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王裕丽
目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以下简称冠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手术的顺利完成需要洗手护士的密切配合,特别是血管吻合时更是争分夺秒,对洗手护士传递器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要求很高。冠脉搭桥手术器械数目多且精细,为方便管理,我科在手术台自制了冠脉搭桥手术器械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危重糖尿病患者行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RT-CGMS)护理的影响。方法:将66例危重、血糖控制不良、佩戴RT-CGMS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推行品管圈活动,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专业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团队精神、护理品质意识4个方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断图次数、故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题为RT-CGMS护理的品管圈活动中,以团队精神为目标,对提高护理品质、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促进作用。
作者:何桂华;王坤玉;李莎莎;鲜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PDCA管理模式在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患者吸氧依从性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将8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采取PDCA循环教育模式,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吸氧人数和吸氧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吸氧人数、每日吸氧时间均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COPD患者的吸氧依从性,明显改善患者缺氧症状,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谭湘美;李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不采用综合康复方法,只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疗效、Fugl-Meyer和VA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Fugl-Meyer和VA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好转(P<0.05),且观察组好转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上肢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姚慧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某高校男护生压力源及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减轻其心理压力的对策。方法:采取自制压力源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对某高校的170名男护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男护生所承受的压力源及心理健康状况。结果:72%的男护生认为社会对护理专业的看法给他们明显的压力,53%~56%的男护生认为今后就业、家庭经济困难、继续学习、反复考虑本专业选择是否适合自己,给他们明显的压力。 SCL-90量表的总症状指数显示,51%以上的男护生已出现了自我感觉不佳,而从SCL-90阳性症状均分上看,31%的男护生已出现了轻到中度程度的自我感觉不佳。男护生SCL-909因子评分、总均分与全国青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男护生的压力主要来自社会对护理专业的看法、今后就业、家庭经济情况等,应加强男护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成小群;梅碧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对76例偏头痛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方面的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后,本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较干预前下降(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偏头痛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减轻身心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薛志坚;王琳;林真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首发脑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首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脑梗死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育;比较两组教育前后疾病知识知晓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再发住院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出院时,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入院时升高,且实验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入院时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教育后,实验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6个月内复发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首发脑梗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树珍;谢桂珍;唐群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时间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行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和血压的影响,以寻求合适的吸痰时间。方法:选取某三甲综合医院ICU高血压脑出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0例,由培训合格的护士分别采用5、10、15 s的时间进行吸痰,由2名护士共同评估吸痰效果,并记录患者吸痰前2 min、吸痰后2、5 min血压变化情况。结果:B组患者吸痰时间间隔明显长于A组和C组(P<0.01),吸痰后痰鸣音改善状况明显优于A组(P<0.01);三组舒张压与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行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吸痰时10 s影响小,吸痰效果好。
作者:李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深静脉置管在急症血液透析中的优缺点及留置时间,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将行紧急血液净化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颈内静脉置管组79例、股静脉置管组62例及锁骨下静脉置管组39例。比较三组穿刺成功率、置管并发症以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三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内静脉置管留置时间长,置管并发症少(P<0.05)。结论:颈内静脉置管在紧急血液透析中可作为首选的穿刺置管方式。
作者:康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0例和对照组280例,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后对两组患者均采用QOL(生存质量量表)进行评估、比较。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在Barthel指数、躯体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QOL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惠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一次性治疗巾铺的无菌治疗盘对取下的呼吸管道接口进行保护,由于无菌治疗盘的时效限制及随着呼吸机气流吹出的凝聚液的污染,造成了治疗巾的频繁更换,从而导致了成本的增加。经过临床实践,我们将吸痰管外包装运用于呼吸管道的保护中,在降低呼吸管道被污染概率的同时实现了成本的控制。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雅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记录三日饮食日记在控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4例近期血磷≥1.9 mmol/L、遵医行为较好的患者,连续记录10个月的三日饮食日记,由责任护士一对一计算食物中的含磷量,根据每2个月检测1次的血磷值,调整食谱进行个体化饮食干预,对干预前后的血磷水平、高磷血症发生率、营养状态、饮食知识知晓率进行比较。结果:记录饮食日记后血磷水平、高磷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记录前(P<0.05),饮食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记录前(P<0.05)。结论:通过记录三日饮食日记,计算食物中的含磷量,减少含磷食物摄入,能有效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磷水平和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李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复方紫草煎剂在治疗PICC穿刺点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将86例PICC置管合并穿刺点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复方紫草煎剂治疗,对照组采用莫匹罗星涂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3 d后效果及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仅65.1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复方紫草煎剂用于治疗PICC穿刺点感染,能显著提高疗效,明显缩短治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华琴;匡玉琴;谷小燕;臧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电子体温计在神经内科普通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3月在神经内科普通病房住院的100例患者,将电子体温计放于患者左侧腋下,同时将汞式体温计放于患者右侧腋下,比较两种测量方法的测温数值及完成全病区患者体温测量所需时间。结果:电子体温计测量腋温与汞式体温计测量腋温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时间明显低于用普通汞式体温计(P<0.01)。结论:电子体温计与汞式水银体温计比较更适合在神经内科普通病房应用。
作者:孙小惠;季衍丽;张雅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爆发性心肌炎是指各种病毒感染导致的严重的、广泛的心肌细胞损害,因其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危重,常导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等[1]。心脏临时起搏术,可在短时间内稳定患者心率,维持患者的基本血流动力学;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简称IABP)技术可提高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明显改善心功能,为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带来了良好效果。2012年8月,我院收治1例爆发性心肌炎合并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短阵室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经IABP联合临时起搏器安装术积极抢救后,患者病情稳定并趋于好转。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沪露;张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项目管理在ICU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CRR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2月采用项目管理方法,对27名ICU护士进行CRRT技术理论与技能培训,评价培训前后效果。抽取2011年1~12月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3月~2013年2月78例作为观察组,评价并比较实施项目管理前后的效果。结果:采用项目管理后,护士对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掌握明显好于管理前(P<0.01),两组治疗时限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应用项目管理可显著提高ICU护士对CRRT技能掌握,降低患者费用,减少并发症发生,保证护理安全。
作者:李松梅;王志栋;王懿宁;孙媛媛;胡乔乔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身心放松疗法在A型行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6例A型行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干预前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后在干预前基础上加用身心放松疗法。干预前后分别测量患者的血压,比较其降压效果,并采用A型行为类型评定量表( TABPQ)评定其行为。结果:干预后降压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干预前( P<0.01),TABPQ各因子分值均明显低于干预前组(P<0.01)。结论:身心放松疗法可明显改变A型行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性格行为,有利于提高降压效果。
作者:陆茹茵;朱雪梅;朱素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新型护理模式在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7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新型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护理模式对提高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满足其身心需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孔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2例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客观评价得分以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74)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服务态度及主动性、关爱与沟通、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等GQOL-74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身心状况,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任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弱视是一种单眼或双眼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低于0.9),又未能与之相应的眼部器质性改变的疾病[1]。随着眼科研究的科学发展,弱视的护理也成为眼科护理中的热点问题,根据近期报道的有关弱视护理的80多篇文章作整理后,对包括儿童弱视的发病率、护理作用、疗效及存在的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赖俊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