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个性化强化教育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自护行为的影响

唐莉莉;蔡敏;朱红

关键词:个性化强化教育, 糖尿病, 胰岛素泵, 自护行为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强化教育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患者自护水平影响.方法:对60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住院期间采用个体化指导、阅读教育手册、小课堂集中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强化教育.运用Toobert行为量表作为评分工具,对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院时与出院后3个月的自我管理评分进行比较,评价个性化强化教育对患者自护行为的影响.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在经过个性化强化教育后自我管理水平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血糖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个性化强化教育可促进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建立与提高.
齐鲁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行循证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后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I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会适应功能评分、社交技能评分情况;应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两组护理后的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护理后,ITAQ、FIS、BPR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护理后PANSS评分、MRSS评分情况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护理后PANSS评分、MRSS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会适应功能评分、社交技能评分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会适应功能评分、社交技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后WCST认知功能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循证护理,促使患者认知功能康复迅速,促进患者身心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功能.

    作者:董美芝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PDCA护理管理程序对血液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PDCA护理管理程序对血液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门诊收治的血液病患者100例按照PICC术后护理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为传统管理程序,观察组为PDCA管理程序;观察两组一般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感染性(导管感染、静脉炎、穿刺点感染)、非感染性(导管脱落、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l).结论:血液病患者PICC护理过程中予以PDCA护理管理模式,可显著降低并发症,促进PICC效果,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不同护理干预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住院时间及生活能力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及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血栓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及心理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疗效及生活能力.

    作者:秦伟利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分阶段延伸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阶段延伸护理对老年痴呆(AD)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8例AD患者按入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护理与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分阶段延伸护理干预,于出院时、12个月时分别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AD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AD)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各项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与社区、家庭联合分阶段实施延伸护理可有效改善AD患者认知功能和精神行为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俊英;李华;孙铮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老年肿瘤患者疼痛护理研究进展

    国际疼痛学会将疼痛定义为由实质上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导致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经历[1].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其伤害性的刺激不仅造成患者强烈的机体不适,而且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如疼痛剧烈时患者会产生抑郁、焦虑甚至轻生的行为,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继体温、脉搏、血压、呼吸之后,疼痛已被专家认为是第五生命体征[2].近年来,众多医护人员和有关机构对疼痛评估、治疗和护理开展了广泛研究,现代医学研究结果显示,只要正确评估疼痛程度,恰当使用镇痛方法和镇痛药物,有针对性进行护理干预,80%以上疼痛可以得到缓解[3-5].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肿瘤发病率在老年人中呈上升趋势.由于老年患者在生理、病理、心理、社会等具有自身特点,疼痛现象尤为突出,70%以上老年肿瘤患者伴有疼痛症状,因此如何准确评估其疼痛及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使之缓解具有重要意义[6].现将老年肿瘤患者疼痛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董景文;莫永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同辈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同辈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4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系统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同辈教育8周,对照组未进行其他处理;采用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服药依从性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8周末进行比较;出院1年后随访复发情况,并采用自测健康能力量表(SRHMS)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BPRS、ITAQ、服药依从性、复发率、SRHMS总分及各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同辈教育,能显著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能力,提高其服药依从性.

    作者:武翠凤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个案追踪法在外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个案追踪法在外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住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式质控方法,观察组采用个案追踪检查法,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综合评分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1、2、3、4周护理质量综合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外科手术住院患者护理质量控制中采用个案追踪检查法,能够显著提高外科病房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志翠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全程整体护理在无痛胃肠镜诊疗胃肠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全程整体护理在无痛胃肠镜诊疗胃肠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经无痛胃肠镜诊疗的胃肠疾病患者70例,以数字分组的形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全程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无痛胃肠镜诊疗胃肠疾病中实施全程的整体护理,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出院,不良反应少,且满意度高.

    作者:刘春清;王颖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糖代谢及骨代谢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代谢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腰椎和股骨骨密度T值,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Ⅰ型胶原羟基端肽降解产物(CTX)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的糖代谢和骨代谢可发挥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章静;李素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基层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工作中存在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为减少职业暴露的伤害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上报职业暴露登记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工作人员职业暴露时存在的危险因素.结果:94名职业暴露工作人员中,护士40名(42.55%)、医生28名(29.79%)、实习生10名(10.64%)、麻醉师8名(8.51%)、后勤人员4名(4.26%)、检验人员4名(4.26%).造成职业暴露的主要器具是注射针头、缝合针、采血针、刀片、骨片;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环节是操作中及操作完毕处理物品时被刺伤或锐器掉在地上、水管内而对他人造成伤害.结论:各种针头、手术刀片是造成职业暴露的主要危险因素.加强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强化执行力,加强培训强化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正确处理医疗废物能有效避免职业暴露.

    作者:刘洁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CIK细胞与白介素-2联合治疗老年恶性血液病30例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与白介素-2(IL-2)联合治疗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临床纳入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30例作为治疗组,均给予CIK细胞联合IL-2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另外,研究纳入3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各组CIK细胞T亚群水平、NK细胞及杀伤活性等疗效指标;治疗前后两组肝肾功能指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前CD3+、CD4+、CD4+/CD8+、CD19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3+、CD4+、CD8+、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前CD3-/16+ 56+、杀伤活性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3-/16+ 56+、杀伤活性水平较治疗前上升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前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ALT、AS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SAS、SDS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SAS、SD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CIK联合白介素-2,同时配合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无明显毒副作用;此外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

    作者:刘秀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护士针刺伤高发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目的:探讨护士针刺伤的高发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分析2014年护士在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高发原因,管理部门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从2015年起采取职业安全培训、制定安全操作流程、提供合适的处置器具、管理者加强监管等方面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将2014年218名护士与2015年220名护士干预前后针刺伤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2015年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低于2014年(P<0.01),2015年护士在注射、拔针及处理用毕的废弃物等各操作环节针刺伤发生率均较2014年明显下降(P<0.05).结论:通过综合干预措施明显降低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有效保障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规范护士操作流程,确保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作者:罗莹洁;欧琳;洪春凤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6例老年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护士投诉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对护理人员投诉率、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住院患者存在诸多风险要素,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老年患者病情恢复.

    作者:鲁婕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查房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届实习护生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查房,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法查房;采用满意度调查表评价两组护生对护理查房的满意度,采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量表(CTDI-CV)评价护理查房实施前后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变化.结果:实施后,两组护士评判性思维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评判性思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对护理查房过程的实施过程和评价指标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护理查房模式提高了实习护生的评判性思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伊恕嵘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阳和汤足浴联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阳和汤足浴联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响.方法:将70例早期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在实施西医常规治疗的情况下,治疗组应用阳和汤足浴及护理干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糖尿病足部护理,并予以温水泡足.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阳和汤足浴及护理干预辅助糖尿病足患者,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康复及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徐小琳;吴红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康惠尔透明贴预防婴幼儿留置针致静脉炎100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康惠尔透明贴对婴幼儿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0例住院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应用3M透明敷贴固定静脉留置针,观察组使用康惠尔透明贴固定静脉留置针,评估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及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留置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康惠尔透明贴对婴幼儿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显著.

    作者:陈翠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佛山市南海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佛山市南海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评价其配置公平性,探讨在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利用佛山市南海区人力资源系统和南海区统计年鉴,对目前佛山市南海区医疗卫生机构护理人力资源的数量、构成、年龄、工龄、学历、职称结构等资料进行分析,运用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对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进行分析.结果:2015年佛山市南海区护士人数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46.96%,医护比为1:1.43,每千人口占有注册护士人数为1.73人;年龄、工龄、学历、职称以25 ~45岁青壮年,大专学历、初级及以下职称为主,高职称、高学历主要集中在三级医疗机构;不同地区之间护理人力资源人口与地理分布的洛伦兹曲线均分布在对角线附近,其中,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为0.16,按地理面积的值为0.29.结论:佛山市南海区护理人力资源总量不足,地区之间不均衡,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护理人才数量不足,护理人员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应从学历、职称、专业等方面优化护理人力资源结构,进而加强南海区口腔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作者:徐雁贤;黄建华;黄喜明;丁惠霞;温彩银;王艳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优质护理在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131I治疗甲亢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用普通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心理、饮食、药物、运动、核素治疗等多方面护理的优质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预后情况、患者满意度和血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arthel、Karnofsk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心理、饮食、药物、运动、核素治疗护理的优质护理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令狐昌敏;李凤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健康教育在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周围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发生慢性炎症,常因急性炎症治疗不彻底或患者体质差、病情迁延所致.相当于祖国医学“妇人腹痛”“带下病”“经病疼痛”等范畴.症状:下腹疼痛、腰骶胀痛、白带增多、月经不调、发热或无发热.对患者工作、学习、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本课题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中药内服合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盆腔炎,此法安全可靠,疗效肯定,无不良反应,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1].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辨证施护的原理和护理健康教育,加强患者对所患疾病的认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娟姿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精神病专科医院启动QCC,鼓励临床科室参与QCC,通过培训、推进会及专家指导等方式,严格按照QCC十大步骤,完成QCC并按完成情况进行专家评审.结果:本期QCC共启动护理质量管理品管圈14个,主题涉及患者安全防护5个、护理管理4个、差错预防2个、健康教育2个及服务满意度1个;通过专家评审共结题11个,结题率78.57%,平均目标达成率109.73%,平均目标进步率57.64%;在实施过程中,质量管理工具技术的掌握率和圈能力均明显提高,通过标准化圈成果得到很好应用,促进了护理质量管理水平.结论: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非常适合使用QCC,且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作者:刘桂花;周晓琳;王汝展;付崇明;钟耕坤;乔冬冬;张敬悬 刊期: 2016年第15期

齐鲁护理杂志

齐鲁护理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