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建军
目的 研究祛风通络止痛贴中群药醇提的佳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以阿魏酸的提取量和葛根素的提取转移率,结合浸膏的提取量综合考虑筛选出醇提的佳条件.结果 醇提的佳条件为:70%乙醇,6倍量,提取3次,每次2h.结论 此提取工艺阿魏酸、葛根素的提取转移率达到70%以上,提取浸膏的量适宜,在丙烯酸酯压敏胶贴剂中是可行的,适合工业生产.
作者:索建政;郄春鹏;严文利;董莹;战嘉怡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Ⅲ度脱位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31例肩锁关节Ⅲ度脱位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随访6~18个月,根据肩关节有无疼痛,活动情况及X线检查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优24例,良7例,优良率100%.结论 对于肩锁关节Ⅲ度脱位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能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席武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阴道分泌物是女性生殖系统分泌的液体,对其进行检查,是诊断、治疗、预防妇科疾病不可缺少的依据.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病因复杂,容易反复感染,查找病原有利于防治.我院2010年1-8月临床确诊阴道炎患者4608例,笔者对其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传英;王杰;王颖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表达的情况及不同时间针刺对二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分别在造模后6,12,24h开始针刺,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不同时间段治疗组与模型组缺血半暗带的GDNF和bF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在半暗带,bFGF和GDNF在缺血再灌注6h都开始表达,随着时间延长,bFGF表达逐渐增加,而GDNF表达逐渐减弱;不同时间开始针刺的各组与相应时段的模型组相比,GDNF和bFGF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均<0.05);不同时间进行针刺的各组之间,12h组、24h组与6h组比较二者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针刺可通过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而对缺血半暗区的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针刺介入的佳时机应在脑缺血的早期.
作者:刘丹;孙申田;樊爽;邢晓东;王馨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与炎症反应的关系及辛伐他汀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A组17例,B组25例.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C组.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检测3组入院时及A组、B组治疗2周后CRP、TNF-α水平,并比较轻、中、重型患者CRP和TNF-α水平.结果 A组、B组治疗前CRP、TNF-α水平明显高于C组.治疗2周后,A组CRP、TNF-α亦明显高于C组;B组CRP水平低于A组,与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B组TNF-α水平与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轻型脑卒中组CRP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中型脑卒中组CRP水平明显高于轻型脑卒中组,TNF-α 2组无显著性差异;轻型脑卒中组、中型脑卒中组与重型脑卒中组CRP和TNF-α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炎症与急性脑卒中的发生具有明确的相关性,炎症反应是急性脑卒中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辛伐他汀除有调节血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作用.
作者:张梅;田英;刘翠平;张秀云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术前尽快详细采集病史资料,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心理安慰,术中积极配合麻醉师工作,术后加强患儿呼吸道管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并做好出院指导.结果 在七氟烷麻醉下救治气管异物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 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手术围术期的护理非常重要.
作者:郭荣珍;张佩超;马亚利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睾丸微小结石症(TM)不育患者精液中NO浓度及α-糖苷酶(NAG)活性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共检出59例TM不育患者,同时检测患者精液中NO浓度及NAG活性.结果 59例患者中,经典型25例(42%),局限型34例(58%);43例发生于双侧,16例发生于单侧;伴精索静脉曲张(Ⅰ~Ⅲ度)43例,隐睾6例,睾丸鞘膜积液4例,睾丸囊肿6例.经典型、局限型患者双侧睾丸体积、双侧睾丸动脉阻力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经典型患者精液中NO浓度、NAG活性及双侧睾丸动脉的峰值流速均明显不同于局限型,局限型与正常者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 TM与精液中NO浓度及NAG活性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但是73% TM患者伴精索静脉曲张,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晓艳;牛秀丽;文颖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自制抗菌油膏治疗创伤性皮肤缺损并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抗菌油膏治疗205例264处皮肤缺损创面.结果 本组264处创面中继发感染创面22处,经换药后治愈、好转创面为245处,19处创面经换药无效,治愈及好转率92.8%.结论 抗菌油膏既具有抗菌消炎、促进肉芽组织新生和创面愈合的作用,又可保持创面湿润、舒适,配方简单,治疗有效,可广泛应用于创伤性皮肤缺损的临床治疗,值得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肖文兴;刘鹏;刘列;宋宁亚;张永刚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降脂消积饮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将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9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给予降脂消积饮150mL口服,早晚各1次;对照组给予舒降之20mg口服,每晚1次.2组均用药6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中医证候积分、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中医证候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降脂消积饮具有良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作者:毛军民;应武江;石镇东;林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X线引导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护理措施.方法 应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37例,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器械准备,术后密切观察造瘘管、引流管情况,并注意观察并发症,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结果 Ⅰ期取石30例(81%),Ⅱ期取石7例(19%);单通道取石35例(96%),二通道取石 2例(4%);结石取尽35例.术后出血2例,低钠血症、尿瘘各1例,经严密的护理配合,均好转.结论 做好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许丽池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虎杖苷(PD)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PD 50μmol/L组、PD 100μmol/L组和PD 200μmol/L组.应用隔离灌流麻醉大鼠颈动脉窦区的技术,观察不同浓度的PD(50,100,200μmol/L)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CSB)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组大鼠相比,PD组大鼠压力感受器曲线明显向右上方移位,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压力感受器反射曲线大斜率(PS)和MAP反射性下降的大值下降.Bay K8644(500nmol/L)预处理后,PD抑制CSB的效应被完全阻断.结论 PD可抑制CSB,并且此效应与阻断钙通道有关.
作者:郭赞;杨晶;徐鹏;高璐;袁芳;张翼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STAGO全自动血凝仪检测265例待产妇女中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血浆纤维蛋白(FIB)水平,并与185例健康体检的非妊娠期育龄妇女进行对照.结果 待产妇女的PT、APTT、TT均较正常非妊娠期育龄妇女明显缩短(P均<0.01),FIB水平较非妊娠妇女明显增高(P<0.01).结论 待产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临产前进行凝血四项指标检测对于预防产科并发症、保证母子平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朱春燕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评价肌电介导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64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进行肌电介导生物反馈治疗,6周的治疗由独立的生物反馈治疗师实施.治疗前和随访期间由患者详细记录每天的问卷调查表.治疗前后进行肛管直肠测压检查,了解肛肠动力学变化情况.治疗前行胃肠道症状评分.结果 64例完成治疗并获随访6个月,没有不良事件发生.治疗后6周和6个月的有效率分别是77%和72%.排便弛缓反射异常48例,治疗6周后,37例(77%)排便弛缓反射异常患者恢复正常.与治疗前比较,肛管静息压、初次排便感的直肠容量、有效肛管长度、肛管直肠抑制反射阈值均有明显降低.治疗15次以上的患者其治疗效果持续6个月,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既往使用缓泻剂或灌肠、既往肛肠手术史、胃肠症状评分以及肛肠动力学相关参数对疗效无显著影响.结论 生物反馈疗法应推荐作为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的一线疗法,治疗次数和患者的意志力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作者:郑伟琴;任东林;张大景;宋乃忠;姜雨昕;颜景颖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肺结节的CT表现,提高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临床与CT检查资料较全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6例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周围性肺癌32例,结核瘤12例,球形肺炎5例,转移瘤4例,错构瘤2例,纤维瘤1例.结论 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是一种很好的检查方法,对大多数孤立性肺结节都能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何敬;杨连发;雷亿成;黄伟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UF-500i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与尿沉渣显微镜在检测尿液有形成分方面的符合情况及干扰因素.方法 选择尿液标本1105份,分别用尿沉渣分析仪和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法检测尿液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管型(CAST)等成分,并对结果给予分析,查找干扰因素.结果 UF-500i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有快速、总体准确性及重复性好的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干扰因素导致不同程度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管型的假阳性率更高.结论 目前各种自动化尿液有形成分的检验方法仅为过筛试验,尚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实验室必须建立严谨的操作复核规程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可靠.
作者:孙艳华;石久江;吕春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骨质疏松是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其与临床多种疾病的关系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增高,不论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尤被关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OP)是糖尿病(DM)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代谢性骨病的一种,它是以骨量的减少或骨组织结构的破坏为特征的周身性骨骼疾病.
作者:钱语;王旭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超声在乳腺纤维瘤诊断中的作用,提高乳腺纤维瘤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对参加体检的1679例女性应用MINDRAY DP-1100plus B超机检查,探头频率7.5~12.5 MHz.对243例乳腺纤维瘤患者行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回访.结果 病理组织学证实乳腺纤维瘤240例.乳腺纤维瘤的超声具有清晰的边缘、规则的形状、均匀的内部回声.结论 超声可以清晰地观察乳腺纤维瘤的形状、大小、部位、边界、内部回声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对致密或具有严重乳腺小叶增生的腺体较为清楚.
作者:邢丽;邢卫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头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唾液酸-神经细胞黏附分子(PSA-NCAM)表达的影响,探讨头针治疗脑缺血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成大脑中动脉闭阻(MCAO)模型,各组大鼠又按照缺血时间(7d、14d、28d)分为3个亚组,每个时相点10只.头针组动物于栓塞再灌注成功后即行头针治疗,每日1次,直至处死前.各组大鼠处死前1d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核苷(BrdU)液.对各亚组大鼠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免疫荧光法计数各组大鼠海马区(DG)BrdU/ PSA-NCAM阳性双标细胞.结果 第28天头针组的NSS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大鼠在缺血再灌注后PSA-NCAM阳性细胞有明显表达,而头针组在不同时相的阳性细胞数量较同时相模型组有明显增加.结论 头针能促进BrdU/PSA-NCAM的表达,从而可能诱导神经干细胞(NSCs)的迁移,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实现保护脑组织的目的.
作者:张晓艳;张红星;邹燃;黄国付;王琼;刘银妮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腰椎术后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特点和手法治疗的要点.方法 对64例腰椎术后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患者,根据骶髂关节错位的分型予不同手法调整,并予封闭术治疗,通过VAS、活动能力及改良Macnab标准来评定治疗疗效.结果 随访8~42个月(平均22.7个月),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结论 根据骶髂关节错位分型予手法调整,辅以封闭术治疗腰椎术后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是一种简单、安全、目的 性强的方法.
作者:汤建华;陈剑峰;田小武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对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MRI检查的63例下腰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1个腰椎间盘均呈现Ⅲ级以上的腰椎间盘退变,其中Ⅲ级51个占33.8%,Ⅳ级69个占45.7%,Ⅴ级31个占20.5%;发现软骨终板变性39个占25.8%,其中ModicⅠ级21个,Ⅱ级11个,Ⅲ级7个;纤维环后方高信号区75个占49.7%.结论 在腰椎MRI上存在椎间盘退变、软骨终板区变性以及纤维环后方的高信号区是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重要征象.
作者:刘志博 刊期: 201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