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个案追踪法在外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陈志翠

关键词:个案追踪检查法, 外科病房, 护理质量, 满意度
摘要:目的:探讨个案追踪法在外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住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式质控方法,观察组采用个案追踪检查法,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综合评分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1、2、3、4周护理质量综合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外科手术住院患者护理质量控制中采用个案追踪检查法,能够显著提高外科病房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
齐鲁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黛花合剂在化疗患者口腔溃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黛花合剂在化疗患者口腔溃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化疗科使用抗肿瘤药物治疗后导致口腔溃疡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锡类散制剂,观察组使用黛花合剂行口腔喷雾治疗,并于治疗后3、5、10 d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新型的黛花合剂口腔护理液可治疗化疗性口腔溃疡,且效果显著,推荐应用.

    作者:潘芳芳;严凌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气管切开患者多功能衣设计与应用

    目前,临床病员服上衣均为前开襟系扣式设计,对于长期卧床的气管切开患者需进行擦浴、吸痰、气切处换药等护理操作,不方便穿脱衣服,只好选择反穿即开口朝背部,其不足为:衣领易遮盖气管切开处,影响呼吸、妨碍吸痰及更换敷料等操作.若下拉衣领,患者会双肩裸露,这样造成颈肩部位暴露过多,常因胸、肩、背受凉或感冒导致病情加重.在连接心电监护仪电极与导线时,导线盘曲在胸前、肩部,常被患者咳出的痰液污染,导线直接与患者皮肤接触,造成患者不舒适.另外,气管切开患者深静脉置管较多,普通病员服对于置管患者输液及换药维护极不方便,常需脱开衣服暴露换药部位.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设计并制作了一款切管切开患者多功能衣,其经济、方便、实用、美观,提高了患者舒适性,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精神病专科医院启动QCC,鼓励临床科室参与QCC,通过培训、推进会及专家指导等方式,严格按照QCC十大步骤,完成QCC并按完成情况进行专家评审.结果:本期QCC共启动护理质量管理品管圈14个,主题涉及患者安全防护5个、护理管理4个、差错预防2个、健康教育2个及服务满意度1个;通过专家评审共结题11个,结题率78.57%,平均目标达成率109.73%,平均目标进步率57.64%;在实施过程中,质量管理工具技术的掌握率和圈能力均明显提高,通过标准化圈成果得到很好应用,促进了护理质量管理水平.结论: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非常适合使用QCC,且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作者:刘桂花;周晓琳;王汝展;付崇明;钟耕坤;乔冬冬;张敬悬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康惠尔透明贴预防婴幼儿留置针致静脉炎100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康惠尔透明贴对婴幼儿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0例住院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应用3M透明敷贴固定静脉留置针,观察组使用康惠尔透明贴固定静脉留置针,评估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及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留置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康惠尔透明贴对婴幼儿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显著.

    作者:陈翠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无创正压通气患者临床护理研究进展

    无创通气(NIV)是指无须建立人工气道(如气管插管等)的机械通气方法,包括气道内正压通气和胸外负压通气等,气道内正压通气又称无创正压通气(NPPV),主要包括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和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1].因NPPV无须建立人工气道,能够避免有创通气的多种并发症,且NPPV具有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允许间歇通气、安全舒适、费用较低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及慢性呼吸衰竭、心源性肺水肿、免疫不全患者的肺浸润、插管稳定患者的脱机、术后患者、神经性疾病患者、辅助支气管镜检查,应用场所也从传统的重症监护室、呼吸重症监护室等向急诊室、术后康复室、心脏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病房及临终关怀等普通病房扩展,并已延伸到了家庭之中.现将其并发症和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韩琳;吴金球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在百草枯中毒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指早期采用血液灌流(HP),迅速降低血中的毒物浓度,再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持续清除血中毒物和炎症介质,避免“二次中毒”发生[1];替代重要脏器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2].序贯性血液净化技术作为清除体内毒物的有效措施已广泛应用于百草枯(PQ)中毒的救治中.国内外研究表明,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能降低PQ中毒患者的病死率,有效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延长生存时间.PQ是全球广泛应用的高效有机杂环类除草剂,在酸性及中性溶液中稳定,遇碱分解,易溶于水[3].PQ对人毒性极强,具有腐蚀性,至今仍无特效解毒剂,血浆致死浓度低,口服致死量为1~3 g[4].PQ中毒后可引起严重的脏器功能损伤,患者病情恶化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病死率为44%~ 90%[5-6].2015年,我国农业部将PQ毒性级别修订为剧毒[7].

    作者:晁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老年肿瘤患者疼痛护理研究进展

    国际疼痛学会将疼痛定义为由实质上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导致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经历[1].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其伤害性的刺激不仅造成患者强烈的机体不适,而且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如疼痛剧烈时患者会产生抑郁、焦虑甚至轻生的行为,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继体温、脉搏、血压、呼吸之后,疼痛已被专家认为是第五生命体征[2].近年来,众多医护人员和有关机构对疼痛评估、治疗和护理开展了广泛研究,现代医学研究结果显示,只要正确评估疼痛程度,恰当使用镇痛方法和镇痛药物,有针对性进行护理干预,80%以上疼痛可以得到缓解[3-5].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肿瘤发病率在老年人中呈上升趋势.由于老年患者在生理、病理、心理、社会等具有自身特点,疼痛现象尤为突出,70%以上老年肿瘤患者伴有疼痛症状,因此如何准确评估其疼痛及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使之缓解具有重要意义[6].现将老年肿瘤患者疼痛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董景文;莫永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特殊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特殊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特殊内科护理,比较两组疗效、出血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停止时间与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疾病可采取特殊内科护理方法,改善患者护理效果,提高预后质量.

    作者:窦冬香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查房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届实习护生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查房,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法查房;采用满意度调查表评价两组护生对护理查房的满意度,采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量表(CTDI-CV)评价护理查房实施前后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变化.结果:实施后,两组护士评判性思维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评判性思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对护理查房过程的实施过程和评价指标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护理查房模式提高了实习护生的评判性思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伊恕嵘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炎患儿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小儿支气管炎患儿疗效,并能减少并发症及提高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程度.

    作者:冯英芝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胰岛素泵在重症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地:探讨胰岛素泵(CSII)在重症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8例重症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使用CSII持续皮下注射,对照组采用静脉输入常规胰岛素联合小剂量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血糖达标率、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等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CSII持续皮下注射治疗重症糖尿病效果显著,在减少胰岛素用量同时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从而改善患者各项相关指标.

    作者:张宝芝;古广莲;王皓;陈伟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ICU医院感染管理中团队合作医疗的作用及改进策略

    在医疗机构中,普遍认为团队合作有利于质量改进及减少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1].医院感染已成为医疗机构中为常见的不良事件.世界卫生组织患者安全联盟的行动计划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是要加强医院感染管理[2].重症医学科(ICU)是一个集中救治危重患者的特殊场所,集中收治各种危重患者,病种多而复杂,加之侵入性诊疗操作多及多重药物治疗方法,易发生更高的医院感染率[3].研究表明,越是复杂的情况越需要跨专业合作[4].ICU环境特殊、复杂,加之医院感染管理的特点,更需要倡导团队合作.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在Medline、Embase、Pubmed以及万方、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中查阅大量文献,团队合作研究较多,但研究团队合作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相关文献并不多,而我们认为由于ICU特殊的工作环境、复杂的工作流程,是医院感染高危科室,有必要探讨、分析团队合作医疗在ICU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以引起管理者及工作人员对这方面的重视.现将ICU医院感染管理中团队合作医疗的作用及改进策略综述如下.

    作者:曹婷婷;芦桂芝;王晓慧;刘树佳;郑天瑀;仰署芬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提高腹部超声检查质量护理体会

    腹部超声检查是常规检查,但其图像质量及诊断准确率却受很多因素影响.在实际操作中运用简便易行的方法获得清晰的图像是提高检查质量的关键.现将提高腹部超声检查治疗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饮水以排除气体干扰常受胃肠气体影响的部位是肝脏左外叶、胆总管下段和胰腺.当患者胃肠气体较多时,可让其饮水500 ml以上,使胃腔充盈,再结合体位改变并适当加压扫查,可排除气体,改善图像质量.尤其是胰腺因其位置深,前方又有胃内气体遮挡,经常显示不清,大量饮水后充盈的胃腔勾画出胰腺前面轮廓,脾静脉衬托出其后缘轮廓,大大增加了显示率.若用碳酸饮料代替水,则消除胃内气体效果更佳.

    作者:修金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协同护理模式在维持性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维持性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行维持性透析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协同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协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协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连续干预3个月后,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患者依从性进行调查,对两组干体重、超滤量、血钾、血鳞、血红蛋白、人血白蛋白进行检测,分别计算尿素下降分数(URR%)和尿素清除指数(Kt/V).结果:干预3个月后,协同组透析治疗依从性、饮食依从性和用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协同组干体重、超滤量、血鳞和血钾均低于对照组,而血红蛋白和人血白蛋白水平则高于对照组(P<0.05);协同组URR%和Kt/V均高于对照组(P<0.05),协同组患者URR%达标率和Kt/V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维持性透析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透析充分性.

    作者:刘新玲;王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非计划内肠造口患者心理体验质性研究

    目的:了解非计划内肠造口患者真实的心理体验,为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分析法,对12例非计划内肠造口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非计划内造口患者存在冲击行为、社交障碍、过分依赖、造口知识极度缺乏等心理体验.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非计划内肠造口患者的心理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患者尽早接受造口、回归社会.

    作者:梁永娟;周秀花;刘立霞;王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128排CT冠状动脉CTA检查前准备及护理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128排CT冠状动脉CTA检查前准备及护理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检查的2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备131例,对照组检查前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检查前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检查成功率和图像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检查成功率、图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查前对患者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不仅可提高患者检查成功率,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检查图像优良率.

    作者:曾小红;贾佑华;张艳华;夏青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个性化知信行干预在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个性化知信行干预在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7例门诊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放《肺结核知识知、行、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根据需求给予个性化健康教育,3个月后再次进行评价.结果:本组干预后结核病知识基本知晓率、防治态度积极率及防治行为达标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本地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低,采用个性化护理可提高患者肺结核病知识的认知水平,满足其求知需求,在结核病防治上变消极为积极,有利于结核病的防控.

    作者:王文静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阳和汤足浴联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阳和汤足浴联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响.方法:将70例早期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在实施西医常规治疗的情况下,治疗组应用阳和汤足浴及护理干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糖尿病足部护理,并予以温水泡足.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阳和汤足浴及护理干预辅助糖尿病足患者,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康复及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徐小琳;吴红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病区护士干预对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病区护士对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30例,选用Barthe指数、简式Fugl-Meyer法和神经功能缺失标准评定法,评估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失语和肢体运动能力.结果:干预2个月后,实验组简式Fugl-Meyer法、Barthe指数和神经功能缺失标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病区护士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计划性的护理干预方式,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康崇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同辈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同辈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4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系统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同辈教育8周,对照组未进行其他处理;采用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服药依从性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8周末进行比较;出院1年后随访复发情况,并采用自测健康能力量表(SRHMS)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BPRS、ITAQ、服药依从性、复发率、SRHMS总分及各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同辈教育,能显著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能力,提高其服药依从性.

    作者:武翠凤 刊期: 2016年第15期

齐鲁护理杂志

齐鲁护理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