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艳;张红星;邹燃;黄国付;王琼;刘银妮
目的 观察自制抗菌油膏治疗创伤性皮肤缺损并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抗菌油膏治疗205例264处皮肤缺损创面.结果 本组264处创面中继发感染创面22处,经换药后治愈、好转创面为245处,19处创面经换药无效,治愈及好转率92.8%.结论 抗菌油膏既具有抗菌消炎、促进肉芽组织新生和创面愈合的作用,又可保持创面湿润、舒适,配方简单,治疗有效,可广泛应用于创伤性皮肤缺损的临床治疗,值得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肖文兴;刘鹏;刘列;宋宁亚;张永刚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羟氨苄分散片溶出度的效果.方法 依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溶出度项下第二法,以水为溶出介质,转速50 r/min,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测定波长263 nm.结果 20min内产品溶出度达到80%,辅料对主药无干扰,头孢羟氨苄线性范围为2.5~50mg/L(r=0.9999),回收率为100.2%(RSD=0.52%,n=9).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
作者:张敬晶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超声在乳腺纤维瘤诊断中的作用,提高乳腺纤维瘤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对参加体检的1679例女性应用MINDRAY DP-1100plus B超机检查,探头频率7.5~12.5 MHz.对243例乳腺纤维瘤患者行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回访.结果 病理组织学证实乳腺纤维瘤240例.乳腺纤维瘤的超声具有清晰的边缘、规则的形状、均匀的内部回声.结论 超声可以清晰地观察乳腺纤维瘤的形状、大小、部位、边界、内部回声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对致密或具有严重乳腺小叶增生的腺体较为清楚.
作者:邢丽;邢卫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测定阿胶黄芪口服液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punitex色谱柱(4.6mm×20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2:68),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ELSD条件为漂移管温度110℃;气体流量为3.12 SLPM.结果 以进样量的对数(x)对其相应峰面积对数(y)进行回归分析,得回归方程为y=1.562x-1.024,r=0.9996(n=5);进样量在0.736~14.7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对数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2%,RSD=2.35%.结论 采用HPLC-ELSD法测定阿胶黄芪口服液中黄芪甲苷含量,方法简便快捷,测定结果可靠,可用于阿胶黄芪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欣;郭宏伟;张悫;庞燕军 刊期: 2011年第13期
便携式化疗泵能控制进药的速度、定时、定量将药注入患者体内,恒定地维持药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增强抗癌细胞活性,同时也降低了化疗药物的全身毒副反应,能减轻患者因化疗需长时间卧床的痛苦.便携式化疗泵对治疗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是一种极有效的化疗方法[1].我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应用便携式化疗泵(百特泵)对96例消化道肿瘤患者行5-Fu持续输注,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崔云枝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β2微球蛋白(β2-MG)与尿微量白蛋白(mALB)在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DN)中的意义.方法 对82例糖尿病(DM)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的hs-CRP、β2-MG、mALB进行检测.结果 DM组的hs-CRP、β2-MG、mAL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一检测.结论 hs-CRP、β2-MG和mALB联合检测可作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预防DN.
作者:熊永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虎杖苷(PD)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PD 50μmol/L组、PD 100μmol/L组和PD 200μmol/L组.应用隔离灌流麻醉大鼠颈动脉窦区的技术,观察不同浓度的PD(50,100,200μmol/L)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CSB)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组大鼠相比,PD组大鼠压力感受器曲线明显向右上方移位,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压力感受器反射曲线大斜率(PS)和MAP反射性下降的大值下降.Bay K8644(500nmol/L)预处理后,PD抑制CSB的效应被完全阻断.结论 PD可抑制CSB,并且此效应与阻断钙通道有关.
作者:郭赞;杨晶;徐鹏;高璐;袁芳;张翼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阴道分泌物是女性生殖系统分泌的液体,对其进行检查,是诊断、治疗、预防妇科疾病不可缺少的依据.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病因复杂,容易反复感染,查找病原有利于防治.我院2010年1-8月临床确诊阴道炎患者4608例,笔者对其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传英;王杰;王颖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STAGO全自动血凝仪检测265例待产妇女中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血浆纤维蛋白(FIB)水平,并与185例健康体检的非妊娠期育龄妇女进行对照.结果 待产妇女的PT、APTT、TT均较正常非妊娠期育龄妇女明显缩短(P均<0.01),FIB水平较非妊娠妇女明显增高(P<0.01).结论 待产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临产前进行凝血四项指标检测对于预防产科并发症、保证母子平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朱春燕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总结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特点及重要临床意义.方法 对6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极易发生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褥疮等多种并发症.本组64例患者中53例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术后3例发生呼吸道感染,2例发生泌尿系感染,6例发生褥疮.无一例死亡或出现伤残.结论 高龄患者手术风险较大,围手术期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伤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松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睾丸微小结石症(TM)不育患者精液中NO浓度及α-糖苷酶(NAG)活性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共检出59例TM不育患者,同时检测患者精液中NO浓度及NAG活性.结果 59例患者中,经典型25例(42%),局限型34例(58%);43例发生于双侧,16例发生于单侧;伴精索静脉曲张(Ⅰ~Ⅲ度)43例,隐睾6例,睾丸鞘膜积液4例,睾丸囊肿6例.经典型、局限型患者双侧睾丸体积、双侧睾丸动脉阻力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经典型患者精液中NO浓度、NAG活性及双侧睾丸动脉的峰值流速均明显不同于局限型,局限型与正常者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 TM与精液中NO浓度及NAG活性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但是73% TM患者伴精索静脉曲张,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晓艳;牛秀丽;文颖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完全或不完全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ACS是复杂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其病理学变化以冠脉斑块裂隙、糜烂和/或破裂为基础,使斑块内高度致血栓形成物质暴露于血流中,引起血小板在受损斑块表面黏附、活化和聚集,形成不同类型的血栓.如今中医治疗ACS已经取得明显的成效,现将中药在治疗ACS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文琦;陈妙峰;马文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Ⅲ度脱位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31例肩锁关节Ⅲ度脱位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随访6~18个月,根据肩关节有无疼痛,活动情况及X线检查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优24例,良7例,优良率100%.结论 对于肩锁关节Ⅲ度脱位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能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席武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是指绝经后妇女由于体内卵巢功能低下,雌激素水平低下,骨吸收与骨形成耦联过程失衡,破骨细胞性骨吸收超过成骨细胞性骨形成,导致净骨量减少,骨密度下降,骨脆性增加,进而易于发生骨折的代谢性骨疾病.雌激素通过骨细胞上雌激素受体(ER)介导骨代谢,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雌激素水平降低导致ER数量和功能的下降[1],因此骨细胞上的ER与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生有着重要的关系.
作者:林丽琼;吴银生;段晓敏;林燕萍 刊期: 2011年第13期
中医药在冠心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展中医药促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研究已成为诸多中医药工作者致力的目标.兹将近年来中医药促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中药及中药单体1.1 川芎嗪 川芎嗪是从川芎的生物碱中分离得到的有效单体.川芎嗪有抗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抗血栓形成等作用.王振涛等[1]研究了川芎嗪注射液对心肌梗死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武相;陈晓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程氏分清饮对实验性大鼠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射盐酸多柔比星 (5.5mg/kg)的方法造成大鼠肾病综合征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程氏分清饮治疗组(C组)、激素治疗组(D组)、程氏分清饮加激素治疗组(E组).观察该方对肾病大鼠24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尿素氮、血清肌酐、三酰甘油的影响.结果 B、C、D、E组与A组比较,24h尿蛋白明显增高,模型制作成功.C、D、E组与B组比较,24h尿蛋白明显降低,血清生化指标明显改善.结论 程氏分清饮具有激素相似的治疗效果.
作者:申社林;程根群;赵爱军;李妤蓉;王锦;李永刚;崔彦岭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对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MRI检查的63例下腰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1个腰椎间盘均呈现Ⅲ级以上的腰椎间盘退变,其中Ⅲ级51个占33.8%,Ⅳ级69个占45.7%,Ⅴ级31个占20.5%;发现软骨终板变性39个占25.8%,其中ModicⅠ级21个,Ⅱ级11个,Ⅲ级7个;纤维环后方高信号区75个占49.7%.结论 在腰椎MRI上存在椎间盘退变、软骨终板区变性以及纤维环后方的高信号区是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重要征象.
作者:刘志博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外阴血肿患儿的舒适护理措施.方法 对14例外阴血肿患儿实施舒适护理,观察对患儿预后的影响.结果 14例患儿住院期间经舒适护理后,安静无哭闹,生命体征稳定,安全度过恢复期,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实施舒适护理能让患儿感到安全、满足,有利于患儿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曲欣青;王向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祛风通络止痛贴中群药醇提的佳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以阿魏酸的提取量和葛根素的提取转移率,结合浸膏的提取量综合考虑筛选出醇提的佳条件.结果 醇提的佳条件为:70%乙醇,6倍量,提取3次,每次2h.结论 此提取工艺阿魏酸、葛根素的提取转移率达到70%以上,提取浸膏的量适宜,在丙烯酸酯压敏胶贴剂中是可行的,适合工业生产.
作者:索建政;郄春鹏;严文利;董莹;战嘉怡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骨质疏松是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其与临床多种疾病的关系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增高,不论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尤被关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OP)是糖尿病(DM)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代谢性骨病的一种,它是以骨量的减少或骨组织结构的破坏为特征的周身性骨骼疾病.
作者:钱语;王旭 刊期: 201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