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