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开放式管理模式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维持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张金玲;陈典彩;曹灵霞

关键词:开放式管理模式, 首发抑郁症, 治疗依从性
摘要:目的:探讨开放式管理模式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维持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首次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开放式病房管理)和对照组(封闭式病房管理)各50例,对两组治疗前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分,自行设计的不遵医行为问卷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汉密尔顿抑郁评分量表、遵医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开放式管理模式对首发抑郁症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明显增加。
齐鲁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护理临床带教路径在心内科病房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建立心内科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探讨其在中医院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名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带教,实验组采用中医护理教学路径进行教学,对两组带教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护生对实习任务知晓率及各阶段考核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临床带教路径是一套既顺应目前教学形势,又能充分体现中医护理特色的教学方法。

    作者:唐荣芳;程友桂;孙开婷;刘萍;姜素琴;王艳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气管插管前预吸氧对危重患者复苏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前预吸氧对危重患者复苏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即刻插管)和实验组(面罩-机械通气、预吸氧气管插管)各40例,比较两组留置气管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过程中心律失常发生率、28 d病死率,插管成功机械通气1 h后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实验组气管插管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插管过程中心律失常发生率、28 d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机械通气1 h后,实验组较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 PaO2)、改良氧合指数( PaO2/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及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 A-aD O2)、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改善明显(P<0.05,P<0.01)。结论:预吸氧后气管插管能有效的早期开放气道,明显改善患者通气、换气功能,并使患者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及时改善脑缺氧,提高CPCR存活率,减少致残率。

    作者:陈会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双心”干预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双心”干预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中青年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基础上实施“双心”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及遵义行为,分别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I-74)、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焦虑及抑郁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健康度、心理健康度、社会功能维系度均好于对照组,焦虑、抑郁心理评估分数明显降低(P<0.05),遵医行为显著改善(P<0.05)。结论:“双心”干预能显著改善中青年AMI患者心脏康复期的心理状态,提高遵医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高丽珍;贺树凤;房永叶;张秀洲;张爱先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药外洗治疗婴儿湿疹56例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中药外洗干预婴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婴儿湿疹随机分为实验组56例和对照组51例,实验组给予中药外洗治疗,2次/d;对照组给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外擦,2次/d。用药后观察并记录患儿的皮损情况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外洗治疗婴儿湿疹疗效好,不良反应小,方便实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冯英华;蒙美禄;黄沂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复方紫草煎剂治疗 PICC 穿刺点感染43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紫草煎剂在治疗PICC穿刺点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将86例PICC置管合并穿刺点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复方紫草煎剂治疗,对照组采用莫匹罗星涂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3 d后效果及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仅65.1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复方紫草煎剂用于治疗PICC穿刺点感染,能显著提高疗效,明显缩短治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华琴;匡玉琴;谷小燕;臧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护理研究应用于弱视治疗的新进展

    弱视是一种单眼或双眼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低于0.9),又未能与之相应的眼部器质性改变的疾病[1]。随着眼科研究的科学发展,弱视的护理也成为眼科护理中的热点问题,根据近期报道的有关弱视护理的80多篇文章作整理后,对包括儿童弱视的发病率、护理作用、疗效及存在的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赖俊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急性左心衰竭117例急诊抢救护理

    目的:分析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特点,找出急性左心衰竭急诊抢救护理过程中所需注意的事项。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5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沿用传统的抢救护理手段;将2011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7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作为改进组,药物使用基本与对照组一致,增加护理过程中多参数不间断监控根据监控结果通知医生后微调用药。比较两组的抢救成功率。结果:改进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用药30 min后改进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左心衰竭的急诊抢救护理过程中可通过仪器的监控数据来调控药物的用量和静脉滴注流速,同时还能及早发现并发症的前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兰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循证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抑郁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抑郁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明显降低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吴月意;冯仕娜;伍秀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心理护理在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完全遵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疾病认知程度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心理护理有利于缓解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心绞痛的发作。

    作者:彭丽容;彭思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男护士自我效能感现况调查及分析

    目的:通过对银川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男护士自我效能感及功能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了解银川市男护士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分析目前男护士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强男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建议。方法:运用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理论,采用国际通用的一般自我效能量表( GSES)进行问卷调查,以银川市男护士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银川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50名男护士进行调查,目前银川市在岗男护士人数较少(50名),并设立对照(相同数量、相同科室的女护士),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0名男护士与50名女护士的自我效能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护士自我效能感处于高的阶段;男护士“在困难面前的态度”评分高,“对活动的选择及坚持”评分低;男护士自我效能感不受职称、学历的影响。结论:医院等应对男护士建立完善的支持系统,发掘男护士潜力,合理安排工作,提高男护士自我职业认同感,从而提高男护士的自我效能感。

    作者:陈颖;华桂珍;张佳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静脉输液实地操作考核对新护士临床综合能力培养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新护士以静脉输液实地操作考核为管理切入点,探索使低年资护士尽快胜任临床工作的有效培养模式。方法:对当年上岗满3个月的新护士进行输液法实地操作考核,针对其中静脉输液法的考核中暴露出的问题,与临床相关的11项工作指标进行一一对应评估,结合患者满意度测评和科室同事评价,制定出个人、小组和集体培训计划和持续改进计划并组织实施,半年和1年后分别进行相同方式的评价。结果:入科3个月新护士在静脉输液操作中出现的工作指标缺陷,从高到低依次为:护理安全意识、无菌观念、急救能力、人文关怀、主动学习意识、与患者的沟通能力、职业暴露防范、工作效率、应变能力、院感意识和静脉穿刺能力。新护士的11项工作指标在培训后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利用静脉输液实地操作考核为管理切入点能够快速有效提高新上岗护士的综合工作能力,这种培养模式值得推广。

    作者:张权;尹继云;段峰;王晓霞;刘星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手术室护理方便挂钩的制作与应用

    手术室护理规范用具少,配备难,护理人员常常就地取材,整理各种仪器的连接线时常用绷带将其绑挂在仪器上,不仅不美观,而且麻烦,有时打死结后使用时很难打开绷带,耗时多。笔者从生活中得到启发,设计了一种“S”形护理方便挂钩,现报告如下。

    作者:雷秋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抑郁症住院自杀16例心理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抑郁症住院自杀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对收治的16例抑郁症住院自杀患者根据其心理活动变化,经过自杀危险性分析后,在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加强患者自我调控能力、阻断患者负性心理、语言交流法、鼓励加强社会交往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本组患者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 D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 P<0.05)。结论:对抑郁症住院自杀患者给予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康复,恢复社会功能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隋延辉;刘静;赵美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巧致灌肠袋间歇滴注流质60例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巧致灌肠袋间歇滴注流质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经鼻留置胃管、经鼻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中留置胃造瘘管、空肠造瘘管实施肠内营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巧致灌肠袋间歇滴注流质食物;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工推注流质食物。比较两组肠内营养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采用巧致灌肠袋间歇滴注流质食物,可有效地减少胃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喂饲流质的护理时数,提高临床护士的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龚兰娟;关雪红;罗桂平;周小敏;黄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老年糖尿病肾病临床中药治疗进展

    糖尿病肾病( DN)作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在6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群体中发病率为20%~40%,是引起终末期糖尿病患者死亡的关键因素,也是引起终末期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1]。肾病发生后进行及时治疗干预能够在短期内控制肾小球滤过率,起到短期内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作用。在中医理论中,老年DN属于消渴范畴。老年DN患者包括60岁前已确诊及60岁后确诊的患者。近年来,相对于西药治疗,中药对症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现将老年糖尿病肾病临床中药治疗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东光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监测行机械通气患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的相关性,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儿科危重患儿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采取回顾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分别选择机械通气后30 min、1 h、6 h、12 h、24 h 5个时间点进行检测PaCO2,同时观察PetCO2值。比较PaCO2值与PetCO2值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时间点患儿PaCO2和PetCO2有相关性(P<0.01)。结论:行机械通气的重症患儿PetCO2可用于判断PaCO2变化,可连续监测,能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作者:李少莉;陈霞;刘淑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高分子夹板石膏联合弹力绷带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静脉穿刺是临床应用广泛、基本的护理技术之一。常常由于老年患者的血管脆性大、弹性差,小儿多动、不合作以及一些因疾病而躁动的患者,造成穿刺部位药物外渗而形成水肿。临床中经常使用一次性纸盒作输液固定用具,但效果欠佳。原因在于一次性纸盒容易变形,不舒适、不透气,容易产生异味。在骨科,高分子夹板和弹力绷带是常见的医疗用品。由于患者的需求,留下部分不能使用的高分子夹板和弹力绷带。因此,利用高分子夹板联合弹力绷带制作成一种输液工具。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武梅;伍小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人文教育在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渗透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对象已由患者转为整体的人,实施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更符合当今社会的需求。21世纪的护士必须懂得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具有很好的人文素,这必然对护理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1]。如何将人文教育充分渗透于护理教育中是当代每位护理教师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亦是教学使命。《内科护理学》作为一门临床主干专业课,充分将人文教育渗透其中,是培养护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如何将人文教育融入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进行探讨,以期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具有一定人文素养的新型应用型护理人才。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敏;孔德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精神疾病患者未成年一级亲属病耻感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患者未成年一级亲属病耻感现状及病耻感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104名7~19岁的精神疾病患者未成年一级亲属采用Link贬低-歧视感知量表、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生的病耻感均分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病耻感均分高于独生子女;城区学校就读的青少年病耻感分高于乡镇学校就读的青少年;居住在农村病耻感均分高于居住在城镇的青少年;父亲学历在高中中专水平病耻感均分高于初中以下水平和大专以上水平;父母或同胞疾病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病耻感均分高于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和诊断为癔症(P<0.05)。结论:精神疾病患者未成年一级亲属存在病耻感,性别、年龄、居住地、就读学校和是否独生子女是精神疾病患者未成年一级亲属病耻感相关影响因素。

    作者:梁鑫浩;曹枫林;李阳;姜世霞;张金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齐鲁护理杂志》微信平台正式开通

    我刊已正式开通微信平台,微信号码:QILU_NURSING。可通过扫描杂志封面、官方网站首页上的二维码,或直接搜索微信号码来关注我刊微信平台。

    作者:《齐鲁护理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齐鲁护理杂志

齐鲁护理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