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华琴;匡玉琴;谷小燕;臧莉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完全遵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疾病认知程度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心理护理有利于缓解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心绞痛的发作。
作者:彭丽容;彭思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行射频等消融术(RFCA)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接受RFCA的75例老年PSVT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护理干预、健康教育、出院指导,以防止发生各种并发症。结果:本组72例1次手术成功,成功率为96.0%,3例AVRT患者第1次手术后PSVT复发。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与消融及导管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对老年PSVT患者在RFCA围术期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张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18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遵医行为及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FT3、FT4及TSH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遵医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疾病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可提高甲亢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护能力,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梁彩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首发脑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首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脑梗死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育;比较两组教育前后疾病知识知晓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再发住院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出院时,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入院时升高,且实验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入院时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教育后,实验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6个月内复发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首发脑梗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树珍;谢桂珍;唐群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对58例ACS患者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计划,并观察实施计划后患者血浆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高密度脂蛋白( HDL)、体重指数( BMI)等生理指标及生活方式改变情况。结果:在实施6、12个月后,患者TC、TG、LDL、HDL、BMI等生理指标均较基线值有所下降,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后患者生活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ACS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理指标,增加其治疗有效性,并使其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徐亚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肿瘤科护士对预后相关性沟通的认识及存在困难,找出共性的感受并提出解决措施。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抽取山东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护士20名,进行深入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主题分析法共提取出4个主题:不愿意沟通、夹在中间的状态、沟通中的困难、预后相关性沟通的益处。结论:如何进行良好的预后相关性沟通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医护双方的共同努力。
作者:薛琳;徐冬梅;赵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电子体温计在神经内科普通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3月在神经内科普通病房住院的100例患者,将电子体温计放于患者左侧腋下,同时将汞式体温计放于患者右侧腋下,比较两种测量方法的测温数值及完成全病区患者体温测量所需时间。结果:电子体温计测量腋温与汞式体温计测量腋温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时间明显低于用普通汞式体温计(P<0.01)。结论:电子体温计与汞式水银体温计比较更适合在神经内科普通病房应用。
作者:孙小惠;季衍丽;张雅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调查县级医院病房护士队伍不稳定原因,探讨稳定及激励病房护士工作积极性的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医院离开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资料,并比较新旧工作岗位或去向后,对病房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医院现行护理工作模式和护士工作压力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合同护士多、待遇低、护士人员不足、病房护士工作辛苦、病房工作性质使护士家人不理解等为病房护士队伍不稳定主要因素。结论:重视病房护士、提高合同护士待遇、合理配置护士数量、建立护士绩效管理制度能稳定及激励病房护士工作积极性,同时护士应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内涵,才能体现专业价值。
作者:周素敏;洪绍虹;黄秀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不采用综合康复方法,只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疗效、Fugl-Meyer和VA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Fugl-Meyer和VA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好转(P<0.05),且观察组好转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上肢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姚慧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我刊已正式开通微信平台,微信号码:QILU_NURSING。可通过扫描杂志封面、官方网站首页上的二维码,或直接搜索微信号码来关注我刊微信平台。
作者:《齐鲁护理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改善肾内科患者负性情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6月~2011年3月肾内科收治的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12年9月~2013年5月肾内科收治的49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两组于护理前及护理后第1周末均接受SDS和SAS测评,并做好比较。结果:干预后研究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肾内科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改善其负性情绪,改善病情预后。
作者:张红;王裕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使用生理盐水与西帕依固龈液两种不同的介质进行口腔护理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西帕依固龈液在口腔护理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8例口腔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实验组使用西帕依固龈液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牙龈炎红肿、出血、口臭、口腔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后菌斑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口腔护理中应用西帕依固龈液,能够提高对口腔的清洁效果,更为有效地清除牙菌斑,使牙龈炎红肿、出血、口臭、口腔感染等情况明显缓解,在口腔护理中具有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文媚;李映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固尔苏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82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5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行NCPAP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固尔苏治疗。两组治疗过程中均进行护理配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气指标、有效率、总住院天数。结果:治疗后两组24 h PaCO2、PaO2、S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固尔苏联合NCPAP治疗NRDS相对无创、简便易行,可以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儿预后,而治疗期间正确的护理措施是发挥其疗效的重要保障。
作者:郝祥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白血病患者家属在其亲属住院不同时期的心理状况并提出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54名白血病患者家属作为观察组,选择63名同期血液系统非恶性肿瘤患者家属作为对照组,采用心理测评量表评价两组家属在亲属住院不同时期的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1、3和6个月SAS、SDS评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家属在亲属住院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焦虑与抑郁情绪,应通过护理手段进行干预。
作者:胥莉;肖凌凤;李士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新型护理模式在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7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新型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护理模式对提高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满足其身心需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孔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身心放松疗法在A型行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6例A型行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干预前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后在干预前基础上加用身心放松疗法。干预前后分别测量患者的血压,比较其降压效果,并采用A型行为类型评定量表( TABPQ)评定其行为。结果:干预后降压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干预前( P<0.01),TABPQ各因子分值均明显低于干预前组(P<0.01)。结论:身心放松疗法可明显改变A型行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性格行为,有利于提高降压效果。
作者:陆茹茵;朱雪梅;朱素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将116例DKA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实验组实施急救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血酮、尿酮体恢复正常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做好DKA患者的急救护理工作,有利于患者的临床康复。
作者:丁燕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床边留置鼻肠管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0例危重患者进行床边留置鼻肠管,并给予精心护理,观察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置管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本组33例置管成功,成功率为82.5%;无恶心、呕吐、生命体征明显改变等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危重患者床边留置鼻肠管的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易行的方法。
作者:商薇薇;熊杰;涂莉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预防性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新生儿黄疸患儿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儿严格按照《儿科学》中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予以蓝光治疗,观察组进行预防性蓝光治疗。比较两组总胆红素水平、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进行蓝光照射后,有效地降低了总胆红素水平,但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减少,能有效抑制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是有效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重要方法。
作者:李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手术室护理规范用具少,配备难,护理人员常常就地取材,整理各种仪器的连接线时常用绷带将其绑挂在仪器上,不仅不美观,而且麻烦,有时打死结后使用时很难打开绷带,耗时多。笔者从生活中得到启发,设计了一种“S”形护理方便挂钩,现报告如下。
作者:雷秋妹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