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程整体护理在无痛胃肠镜诊疗胃肠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刘春清;王颖

关键词:整体护理, 无痛胃肠镜, 护理效果, 满意度
摘要:目的:探讨全程整体护理在无痛胃肠镜诊疗胃肠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经无痛胃肠镜诊疗的胃肠疾病患者70例,以数字分组的形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全程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无痛胃肠镜诊疗胃肠疾病中实施全程的整体护理,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出院,不良反应少,且满意度高.
齐鲁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配合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50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康复锻炼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情况.方法:将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针刺及康复锻炼,4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锻炼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艳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查房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届实习护生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查房,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法查房;采用满意度调查表评价两组护生对护理查房的满意度,采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量表(CTDI-CV)评价护理查房实施前后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变化.结果:实施后,两组护士评判性思维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评判性思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对护理查房过程的实施过程和评价指标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护理查房模式提高了实习护生的评判性思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伊恕嵘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情景模拟训练在护士安全输血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训练在护士安全输血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73名低年资本科护士采用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法进行安全输血培训,设计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方案,由技能培训教师和临床一线带教老师演练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观察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后护士输血相关知识水平较培训前有所提高(P<0.05).结论:安全输血培训情景模拟训练有助于提高低年资护士输血相关知识及技能,保证患者安全输血.

    作者:陈颖;周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阳和汤足浴联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阳和汤足浴联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响.方法:将70例早期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在实施西医常规治疗的情况下,治疗组应用阳和汤足浴及护理干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糖尿病足部护理,并予以温水泡足.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阳和汤足浴及护理干预辅助糖尿病足患者,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康复及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徐小琳;吴红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无创正压通气患者临床护理研究进展

    无创通气(NIV)是指无须建立人工气道(如气管插管等)的机械通气方法,包括气道内正压通气和胸外负压通气等,气道内正压通气又称无创正压通气(NPPV),主要包括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和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1].因NPPV无须建立人工气道,能够避免有创通气的多种并发症,且NPPV具有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允许间歇通气、安全舒适、费用较低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及慢性呼吸衰竭、心源性肺水肿、免疫不全患者的肺浸润、插管稳定患者的脱机、术后患者、神经性疾病患者、辅助支气管镜检查,应用场所也从传统的重症监护室、呼吸重症监护室等向急诊室、术后康复室、心脏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病房及临终关怀等普通病房扩展,并已延伸到了家庭之中.现将其并发症和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韩琳;吴金球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分阶段延伸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阶段延伸护理对老年痴呆(AD)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8例AD患者按入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护理与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分阶段延伸护理干预,于出院时、12个月时分别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AD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AD)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各项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与社区、家庭联合分阶段实施延伸护理可有效改善AD患者认知功能和精神行为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俊英;李华;孙铮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微信群延续护理对冠心病患者高危因素及再入院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微信群延续护理对冠心病患者高危因素及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入住我院并自愿参加本研究的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出院时常规给以出院宣教,观察组出院时加入冠心病微信群,由分管护士持续跟踪指导,通过微信群予以6个月的延续性护理.采用自制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调查问卷来评估患者高危因素的控制情况和再次入院率.结果:通过微信群延续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干预后较之干预前,吸烟、缺乏运动、高血压、高血脂控制良好,肥胖、情绪急躁、膳食不合理得到较好的控制(P<0.05);观察组S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6个月内的再次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微信群延续护理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模式,更有效的长期指导、督促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控制冠心病高危因素,使冠心病处于稳定状态,降低再次入院率.

    作者:魏桂灵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病区护士干预对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病区护士对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30例,选用Barthe指数、简式Fugl-Meyer法和神经功能缺失标准评定法,评估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失语和肢体运动能力.结果:干预2个月后,实验组简式Fugl-Meyer法、Barthe指数和神经功能缺失标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病区护士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计划性的护理干预方式,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康崇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循证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行循证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后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I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会适应功能评分、社交技能评分情况;应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两组护理后的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护理后,ITAQ、FIS、BPR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护理后PANSS评分、MRSS评分情况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护理后PANSS评分、MRSS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会适应功能评分、社交技能评分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会适应功能评分、社交技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后WCST认知功能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循证护理,促使患者认知功能康复迅速,促进患者身心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功能.

    作者:董美芝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RASS镇静评分在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RASS(Richmond Agitation-Sedation Scale)镇静评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RASS评分系统使用方法的培训,临床应用观察、护理、记录镇静前、镇静后1h、4h患者心率、呼吸、血压情况.结果:镇静后患者心率、呼吸、血压与镇静前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镇静效果良好.结论:RASS镇静评分在ICU镇静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为镇静药物的使用、病情的评估、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保证,同时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容易掌握,值得推广.

    作者:潘爱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炎患儿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小儿支气管炎患儿疗效,并能减少并发症及提高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程度.

    作者:冯英芝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新生儿颅内出血65例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ICH)的临床护理方法,找出引起ICH的主要病因,减少其危险因素,提高患儿治愈率.方法:选择我院65例ICH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病情并积极采取针对性治疗和护理方法,针对性地采用护理干预方法,观察护理期间治愈情况.结果:治愈56例,治愈率为86.15%;好转出院8例,占12.31%;无效自动出院1例,占1.54%.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并根据患儿病情变化采取合理、及时治疗及护理方法,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杨金娥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动机性访谈对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戒烟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MI)对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戒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71例COPD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干预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干预组采用MI干预方法,根据其行为阶段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戒烟教育.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吸烟行为改变阶段及生活质量监测指标.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吸烟行为改变阶段及生活质量监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通过激发患者的内在改变动机,可增强患者戒烟意愿,提高患者戒烟依从性,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姜梅贤;刘英;赵兴茂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黛花合剂在化疗患者口腔溃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黛花合剂在化疗患者口腔溃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化疗科使用抗肿瘤药物治疗后导致口腔溃疡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锡类散制剂,观察组使用黛花合剂行口腔喷雾治疗,并于治疗后3、5、10 d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新型的黛花合剂口腔护理液可治疗化疗性口腔溃疡,且效果显著,推荐应用.

    作者:潘芳芳;严凌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不同护理干预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住院时间及生活能力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及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血栓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及心理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疗效及生活能力.

    作者:秦伟利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自制可视斜坡式储物箱在治疗室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制可视斜坡式储物箱在治疗室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亚克力有机玻璃按无菌物品规格制作成底部倾斜30°的半封闭式储物箱,将消化内科2个治疗室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方式存放无菌物品,观察组使用自主研制的可视斜坡式储物箱存放无菌物品;从无菌物品过期情况、混放情况、按有效期时间顺序使用情况、储存量与当日临床使用量匹配情况四个方面观察2015年两个治疗室对无菌物品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无菌物品过期、混放情况、按有效期时间顺序使用情况、储存量与当日临床使用量匹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视斜坡式储物箱应用能规范治疗室无菌物品管理,使治疗室内环境整洁,降低科室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君玉;欧阳灿晖;徐忠军;卢薇;江萌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精神病专科医院启动QCC,鼓励临床科室参与QCC,通过培训、推进会及专家指导等方式,严格按照QCC十大步骤,完成QCC并按完成情况进行专家评审.结果:本期QCC共启动护理质量管理品管圈14个,主题涉及患者安全防护5个、护理管理4个、差错预防2个、健康教育2个及服务满意度1个;通过专家评审共结题11个,结题率78.57%,平均目标达成率109.73%,平均目标进步率57.64%;在实施过程中,质量管理工具技术的掌握率和圈能力均明显提高,通过标准化圈成果得到很好应用,促进了护理质量管理水平.结论: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非常适合使用QCC,且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作者:刘桂花;周晓琳;王汝展;付崇明;钟耕坤;乔冬冬;张敬悬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腹膜透析患者定期规律回院随访对透析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定期规律回院随访对透析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膜透析治疗的233例患者,按随访时间间隔分为A组90例和B组143例,A组随访时间间隔≤3个月,B组随访时间间隔>3个月,比较两组透析质量.结果:A组大多为透龄较短、居住地为主城内、文化程度较高且费用类别为医保,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到研究终点,A组血红蛋白、人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及生活质量各方面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坚持定期规律回院随访对提高患者透析质量、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蔡青利;蔡明玉;吴兴兰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非计划内肠造口患者心理体验质性研究

    目的:了解非计划内肠造口患者真实的心理体验,为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分析法,对12例非计划内肠造口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非计划内造口患者存在冲击行为、社交障碍、过分依赖、造口知识极度缺乏等心理体验.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非计划内肠造口患者的心理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患者尽早接受造口、回归社会.

    作者:梁永娟;周秀花;刘立霞;王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综合护理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时间、高血压控制及心电图异常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异常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极为重要,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控制血压水平及消除其不良心理.

    作者:夏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齐鲁护理杂志

齐鲁护理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