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阶段延伸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康复的影响

王俊英;李华;孙铮

关键词:延伸护理, 老年痴呆, 分阶段,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分阶段延伸护理对老年痴呆(AD)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8例AD患者按入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护理与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分阶段延伸护理干预,于出院时、12个月时分别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AD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AD)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各项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与社区、家庭联合分阶段实施延伸护理可有效改善AD患者认知功能和精神行为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齐鲁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状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有效管理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枣庄市2个街道5个社区高血压患者,共完成有效病例2 986例,发放问卷调查并进行体格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结果: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为36.4%,高血压相关因素OR值及95% CI分别为家族史0.115(0.021 ~0.763)、定期自测血压8.465 (2.876 ~ 24.853)、联合服药15.456 (2.587 ~110.876)、体质量指数(BMI)0.118 (0.017 ~0.676)、服药依从性17.435(2.587 ~ 110.35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族史、BMI、吸烟、经常饮酒为本次调查的危险因素;联合用药、经常自测血压、服药依从性佳和经常参加社区健康活动则是血压控制的保护因素.结论:社区居民血压控制率处于较低水平,针对相关因素开展高血压防治规范化管理工作,探索适用于社区的科学高血压管理模式.

    作者:孙中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精神病专科医院启动QCC,鼓励临床科室参与QCC,通过培训、推进会及专家指导等方式,严格按照QCC十大步骤,完成QCC并按完成情况进行专家评审.结果:本期QCC共启动护理质量管理品管圈14个,主题涉及患者安全防护5个、护理管理4个、差错预防2个、健康教育2个及服务满意度1个;通过专家评审共结题11个,结题率78.57%,平均目标达成率109.73%,平均目标进步率57.64%;在实施过程中,质量管理工具技术的掌握率和圈能力均明显提高,通过标准化圈成果得到很好应用,促进了护理质量管理水平.结论: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非常适合使用QCC,且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作者:刘桂花;周晓琳;王汝展;付崇明;钟耕坤;乔冬冬;张敬悬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个性化强化教育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自护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性化强化教育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患者自护水平影响.方法:对60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住院期间采用个体化指导、阅读教育手册、小课堂集中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强化教育.运用Toobert行为量表作为评分工具,对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院时与出院后3个月的自我管理评分进行比较,评价个性化强化教育对患者自护行为的影响.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在经过个性化强化教育后自我管理水平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血糖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个性化强化教育可促进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建立与提高.

    作者:唐莉莉;蔡敏;朱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针刺配合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50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康复锻炼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情况.方法:将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针刺及康复锻炼,4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锻炼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艳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标准协同式延续护理路径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标准协同式延续护理路径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的5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模式的延续护理;将2014年4~9月收治的51例作为观察组,采用标准协同式延续护理路径实施延续护理,对两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疾病自我管理效能评分、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标准协同式延续护理路径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疾病自我管理效能、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作者:查莹莹;李萍;魏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RASS镇静评分在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RASS(Richmond Agitation-Sedation Scale)镇静评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RASS评分系统使用方法的培训,临床应用观察、护理、记录镇静前、镇静后1h、4h患者心率、呼吸、血压情况.结果:镇静后患者心率、呼吸、血压与镇静前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镇静效果良好.结论:RASS镇静评分在ICU镇静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为镇静药物的使用、病情的评估、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保证,同时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容易掌握,值得推广.

    作者:潘爱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氟伏沙明联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120例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氟伏沙明联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24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20例,观察组采用氟伏沙明联合羟考酮缓释片控制癌痛,对照组单用羟考酮缓释片控制癌痛,采用健康宣教、疼痛评估、舒适护理、心理护理及不良反应的观察护理等措施,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疼痛明显减轻(P<0.05),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伏沙明联合羟考酮缓释片,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中重度癌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常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新生儿颅内出血65例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ICH)的临床护理方法,找出引起ICH的主要病因,减少其危险因素,提高患儿治愈率.方法:选择我院65例ICH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病情并积极采取针对性治疗和护理方法,针对性地采用护理干预方法,观察护理期间治愈情况.结果:治愈56例,治愈率为86.15%;好转出院8例,占12.31%;无效自动出院1例,占1.54%.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并根据患儿病情变化采取合理、及时治疗及护理方法,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杨金娥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专职化分层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心血管危重病抢救中的应用

    目的:专职化分层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心血管危重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急诊心血管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专职组与传统组各10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急诊护理流程,专职组采用专职化分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工作人员与急救设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预后良好率、重残率、病死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专职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传统组,其重残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专职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专职化分层护理小组对急诊抢救室护理工作有一定促进作用,能有效提高急诊科护士核心能力,确保急救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陈海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动机性访谈对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戒烟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MI)对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戒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71例COPD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干预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干预组采用MI干预方法,根据其行为阶段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戒烟教育.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吸烟行为改变阶段及生活质量监测指标.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吸烟行为改变阶段及生活质量监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通过激发患者的内在改变动机,可增强患者戒烟意愿,提高患者戒烟依从性,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姜梅贤;刘英;赵兴茂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同辈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同辈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4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系统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同辈教育8周,对照组未进行其他处理;采用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服药依从性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8周末进行比较;出院1年后随访复发情况,并采用自测健康能力量表(SRHMS)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BPRS、ITAQ、服药依从性、复发率、SRHMS总分及各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同辈教育,能显著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能力,提高其服药依从性.

    作者:武翠凤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基于合理信念替代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在ICU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基于合理信念替代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ICU住院的清醒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接受ICU常规心理护理,实验组接受基于合理信念替代疗法的心理护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MCMQ问卷分别对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和应对方式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干预后医护方案配合率.结果:干预后实验组SCL-9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面对应对、回避应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屈服应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医护干预方案的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ICU住院患者施以基于合理信念替代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和疾病应对方式,提高其对治疗护理的配合率.

    作者:郎毅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院前急救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院前急救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 300例院前急救患者进行MEWS评分,对处于不同评分阶段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院前急救处理等进行详细分析,评估患者病情预后及转归情况.结果:按照MEWS评分进行分组,0~4分1 240例(对照组1),采用院前一般处理435例(35.08%);5~9分679例(对照组2),采用院前一般处理630例(92.78%);≥10分381例(观察组),采用一般处理37例(9.71%),采用院前紧急处理344例(90.29%);三个MEWS评分段一般处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以好转出院、急诊留观两个处理方案为主,总比例为67.09%;对照组2以转入专科病房为主,总比例为76.29%;观察组以转入ICU为主,总比例为75.59%;三个MEWS评分段疾病转归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院前急救中采用MEWS具有重大意义,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病情,为患者预后和转归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王秋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限磷饮食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限磷饮食教育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0例进行MHD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增加限磷饮食教育干预措施,比较观察组干预12周前后血钙、磷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血磷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理质量评分中职能评分、角色职能评分、情绪职能评分、认知职能评分、社会职能评分、心理健康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MHD患者进行强化限磷饮食教育,能有效降低血磷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管培兰;孙洪芹;郭玲;王会;孙云;张海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炎患儿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小儿支气管炎患儿疗效,并能减少并发症及提高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程度.

    作者:冯英芝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腹膜透析患者定期规律回院随访对透析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定期规律回院随访对透析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膜透析治疗的233例患者,按随访时间间隔分为A组90例和B组143例,A组随访时间间隔≤3个月,B组随访时间间隔>3个月,比较两组透析质量.结果:A组大多为透龄较短、居住地为主城内、文化程度较高且费用类别为医保,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到研究终点,A组血红蛋白、人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及生活质量各方面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坚持定期规律回院随访对提高患者透析质量、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蔡青利;蔡明玉;吴兴兰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的影响.方法:将100名精神科护士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名,研究组给予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未进行干预,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NJSQ)、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研究组干预后NJSQ、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可有效改善精神科护士的压力状况及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曹灵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循证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行循证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后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I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会适应功能评分、社交技能评分情况;应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两组护理后的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护理后,ITAQ、FIS、BPR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护理后PANSS评分、MRSS评分情况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护理后PANSS评分、MRSS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会适应功能评分、社交技能评分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会适应功能评分、社交技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后WCST认知功能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循证护理,促使患者认知功能康复迅速,促进患者身心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功能.

    作者:董美芝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康惠尔透明贴预防婴幼儿留置针致静脉炎100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康惠尔透明贴对婴幼儿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0例住院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应用3M透明敷贴固定静脉留置针,观察组使用康惠尔透明贴固定静脉留置针,评估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及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留置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康惠尔透明贴对婴幼儿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显著.

    作者:陈翠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气管切开患者多功能衣设计与应用

    目前,临床病员服上衣均为前开襟系扣式设计,对于长期卧床的气管切开患者需进行擦浴、吸痰、气切处换药等护理操作,不方便穿脱衣服,只好选择反穿即开口朝背部,其不足为:衣领易遮盖气管切开处,影响呼吸、妨碍吸痰及更换敷料等操作.若下拉衣领,患者会双肩裸露,这样造成颈肩部位暴露过多,常因胸、肩、背受凉或感冒导致病情加重.在连接心电监护仪电极与导线时,导线盘曲在胸前、肩部,常被患者咳出的痰液污染,导线直接与患者皮肤接触,造成患者不舒适.另外,气管切开患者深静脉置管较多,普通病员服对于置管患者输液及换药维护极不方便,常需脱开衣服暴露换药部位.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设计并制作了一款切管切开患者多功能衣,其经济、方便、实用、美观,提高了患者舒适性,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齐鲁护理杂志

齐鲁护理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