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蓝;徐碧文;唐小梅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不同静脉穿刺置管部位对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132例静脉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采取颈外静脉穿刺,对照组采取前臂静脉穿刺.分别观察两组置管保留时间,Ⅰ、Ⅱ级静脉炎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保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采取颈外静脉留置针置管效果满意,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江;游川;张春霞;程蕾;青晓;冯鹤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脊髓损伤(SCI)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的障碍,使患者丧失部分或全部工作能力、活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1].美国目前有25万多SCI患者,每年新增10 000~12 000人,53%的患者四肢瘫痪、46%的患者截瘫[2].调查显示,天津市2007年外伤性脊髓损伤发病率约为17.9/1 000 000人,北京市2005年脊髓损伤发病率约为60.2/1 000 000人,2008年汶川地震致脊髓损伤的患者约2 280人[3].现将康复期SCI患者社区护理研究现状报告如下.
作者:张敏;王芳;张蝶;唐婵;赵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经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16例不稳定型寰椎骨折患者进行经C1、2后路钉板+横连杆系统内固定治疗,围术期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并发症,切口一期愈合.随访18~36个月,均无断钉及内固定失效情况,植骨均获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9例神经功能受损的患者均不同程度恢复.结论:经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寰椎骨折复位良好、固定稳妥、出血量少,积极的围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方菊飞;余宁先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标准礼仪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0例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标准礼仪护理组和普通护理组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医护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普通护理组患者术后心率、血压与术前比较明显上升(P<0.05),标准礼仪护理组患者医护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普通护理组(P<0.05).结论:标准礼仪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减少患者术后心率、血压上升,提高患者医护依从性及满意度.
作者:任雪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对高龄患者围术期的常见健康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并实施预见性护理.方法:对我院2011年1~10月收治的153例高龄患者围术期常见健康危险因素运用护理程序进行评估,根据已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结果:由于充分评估了患者的健康问题,并实施预见性护理,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减少.结论:充分评估高龄患者的围术期的健康危险因素,并实施预见性护理,可防范术后风险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吕仲英;孙小桂;周桂琴;马源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护理风险是指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伤残后果的可能性,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复杂、存在于各个环节、风险后果严重的特性[1].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2].其终目的是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3].目前口服药的使用在老年人中很普遍,是老年疾病治疗的常用、简单、普遍也是公认的安全系数高的治疗手段.现将高龄患者口服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莫东枝;余修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视锐5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ST)行PICC置管时导针器分离的佳时机.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采用视锐5超声引导下MST置入PICC导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即穿刺针尖进入血管,血从穿刺针尾部溢出时停止进针,探头和导针器即与穿刺针分离,左手放好探头后接替右手扶住穿刺针,右手将导丝沿着穿刺针送入;实验组采用延迟导针器分离的方法,即针尖进入血管见回血从穿刺针尾部溢出,此时停止进针,将导丝送入穿刺针内,随即将超声探头、导针器与穿刺针一起降低角度,继续推送导丝.结果:两组血管直径<5 mm的病例中一次性导丝送入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直径>5 mm的病例中一次性导丝送入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次性导管置入成功率、静脉炎发生率、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导针器分离可提高直径<5 mm血管导丝送入成功率,减少出血量.
作者:常英红;孙运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减轻眼科手术患者应激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8例眼科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4例,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方位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及综合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术中收缩压、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理反应及疼痛综合评分比较,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眼科手术患者实施恰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患者心理应激反应.
作者:洪伟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7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无中转开腹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痊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痊愈时间,促进机体康复.
作者:马晓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调查实习护生在涉及男性患者隐私部位临床操作及理论学习时存在的心理问题,探讨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0年3月在我院外科实习的120名女护生,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涉及男性患者隐私部位的临床操作情况,并从学生、带教老师、患者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结果:实习护生在涉及男性患者隐私部位的临床操作时57%表示比较紧张,在调查实习生中仅有8%的愿意主动进行涉及男性患者隐私部位的临床操作.结论:实习前加强对护生的专科理论教育及伦理教育,可以有效地减轻护生对涉及隐私部位操作的害羞心理,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作者:张娈晖;杨荆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术后卧床患者便秘原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胸腰椎骨折术后卧床患者便秘的发生原因,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本组患者经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患者便秘全部解除,效果满意.结论: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轻和解除胸腰椎骨折术后长期卧床患者便秘的痛苦,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苏文英;梅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引流管在小切口打包包扎手术治疗腋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门诊腋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于小切口打包包扎手术后放置头皮针引流管,对照组只采用小切口打包包扎手术.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打包包扎微创手术治疗腋臭,术后放置头皮针引流管引流更彻底,更能促进愈合及皮瓣贴附,有效减少并发症,术后远期效果好.
作者:于秀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盆腔炎性疾病行红外热像检查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将 200例盆腔炎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仅予以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红外线照射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热图中炎性病灶热区长径线改变量及热区温差差值这两个量化指标对两种治疗的疗效进行对比评估,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的客观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进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调查陕西省基层二级医院护士离职意愿.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陕西省9家二级医院,42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陕西省基层二级医院有8.0%的护士打算在今后1年内离职,离职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职业地位、收入、医疗福利和编制.结论:护士的离职意愿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护理管理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减少护理人力资源的流失.
作者:张苏梅;李小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层次管理在关节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回顾传统的护理管理方法和实施分层次管理的方法,比较两种方法病区管理、护理文书书写、消毒隔离、三基考核、并发症、住院天数、患者满意率情况.结果:分层次管理前后各项护理工作和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分层次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护理质量和业务水平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作者:吕灵芝;王晓鹏;王文惠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心理资本与工作满意度情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心理资本问卷中文修订版、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对山东省三所综合性医院的190名手术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手术室护士心理资本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处于较高水平,工作满意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处于较低水平,心理资本整体水平及各维度与工作满意度显著相关.结论:我们应重视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心理资本水平,从而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进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段红香;刘光英;栾琳琳;殷静静;焦丽;王功朝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3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根据病情和手术要求,提出问题,查找相关文献,应用佳证据指导护理实践.结果:患者入手术室后心理压力减轻,使手术安全顺利完成,未发现护理并发症.结论:通过循证护理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提高了手术护理质量和手术效率,保证了手术安全.
作者:钱赟;於雅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管理模式在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0例拟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实行CNP管理模式,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下降、满意度及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CNP管理模式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严惠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改良胃肠减压器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静脉放血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胃肠减压器放血法,对照组采用注射器放血法,比较两组单位放血量所需时间、血液污染发生情况、患者心理压力及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单位放血量所需时间、血液污染发生情况、患者心理压力及满意度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制改良式胃肠减压器进行静脉放血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燕辉;张瑞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合作学习模式在手术室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手术室60名实习护生按照实习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观察组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式,2个月后比较两组理论考试、操作考试成绩和护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护生对学习模式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作学习模式在手术室临床护理教学中能提高护生操作能力,合理应用知识能力,有利于护生以后的临床工作.
作者:王宁 刊期: 2013年第08期