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通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邓芬;叶晓川;方红;司远萍

关键词:通痹颗粒, TLC, 芍药苷, HPLC, 质量标准
摘要:通痹颗粒是由赤芍、黄芪、当归、桃仁等9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内滞、瘀血阻络型.为有效控制其质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君药赤芍的主要有效成分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并对主要药味赤芍、黄芪、青风藤进行薄层定性鉴别,结果满意.
中成药杂志相关文献
  • 海力口疮喷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口疮,属中医口疮范畴.我院研制的海力口腔喷剂治疗口腔溃疡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并与临床上常用的冰硼含片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于良生;姜惠卿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灵芝多糖对顺铂致大鼠肾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灵芝多糖对顺铂肾毒性的预防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顺铂组、灵芝多糖组、灵芝多糖+顺铂组,连续ip给药5d后采样,分别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皮质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红细胞SOD活性和血清MDA含量,并观察肾脏形态结构的改变.结果:顺铂组血清Scr、BUN明显升高,红细胞SOD活性降低,血清MDA含量升高;肾皮质组织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灵芝多糖+顺铂组血清Scr、BUN降低,红细胞SOD活性明显降低,血清MDA明显降低,肾皮质组织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酶组化和病理切片显示肾脏结构较顺铂组明显改善.结论:灵芝多糖可减轻顺铂肾毒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顺铂致血液和肾皮质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有关.

    作者:王黎;杨红梅;陈洁;裴瑞;桂兴芬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玉屏风口服液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玉屏风口服液(黄芪、防风、白术)的质量标准.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黄芪、防风、白术进行了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法测定了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定性鉴别分离度好,专属性强:含量测定黄芪甲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75%,RSD为1.31%.结论: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玉屏风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夏玉凤;杨勤;薛丽琼;王强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RP-HPLC测定不同产地鬼灯檠中岩白菜素的含量

    目的: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陕西不同地区鬼灯檠中岩白菜素的含量.方法:采用Symmetry C18色谱柱(5μm,4.6mm×150mm),流动相为甲醇-水(25:75),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1)℃,检测波长为275nm.结果:岩白菜素在0.8~4.0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方法回收率为99.95%,岩白菜素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0%(n=5),低检测限为0.1ng.结论:本方法快速、简单、灵敏度高,岩白菜素含量与原料产地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孙诗清;李多伟;郭培莹;王凡;陈俐宏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HPLC测定舒肝宁注射液中黄芩苷含量

    舒肝宁注射液是临床用于治疗黄疸,急、慢性肝炎的复方中药注射液,由茵陈、栀子、黄芩等5味中药提取物制得,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益气扶正的功能.

    作者:龙琳;张昀;黄顺菊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HPLC测定羚羊感冒胶囊中牛蒡苷的含量

    羚羊感冒胶囊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临床上用于流行性感冒,伤风咳嗽的治疗,由羚羊角、牛蒡子、淡豆豉、金银花、荆芥、连翘、淡竹叶、桔梗、薄荷油和甘草10味药组成,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1].

    作者:陈军;桑旭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HPLC法测定黄柏中黄柏碱的含量

    目的:用反相高效色谱法测定川黄柏及关黄柏中黄柏碱的含量.方法:色谱条件:C1 8类型硅胶柱,乙腈-(0.05mol·L-1磷酸水溶液250mL+二乙胺0.4mL),(9:9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4nm.结果:黄柏碱平均回收率为101 43%,RSD=1.56%(n=5),线性范围0.4368~2.1840μg·μL-1,r=0.9998.结论:方法准确,操作较为简便易行,精密度及重复性良好,可用于黄柏药材中黄柏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周德庆;郭志雄;罗泽渊;张爱军;黄志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妇科再造丸的显微鉴定研究

    妇科再造丸是由42味中药制成的丸剂,其中33味药材打粉(见表1),另有8味药材经提取、浓缩等处理后作粘合剂.

    作者:王世清;郑芸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通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通痹颗粒是由赤芍、黄芪、当归、桃仁等9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内滞、瘀血阻络型.为有效控制其质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君药赤芍的主要有效成分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并对主要药味赤芍、黄芪、青风藤进行薄层定性鉴别,结果满意.

    作者:邓芬;叶晓川;方红;司远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天然苦杏仁苷的研究进展

    苦杏仁苷是传统中药苦杏仁中的有效成分,人们对它的研究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早在1803年Schrader在研究苦杏仁成分时就发现了此类物质,直到1830年Robiquet等从中分离出苦杏仁苷,迄今它已成为医药上常用的祛痰止咳剂、辅助性抗癌药物,苦杏仁苷广泛存在于杏、桃、李子、苹果、山楂等多种蔷薇科植物果实的种子中,尤其在苦杏仁中含量较多,大约在2%~3%.

    作者:邢国秀;李楠;杨美燕;崔丽钧;王童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中药配方颗粒红外指纹图谱的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配方颗粒红外指纹图谱的鉴别方法.方法:测试了12种中药配方颗粒丁酮提取物的红外指纹图谱.结果:12种中药配方颗粒分别具有独特而稳定的红外指纹图谱.结论:中药配方颗粒的红外指纹图谱可以作为其质量控制和真伪鉴别的根据.

    作者:田进国;朱文荣;任健;唐波;高彦慧;娄红祥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标准桃金娘油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

    桃金娘油来源于金娘科桃金娘属植物Myrtus communis,经一定工艺制备而成的标准化桃金娘油,主要由α-蒎烯、柠檬烯和1,8-桉叶素等三种单萜组成,其制剂在国内的商品名为吉诺通.

    作者:付文卫;赵春杰;窦德强;裴玉萍;王瑞杰;陈英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薄层扫描法测定千喜胶囊中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

    千喜胶囊由千里光和穿心莲中草药组方而成,功能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止泻止痢[1].有关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测定方法的文献报道有<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穿心莲药材及穿心莲片的薄层扫描法含量测定方法[2]、容量法[3]、紫外分光光度法[4]、薄层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5]、薄层扫描法[6]等,本文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千喜胶囊中所含脱水穿心莲内酯的量.现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陈丽华;欧阳胜;毛友昌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流动注射分析测定穿心莲片中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

    目的:为穿心莲片(穿心莲)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流动注射分析法测定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检测波长为540nm.结果:脱水穿心莲内酯在0.2~1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7%,RSD为0.7%.进样频率为120样·h-1.结论:本法简便易行,稳定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包玮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感冒胶囊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确定感冒胶囊(黄连、麻黄等)中黄连、麻黄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盐酸小檗碱浸出量为评价指标,对黄连单提与黄连、麻黄混提进行比较;采用正交试验法,分别以盐酸小檗碱、麻黄碱的浸出量为评价指标,对黄连、麻黄的水提工艺进行优选.结果:黄连单独提取比黄连、麻黄混合提取效果好.黄连水提的佳工艺条件为:加水浸泡0.5h,提取3次,加水量分别为12倍、10倍、10倍量,提取时间分别为1.5,1.0,1.0h.麻黄水提的佳工艺条件为:加水浸泡0 5h,提取3次,加水量分别为10倍、8倍、8倍量,提取时间分别为1.5,1.0,1.0h.结论:试验结果为确定该胶囊中黄连、麻黄的提取工艺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赵碧清;夏新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均匀设计法优选降酶灵胶囊的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降酶灵胶囊(五味子)的提取工艺.方法:用均匀设计安排实验,以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及五味子乙素含量的总和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溶媒用量及冷浸时间对4种有效成分提取率的影响,优选出合理的提取工艺.结果:以95%乙醇为溶剂,提取2次,乙醇用量分别为药材用量的10倍、9倍,冷浸时间分别为20,10h.提取率分别为97.47%,95.81%,93.77%,95.82%.结论:本工艺稳定可行,为降酶灵胶囊提取工艺的改进提供了依据.

    作者:张爱岑;李正国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大川芎方对偏头痛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川芎方(天麻、川芎等)对偏头痛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硝酸甘油偏头痛模型大鼠,运用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技术进行研究.结果:大川芎方可以改善硝酸甘油型偏头痛大鼠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异常,降低总体凋亡发生率,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百分率.结论:说明大川芎方对硝酸甘油型偏头痛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姚干;彭成;周东;王一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金花喷雾剂制备工艺初步研究

    金花喷雾剂是由金银花、野菊花、鱼腥草、柴胡、薄荷油等5味中药为原料制成的喷雾剂,具有解表邪、利咽喉、疏风热之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本文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志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蒙药闹洋花致中毒反应二例报告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两例中毒者均为来源于门诊患者.年龄57~62岁,均是女性,年龄偏大,用量偏多,不同程度的全身麻木,呕吐,血压下降等主要症状.

    作者:王安福;赵建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HPLC测定莲须中槲皮素和山萘酚的含量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莲须中槲皮素和山萘酚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Shim-pack CLC-ODC柱;以甲醇-0.025mol/L磷酸(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70nm.结果:测定组分槲皮素、山萘酚与其它组分的色谱峰得到基线分离.加样回收率平均值为96.8%,RSD为1.97%.结论:此方法为控制中药莲须的内在质量提供了新的测定指标和方法.

    作者:孟宪生;沙明;曹爱民;姜丽;邓铁宏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中成药杂志

中成药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