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护理干预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

梁晓晴;林小峯;林璐;罗火珍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 再生障碍性贫血, 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6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以预防感染、防止出血为目的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取以预防感染、防止出血为目的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其依从性,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齐鲁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成像仪在门诊手足口病患儿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管成像仪在门诊手足口病患儿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门诊输液的30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观察组采用血管成像仪辅助外周静脉穿刺;比较两组静脉穿刺时间、等候输液时间、穿刺成功、家属满意度、护理投诉和护理纠纷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时间、等候输液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投诉及护理纠纷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血管成像仪,对目视法穿刺困难的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外周静脉穿刺,能显著缩短静脉穿刺时间及等候输液时间,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从而降低护理投诉及纠纷发生率.

    作者:韦月琼;蔡玉兰;赖昌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急诊收治的84例患者随机从0~83编号,0~41号42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42~83号42例患者为研究组,予以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急救时间,评价两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满意情况.结果:研究组急救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用于急诊护理中,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付庆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在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在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制定优质临床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49例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将2016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49例作为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建立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深静脉置管感染率、生活质量评分(SF-36)、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结果:在置管第1、2、3个月,干预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F-36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干预后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建立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加强对深静脉置管患者的护理干预,对预防深静脉置管感染率有显著作用,而且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禤杏华;何艳妍;刘少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纵向了解低出生体重儿(LBWI)的构成比及其变化趋势,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减少LBWI的发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某医院四年间分娩产妇及新生儿出生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LBWI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LBWI发生率分别为8.5%、9.5%、9.8%、10.0%.单因素分析显示,孕妇年龄、民族、胎儿性别、居住地、孕周、产次和分娩方式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LBWI发生的相关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周、孕妇年龄、分娩方式和民族是强相关因素(P<0.05). 结论:近四年低出生体重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LBWI发生与孕妇年龄、民族、胎儿性别、居住地、孕周、产次、分娩方式等有关.

    作者:韩倩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沙盘游戏治疗法在无陪护病房住院患儿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沙盘游戏治疗法在无陪护病房住院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2月无陪护病房收治的5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将2016年3~7月收治的48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沙盘游戏治疗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HAMA评分及焦虑情况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HAMA评分及焦虑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SBP及HR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盘游戏对无陪护病房患儿的分离焦虑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作者:刘淼;刘蕴;孙俐俐;范新刚;杨巧芝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PDCA管理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管理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收治的60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选取2016年1~12月60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PDCA管理,比较两组预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预后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护理责任心、应急能力、健康教育、文书书写等方面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管理可提高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改善预后,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乔万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水胶体敷料在动静脉内瘘扣眼祛痂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在动静脉内瘘扣眼祛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行扣眼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外敷5 min,观察组采用水胶体敷料外贴.比较两组6个月后扣眼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使用水胶体敷料外贴后,动静脉内瘘扣眼祛痂疼痛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扣眼穿刺可减少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瘤和狭窄的发生,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祛痂不完整、穿刺点渗血、硬结形成、隧道炎性反应和感染、隧道闭合、祛痂时疼痛等并发症,影响了扣眼的使用效果,局部使用水胶体敷料外贴祛痂时患者疼痛明显低于局部使用生理盐水外敷.

    作者:杨月香;杨玉;温卿;赵玉贤;吴慧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预见性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吞咽能力及吸入性肺炎、窒息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吞咽能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有助于改善吞咽功能,减少吸入性肺炎和窒息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超丽;丁润娟;吴汉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ICU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ICU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82例ICU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意外脱管发生率、满意度、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ICU人工气道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不仅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认知疗法在神经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在神经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疗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观察组不同类型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CL-90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各种类型神经症有效率为75.00%~85.71%.结论:护士对神经症患者使用认知疗进行心理干预,对促进康复有积极意义,且远期效果明显.

    作者:刘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出院后病情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出院后病情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在患儿出院前1 d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出院后行常规性传统护理随访,观察组通过建立微信平台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出院后病情控制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日间积分、夜间积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日间积分、夜间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心理情绪、对刺激源反应、对自身健康的关心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有利于哮喘患儿出院后病情控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李姗姗;郝英双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PDCA质量环在血液透析室感染控制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质量环在血液透析室感染控制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PDCA质量环的相关指导,系统性分析医院血液透析室感染事件的发生原因并提出解决策略,完善相关设施和制度,并定期检查相关因素,按时处理相关问题.将2015年3~12月未实施PDCA质量环的长期透析的21427例门诊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实施PDCA质量环后2016年1~12月的长期透析的25149例门诊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质量控制情况、感染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手部培养合格率、护理操作合格率、物表培养合格率、空气检查合格率、基本知识检查达标率和透析液、透析用水检查均大幅度;观察组穿刺针刺伤、穿刺处出血、皮下血肿和内瘘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PDCA质量环管理模式先进,血液透析室质量控制水平提升明显,具有扩大临床研究的价值,已完善该质量管理方法.

    作者:陈美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哮喘患儿门诊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哮喘患儿门诊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4例在门诊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学龄前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108例和对照组9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雾化吸入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借鉴幼儿园的教育模式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观察雾化前后咳嗽、喘息、呼吸、肺部哮鸣音的变化,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疗效以及患儿的依从性.结果:干预组咳嗽消失、喘息缓解、哮鸣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依从性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学龄前患儿心理发展特点,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哮喘治疗有效率,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作者:邱敏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血液净化治疗毒蛇咬伤致急性肾衰竭14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治疗毒蛇咬伤致急性肾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4例毒蛇咬伤致急性肾衰竭患者采用血液净化治疗,经严谨的护理监护与观察,包括上机治疗前的评估、上机治疗时的观察、治疗结束下机的护理等.结果:本组患者71例次血液净化治疗全部顺利完成,11例患者治愈出院,3例好转出院.结论:被毒蛇咬伤致急性肾衰竭患者,应及早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经严谨的护理监护与观察,能保证患者顺利完成血液净化治疗,顺利出院.

    作者:陈惠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医护一体化护理在急性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在急性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管理.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及康复指标.结果:观察组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下床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方案在急性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中护理服务效果很好,改善了PCI对急性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使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作者:张文;李志枚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医护一体化责任制对哮喘急性期患儿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责任制对哮喘急性期患儿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时期发作的88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医院提供的常规诊疗及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医护一体责任制诊疗及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医生及护士满意情况,1年后比较两组哮喘发作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儿、医生及护士满意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年后,实验组组再次发作次数、急性期急诊次数及入院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生活质量各项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哮喘急性期患儿采用医护一体化责任制诊疗及护理模式,能够获得更好的预后,同时可以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柳娜;申高梅;夏琼;宋颖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PRECEDE模式健康教育对固定正畸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PRECEDE模式健康教育对固定正畸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53例正畸初诊患者根据就诊日期(单、双日)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8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卫生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PRECEDE模式健康教育;对两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第一次托槽脱落率、牙面脱矿率及患者的复诊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PRECEDE模式健康教育的患者有助于改善口腔卫生状况,降低患者托槽脱落率和牙釉质脱矿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作者:姜肖梅;陈香;张晓磊;伊颖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口含生理盐水冰块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口腔黏膜的影响

    目的:探讨口含生理盐水冰块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口腔黏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在放疗前后口含生理盐水冰块6 min;比较两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TOM)发生率、发生程度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放射性RTOM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放射治疗第3~8周RTOM发生程度及治疗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放疗前后口含生理盐水冰块,能够有效预防鼻咽癌患者发生放射性RTOM,减轻RTOM严重程度.

    作者:李小琴;黄菊红;许丽媚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PDCA循环法在消毒供应中心灭菌监测质量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灭菌监测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管理方法不同,将2014年9月~2015年8月1560件消毒物品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将2015年9月~2016年9月1567件作为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法管理.比较两组灭菌效果及监测情况.结果:观察组生物监测、B-D监测、化学监测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灭菌参数打印缺失率、打印配件更换不规范、打印观察不到位所致监测数据缺失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管理能显著提高灭菌器的物理监测质量,使灭菌器质量安全得到保障,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消除临床安全隐患,有效提高了消毒灭菌质量.

    作者:卢映君;刘健华;刘芳利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MDT护理查房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协作(MDT)护理查房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神经内科1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7~12月进行的12次常规护理查房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1~7月进行的12次MDT护理查房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整体护理质量及护士临床工作能力考核情况.结果:运用MDT护理查房后,观察组整体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护士临床工作能力考核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T护理查房能使神经内科患者得到系统化、规范化的护理,患者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加强学科合作和学科间交叉互动,有效提升护士的临床工作能力,是临床护理模式的发展方向,值得临床护理人员进一步协作、探讨、推广.

    作者:顾志娥;张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齐鲁护理杂志

齐鲁护理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