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合理信念替代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在ICU患者中的应用

郎毅平

关键词:合理信念替代疗法, 护理干预, ICU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合理信念替代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ICU住院的清醒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接受ICU常规心理护理,实验组接受基于合理信念替代疗法的心理护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MCMQ问卷分别对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和应对方式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干预后医护方案配合率.结果:干预后实验组SCL-9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面对应对、回避应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屈服应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医护干预方案的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ICU住院患者施以基于合理信念替代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和疾病应对方式,提高其对治疗护理的配合率.
齐鲁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微信群延续护理对冠心病患者高危因素及再入院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微信群延续护理对冠心病患者高危因素及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入住我院并自愿参加本研究的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出院时常规给以出院宣教,观察组出院时加入冠心病微信群,由分管护士持续跟踪指导,通过微信群予以6个月的延续性护理.采用自制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调查问卷来评估患者高危因素的控制情况和再次入院率.结果:通过微信群延续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干预后较之干预前,吸烟、缺乏运动、高血压、高血脂控制良好,肥胖、情绪急躁、膳食不合理得到较好的控制(P<0.05);观察组S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6个月内的再次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微信群延续护理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模式,更有效的长期指导、督促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控制冠心病高危因素,使冠心病处于稳定状态,降低再次入院率.

    作者:魏桂灵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限磷饮食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限磷饮食教育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0例进行MHD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增加限磷饮食教育干预措施,比较观察组干预12周前后血钙、磷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血磷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理质量评分中职能评分、角色职能评分、情绪职能评分、认知职能评分、社会职能评分、心理健康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MHD患者进行强化限磷饮食教育,能有效降低血磷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管培兰;孙洪芹;郭玲;王会;孙云;张海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自制可视斜坡式储物箱在治疗室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制可视斜坡式储物箱在治疗室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亚克力有机玻璃按无菌物品规格制作成底部倾斜30°的半封闭式储物箱,将消化内科2个治疗室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方式存放无菌物品,观察组使用自主研制的可视斜坡式储物箱存放无菌物品;从无菌物品过期情况、混放情况、按有效期时间顺序使用情况、储存量与当日临床使用量匹配情况四个方面观察2015年两个治疗室对无菌物品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无菌物品过期、混放情况、按有效期时间顺序使用情况、储存量与当日临床使用量匹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视斜坡式储物箱应用能规范治疗室无菌物品管理,使治疗室内环境整洁,降低科室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君玉;欧阳灿晖;徐忠军;卢薇;江萌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针刺配合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50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康复锻炼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情况.方法:将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针刺及康复锻炼,4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锻炼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艳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标准协同式延续护理路径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标准协同式延续护理路径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的5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模式的延续护理;将2014年4~9月收治的51例作为观察组,采用标准协同式延续护理路径实施延续护理,对两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疾病自我管理效能评分、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标准协同式延续护理路径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疾病自我管理效能、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作者:查莹莹;李萍;魏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气管切开患者多功能衣设计与应用

    目前,临床病员服上衣均为前开襟系扣式设计,对于长期卧床的气管切开患者需进行擦浴、吸痰、气切处换药等护理操作,不方便穿脱衣服,只好选择反穿即开口朝背部,其不足为:衣领易遮盖气管切开处,影响呼吸、妨碍吸痰及更换敷料等操作.若下拉衣领,患者会双肩裸露,这样造成颈肩部位暴露过多,常因胸、肩、背受凉或感冒导致病情加重.在连接心电监护仪电极与导线时,导线盘曲在胸前、肩部,常被患者咳出的痰液污染,导线直接与患者皮肤接触,造成患者不舒适.另外,气管切开患者深静脉置管较多,普通病员服对于置管患者输液及换药维护极不方便,常需脱开衣服暴露换药部位.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设计并制作了一款切管切开患者多功能衣,其经济、方便、实用、美观,提高了患者舒适性,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个案追踪法在外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个案追踪法在外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住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式质控方法,观察组采用个案追踪检查法,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综合评分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1、2、3、4周护理质量综合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外科手术住院患者护理质量控制中采用个案追踪检查法,能够显著提高外科病房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志翠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佛山市南海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佛山市南海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评价其配置公平性,探讨在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利用佛山市南海区人力资源系统和南海区统计年鉴,对目前佛山市南海区医疗卫生机构护理人力资源的数量、构成、年龄、工龄、学历、职称结构等资料进行分析,运用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对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进行分析.结果:2015年佛山市南海区护士人数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46.96%,医护比为1:1.43,每千人口占有注册护士人数为1.73人;年龄、工龄、学历、职称以25 ~45岁青壮年,大专学历、初级及以下职称为主,高职称、高学历主要集中在三级医疗机构;不同地区之间护理人力资源人口与地理分布的洛伦兹曲线均分布在对角线附近,其中,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为0.16,按地理面积的值为0.29.结论:佛山市南海区护理人力资源总量不足,地区之间不均衡,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护理人才数量不足,护理人员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应从学历、职称、专业等方面优化护理人力资源结构,进而加强南海区口腔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作者:徐雁贤;黄建华;黄喜明;丁惠霞;温彩银;王艳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不同护理干预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住院时间及生活能力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及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血栓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及心理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疗效及生活能力.

    作者:秦伟利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黛花合剂在化疗患者口腔溃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黛花合剂在化疗患者口腔溃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化疗科使用抗肿瘤药物治疗后导致口腔溃疡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锡类散制剂,观察组使用黛花合剂行口腔喷雾治疗,并于治疗后3、5、10 d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新型的黛花合剂口腔护理液可治疗化疗性口腔溃疡,且效果显著,推荐应用.

    作者:潘芳芳;严凌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精神病专科医院启动QCC,鼓励临床科室参与QCC,通过培训、推进会及专家指导等方式,严格按照QCC十大步骤,完成QCC并按完成情况进行专家评审.结果:本期QCC共启动护理质量管理品管圈14个,主题涉及患者安全防护5个、护理管理4个、差错预防2个、健康教育2个及服务满意度1个;通过专家评审共结题11个,结题率78.57%,平均目标达成率109.73%,平均目标进步率57.64%;在实施过程中,质量管理工具技术的掌握率和圈能力均明显提高,通过标准化圈成果得到很好应用,促进了护理质量管理水平.结论: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非常适合使用QCC,且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作者:刘桂花;周晓琳;王汝展;付崇明;钟耕坤;乔冬冬;张敬悬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个性化知信行干预在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个性化知信行干预在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7例门诊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放《肺结核知识知、行、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根据需求给予个性化健康教育,3个月后再次进行评价.结果:本组干预后结核病知识基本知晓率、防治态度积极率及防治行为达标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本地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低,采用个性化护理可提高患者肺结核病知识的认知水平,满足其求知需求,在结核病防治上变消极为积极,有利于结核病的防控.

    作者:王文静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腹膜透析患者定期规律回院随访对透析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定期规律回院随访对透析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膜透析治疗的233例患者,按随访时间间隔分为A组90例和B组143例,A组随访时间间隔≤3个月,B组随访时间间隔>3个月,比较两组透析质量.结果:A组大多为透龄较短、居住地为主城内、文化程度较高且费用类别为医保,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到研究终点,A组血红蛋白、人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及生活质量各方面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坚持定期规律回院随访对提高患者透析质量、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蔡青利;蔡明玉;吴兴兰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PDCA护理管理程序对血液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PDCA护理管理程序对血液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门诊收治的血液病患者100例按照PICC术后护理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为传统管理程序,观察组为PDCA管理程序;观察两组一般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感染性(导管感染、静脉炎、穿刺点感染)、非感染性(导管脱落、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l).结论:血液病患者PICC护理过程中予以PDCA护理管理模式,可显著降低并发症,促进PICC效果,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在系统性硬化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在系统性硬化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康复中的系统性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疗程均为6个月;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两组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分析,以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能力.结果:护理后两组生存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6个月,观察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总维生素D、维生素D3、25-羟维生素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康复中的系统性硬化症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可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预防性服用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调节患者免疫功能起到改善病情作用.

    作者:黄香梅;江伟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炎患儿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小儿支气管炎患儿疗效,并能减少并发症及提高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程度.

    作者:冯英芝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优质护理在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131I治疗甲亢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用普通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心理、饮食、药物、运动、核素治疗等多方面护理的优质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预后情况、患者满意度和血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arthel、Karnofsk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心理、饮食、药物、运动、核素治疗护理的优质护理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令狐昌敏;李凤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循证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行循证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后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I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会适应功能评分、社交技能评分情况;应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两组护理后的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护理后,ITAQ、FIS、BPR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护理后PANSS评分、MRSS评分情况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护理后PANSS评分、MRSS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会适应功能评分、社交技能评分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会适应功能评分、社交技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后WCST认知功能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循证护理,促使患者认知功能康复迅速,促进患者身心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功能.

    作者:董美芝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老年肿瘤患者疼痛护理研究进展

    国际疼痛学会将疼痛定义为由实质上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导致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经历[1].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其伤害性的刺激不仅造成患者强烈的机体不适,而且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如疼痛剧烈时患者会产生抑郁、焦虑甚至轻生的行为,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继体温、脉搏、血压、呼吸之后,疼痛已被专家认为是第五生命体征[2].近年来,众多医护人员和有关机构对疼痛评估、治疗和护理开展了广泛研究,现代医学研究结果显示,只要正确评估疼痛程度,恰当使用镇痛方法和镇痛药物,有针对性进行护理干预,80%以上疼痛可以得到缓解[3-5].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肿瘤发病率在老年人中呈上升趋势.由于老年患者在生理、病理、心理、社会等具有自身特点,疼痛现象尤为突出,70%以上老年肿瘤患者伴有疼痛症状,因此如何准确评估其疼痛及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使之缓解具有重要意义[6].现将老年肿瘤患者疼痛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董景文;莫永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协同护理模式在维持性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维持性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行维持性透析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协同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协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协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连续干预3个月后,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患者依从性进行调查,对两组干体重、超滤量、血钾、血鳞、血红蛋白、人血白蛋白进行检测,分别计算尿素下降分数(URR%)和尿素清除指数(Kt/V).结果:干预3个月后,协同组透析治疗依从性、饮食依从性和用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协同组干体重、超滤量、血鳞和血钾均低于对照组,而血红蛋白和人血白蛋白水平则高于对照组(P<0.05);协同组URR%和Kt/V均高于对照组(P<0.05),协同组患者URR%达标率和Kt/V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维持性透析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透析充分性.

    作者:刘新玲;王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齐鲁护理杂志

齐鲁护理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