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个性化强化教育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自护行为的影响

唐莉莉;蔡敏;朱红

关键词:个性化强化教育, 糖尿病, 胰岛素泵, 自护行为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强化教育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患者自护水平影响.方法:对60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住院期间采用个体化指导、阅读教育手册、小课堂集中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强化教育.运用Toobert行为量表作为评分工具,对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院时与出院后3个月的自我管理评分进行比较,评价个性化强化教育对患者自护行为的影响.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在经过个性化强化教育后自我管理水平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血糖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个性化强化教育可促进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建立与提高.
齐鲁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PDCA护理管理程序对血液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PDCA护理管理程序对血液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门诊收治的血液病患者100例按照PICC术后护理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为传统管理程序,观察组为PDCA管理程序;观察两组一般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感染性(导管感染、静脉炎、穿刺点感染)、非感染性(导管脱落、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l).结论:血液病患者PICC护理过程中予以PDCA护理管理模式,可显著降低并发症,促进PICC效果,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针刺配合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50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康复锻炼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情况.方法:将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针刺及康复锻炼,4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锻炼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艳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查房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届实习护生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查房,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法查房;采用满意度调查表评价两组护生对护理查房的满意度,采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量表(CTDI-CV)评价护理查房实施前后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变化.结果:实施后,两组护士评判性思维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评判性思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对护理查房过程的实施过程和评价指标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护理查房模式提高了实习护生的评判性思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伊恕嵘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健康教育在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周围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发生慢性炎症,常因急性炎症治疗不彻底或患者体质差、病情迁延所致.相当于祖国医学“妇人腹痛”“带下病”“经病疼痛”等范畴.症状:下腹疼痛、腰骶胀痛、白带增多、月经不调、发热或无发热.对患者工作、学习、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本课题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中药内服合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盆腔炎,此法安全可靠,疗效肯定,无不良反应,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1].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辨证施护的原理和护理健康教育,加强患者对所患疾病的认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娟姿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广州市护士防误吸护理工作开展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护理学会老年及中风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所在医院的护士所在科室的防误吸护理工作开展情况,为各家医院开展防误吸护理、规范防误吸操作流程等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护理学会老年及中风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所在31家医院的护士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的进行调查.结果:医院或科室对防误吸工作已开始关注、重视,成立以医院或科室为层面的防误吸护理小组.结论:部分护士对防误吸的护理工作了解不多,存在一些防误吸护理知识空白点,对临床经常发生患者误吸情况的防误吸护理关注内容、护理操作等方面掌握不够扎实.

    作者:潘婕;黄雪仪;刘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情景模拟考核法对提高低年资护士工作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考核法对提高低年资护士工作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3名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48名和对照组45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考核,观察组采用情景模拟考核法考核,比较两组低年资护士工作能力及对培训效果自我评价.结果:观察组综合能力及对培训效果自我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 <0.05,P<0.01).结论:低年资护士工作能力相对较低,临床上采用情景式模拟考核效果理想,能够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及护理技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凌云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不同肠内营养方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方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鼻胃管营养方式,观察组采用鼻肠管营养方式,14 d后观察两组营养指标、并发症和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人血白蛋白、上臂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肠管肠内营养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指标,减轻肠道功能失调症状和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祥凤;朱春香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特殊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特殊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特殊内科护理,比较两组疗效、出血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停止时间与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疾病可采取特殊内科护理方法,改善患者护理效果,提高预后质量.

    作者:窦冬香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糖尿病患者足部保护知识了解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糖尿病患者足部保护知识了解现状,为患者选择和穿着合适鞋袜、预防足溃疡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便利取样方法,自行设计的调查评价研究表对358例糖尿病患者的足部保护知识了解现状进行研究、调查.结果:糖尿病患者鞋袜知识掌握在60%以上的患者占总数的33.6%,总分仅为(46.33±5.48)分,其中在“选择鞋子应以较大一只脚为准”“应避免穿凉鞋、尖头鞋、高跟鞋”及“棉质袜子能吸汗”“不能赤脚穿鞋”等方面掌握较好,但对“应选择有鞋带或尼龙搭扣的鞋子”“好应下午或傍晚去购鞋”及“如何减低脚部所受的压力”等方面掌握较差.结论:在目前临床工作中,糖尿病患者对足部的保护意识并不理想,专业护士对糖尿病足要实施预见性护理教育,以提高患者足部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预防糖尿病足发生.

    作者:王阴;金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延续护理服务模式对COPD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服务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患者出院后予以延续护理服务模式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后3个月焦虑、抑郁、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出院后3个月两组焦虑、抑郁、生活质量评分较入院时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OPD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服务模式,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徐小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标准协同式延续护理路径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标准协同式延续护理路径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的5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模式的延续护理;将2014年4~9月收治的51例作为观察组,采用标准协同式延续护理路径实施延续护理,对两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疾病自我管理效能评分、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标准协同式延续护理路径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疾病自我管理效能、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作者:查莹莹;李萍;魏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不同护理干预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住院时间及生活能力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及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血栓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及心理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疗效及生活能力.

    作者:秦伟利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6例老年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护士投诉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对护理人员投诉率、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住院患者存在诸多风险要素,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老年患者病情恢复.

    作者:鲁婕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128排CT冠状动脉CTA检查前准备及护理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128排CT冠状动脉CTA检查前准备及护理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检查的2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备131例,对照组检查前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检查前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检查成功率和图像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检查成功率、图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查前对患者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不仅可提高患者检查成功率,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检查图像优良率.

    作者:曾小红;贾佑华;张艳华;夏青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提高腹部超声检查质量护理体会

    腹部超声检查是常规检查,但其图像质量及诊断准确率却受很多因素影响.在实际操作中运用简便易行的方法获得清晰的图像是提高检查质量的关键.现将提高腹部超声检查治疗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饮水以排除气体干扰常受胃肠气体影响的部位是肝脏左外叶、胆总管下段和胰腺.当患者胃肠气体较多时,可让其饮水500 ml以上,使胃腔充盈,再结合体位改变并适当加压扫查,可排除气体,改善图像质量.尤其是胰腺因其位置深,前方又有胃内气体遮挡,经常显示不清,大量饮水后充盈的胃腔勾画出胰腺前面轮廓,脾静脉衬托出其后缘轮廓,大大增加了显示率.若用碳酸饮料代替水,则消除胃内气体效果更佳.

    作者:修金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院前急救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院前急救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 300例院前急救患者进行MEWS评分,对处于不同评分阶段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院前急救处理等进行详细分析,评估患者病情预后及转归情况.结果:按照MEWS评分进行分组,0~4分1 240例(对照组1),采用院前一般处理435例(35.08%);5~9分679例(对照组2),采用院前一般处理630例(92.78%);≥10分381例(观察组),采用一般处理37例(9.71%),采用院前紧急处理344例(90.29%);三个MEWS评分段一般处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以好转出院、急诊留观两个处理方案为主,总比例为67.09%;对照组2以转入专科病房为主,总比例为76.29%;观察组以转入ICU为主,总比例为75.59%;三个MEWS评分段疾病转归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院前急救中采用MEWS具有重大意义,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病情,为患者预后和转归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王秋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动机性访谈对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戒烟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MI)对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戒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71例COPD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干预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干预组采用MI干预方法,根据其行为阶段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戒烟教育.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吸烟行为改变阶段及生活质量监测指标.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吸烟行为改变阶段及生活质量监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通过激发患者的内在改变动机,可增强患者戒烟意愿,提高患者戒烟依从性,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姜梅贤;刘英;赵兴茂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协同护理模式在维持性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维持性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行维持性透析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协同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协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协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连续干预3个月后,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患者依从性进行调查,对两组干体重、超滤量、血钾、血鳞、血红蛋白、人血白蛋白进行检测,分别计算尿素下降分数(URR%)和尿素清除指数(Kt/V).结果:干预3个月后,协同组透析治疗依从性、饮食依从性和用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协同组干体重、超滤量、血鳞和血钾均低于对照组,而血红蛋白和人血白蛋白水平则高于对照组(P<0.05);协同组URR%和Kt/V均高于对照组(P<0.05),协同组患者URR%达标率和Kt/V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维持性透析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透析充分性.

    作者:刘新玲;王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动机性访谈对肿瘤患者疼痛管理的影响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MI)对肿瘤患者疼痛管理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肿瘤伴有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MI计划进行院内院外护理,内容围绕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疼痛控制效果,从访谈中发现影响其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原因,进而制定方案,帮助患者解决其影响因素,提高服药依从性,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服药依从性及疼痛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用于肿瘤患者的疼痛管理中,可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疼痛管理的有效性.

    作者:王文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循证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行循证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后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I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会适应功能评分、社交技能评分情况;应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两组护理后的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护理后,ITAQ、FIS、BPR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护理后PANSS评分、MRSS评分情况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护理后PANSS评分、MRSS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会适应功能评分、社交技能评分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会适应功能评分、社交技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后WCST认知功能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循证护理,促使患者认知功能康复迅速,促进患者身心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功能.

    作者:董美芝 刊期: 2016年第15期

齐鲁护理杂志

齐鲁护理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