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内膜微滤技术应用于中成药制备的研究

黄维菊;魏小泉;陈文梅

关键词:膜微滤, 中药制备, 澄清
摘要:膜分离技术因其高效、节能等优势,正日益在中药制剂中得到应用[1].特别是膜微滤,在中药制备中的应用与研究,正受到国内膜分离和中药研究领域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已发表论文20余篇.本文就国内近几年膜微滤在中药制备中的研究与应用作一综述,以促进中药的现代化生产,使之早日走向世界.
中成药杂志相关文献
  • JH澄清剂在肺炎颗粒剂制备工艺中的应用

    中药提取液的精制是为了除去一些大分子物质,传统上常采用醇沉法.近年来,新型吸附澄清剂的应用优势越来越显著.肺炎颗粒由麻黄、陈皮、甘草、生石膏、苦杏仁、鱼腥草、浙贝母等10味中药组成,本文采用JH澄清剂精制肺炎颗粒中药提取液,以出膏率、麻黄碱及橙皮苷含量变化为指标,采用均匀试验法优选佳工艺条件.

    作者:贺冰;滕亮;孙殿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麋鹿角乙醇提取液抗衰老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麋鹿角乙醇提取液的抗衰老作用.方法:制备D-半乳糖亚急性衰老模型,观察麋鹿角乙醇提取液对小鼠衰老相关酶的影响;正常小鼠给予麋鹿角乙醇提取液,测定小鼠耐缺氧时间、游泳时间及免疫器官指数,观察其抗应激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麋鹿角乙醇提取液能提高衰老小鼠血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延长小鼠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和游泳时间;提高小鼠脾指数,减少胸腺指数.结论:麋鹿角乙醇提取液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增强小鼠耐缺氧和耐疲劳能力;对免疫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秦红兵;杨朝晔;朱清;朱毅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清咽退热颗粒提取工艺研究

    清咽退热颗粒由麻杏石甘汤加黄芩、鱼腥草等9味中药经提取制备而成,具有清热、宣肺、平喘、利咽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恶寒发热(高热),咽干疼痛,咳嗽,口干渴,大便干燥等症的治疗.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本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清咽退热颗粒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确定合理的制备工艺条件.

    作者:曹志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陶瓷膜微滤与树脂吸附等6种技术精制清络通痹水提液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清络通痹复方水提液(青风藤等)的佳精制技术.方法:采用陶瓷膜微滤、超滤、醇沉、离心、絮凝、大L树脂吸附6种技术精制清络通痹复方水提液.以性状、青藤碱损失率和杂质除去率为指标,对各技术精制效果进行对比.结果:6种技术均能使药液澄明度显著提高;除杂率以树脂法高,达80%以上,陶瓷膜微滤除杂率为21.7%,小于醇沉和超滤,但高于絮凝澄清和高速离心;青藤碱损失率以AB-8树脂法低(6.39%),而85%乙醇沉淀法高(58.44%).陶瓷膜微滤法损失率为15.31%,小于超滤、醇沉、高速离心和絮凝.树脂吸附液的色谱图与煎煮液色谱图差别较大,但陶瓷膜微滤等其他5种精制液的色谱图与煎煮液色谱图差别较小.结论:陶瓷膜微滤具有除杂率适中,有效成分损失少,工艺简单等优点,是清络通痹复方水提液的佳精制技术.

    作者:刘陶世;郭立玮;周学平;赵新慧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早期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三七总苷)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病人60例,随机分为二组,血塞通组30例,用血塞通10mL(0.5g)加入0.9%盐水250mL静脉滴注.丹参组30例,用丹参16mL加入0.9%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二组疗程均为28d.结果:血塞通组总有效率80.0%,不良反应少,丹参组总有效率66.7%,组间经轶和分析,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它可使血小板聚集力和粘附力降低并具有溶栓作用,对早期脑梗塞的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姜明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表面活性剂提高姜黄素提取率的研究

    目的:利用表面活性剂润湿、增溶作用,提高中药姜黄中姜黄素的提取率.方法:以50%乙醇为溶剂,加入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测定姜黄中姜黄素的提取率.结果:加入0.5%的十二烷基硫酸纳(SDS)可使中药姜黄中姜黄素的提取率增加16%.结论: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对不同的药物分子增溶作用不同.SDS对姜黄素的提取率影响大.

    作者:韩刚;韩学成;张卫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新荧光扫描法测定大败毒胶囊中小檗碱含量

    小檗碱的测定方法报道的有高效液相法[1]、紫外分光光度法[2]、薄层扫描法[3]等.但在多味中药组成的成方制剂中,多采用薄层扫描法.薄层扫描法又包括紫外扫描和荧光扫描,紫外扫描的测定波长为340nm,荧光扫描的激光波长为366nm.以经验得知:原荧光扫描灵敏,但方法学考察中的各RSD均在2%以上,误差比较大.本研究确定了荧光扫描的佳激发波长,并以大败毒胶囊为样本,进行了方法学考察.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精密度高,方法学考察中的各RSD比较小,小檗碱的检测限度为1.16ng,是其它方法无法相比的.

    作者:韩桂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薄层扫描法测定鲜母益胶囊中盐酸水苏碱的含量

    鲜母益胶囊由鲜益母草组成,对于月经不调及产后子宫出血,子宫复原不全等具有较好疗效,盐酸水苏碱为其主要成分,本文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利用薄层扫描法对鲜母益胶囊及鲜益母草药材中的盐酸水苏碱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研究,制定出一个简便,准确的含量测定方法,为益母草及其复方制剂提供了又一质控依据.

    作者:章曙丹;徐强;倪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薄层扫描法测定通宣理肺丸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

    通宣理肺丸由紫苏叶、麻黄、前胡、桔梗等11味药炼蜜成丸,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咳之功效[1].用于感冒咳嗽,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等疾病.收载于历版药典,但对其成分均未做含量控制,因紫苏叶具有挥发性成分,含量控制指标不稳定,因而本文选麻黄作为含量控制标准.<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麻黄项下收载的酸碱滴定法比较烦琐且容易受到其它组分的干扰,本文采用薄层扫描法对盐酸麻黄碱进行含量测定,方法准确且重现性好.

    作者:刘元瑞;孔晓岩;光新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大川芎方对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大川芎方(川芎、天麻等)对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方法,制作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模型,运用激光共聚焦方法测定胞内Ca2+水平和MTT法测定细胞活性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大川芎方可以改善缺血神经细胞的形态异常,可以提高神经细胞存活率、神经细胞活性(OD值)以及降低神经细胞内Ca2+水平.结论:大川芎方能够阻滞神经细胞钙离子通道和营养神经细胞,对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姚干;彭成;周东;王一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药制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过敏性鼻炎(allergicrhinifis,AR),又称变应性鼻炎,是由IgE介导通过释放组织胺或其它化学活性物质诱发的鼻黏膜Ⅰ型变态反应,占鼻科疾病首位,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发作两种,前者的致敏原以室内尘螨、霉菌等为主,后者主要为花粉所致,该病多见于中青年.目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方法有:药物(中药和西药)疗法、针灸疗法、穴位注射疗法、特异性脱敏疗法、免疫疗法、冷冻疗法、激光疗法及热疗法等,各种疗法均有各自优缺点.本文就近几年来中药制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概况作如下综述.

    作者:李金成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儿茶及儿茶提取物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研究儿茶及儿茶提取物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儿茶及儿茶提取物中儿茶素及表儿茶素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儿茶及儿茶提取物中活性鞣质的含量.结果:儿茶中儿茶素,表儿茶素含量分别为19.4,4.36g/100g,儿茶总提物中儿茶素,表儿茶素含量分别为48.39,3.94g/100g.结论:本文所提供的方法准确、重复性好,为儿茶及儿茶总提物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作者:冯怡;李媛;付荣杰;徐德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国内膜微滤技术应用于中成药制备的研究

    膜分离技术因其高效、节能等优势,正日益在中药制剂中得到应用[1].特别是膜微滤,在中药制备中的应用与研究,正受到国内膜分离和中药研究领域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已发表论文20余篇.本文就国内近几年膜微滤在中药制备中的研究与应用作一综述,以促进中药的现代化生产,使之早日走向世界.

    作者:黄维菊;魏小泉;陈文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RP-HPLC梯度洗脱法测定儿童Ⅱ号口服液中龙胆苦苷,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

    目的:建立儿童Ⅱ号口服液(黄柏、龙胆草、知母等)中龙胆苦苷,盐酸巴马汀及盐酸小檗碱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以DiamonsilTMC18柱(250mm×4.6mm,5μm)为色谱柱,以乙腈-磷酸-三乙胺-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nm,流速为1mL·min-1.结果:龙胆苦苷,盐酸巴马汀及盐酸小檗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72.8~728μg·mL-1(r=0.9998),7.55~75.5μg·mL-1(r=0.9998),12.45~124.5μg·mL-1(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8.17%,98.78%,98.60%;RSD分别为1.60%,1.35%,1.25%.结论:该方法准确,重复性好,专属性好,适合于儿童Ⅱ号的质量控制.

    作者:申兰慧;石涛;邹爱峰;任金山;张胜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长春红药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

    长春红药胶囊系由三七、草乌、制川乌、当归、延胡索等19味中药经提取加工制成,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主要用于跌打损伤、瘀血作痛等,该制剂吉林省药品标准中仅有胶囊剂的通则检查,在申报部颁标准时,我们对该制剂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对乌头碱的限量进行了检查,并采用HPLC法对三七中主成分人参皂苷Rg1进行了含量测定,获得了满意结果.

    作者:赵春香;沙路坦;张艳玲;姜茁松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HPLC测定蝉蜕止咳颗粒中黄芩苷和汉黄芩素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蝉蜕止咳颗粒(蝉蜕、黄芩等)中黄芩苷和汉黄芩素含量的方法.方法:ODS(C18)色谱柱.乙腈-0.6%磷酸(45:55)为流动相;流速:1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75nm.结果:本法可测定蝉蜕止咳颗粒中黄芩苷和汉黄芩素含量.其分别在0.104μg~0.52μg和0.03μg~0.1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成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9%和98.8%;RSD分别为1.75%和1.01%.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蝉蜕止咳颗粒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马开;秦文杰;巴蕾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梗塞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双嘧达莫)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17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0例)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50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显著高于对照组(62%)(P<0.01).结论:银杏达莫治疗脑梗塞疗效显著且无毒副反应,既有明显的活血化瘀作用,对无瘀型脑梗塞的治疗也存在一定的优势.

    作者:徐开蕾;范华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补中益气丸薄层鉴别方法探讨

    补中益气丸是由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等11味中药经加工制成的中药制剂,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主要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证引起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的治疗.有效地控制该产品的质量,对于保证其临床疗效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所自1996年以来,对抽验的近20个厂家的百余批次的补中益气丸,按照<中国药典>(1995年一部;2000年一部;注:两版方法完全相同),进行检验,发现其鉴别(3)项的方法存在如下问题:1、供试品按标准规定方法预处理无法进行.2、适当增加溶剂量进行处理,酸、碱处理过程对甘草酸铵的提取结果影响较大,时有在薄层展开处理后,观察不到甘草酸铵的斑点的情况发生.针对上述现象,通过大量实验摸索,对这一方法在样品预处理,展开系统等方面加以改进,从而提高了色谱质量,得到了客观的分析结果.

    作者:王益平;封海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红景天注射剂指纹图谱的HPLC研究

    目的:建立红景天注射剂(红景天)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选择YWG-C18色谱柱(4.6mm×150mm 10μm),流动相(A)甲醇-乙腈(1:1)、(B)0.07%磷酸水梯度洗脱,运行60min,检测波长278nm,测定红景天药材、中间体及注射剂的指纹图谱.结果:确定了注射剂的17个共有峰,并得到了以红景天苷为内标的相对保留时间及峰面积比值,非共有峰面积未超过总峰面积的10%.结论:方法简单可靠,可作为红景天注射剂的质量控制指标.

    作者:张桂燕;张早华;储戟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HPLC同时测定双活祛风镇痛酒中的青藤碱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

    目的:本文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双活祛风镇痛酒(青风藤、丹参等)中青藤碱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的方法.方法:固定相为WaterμPORASILTMP/N27477柱,流动相为甲醇-水-乙二胺(90:10:0.125),检测波长为262nm.结果:青藤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7.9%,相对标准偏差为2.83%.丹参酮ⅡA的平均回收率为99.0%,相对标准偏差为1.96%.结论:该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为同类产品提供了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陈秋虹;莫建光;周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成药杂志

中成药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