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蓝;徐碧文;唐小梅
目的:探讨合作学习模式在手术室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手术室60名实习护生按照实习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观察组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式,2个月后比较两组理论考试、操作考试成绩和护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护生对学习模式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作学习模式在手术室临床护理教学中能提高护生操作能力,合理应用知识能力,有利于护生以后的临床工作.
作者:王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脊髓损伤(SCI)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的障碍,使患者丧失部分或全部工作能力、活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1].美国目前有25万多SCI患者,每年新增10 000~12 000人,53%的患者四肢瘫痪、46%的患者截瘫[2].调查显示,天津市2007年外伤性脊髓损伤发病率约为17.9/1 000 000人,北京市2005年脊髓损伤发病率约为60.2/1 000 000人,2008年汶川地震致脊髓损伤的患者约2 280人[3].现将康复期SCI患者社区护理研究现状报告如下.
作者:张敏;王芳;张蝶;唐婵;赵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盆腔炎性疾病行红外热像检查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将 200例盆腔炎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仅予以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红外线照射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热图中炎性病灶热区长径线改变量及热区温差差值这两个量化指标对两种治疗的疗效进行对比评估,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的客观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进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对经桡动脉及股动脉有创血压监测的影响.方法:将178例休克患者按随机性及临床实际可操作性分为实行经桡动脉(96例)或经股动脉(82例)有创血压监测,同时测量同侧上臂无创血压,分别在无去甲肾上腺素、以0.1 μg/(kg·min)及以0.2 μg/(kg·min)泵入时测量无创血压与桡动脉有创血压差值、无创血压与股动脉有创血压差值.结果:随着去甲肾上腺素的应用及剂量的增加无创血压与桡动脉血压间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差值逐渐增大(P<0.05),无创血压与股动脉血压间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差值逐渐减小(P<0.05).结论:随着去甲肾上腺素剂量的增加,股动脉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较桡动脉血压有逐渐增高趋势.
作者:王曙霞;纪象芹;王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调查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与家庭功能的情况,并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来院就诊的10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采用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和家庭功能量表测量其自我效能和家庭功能,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和家庭功能得分分别为(59.75±16.61)分、(7.15±2.5)分,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4各方面均与家庭功能呈正相关(P<0.01).结论: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来提高家庭功能,从而改善其健康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叶莉华;汤嘉敏;李淑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快速高效地进行有效通气是保证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和首要措施,而紧急气管内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的重要步骤[1].文献报道在在紧急情况下和困难气道抢救时,应用食管气管联合导管(ETC)插管成功率高[2].1998年5月~2011年8月,我们将ETC插管紧急建立气道的方法应用于37例急诊老年患者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武淑萍;吴琳娜;侯惠如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扁桃体摘除术患儿的舒适护理方法.方法:将2011年3 ~10月在我科行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的54例患儿作为实验组,将2010年7月~2011年2月行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的47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在优质护理基础上分别于围术期采取舒适护理,对照组进行术前宣教和术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对护理依从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在咽部疼痛、恶心、失眠等不适反应方面轻于对照组(P<0.01),患儿对护理依从性和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减少患儿术后不适,提高患儿护理依从性,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陈立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后转运交接患者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及管理措施.方法:对1 223例心脏手术后患者从手术室至ICU转运交接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转运过程中发生风险事件46例(3.7%),物品遗落手术间42例(3.4%),发生交接班风险事件4例(0.3%).结论:充分认识术后转运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可有效强化手术室护士的风险意识.通过规范转运流程,加强安全管理及转运技能的培训,能达到保障心脏手术患者安全转运的目的.
作者:黄维健;曲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前房维持器下复合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18例患者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中主动配合,及时供应手术所需物品,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眼压和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结论:前房维持器下复合小梁切除术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新型、安全、有效地滤过手术;而护理配合是影响手术进程和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尹育芳;马晓婷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一次性包皮环切器行包皮环切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将118例门诊包皮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认知、心理、行为、疼痛等方面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疼痛、恐惧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切口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一次性包皮环切器环切包皮的手术中,能够有效缓解术中患者恐惧与疼痛程度,提高治疗效果,融洽护患间关系,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陆奔;尹彩红;李柳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术后卧床患者便秘原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胸腰椎骨折术后卧床患者便秘的发生原因,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本组患者经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患者便秘全部解除,效果满意.结论: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轻和解除胸腰椎骨折术后长期卧床患者便秘的痛苦,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苏文英;梅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的DMAIC模式在新护士管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9月新招聘的9名护士作为实验组,运用DMAIC模式参与对新护士1年内的管理培训;选取往年招收的9名新护士作为对照组,运用传统管理方法培训.3个月后对两组新护士的管理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培训后实验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专业工作自信心、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六西格玛DMAIC模式在管理过程中鼓励团队参与到培训管理中,适合应用于新护士进入临床工作1年内的培训流程.
作者:李文静;张宁;陈艳萍;杨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上睑下垂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57例(70眼)上睑下垂患者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和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在围术期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均矫正满意,术后随访3~6个月,患者睑裂恢复正常,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规范上睑下垂患者围术期护理,可预防暴露性角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易丽芳;刘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联合TDP神灯照射治疗肩周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涂抹患处联合TDP神灯照射治疗,对照组仅采用TDP神灯照射患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观察组治愈46例,好转12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42例,好转10例,无效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涂抹患处联合TDP神灯照射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娜;王来英;张翠英;周世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引流管在小切口打包包扎手术治疗腋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门诊腋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于小切口打包包扎手术后放置头皮针引流管,对照组只采用小切口打包包扎手术.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打包包扎微创手术治疗腋臭,术后放置头皮针引流管引流更彻底,更能促进愈合及皮瓣贴附,有效减少并发症,术后远期效果好.
作者:于秀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改良胃肠减压器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静脉放血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胃肠减压器放血法,对照组采用注射器放血法,比较两组单位放血量所需时间、血液污染发生情况、患者心理压力及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单位放血量所需时间、血液污染发生情况、患者心理压力及满意度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制改良式胃肠减压器进行静脉放血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燕辉;张瑞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鼻中隔偏曲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3例鼻中隔偏曲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1),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优于传统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鼻中隔偏曲术患者临床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韩现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2例颅脑外伤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心理状态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ADL和心理状态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ADL和心理状态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谭爱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CO2)气腹压力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及合适气腹压力的选择.方法:将行腹腔镜手术的75例COPD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各25例,A组气腹压力设定为10~12 mm Hg(1 mm Hg=0.133 kPa),B组气腹压力13~15 mm Hg,C组气腹压力设定为16~18 mm Hg,比较手术医生对腹部操作空间的满意度,患者围麻醉期血气、气道压和苏醒、麻醉时间.结果:B、C组医生满意度高于A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P<0.05),C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长于A、B组(P<0.05);C组术后呼吸功能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术中气腹压力对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随压力增加而明显,13~15 mm Hg压力可保证满意的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且对患者呼吸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樊文婷;陈佳;庄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调查实习护生在涉及男性患者隐私部位临床操作及理论学习时存在的心理问题,探讨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0年3月在我院外科实习的120名女护生,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涉及男性患者隐私部位的临床操作情况,并从学生、带教老师、患者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结果:实习护生在涉及男性患者隐私部位的临床操作时57%表示比较紧张,在调查实习生中仅有8%的愿意主动进行涉及男性患者隐私部位的临床操作.结论:实习前加强对护生的专科理论教育及伦理教育,可以有效地减轻护生对涉及隐私部位操作的害羞心理,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作者:张娈晖;杨荆艳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